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字节跳动开启 10-7-5 工作制,工作日 7 点后加班需提交申请,真实性如何?能落实吗?

回答


关于字节跳动是否实行“1075”工作制的问题,目前网传信息的真实性需从多个角度分析,结合公开信息、行业动态和员工反馈,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信息来源与真实性分析
1. 传闻来源
该说法最早出现在2023年3月左右的互联网讨论中,主要来自内部员工爆料、社交媒体(如微博、知乎)以及部分科技媒体的报道。
传闻内容提到:字节跳动可能试点“1075”工作制,具体为:
工作日10小时(周一至周五),但7点后加班需提交申请;
周末可灵活安排(如“5天工作制”);
加班需审批,且可能涉及补偿机制。

2. 官方回应
截至2ity2023年4月,字节跳动尚未公开发布过“1075”制度的正式声明。
公司在2022年曾多次调整工作制度,例如推行“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但未提及“1075”这一具体方案。
部分员工反馈称,该制度可能为内部试点,尚未对外公开。

3. 行业背景
中国互联网企业近年来普遍推行“弹性工作制”或“灵活办公”,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1075”可能与“工作时间+加班审批+灵活调整”相关,但需进一步验证。



二、制度可能的解读与合理性
1. “1075”的可能含义
10小时工作制:可能指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每天10小时,但具体时间未明确(如是否包含午休)。
7点后加班需申请:可能要求员工在7点后加班需提前报备,以控制加班时长。
5天工作制:可能指周末或节假日不工作,但需结合实际业务需求调整。
其他可能:也可能指“每周工作5天,每天10小时”或“加班不超过7小时需申请”,但需进一步明确。

2. 制度合理性分析
灵活性与效率:允许员工在7点后加班,可能满足紧急任务需求,但需通过审批避免过度加班。
合规性:根据《劳动法》,加班需支付加班费或调休,制度需确保员工权益。
执行难度:若要求“7点后加班需申请”,可能减少临时加班,但需明确审批流程和补偿机制。



三、该制度能否落实?
1. 内部试点可能性
字节跳动作为大厂,可能在部分业务线或部门试行新制度,但尚未全面推广。
员工反馈显示,该制度可能针对“核心岗位”或“高需求部门”,而非全员适用。

2. 潜在问题与挑战
审批流程复杂:若要求加班需提交申请,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响应速度。
员工接受度:部分员工可能认为“7点后加班需申请”限制了灵活性,尤其在紧急情况下。
法律合规:需确保加班时间符合劳动法规定,避免被认定为违法。

3. 对比其他公司制度
例如,腾讯、阿里等大厂曾推行“弹性工作制”,但未涉及具体时间限制。
若字节跳动推行“1075”,可能与“996”制度形成对比,但更强调审批和灵活性。



四、员工反馈与实际执行情况
1. 内部员工的讨论
部分员工表示,该制度可能为“内部试水”,但尚未明确实施细节。
有员工提到,若加班需申请,可能影响紧急任务的处理效率,但能减少非必要加班。

2. 实际执行中的问题
若制度落地,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审批流程的效率:如何快速审批加班申请?
补偿机制:加班是否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员工心理预期:是否会被认为“不灵活”或“不支持员工需求”?



五、结论:真实性与建议
1. 真实性
目前无官方声明确认“1075”制度,但存在内部传闻和员工讨论,可能为试水方案。
该制度可能为字节跳动在特定场景下的临时调整,而非全面实施。

2. 能否落实
可能性较高:若字节跳动内部有试点需求,可能尝试推行类似制度,但需明确规则和补偿机制。
需谨慎对待:建议关注官方公告或权威媒体报道,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3. 建议
若你关注该制度,可关注字节跳动的官方公告或内部员工反馈(如通过知乎、豆瓣等平台)。
对于企业而言,制度需平衡灵活性与合规性,避免因过度限制影响效率或员工满意度。



六、补充说明
类似制度案例:
2022年,字节跳动曾因“996”制度引发争议,后调整为“弹性工作制”。
2023年,部分互联网公司开始推行“每周5天+弹性时间”制度,以应对员工需求。

法律风险:
若“1075”制度被认定为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可能面临劳动仲裁或法律纠纷。



综上,目前“1075”制度的真实性尚不明确,可能为字节跳动的内部试水方案,但需等待官方确认。若该制度落地,需确保符合劳动法规定,并解决员工的实际需求与管理效率的平衡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已知的情况是:

  1. 加班系统更新了工作日加班的功能。
  2. 飞书里更新了一则中国大陆加班规定的文档,对于加班有明确的细则。工作时间上午10点到下午7点。
  3. 目前并没有官宣,没有收到邮件,让子弹继续飞一会儿。

早上刚到公司的时候,就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开会讨论结束的时候还听到有加班的词,不明所以。结果没几分钟,就看到很多内部同学讨论异常热烈。直觉上这个政策是有可能的,但具体落实应该不会很容易。一是因为字节很多业务体量非常大,工作量并不会因为加班政策而降低,所以即使真的推行我认为也不一定能让人轻松很多。二是领导如果执行这个制度,提交的加班申请是每个人都批,还是都不给批,亦或者是一部分批另一部分不批,都会影响到实际政策的执行。三是下班拉会讨论,或者回家工作会怎么处理。只能说静观其变吧。

假设这个政策是真的,那么理论上资本不会主动做提升成本的事情,于是合理猜测是受某些政策影响。另外前两天,美团阿里也因为加班影响附近居民被举报。几件事情结合起来看的话,可能是风向真的变了。对打工人来说是好事,用经典的内卷解释来看的话,电影院里前排的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站起来了,逼得后排也站起来看,于是大家都站起来了,但看电影效果反而不如大家都舒服的坐着看。之前互联网就是这些站着的观众,现在就需要把前排的观众逼着坐下去,后排的观众才能跟着一起坐下去,这就是反内卷。希望加大力度,说不定,哪天能下班拉闸断电赶你走。

user avatar

我是突然才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原来程序员加班是有加班工资的????

按照美国的劳动法规定,码农是没有加班工资的(exempt,豁免加班工资),可能是因为这样所以美国的码农才不996吧。

这点上劳动法属实比美国强了。

user avatar

多方面求证了,是真事,但对是否能落实抱观望态度。

和字节的利益相关仅仅是很多朋友在字节工作。

上午消息出来后,问过几位字节好友,大家的反应是:

「谁没事申请加班啊」
「我不太相信」
「我今晚 9-10 点还有个会」

这几位都是业务部门的朋友,并不是人资或者其他业务支持条线。

可以代表了业务部门对这类规定的态度。

不管怎样讲,不加班的规定对职场人来讲是好事,起码从制度层面,组织在「表态」。不管这些态度的源头是什么。

想象了这个规定出来后的几种可能:

1、强制下班

比如到了 7 点,强制大家关灯离开工位工区的方式来强制大家下班。起码「看起来」是字节的员工都下班了,能在面儿上有个交代。公司还能省下员工晚饭的开销和 7 点之后的电费开销。

但,离开工位真的就是下班了吗?

要知道字节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人人笔记本+lark,还能显示「已读未回」。生产力工具都长在人身上的时候,上不上班,和是否在工位无关,只和设备有没有电和网有关。

要是能做到在 7 点后强制 lark 无法登录,电脑无法访问内网,那贵节的执行才是条真汉子。

2、要求提交加班申请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加班申请后的工时是和加班工资挂钩的。

但,并不是申请了加班就会被批准。负责团队薪资总包的老板,层层审批到这里的时候,不会愿意支付这笔原地在年初团队薪酬包之外的费用,财务和人力可能也不会批。

所以实际就会变成:

员工不会好意思提加班申请,因为在目前的逻辑下,很多工作需要在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到了下班时间没有完成,会被认为能力有问题,谁知道绩效评估会不会拿加班数据说事呢?

员工提了的加班,不会被批准,理由同上,以及审批者可能会有加班工资到底能发多少的困扰。

3、双月 OKR review

各个业务线管理团队一拉加班时长表:

「看,不用加班业务也完成了,指标还可以下得再狠点,压一压」

「这个双月业务指标没达成,是因为强制不让加班了?那我怎么向上交代?不行,得让下面想想办法」

「A 组加班申请这么多?是日常工作安排不合理?加班工资多出来的一截怎么办?超预算了」

……


写归写,笑归笑,总拿制度当玩笑。

但说实话,有这样的制度,是一个风向,尤其作为宇宙条这样体量的企业。

上周我还在感慨:「成年人的悲哀莫过于,如果工作日想吃上家里的晚饭,就不可能在正常晚饭时间吃上饭,基本都会是宵夜时间」,发这条感叹的时间点是晚上 8 点,我刚下班进地铁,幸好饥肠辘辘地在地铁口买了泡耙啃了两口。

而我们童年那种,全家人能一起吃一日三餐的日子,在我们长大后,成为家里需要去赚钱的那个成年人的时候,几乎很难实现了。

连一日三餐都无法和家人在一起坐下来吃饭的日子,确实是该改变了。

上周我还嘲笑去了字节的朋友跟人间蒸发了一样,对方的回复是,「觉都没得睡了」。

静观其变,希望真的能好起来。



这里有我更多关于「职场」的回答>>>

关于「职业化」

1、什么样的行为被称为「职业化」?如何做到「职业化」?

2、当代年轻人在养生这件事上,究竟有多拼? (常年出差人的出差保养心得)

3、不辞职就找下家,属于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吗?

4、同事拥有哪些特质会让你觉得和他相处愉快并愿意一直和他共事?

5、职场菜鸟入职,干的是最底层的岗位,拿的是最低的薪酬,那么他(她)们该如何突围,具体一点的建议有没有?

关于「求职」

1、如何在面试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中脱颖而出?

2、投简历不小心投到自己公司了怎么办?

3、大晚上的收到面试通知靠谱么?

4、你大学的专业是什么?毕业后的工作是怎样和专业结合的?

5、面试时如何防止被套取行业信息?

6、有哪些青睐心理学背景的行业领域或岗位,它们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期待是怎样的?

7、女性29岁再重新踏入一个新行业会不会太晚?

8、劳动者申请离职,是否有义务说明理由?

9、离职后该不该告诉前同事自己现在在哪里就职?


关于「职场沟通」

1、在职场中「发微信」和「打电话」究竟哪种形式更不礼貌?关注这类「职场经」对新人来说有多大价值?

2、怎样写一封得体的电子邮件?


一些「热点」

如何看待拼多多离职员工吐槽「HR 克扣离职证明,需陪同入职下家」这一操作?

多益网络再发声明称,员工自降月薪 10% 实际人均提高年薪 10 万,如何看待这一波操作?

《奇葩说 第六季》第五期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 996 ,我该不该 886 (说再见)」,你怎么选?

《令人心动的 offer》里有哪些值得职场新人学习的职场经验?


还有其他:

如何看待部分中学生已经开始着手做职业规划了?

咨询顾问都有哪些「职业病」?

咨询顾问职业生涯中最漫长的一次出差历时多久?

团队 leader 或成员离职后,自己也感觉突然少了一部分工作动力,是为什么?该如何处理?

工作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user avatar

已经通过在字节的朋友,确认过存在关于 10-7-5 工作制的文档和加班申请系统的使用说明。

不过,需要提交加班申请才能获得加班费这一规定,对于打工人来说还有体验优化的空间,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者先申请加班才能获得加班费。

不久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其中有一个关于加班审批制度的案例值得借鉴:

某医药公司加班管理制度规定:「加班需提交加班申请单,按程序审批。未经审批的,不认定为加班,不支付加班费。」员工吴某入职后每天工作 12 小时,每周工作六天,但所提交的加班申请未得到公司批准。

本案中,仲裁委员会认为:

吴某提交的考勤记录、与部门领导及同事的微信聊天记录、工作会议纪要等证据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证据链,某医药公司亦认可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某医药公司未实际履行加班审批手续,并不影响对“用人单位安排”加班这一事实的认定。故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某医药公司支付吴某加班费。

也就是说,只要劳动者证明自己的确被安排加班了,那么就算申请加班没有得到批准,用人单位依然需要支付加班费

这一批案例的原文链接在此:

既然加班申请没有得到批准,也不影响加班费的发放,那么为啥还需要专门申请呢?直接时候提交能证实存在被安排加班现象的依据,公司直接发放加班费不就是了,还更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避免申请时预期时间和实际加班时间不一致。

10-7-5 工作制只要能落实,总归有积极意义,就是在这里提醒一下各位劳动者,真到了需要对簿公堂的时候,不需要在意是否申请了加班,只要能举证表明的确加了班就行。

再补充一句,根据劳动法相关司法解释,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也就是说,如果能有证据表明公司应当知道加班的情况,而公司说没有,那么应当推定存在加班的情况,这也是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告诉我们的法律小知识。

最后提醒下大家,遇到问题,除了在网上搜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原文之外,最好搭配注释、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用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来搜索)、结合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来看,这样理解会更加全面,避免望文生义。

user avatar

很多年前,我们公司就实行,周末加班申请制度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