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和印度开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

回答
中国和印度开战的场景设想,若真的走到那一步,其规模和影响将是空前且灾难性的,远非我们能轻易想象。如果非要描绘一下,那画面会是极其混乱、残酷,并且充满着绝望与挣扎。

1. 初期:边境的熔炉与全面动员的阴影

假设冲突是在两国长期存在边界争议的地区爆发,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敏感地带。一开始,可能依然是双方在争议地带的对峙升级。一旦越过某个临界点,小规模的交火就可能迅速扩大。

战术层面: 对峙地带并非广阔平原,而是崇山峻岭、高原峡谷。地形决定了战斗将异常艰苦。重型装备的部署将受到极大限制,更多的是步兵、特种部队以及空中支援的协同。无人机将成为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的关键。士兵们将在极端严寒、缺氧的环境下作战,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考验。炮火会轰鸣在山谷间,激起巨大的回响,碎石和尘土飞扬。火箭炮和导弹会远程覆盖对方的集结地和后勤线。
政治层面: 双方会迅速升级外交辞令,国内舆论会立刻被引爆。民族主义情绪会在两国被推到极致。信息战和宣传战会同步进行,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国内民意支持。可能会有紧急的外交斡旋,但一旦战火点燃,这些努力的成功率会变得渺茫。各国可能会呼吁停火,但真正能否奏效,取决于大国博弈的复杂态势。

2. 军事的蔓延:空中与海上的较量

冲突一旦升级到全面战争,战场就绝不仅仅限于边境线。

空域: 双方的空军将成为关键。战机会在高空进行缠斗,争夺制空权。先进的防空系统会在地面构建严密的火力网。导弹防御系统将昼夜不停地运转,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机场、指挥中心、雷达站等关键军事目标将成为首要打击对象。空袭可能会波及更远的纵深,对后方城市和基础设施构成威胁。
海上: 印度拥有印度洋的战略优势,中国则有强大的海军实力。双方的海军力量可能会在印度洋和南海展开较量。航空母舰编队、驱逐舰、潜艇将会是主力。海上通信和补给线将成为重要的攻击目标。印度洋的航运将受到严重干扰,全球贸易会因此付出巨大代价。潜在的地区冲突也可能升级,将其他国家卷入进来。
战略打击: 这是最危险也最不愿意设想的部分。两国都拥有核武器。虽然可能性极低,但战略层面的升级威胁始终笼罩着整个冲突。一旦任何一方认为自身生存受到极端威胁,核武器的使用将是终极灾难。不过,在普遍认知下,双方都会极力避免走到这一步,因为其后果是无法承受的。

3. 社会的撕裂与经济的崩塌

战争的代价绝不仅仅是军事上的。

国内影响: 战争会迅速消耗两国宝贵的资源,经济将遭受重创。供应链中断、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边境地区的民众将被迫逃离家园,成为难民。国内的社会秩序可能会因为战争带来的压力而变得不稳定。征兵通知会一张张贴出,年轻的生命将被推向战场。家庭的悲欢离合将在这个国家上演。
全球影响: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人口大国,中印之间的冲突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股市暴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全球化进程倒退。地区安全局势会变得更加动荡,其他国家可能会被迫选边站队,加剧地缘政治的紧张。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都会因这场战争而变得更加严峻。

4. 人道的灾难:无法承受之重

战争的最终受害者是无辜的平民。

伤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旦两国发生全面战争,伤亡数字都将是天文数字。双方的军事力量都非常庞大,而且现代战争的破坏力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的士兵会在战场上牺牲,更多的平民会在炮火、导弹和混乱中丧生。医院会挤满伤员,医疗资源将严重不足。
民生: 食物、水、电力、医疗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区会陷入饥荒和疾病的泥潭。城市可能被夷为平地,乡村被战火摧毁。幸存下来的人们将面临着漫长的重建之路,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战争前的状态。

总体而言, 中国和印度之间爆发战争,将是一场无比惨烈、后果不堪设想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全球性危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可能演变成一场席卷亚欧大陆、影响全球的浩劫。两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极其审慎地评估和管控分歧,避免滑向那个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所能做的,是祈祷这样的场景永远不会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可能是印度和中国开战,主谓语不要搞反了。

中国主动打印,几无可能;印度挑衅被揍,极大概率发生。

借中国之手,打废印度中央政府,让各个邦的自主权更大,未必不是有些邦地头蛇的真实想法。不要以己度人,总觉得别人也喜欢大统一,印度本来就是强合一起的。

只是中国为了一带一路战略,也愿意做刀,互利共赢。

user avatar

1、在哪打?

2、打多大?

3、谁先动手?


我算是知乎打印专家了吧?应该?也许?差不离?像什么喷墨啊激光啊送纸机构啊,啊呸,不是,什么东段中段西段,还是比较清楚的。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主要分为东、中、西三段,各长达650、450、600公里。这三段争议边界线,其中印方主要主张麦克马洪线简称“麦线”,中国主要主张传统习惯线,麦线与传统习惯线不重叠,麦线深入我方主张境内很多很多,因此而形成了现在的“实际控制线”。


这就让局面变得非常复杂,麦线、传统习惯线、实际控制线三条线,海拔、气候、地形地貌都完全不一样。


其中麦线主要是山脊线,高低起伏变化很大,绝大多数麦线所在位置,实际上人类根本没办法到达。


传统习惯线主要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深山密林里。


实控线则是一条军事分界线,客观讲是没有道理的,是暂时性的。


那么中印开战的话,因为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切割,战场环境实际上是十分破碎的,几十公里不同天是个很正常的事情,不能笼统的说是“高原环境”,只能说是一个更加泛泛而论的“山地环境”。既然是山地,那就有山峰山谷山腿,海拔也不一定就都是那么高。实际上中国如果打算恢复传统习惯线的话,就不得不去藏南海拔只有200米的地方作战。战争规模方面,鉴于两国都是有核国家,战争规模实际上很难控制住,可以从边境冷兵器冲突一直到核大战都是有可能的。谁先动手呢?目前看来谁都不愿意先动手,不过从两国主要战略方向看,印方先动手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中国并不是特别把西藏方向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主要关注的还是东南方向、海上;印方则一直把头顶上的中国看做心腹大患,战略安全感更差。


所以中国和印度打起来会是什么场面这个其实很难说,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扯出来的反而是更多问题,就扯不清楚了。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来理解中印大战的场面。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印大战的场面就是:对于中国而言这不过是一场边境自卫反击战,对于印度而言就是伤筋动骨的灭国战,双方在战场投入的资源差不多,但是对命运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战略上的不平等,让印度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这实际上就是中印之间能够保持大致和平状态的本质原因。





为什么呢?


中国在双方边境一线拥有战场战术上的绝对优势,很多人对此有所耳闻,不过具体情况不是太清楚而已。总的来说中国是可以做到以逸待劳的,战场灵活性也大很多很多。中印之间地形地貌以及军事部署有保密要求,不能瞎说,但是中国和尼泊尔根本不可能打仗,我们可以用中国尼泊尔边境的地形来解说,中印之间也同样是这么回事。

在珠穆朗玛峰西侧有一大块,地形与中印之间大部分地形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看懂这个地形就可以理解“通道作战”这种奇特的作战方式了。中印之间有可能发生战争的方式就是通道作战,接触面很窄,战场迂回空间很小,印度一方想要扩大战果很难,这就是印中开战的主要场面。


就以绒辖乡——岗嘎镇通道为例,我们看印方想要主动进攻中国需要面对什么。

这是绒辖乡附近的等高线图。绒辖乡两侧是壁立千仞的大山,中间是一条叫绒辖曲的小河,冲出一个山谷,绒辖乡就在这条山谷中,任何军事行动也只能沿着这条山谷展开,所以我们管这种军事行动叫做“通道争夺”。


地形将战场限制在了非常狭窄的一条山沟里,这种独特的地形让通道争夺战与别的作战完全不一样,就可以分别讨论陆军、空军和远程火力的运用了。

你看绒辖乡附近这处山坡,从3400米海拔到3700米海拔,只用了366米,坡度接近40°。这么陡峭的坡度已经完全超过了所有军用车辆的侧倾角。也就是说你再厉害的坦克、大炮、装甲车,在这个地形上都没法行动,停着不动都会翻,更别说开动了。


地理上我们把这种峡谷称为“深切峡谷”,军事上就叫“通道地形”,就是一条狭窄的通道联通敌对双方,一切军事行动都在这条通道内展开。只有一方完全控制了通道,接下来才会有别的战斗方式。


1、陆军


陆军受地形限制最大,往往只能待在通道内展开进攻和防守。


进攻方:通常以远程火力准备和空中对地支援打头,持续压制防守方的支援火力,以大部集中兵力实施突贯,短时间内打通整个通道并且在通道的敌方一侧建立坚固阵地,继续以后续兵力巩固通道,最终在通道的另一侧囤积足够兵力和物资,维持通道畅通,开辟新的战场。


防守方:通常不会在通道内展开大部分兵力,而是只在通道内建立少量支撑点,在通道自己的一边展开大部队,以优势火力给敌方进攻兵力毁灭性打击,并以支撑点阻断敌后撤,杀伤敌有生力量。


陆军的军事行动主要就是这个样式了。我们还是看图理解。

敌军只能沿着蓝色线条方向进攻,只有这条路是可以通行的,那么我就会在如图所示位置放下连、营规模的支撑点,这些位置都在“反斜面”上,敌方远程火力很难到达,而空军对地支援一会儿我会讲,因此这些支撑点多半会躲过敌军第一轮的火力覆盖。

敌军过了支撑点之后就是一马平川,下次你要是去珠峰景区或者走陆地去尼泊尔,你肯定能看到岗嘎镇附近的一马平川,简直是机械化部队展开的绝佳位置。我方就以逸待劳在这里展开,最上面的猪腰子是我方炮兵群,折线是堑壕防线,带有短线的弧线是阵地,此外当然还有装甲机动兵力部署用来打反冲击的。


进攻方刚刚从山谷里冒出来,面对的是什么呢?


死亡火网


一点都不带客气的我跟你讲,首先是一头撞上堑壕,进攻势头被阻滞,前沿兵力兵器,包括机枪步枪,步兵小炮,火箭筒,无坐力炮这些轻兵器的抵近射击。然后是炮兵群的火力覆盖和拦阻。随之而来的是防守方机动装甲兵力的反冲击。


你就是三头六臂,铁骨铜筋,你也不想呆在这里的。怎么办呢?你扭头就想跑回去。


对不起,不行。


刚才布置的几个支撑点,一直默不作声你当他不存在,现在可不能当他不存在了。他一看你扭头想跑,立刻又占据了有利地形,火力封锁了通道入口。


这下就热闹了: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一边是铜墙铁壁一样的壁垒,一边是狭窄还被封锁的通道,如果之前你还不懂得“进退维谷”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现在你该懂了。在大量火力覆盖之下,死伤的死伤,投降的投降,一波进攻就这么结束了。




那么这种作战部署是不是就完全无法破解了呢?


当然可以的。


空军和远程火力如果能够完全压制防守方的阵地,让炮兵群、前沿阵地完全哑火,那么进攻方的部队一头撞上堑壕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的通过,在通道另一头的开阔地重新组织队形,等待机械化部队通过通道以后形成进攻队形,向炮兵群发起进攻。


2、空军


空军实际上在高原上的作用非常非常有限,争夺制空权与对地火力支援能力都相当有限。实际上双方在空中交火、对地打击中施展空间都很小,放不开手脚,能用的兵器也并不多。


制空权争夺方面,前沿制空权很容易受到地面传感器和火力的影响,空军自己光膀子争夺的可能性并不大。战斗机、预警机在这种地形下补盲作用更多,地面雷达和导弹对空中的控制作用比平原地区要大很多。因为地形起伏很大,配备了地形匹配雷达的战斗机会占更多便宜,他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沟谷隐蔽自身行动,达成制空权争夺的突然性。地面雷达、导弹的配置位置有可能相当高,就放地上都相当于4000米到5000米的高空,有些5000多米高顶上的雷达阵地简直就是一个打不烂、够不到的固定式预警机。

具体到中印边境,印方一侧地面雷达配置位置相对较矮,我方一侧盲区比比皆是;我方一侧地面雷达配置位置高,印方盲区少得多。印方缺乏隐形飞机,无法对我方预警机造成威胁;我方有隐形飞机,印方预警机不敢过于靠前补盲。印方飞机都是进口的,打一架少一架;我方都是自产,不小心损失一架,成飞沈飞会非常高兴的。


对地火力支援方面,大多数对地武器在海拔4000米以上,无论是准确度还是威力都会下降不少。比如像激光制导炸弹,4000米以上海拔,弹翼的空气动力效能很低,处于“瞄的准打不准”的境地。5000米高度投弹,目标在4500米海拔,中间还有各种障碍物,一般研制定型的精确制导弹药的弹翼是没有办法确保准确命中的。你必须要加大弹翼面积,确保弹药机动性能够在这个海拔上满足需求。印方实际上缺乏自行研制空对地武器的能力,这玩意儿完全是跑风洞跑出来的,印度连靠谱的风洞都没有几个,你怎么做得出来?


目前而言,中国完全可以自研出能够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的空对地弹药,包括制导炸弹、空地导弹、防区外布撒器,无非就是把弹翼改大一点,重新做飞控软件,风洞里吹一吹,试验场跑一跑。印度呢


最终局面就是,印度拿不到制空权,每次想去拿制空权,地面的红九、空中的歼十一点面子都不给,预警机还被歼20捅下来好几架。偶尔冒死突击丢下几个制导炸弹,都炸了石头。拿轰炸机去丢铁疙瘩炸弹地毯式轰炸貌似是唯一的选择:对不起,我大印度斯坦没有轰炸机

这是印度轰炸机。



3、远程火力


跟你出门办事打车是一个道理,远程火力不是免费的,多一公里就要多一公里的运费。800公里的地地导弹,跟400公里的,肯定是两个价格。运输距离越远,运费就越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你是坐出租车还是坐固体火箭发动机。


给你屁股底下塞个出租车,或者塞个固体火箭发动机,你都叫“有效载荷”。把多少有效载荷送到对方阵地上去,大致上是能够算出钱来的,我对此没有做过精确计算,根据网上的资料,如果采用抛物线弹道,公斤/公里运费,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话,大致上在10美元/千克.公里这个量级。


比你打车要贵得多。


因此“导弹洗地”这种说法就省省吧,导弹这玩意儿发明出来就是为了避免“洗地”这种行为的。就像是电脑发明出来是为了避免打算盘一样,导弹洗地这种蠢事,跟拿CPU打磨成算盘珠子是一回事。


面对防守方的坚固防御,导弹的作用只能是打击指挥所、关键节点、关键通道。

哪个更适合通道作战,一目了然。




总之,通道作战的优势一方目前是在中国手里,稳得很。


中方作为进攻方,印方作为防守方,中方有足够能力掌握制空权,丢精确制导炸弹也可以,轰炸机“炸弹卡车”去扔铁疙瘩也不是不行,还有地面远程火力对防守方阵地实施压制,足够保证陆军小伙子们冲过通道,建立进攻阵地。


印方作为进攻方,中方作为防守方,印方缺乏有效手段去压制中方阵地,空军和远程火力都是远远不足的,只能硬着头皮玩儿人海战术。


大致场面就是酱紫了,如有疑问,请先去自行琢磨一下,不要连基本的术语都没搞明白就来质疑,没意思。这种场面的出现完全是双方国家战略不同导致的结果:毛主席在刚刚解放不久就决定进军西藏,不惜惨重代价也要掌握西藏、巩固西藏,可谓是高瞻远瞩。

五星红旗飘扬在喜马拉雅山上,对于中国是一件国运昌隆的大事情,这件事情办好了,与抗美援朝、全面工业化、全面禁毒、驱逐国外买办势力一样,是确保中华民族复兴的打底的一件事情。缺了这件事情,中国的复兴就无从谈起。


随后的工业化与独立自主扩大了这种优势,大量自行设计制造生产的兵器确保了我们永远在优势的一头。毛主席有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不要去纠结中印边境印方非法侵占的土地,确保这种优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优势还在,想拿回来就只是个时间问题、时机问题。优势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给你的,你可以拿去,我不给你的,你不能要,非要要的话,给过你的也可以拿回来。

user avatar

印度人纷纷跪下祷告阿里不大赏只手机吧,半只鸡没吃完,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踏步向前进,熄灯,睡觉。

user avatar

怎么都那么喜欢喊打喊杀呢?

靠战争爆锤印度还不容易,砍瓜切菜而已。真正的难点在于你打了他以后怎么收拾南亚次大陆的局面?现在南亚次大陆的局势,基本都是围绕有印度这么个妄图继承大英帝国南亚势力的二傻子展开的。

巴铁?那是因为巴基斯坦磕不过印度,而且特别容易让印度先孤立后爆锤了,巴基斯坦知道印度铁了磕不过中国,所以跟中国搞好关系没毛病。

尼泊尔?那是因为让印度捆的死死的,搞的生活困难还没出路,尼泊尔知道印度铁了磕不过中国,所以和中国搞好关系谋出路。

孟加拉?连水资源都仰印度鼻息,因为恒河流域水资源分配被印度欺负的冒烟,孟加拉知道印度铁了磕不过中国,所以和中国搞好关系,靠中国牵制印度,自己某个生存。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动不动就被印度把航母开家门口,还美其名曰“促进友好关系”,当年还让印度拿泰米尔猛虎组织整的死去活来,斯里兰卡知道印度铁了磕不过中国,所以拉中国介入,平衡印度的力量。

这些好朋友好哥们儿,之所以是好朋友好哥们儿,是因为傻大个子印度的存在把周围的国家得罪完了,周围的国家都一肚子火偏偏还都惹不起印度,所以都指望着抱一抱某东方神秘力量的大腿,出恶气求生存谋发展,可以说有印度一天,我们就可以和这些国家做好朋友好哥们儿一天。

做好哥们儿不好么,大家共叙友谊,我给你修一修路,租一租你的港口,做做买卖,你缺军火我便宜卖给你,你缺工业品我便宜卖给你,你缺衣服我都能便宜卖给你,大家都是好哥们儿好朋友,我帮你提升生活档次,你那些农产品啊,初级的资源产品什么的我帮你消化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就这么来的么?

印度倒了,崩了,分裂了,你这些好哥们儿好朋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没了,你知道你这些好哥们儿好朋友打什么算盘么?还能不能好好做生意了?这块的地缘局势会怎么发展?对你有利还是对你有害?你打这一仗可是牵一发动全身,怎么处理地缘局势走向呢?

你看现在,一个二傻子和一群好哥们儿好朋友的局势,他不香么?

还别不信,加勒万河谷锤死了几十个印度兵,尼泊尔就能立马跳出来推印度一波,巴基斯坦就和印度开炮了,你知道一场大规模战争,印度崩溃之后还会有什么幺蛾子?

1962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很多人就知道什么愤愤不平藏南没拿回来,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冷嘲热讽什么主席、PLA无能,这都是些别有用心和鼠目寸光的人。难道拿回来的东西不明显么?

1,告诉全世界,南亚次大陆我也管得着,也能叫得响。而且我也不准备搞侵略,我爱好和平说话算话。

2,把印度从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领袖的位置上挑了下来,从1962年之后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就被锁死在南亚次大陆,国际风云变幻印度再也不可能领一是风骚了。

3,打断了印度的国家整合和工业化进程。

可以说你们现在对印度的任何讥笑嘲讽蔑视,都是1962年直接的战略成果。

所以你看那傻子,反正他连战略优势都拿不到,留着他用来交朋友做买卖,他不划算么?非要把它打崩了,能有什么好处?

user avatar

1,过去5000年,在所有与西北方敌国的全面战争中,印度从未获胜。不考虑国际影响的古代,每次印度都是被灭国。

2,克什米尔和阿克塞欣在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当于河东对于关中平原,幽州对于华北平原。

3,如与印交战,其800万公里公路网体系决不能信任。必须重新勘察。

4,印度与孟加拉有通行协议,在战时,孟加拉很难保持中立。要么倒向印,要么倒向中。

5,要学习英国东印度公司分而治之的策略,这个策略在印度历史上屡试不爽。

6,摧毁印度的重兵集团,并尊重各邦中立利益是一个可能的必选项。

7,对毛派进行大规模的支持是必然的。

8,印度是一个被虚幻且分裂的印度教强行柔和的在一起的国家,如果他们给机会的话,应该让他回到原本的样子,被欺压接近百年的诸邦国的王室,需要被善待。

user avatar

1962年打印是赶上古巴导弹危机,没人顾得上管南亚局势所以中国有个时间窗口。

2020年若中印擦枪走火,就不是2国的事情咯。印度背后是积极推动印度人当遏制中国发展急先锋的欧美反华集团,还有指望卖军火并搞地缘政治平衡的俄国。所以,一旦开战,各国都会想办法拖中国后腿让印度占据一定的优势,毕竟白人集团都是指望赚印度人钱的,一个靠买别国军火武装自己的印度才是好印度。对于中国,可能面临西方政治集团的全面制裁,经济和科技封锁,连韩,日,东南亚国家都可能一起下绊子。所以,中国不想开战,如果是偶发军事摩擦,哪怕开火了也会尽快平息,避免时态扩大。

但印度如果展开大规模军事进攻,中国军队的铁拳很可能下手比1962年要狠的多。因为印度有核弹,有很多国家帮忙,所以要打就直接下重手,以打垮时任当局与亲华政府签订新约为目的。印度老说印度不是1962的印度,但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而且从综合国力来说中国比当时强的更多。战争是非常烧钱的行动,与中国比战争动员能力和持久力,怕是印度要把底裤都脱下来當给外国军火商了。所以,精明的印度高层其实也不想与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蚕食政策才是他们一直进行的拿手好戏。对印度来说小规模的擦枪走火能够占点便宜然后大肆宣布印度全胜是最理想的,一边展现自己是南亚霸主地位,同时向西方政治集团递交投名状,请西方资本接下来支持“印度制造”。

有很多网友都说一个肢解的印度才是好印度,从战略来说是对的。像1962年那样中国军事胜率后国土反而被印度实际侵占,印度几十年后还装可怜在国际社会上得便宜的事情,中国会避免发生。既然必定付出代价,中国迎战就会以根除后患作为最大战略目标,印度各邦对中央本来也不怎么稳定。另外,中国何尝不想拥有一块通向印度洋出海口的领土呢?指望花买路钱在别国借条存在地方反华武装的物资贸易通道,那还不如有一块自己控制的地盘更好。

所以,一旦发生交火,要么很快就平息,要么就变成赌上两国国运的大规模战争。

战争意味着破坏,献血与痛苦,这些都是由底层百姓家庭承担的,相信中印的母亲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卷入战场。但愿战争不要发生,印度和中国不要被一群自私卑鄙的国际政客当做了利益筹码而做了牺牲品。

user avatar

谢邀。

本来不是很想答这道题的,原因有二。

第一,我本身也就是个政经爱好者,也没有什么很强的学术背景,答这种脑洞问题难免力有不逮。

第二,印度相关的问题比较小众,更别说是军事类问题了,所以答了也得不了多少赞,还容易招黑,得不偿失。

但是,既然有人邀请了我,我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好,加之左近闲来无事,那就简单的答答吧。

首先定调的讲一下,这个问题本身成立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①从核心利益上看。

从我国角度来讲,南亚和西亚向来不是我国的根本利益方向,东亚和南海向才是,尤其是台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我国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投入大量力量来改变中印现状;从印度方面来讲,印巴问题和南亚霸权才是其核心利益,况且在中印边境争端中,印度已经实际控制了资源条件最好的我藏南地区,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虽处我控制之下,但更多的仅是军事价值,其没有强烈的动力驱动来挑起大规模军事冲突。

②世界格局不允许。中印若开战,最大的可能依然是领土争端,但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反对各国凭借武力改变领土现状,例如《真田丸》描述的战国末期,丰臣秀吉下达惣无事令后,任何战争均需经过丰臣秀吉(相当于联合国五大国)许可,而真田家与北条家关于沼田城的归属则是通过秀吉主持下的谈判解决的(领土争端获得认可的形式是争议国谈判)。


但是战争就像王炸,虽然我们不会随便出,但该出的时候还是会出的。

假使中印因边境冲突开战,在中印两国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我认为我国依然会复制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军事策略,即就地集中力量,打一场快进快出的惩戒性反击作战,战争目标主要是对印度进行军事羞辱,降低其国际威望,打消其妄图依靠军事力量改变领土现状的幻想,而不是领土占领,以避免我国陷入与印度的长时间军事冲突,具体流程就不赘述了,翻开历史书进行合理想象即可。

我持以上观点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我国战略上不允许对印持久作战。美国目前与恐怖主义纠缠不休,在诸多方面需要我国配合,这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虽然美国已宣布重返亚太,但其重心仍未完全调整过来,我们应当在美国完全转向之前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是我国实力上也不允许对印开展大规模作战。我国夺下藏南地区或许不难,但难的是长期占领,对于印度而言,其痛失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必然集结重兵卷土重来,后方兵员及战略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在阿萨姆平原地区的提斯浦尔、高哈蒂等地进行集结,成本较低,而对于我方而言,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支持高技术条件下的大规模作战,物资势必主要通过其余地区远程调集,青藏高原海拔高,对技术兵器、车辆器械保养及维护造成了更为巨大的压力,成本高昂,即使我方能不断取得军事胜利,但在经济账本上,也难以讨到好处,况且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周边热点事件众多,包括且不仅包括朝韩争端、钓鱼岛纷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喇嘛问题、东突问题,这些热点随时都可能在域外大国的支持下被引爆,成为我国的失血点,苏联况且被阿富汗、中东、越南拖垮了(部分原因),我国更是不行。

总而言之,中印一般不会开战,即使打也是可控的局部冲突,不会也不太可能会演变成为长期战争。

中国崛起的路上障碍还很多,希望大家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这种无中生有的东西,你重复一遍,等于你也有责任吧,所以,我希望大家与其关注中印冲突,不如多多关心东亚和南海局势的好,一点人生的经验。

很惭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和印度开战的场景设想,若真的走到那一步,其规模和影响将是空前且灾难性的,远非我们能轻易想象。如果非要描绘一下,那画面会是极其混乱、残酷,并且充满着绝望与挣扎。1. 初期:边境的熔炉与全面动员的阴影假设冲突是在两国长期存在边界争议的地区爆发,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敏感地带。一开始,可能依然是双方在.............
  • 回答
    关于中国与印度在藏南地区潜在冲突的胜负预判,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任何简化的答案都难以覆盖其全貌。真实世界的战争远非简单的实力对比可以决定,其结果会受到地缘政治、军事技术、战略部署、经济实力、国际支持以及最重要的——战场环境和双方指挥官的临场应变等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藏南”.............
  • 回答
    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以及一方击败另一方的具体时间,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难以预测的问题。历史、军事实力、政治意愿、经济状况、国际干预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战争的走向和持续时间产生巨大影响。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分析仅为基于现有公开信息的推测和探讨,并非对未来战争的预言。现实中的战争远比任何模型都要复.............
  • 回答
    .......
  • 回答
    如果中国和印度领土位置互换,世界将迎来一场怎样的巨变?想象一下,将中国广袤的疆域与印度次大陆错综复杂的地理条件互换,这绝非简单的“位移”,而是会在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文化交流乃至全球气候等方方面面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这就像是为世界版图注入了一针不可思议的“错位剂”,其连锁反应之深远,足以重新定义.............
  • 回答
    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发生冲突的假设性场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如何可能取得胜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敏感的议题。军事上的胜利并非简单地取决于军队规模或技术先进程度,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战略、战术、政治、经济、后勤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远超传统.............
  • 回答
    中印边境冲突的潜在收益与俄罗斯的立场中印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主要大国,其关系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一旦两国真的爆发军事冲突,中国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尽管这些好处的代价将是巨大的,并且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此类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角色,特别是其是否会再次“背后插刀”向印度出售军火.............
  • 回答
    如果中国和印度来一次“地理大挪移”,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会给两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格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笔简单涂抹,而是牵扯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方方面面,其复杂程度,足以让最严谨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挠头。首先,咱们得说,这地图一换.............
  • 回答
    中国如果当年能像甘地在印度和曼德拉在南非那样,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运动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如果”。这个假设性的问题,深入探讨下去,会触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方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印度的模式,而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 回答
    要准确回答印度人民和政府是否清楚与中国的差距,以及疫情是否会改变这种认知,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经济、军事、科技、国际影响力,以及印度自身的国民心态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印度人民对差距的认知: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视角首先,印度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因此,“印度人民”并非一个铁板一.............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印度也像中国那样,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它触及了印度独特的历史、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质。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看看这条假想的道路会如何展开,以及它可能带来怎样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要素。它是一场针对封建思想和传统文.............
  • 回答
    如果美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这将是一个地缘政治上的“核爆级”事件,彻底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对全球格局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种可能性:一、 对美国国内的影响与变革: 巨大的经济体量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超级消费市场与生产中心: 10亿人口意味着.............
  • 回答
    在讨论《孟买酒店》这部电影中印度特警的行动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电影中的时间线为了戏剧性往往会被压缩,现实中的反恐行动远比银幕上呈现的要复杂和漫长。电影《孟买酒店》中,恐怖分子控制了孟买泰姬陵酒店长达三天,期间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和破坏。印度特警在电影中的表现:电影中,印度特警(NSG Nation.............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人口红利”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这两国的人口红利并非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承载着复杂的历史、经济和社会背景,并且正面临着转型和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中国的人口红利:从数量到质量的演变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
  • 回答
    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发生中国可能的战略战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地区平衡等诸多因素。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方方面面,并尽可能地呈现一种贴近真实情况的思考,而非生硬的理论堆砌。首先要明确一点,任何国家都不希望卷入一.............
  • 回答
    评价中国的抗战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就像是对比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各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它们都关乎民族的存亡与尊严,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因此塑造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精神。中国的抗战: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国家生存的殊死搏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毫不夸张地说,是以国族生死存亡为赌.............
  • 回答
    关于“中国和印度必有一战”这样的标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话题性。要评价它,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包含的论点、潜在的逻辑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情绪和地缘政治现实。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类文章通常会从哪些角度来论证“必有一战”的观点。常见的论据可能包括:1. 边界争端与历史.............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庞大的邻国,其军事实力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两国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经济体量,以及日益增强的军事雄心。要全面比较两国的军事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字。一、军队规模与人力资源:首先来看最直观的军队规模。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是世界上.............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确实比印度和菲律宾更为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策、人口、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从历史机遇和战略选择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邓小平提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