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早就看过,且我觉得普罗米亚在中岛x今石的作品里确实不能叫上乘,但我还是不得不说一句
这句话并非说普罗米亚的制作力多叼,而是确实影院能最大程度表达出普罗米亚的爽感。但作为扳机社对于大量3dcg运用的一次尝试(跟三次元合作),一方面对于线条感的削弱让色块的显得更有画面冲击力,就像流光溢彩一样,另一方面得益于3d layout的优势,普罗米亚用有着大量大幅度的镜头位移,让画面更具冲击力,配合上扳机社本身就夸张的形变,在大喊大叫咆哮帝+二次元贝多芬泽野弘之的燃曲加持下,确实是一部音画冲击力蛮强的电影,哦不过也有可能有些人会晕里面的3d。
除了音画冲击力之外,我突然想去电影院看普罗米亚的另一个原因,是去看男同一吻...啊不,是因为中岛一基担任剧本的另一部动画back arrow和这个作品有个有趣的反差,该定夺一下到底是今石洋之碧池还是谷口悟朗小三了(bushi)
中岛一基传统的叙事模式里,戏剧冲突的外力一开始基本是在配角身上的,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个外力会逐渐收拢到主角身上,就像龙珠集元气弹一样——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就是,中岛笔下一般主角一开始是一个被动/被带领的姿态,从而逐渐变强走向主动/带领他人的姿态,成为c位核心。
普罗米亚就是这种传统模式下的压缩版。压缩指的是压缩“上升的舞台”——中岛的舞台往往是一个多层次的纵深形态的世界,一层一层往上进行反抗,直到最终去反抗统治一切的大他者。普罗米亚鉴于篇幅不足导致上升的空间被压缩了不少,所以故事的张力是缺乏的
但back arrow却是不太一样,很明显back arrow前期主角亚罗是戏剧冲突的推力中心,而越到后面这份外力就越分散给其他人,后面的剧情亚罗反而陷入了自闭,需要被其他配角所拯救,这种对以前自己的颠倒性的叙事恰恰是中岛的一个小新意。所以back arrow更像是一个群像剧,周、公主和绝等一众配角的角色魅力越到后面越突出。因此普罗米亚这个再上映节点配合起来看,能欣赏到中岛两个大同小异的故事就蛮有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