问题

网曝螺蛳粉里的酸豆角也是「脚踩腌制」,是真的吗?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回答
关于网上传言螺蛳粉里的酸豆角是“脚踩腌制”的说法,我需要明确告诉你,这是一种未经证实且非常不确定的传言。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所有或大部分螺蛳粉的酸豆角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制作。

这种传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些模糊的视频或图片,可能是在某些非正规的加工场所拍摄的,也可能是断章取义的片段。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零散的信息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保障食品安全呢?

为什么会有“脚踩腌制”的传言?

1. 食品加工的某些传统方法: 在一些非常传统、规模较小的食品制作方式中,确实存在过一些不那么卫生的操作,比如用脚踩踏蔬菜进行发酵。这可能是最初传言的模糊影射,但现代化的、有规模的食品生产早已经摒弃了这种做法。
2. 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有类似劲爆的视频或话题出现,很容易被无限放大和转发,即使其真实性存疑。负面信息往往比正面信息更容易吸引眼球。
3. 对食品加工过程的不了解: 大部分消费者对于食品是如何生产加工的并不了解,这容易让他们对一些描绘加工场景的片段产生不好的联想。
4. 对网红食品的“猎奇”心理: 螺蛳粉作为一种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方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话题性。关于它的任何传言,都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

螺蛳粉酸豆角的真正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正规的、有规模的螺蛳粉生产企业,其酸豆角的制作过程是经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虽然不同厂家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流程是:

1. 选材: 选择新鲜、优质的豇豆(俗称长豆角),这是制作酸豆角的基础。
2. 清洗: 将豇豆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3. 切制: 将清洗干净的豇豆切成适合的长度和形状,方便后续的腌制。
4. 腌制: 这是关键步骤。通常会使用食盐进行初步脱水和杀菌。然后,将处理好的豇豆放入干净的发酵容器中(如食品级塑料桶、陶瓷坛等),加入适量的水、食盐,有时还会加入一些香料(如辣椒、花椒、八角等)来增加风味。
5. 发酵: 在适宜的温度下,利用乳酸菌进行自然发酵。这个过程中,乳酸菌会将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使豆角产生酸味,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通常为数天到数周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发酵的条件和期望的酸度。
6. 检验与包装: 发酵成熟的酸豆角会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合格后才能进行分装和包装,成为我们吃到的螺蛳粉配料。

整个过程,正规厂家会严格控制卫生条件,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材料,绝不会采用“脚踩”这种不卫生的方式。

食品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对于任何食品,包括螺蛳粉及其配料,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是国家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检验、包装、储存、运输等。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获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标准: 对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2. 企业的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HACCP或ISO22000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许多大型食品企业会引入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到终端进行风险控制。
原料追溯体系: 确保采购的原料来源可追溯,从供应商那里就要把好质量关。
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 包括温度、湿度、卫生消毒、人员健康管理等,确保生产过程的洁净和规范。
自检自控和批次检验: 企业必须对生产的每一批产品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理化指标(如盐分、pH值)、重金属以及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物等。
不定期抽检与内部审计: 企业会定期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内部抽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政府的监管职能: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这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他们会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包括飞行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
食品抽样检验: 监管部门会不定期在市场上抽取食品样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查处,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风险监测与评估: 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投诉举报处理: 建立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对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4. 行业协会的自律: 一些行业协会也会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行业内的诚信经营。

5. 消费者监督与媒体监督:
消费者: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厂家等信息。如果发现任何可疑情况,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媒体: 媒体的监督报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揭露行业乱象,敦促企业改进和监管部门履职。

如何看待“脚踩腌制”传言?

对于螺蛳粉酸豆角的“脚踩腌制”传言,我们应该采取审慎和理性的态度。

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传言: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应随意散布或相信这些负面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对整个行业的误解。
关注正规品牌和渠道: 选择有品牌知名度、生产许可齐全、销售渠道正规的产品。这些企业通常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
了解食品生产的普遍流程: 认识到大多数正规食品生产企业都会遵循严格的卫生和工艺标准。
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在共同努力,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总而言之,关于螺蛳粉酸豆角“脚踩腌制”的传言,目前来看更像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谣言。消费者在选择螺蛳粉时,关注正规品牌和购买渠道,相信国家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才是保障自身健康消费的关键。 如果有任何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的重点不在于脚踩,说实话脚比手干净,这个“干净”是指脚上的菌群一般比手要少

另外高盐缺氧环境下能存活的细菌本来就不多,况且后面流程一般还会加一些杀菌防腐的添加剂

在能接受鸡爪的情况下用脚踩真不算什么,执着于脚踩应当属于非理智的愤怒,即愤怒没有明确的去向,也就缺少力量

对于腌菜问题真正关注和愤怒的点应该在于,不规范的流程,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漠视,监管力量的缺失。具体为塑料薄膜有没有毒性,野外环境会不会坑里有小动物尸体腐败,随意弹的烟灰和乱摆放的电子秤以及身上穿的衣服是否整洁。

使用脚踩这个公众关注最多的点反而是次要的甚至无关紧要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