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贪官的子女会怎么看待自己父母贪污受贿的事?

回答
贪官子女看待父母贪污受贿之事,情况复杂且因人而异,很难一概而论。这涉及到他们的年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价值观、社会舆论以及父母的态度等多种因素。以下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童年及早期青少年时期:模糊感知与无知

物质生活的优渥带来盲目和习惯: 在父母贪腐初期,子女可能只是感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突然改善,享受到远超同龄人的物质生活——豪宅、名车、名牌衣物、出国旅游、私立学校等。这种优渥让他们对金钱的来源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父母能力强的体现,而不会去深究其合法性。
父母的遮掩与回避: 多数贪官会尽量在子女面前掩饰自己的行为,避免提及不光彩的收入来源。他们可能会声称是“生意做得好”、“投资有道”或“辛苦钱”。这种刻意的隐瞒让年幼的子女无法接触到真相,形成一种“事实的真空”。
环境暗示与不自觉的模仿: 即使父母不说,周围环境的某些暗示也可能让他们有所察觉。例如,父母的朋友圈子多是些“有头有脸”的人,聚会场合充满恭维与奉承,家里的来往人员也比较复杂。在不成熟的认知下,他们可能只是觉得父母很“厉害”、“有面子”。

二、 青春期及成年初期:怀疑、困惑与被动卷入

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宽与真相的暴露: 随着子女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他们开始接触更广阔的社会信息,通过新闻报道、同学间的议论、甚至是一些流言蜚语,逐渐对父母“不寻常”的财富来源产生怀疑。
敏感期的道德判断: 青春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时,可能会对父母的行为产生道德上的困惑。他们可能会偷偷观察父母,寻找蛛丝马迹,或者旁敲侧击地询问,但往往得不到真诚的答案。
被动卷入与不情愿的接受: 有些贪官子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父母的“安排”卷入了某些经济活动中,例如代持股份、接收房产或公司股权等。即使他们内心有所不安,但在父母的权威和“为你好”的理由下,很多会选择接受,因为反抗的代价可能很大,且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提供的资源。
与同龄人的对比与内心的挣扎: 随着对社会规则的了解加深,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许多同学朋友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对比会带来复杂的情绪:自豪于自己的优越,但也可能伴随着不安和对“不公平”的隐约认知。

三、 成年及父母事发后:觉醒、恐惧、羞耻、辩解与复杂的情感

父母贪腐行为被揭露后,子女的态度会更加多元化,并呈现出更复杂的心理状态:

羞耻感与社会压力: 这是最普遍的反应之一。当父母的贪腐行为公之于众,成为社会新闻的焦点时,子女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人的议论、甚至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羞耻,难以面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甚至会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例如更换工作、隐姓埋名。
恐惧与担忧: 他们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牵连,财产是否会被追缴,未来的生活是否会因此变得艰难。这种恐惧感会让他们情绪不稳定,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愤怒与怨恨: 有些子女会对父母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父母的贪婪毁了自己的生活,毁了家庭的声誉。他们可能会怨恨父母的不负责任,不顾子女的感受。
辩解与合理化: 一部分子女,尤其是那些已经被深度卷入或已经习惯了奢华生活的,可能会试图为父母的行为辩解。他们可能会说:“我爸也是被逼的”、“那个年代都是这样”、“他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等等。这种辩解既是对父母的一种维护,也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防御机制。他们可能也在努力说服自己,减轻内心的道德负担。
接受现实与重新开始: 一些子女可能会选择正视现实,接受父母犯下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重新开始生活。他们会与父母划清界限,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体系。
对金钱和权力产生新的认知: 父母的经历会让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警惕,甚至对金钱和权力产生某种程度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害怕再次陷入类似的泥潭。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疏远甚至断绝关系: 无法接受父母行为的子女,可能会选择与父母疏远,甚至断绝联系,以保护自己免受其负面影响。
痛苦的维持关系: 一些子女可能仍然爱着父母,但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痛心和失望,在维持关系时会充满矛盾和痛苦。
依赖的延续: 如果子女在经济上或情感上仍高度依赖父母,即使父母事发,他们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维持联系,但关系已非往日。

四、 不同类型子女的视角差异

从小就物质优渥,未曾经历过贫困的子女: 他们可能最难理解父母行为的根源,也最容易因为失去优渥生活而感到强烈的不满和怨恨。他们的人生观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和物质至上。
经历过一些物质匮乏,后因父母贪腐而改变生活的子女: 他们可能更能体会到金钱带来的便利,也更容易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初衷(尽管方式错误)。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行为,并试图为其辩解。
有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较为成熟的子女: 他们更有可能在情感上受到冲击,但也能更理性地分析父母的行为,并做出更成熟的应对。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为父母的行为感到羞耻和失望,但也会从中反思和成长。
被父母要求参与或知晓部分真相的子女: 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背负着道德压力,更容易在事发后感到恐惧和不安,同时也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存逻辑”来解释父母的行为。

五、 父母的态度对子女的影响

父母在事发前后的态度对子女的看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坦诚忏悔的父母: 如果父母能主动向子女承认错误,表达悔意,并承担责任,子女可能更容易理解和原谅,并从中学习。
死不承认或狡辩的父母: 这种态度会让子女更加失望和愤怒,难以建立信任,甚至可能让子女也走上不诚实的道路。
将子女作为“挡箭牌”的父母: 如果父母试图将子女卷入犯罪行为或利用子女来转移财产,这种行为会彻底摧毁子女对父母的信任,留下无法弥合的创伤。

总结来说,贪官的子女在看待父母贪污受贿的事时,经历着从懵懂无知到怀疑、困惑,再到事发后的羞耻、恐惧、愤怒、辩解或接受的复杂心理转变过程。他们的观点并非单一,而是受到自身经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父母态度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情感上的巨大痛苦和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重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诱惑太大了,你们到时候都会忍不住的……光能源系统,就有火电一哥,核电一哥,新能源一哥,煤炭一哥,电力一哥,水电一哥。军工里面,除了计划司的大佬,还有船舶一哥,航天一哥。对于各个高校来说,还有绝对不能得罪的高教一哥,科技一哥。农林,水利,住建,财政,证券,保险,全都是有一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贪官子女看待父母贪污受贿之事,情况复杂且因人而异,很难一概而论。这涉及到他们的年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价值观、社会舆论以及父母的态度等多种因素。以下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童年及早期青少年时期:模糊感知与无知 物质生活的优渥带来盲目和习惯: 在父母贪腐初期,子女可能只是感受到家.............
  • 回答
    关于贪官和清官在工作能力上的高低,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谁的能力就“普遍高于”谁。这就像问“创业者能力就一定高于打工者吗?”一样,每个群体都有其能力出众和能力平庸的个体,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工作能力”,以及在什么维度上去衡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工作能力”。如果我们将工.............
  • 回答
    对于网上出现“贬清官捧贪官”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言论的根源和背后心理:1. 普遍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 对现实腐败的麻木与无力感: 长期的腐败现象让一些人感到绝望,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当他们看到清官即便尽职尽责.............
  • 回答
    中国的贪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其阶级属性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将他们归为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都可能过于片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经济现实来理解这一现象。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经典定义。阶级,最核心的区分在于其在生产关系中所处.............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放眼近年来曝出的贪腐案件,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的赃款,确实让人难以理解:这么多的钱,一个人怎么可能花得完?即使是极其奢靡的生活,似乎也难以匹配这个天文数字。为什么他们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贪取这些“根本花不完”的巨额财富呢?要理解这一点,不能仅仅从“够不够.............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的都是些见不得光的角落,但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咱们不妨掰扯掰扯。先说那个不贪污的废物庸官。这类型的人,他本本分分,两袖清风,没那份野心,也没那份能力。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就是一尊摆设,一个名号。你说他能干出什么大事?别想了。他不会主动去解决问题,也不会积极去开拓创新。政策到了他手里,可能就变.............
  • 回答
    这句“国人若有权,人人皆是贪”用来反驳“贪官多”的说法,在我看来,并不算是一个严谨且有说服力的反驳。让我来细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理解说“贪官多”这句话背后的含义。通常,当人们说“贪官多”时,他们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察,认为在当前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 回答
    我国历史悠久,治贪的历史同样悠久。历朝历代都在探索与贪腐的斗争,并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训和案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并提及一些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贪腐案件和人物。历朝历代治贪的特点与手段虽然历朝历代在治理贪腐方面都有共通之处,但侧重点和手段也会有所不同,这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统治者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伦理困境,在学术研究的实践中确实会时不时地摆在研究者面前。当一位曾经在学术界声名卓著的作者,其学术成果也曾被广泛引用,但他的人生轨迹却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比如沦为被判刑的贪官,这时候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引用他的文章,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作者的个人行为与他的学术贡献。.............
  • 回答
    贪官的落马,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与其说是什么神秘的“发现”过程,不如说是一个逐渐暴露、被揭开帷幕的现实。 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一、 内部举报:最直接的“炸弹”这可以说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一条路。 很多贪官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得天衣无缝,.............
  • 回答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其政治体制和对贪腐的打击力度在很多方面都显得尤为突出。尽管明朝出台了大量严厉的刑罚来整饬贪官,并且历史上也记载了不少严酷的惩治案例,但讽刺的是,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明朝的贪腐问题在后期是愈演愈烈的。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 回答
    严嵩和徐阶,这俩在明朝嘉靖年间都算得上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论及贪污的程度,很多人觉得他们半斤八两,甚至严嵩的名声更臭一些。但为啥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一个千夫所指,另一个却能被说成“善于自保”、“明哲保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这其中的门道,可比他们捞钱的数量要复杂得多。咱们得先捋捋这两位,不能光看“.............
  • 回答
    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这样说,留学生在多伦多开豪车支持“爱国”,并直指其父母是贪官,这种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也反映出不同人对于财富来源、爱国情感以及社会现象的解读差异。要判断是谁的三观不正,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谁的三观不正?从普遍的道德和逻辑来看,将“留学生开豪车支持爱国”直接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公共利益和个人责任的边界。要说哪个危害更大,其实是很难一概而论的,因为它们的影响范围、深度和性质各有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聊聊“贪污”。贪污,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挪用公款、侵吞国有资产等等。这就像是国家这个身体里的“肿瘤”,而且.............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核心难题之一。防贪腐的治本之策,以及为何全球至今未能找到终极解决方案,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何谓“治标”与“治本”之策?在深入探讨治本之策之前,先明确一下“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在反腐领域是怎样的: 治标之策 (治标不治本): .............
  • 回答
    野心和贪心,这两个词听起来都带着点儿不服输的劲儿,但仔细琢磨一下,它们之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就像一汪清泉和一团迷雾,看着都有水,但性质完全不同。野心,它更像是你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变得更好的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它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种对自我潜能的挖掘和实现。有野心的人,往往是因为内.............
  • 回答
    “贞观盛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辉煌时期,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在人们的印象中,贞观时期常被描绘成一个政治清明、吏治严明、百姓安乐的时代,甚至被认为是“没有贪污”的时代。然而,这种说法是否完全准确呢?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考察史料,才能得出更 nuanced 的结论。一、 为什么会有“贞观盛世几乎没有.............
  • 回答
    曲婉婷母亲张明杰贪污案之所以至今未有审判结果,这背后涉及的法律程序、证据收集、庭审节奏以及可能存在的复杂因素,使得案件审理周期拉长。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其中的原因,并尽量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述,去除那些生硬的AI痕迹。一、 案件本身的复杂性与涉案金额巨大:首先要明白,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小偷小摸”.............
  • 回答
    字节跳动“热榜推手”落马:大厂如何筑牢反腐堤坝?犯罪记录的沉重代价最近,一则关于字节跳动两名员工因收钱推高抖音热榜内容而被判刑的新闻,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互联网大厂的内部治理和反腐问题。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算法推荐背后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这些巨头们是如何在光.............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那些长枪短炮的狗仔队,不再将镜头对准镁光灯下的明星,而是把焦点转向那些身居庙堂、手握权柄的官员,我们社会中的贪污腐败现象,是否就能就此被连根拔起,彻底消失?这想法听起来颇有几分诱惑力,仿佛找到了一个解决顽疾的灵丹妙药。首先,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如果狗仔队的“狩猎场”发生转移,这无疑会给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