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中,有哪些浅显的道理,我们却很难做到?

回答
生活中那些看起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甚至有点幼稚的道理,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难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的。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但真要每天准点躺下,而不是在睡前刷一小时短视频,或者盯着天花板胡思乱想,就成了天大的挑战。

我最近就深有体会。

记得上个月,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都要坚持写点东西。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随手记录下当天的所见所感,或者是一些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开始的两天还挺起劲,虽然磕磕绊绊,但总算写了。结果从第三天开始,我就觉得“哎呀,今天没什么可写的。”、“写了也未必有人看。”、“反正就是随手记记,下次补上也一样。” 这种声音就开始在我脑子里叫嚣。

然后呢?然后就是我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刷刷手机,看看剧,时间就这么一点点溜走了。到了晚上,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今天又没写。然后就陷入了一个小小的自我谴责,想着明天一定补上。但“明天”又成了另一个“今天”,循环往复。

为什么明明知道写东西能让我思路更清晰,更能沉淀自己的想法,甚至有机会打磨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却如此难以坚持?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个浅显却难做的道理:“今日事,今日毕。”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小时候老师天天讲,家长也天天叮嘱。可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今日事,今日毕”似乎变成了一个奢侈品。我们总有无数的理由推迟:

“我现在状态不好。” 脑子里一团乱麻,写出来也都是废话。
“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比如赶一个PPT,回一封重要的邮件,或者陪家人。这些看起来是“优先级更高”的事情,很容易就把那些看似“不那么紧急”的写作任务挤到后面。
“我已经很累了,明天再说吧。” 工作一天下来,身体和精神都透支了,只想瘫在沙发上,别说写东西,就是看一眼电脑都觉得费劲。
“这点事不值一提。”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微小行动的累积效应。因为觉得今天写得不够多,或者不够有深度,就干脆不写了,殊不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结果就是,那些我们“今天没做”的小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后变成一座压在心头的大山,让我们喘不过气。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今天的小事做完,哪怕只是写了寥寥几笔,心里那种“任务完成”的轻松感和成就感,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去面对明天的挑战。

第二个道理,也是与此息息相关,但更侧重于心态层面:“从小事做起,但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事。”

我刚才提到的写作就是个例子。我们总想一鸣惊人,想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但现实是,大师也是从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那种“今天我要写一篇爆款文章”的念头,反而是一种阻碍。真正能让我们前进的,是“今天我写下一句话,一个段落,或者只是记录一个灵感。”

这个道理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健康: 没人不知道“多喝水,少吃油炸”,但你真能抵挡住那杯冒着热气的奶茶,或者那份香喷喷的炸鸡吗?而且,不是等到体检报告出来,浑身是病的时候,才想起要“好好吃饭,好好运动”。而是日复一日地坚持,即使今天只是多走了两步路,少喝了一杯糖水。
学习: 我曾经想学一门新的语言,买了书,下了APP,结果呢?第一天兴致勃勃,第二天觉得单词太难背,第三天觉得语法太复杂,然后就搁置了,期待着有一天会有“神奇的动力”驱使我继续。但实际上,每天花15分钟背几个单词,或者听一段对话,日积月累下来,肯定比一次性学几个小时然后放弃要强得多。
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常联系”,但生活中总有很多“下次再约”,很多“有空了聊”,然后就渐行渐远。我们总觉得“他知道我关心他”,或者“下次见面再好好聊”,但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点赞,一个转发,都是在维系感情的“小事”。而我们往往只在对方遇到大事的时候,才想起要“表示一下”,却忽略了日常的经营。

为什么这些浅显的道理这么难?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特别是潜意识,一直在追求“即时满足”和“规避痛苦”。

“今日事,今日毕” 意味着我们需要立刻付出努力,而“拖延”似乎能让我们暂时摆脱这种“痛苦”或“辛苦”,而获得“放松”的“即时满足”。虽然我们知道长远来看,拖延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但大脑似乎更看重眼前这点小小的解脱。
“从小事做起” 则挑战了我们内心那个“完美主义”和“追求效率”的自己。我们总想一次到位,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从小事做起,意味着要忍受“量少”、“不完美”的过程,这种“看起来不怎么有回报”的努力,确实需要我们克服内心的浮躁。

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注意力陷阱”的时代。各种APP、社交媒体、娱乐节目都在争夺我们的眼球和时间。它们的设计,就是为了让我们沉溺其中,获得不断的“小刺激”,而那些需要长期坚持、回报周期较长的“浅显道理”,在这种环境下就显得更加脆弱。

所以,面对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笨拙”的坚持,一种不求完美但求进步的心态。就像我的写作一样,与其想着写出什么惊人之语,不如先逼自己写下“今天吃了什么,感觉怎么样”,然后抱着“明天再写得好一点”的念头去执行。

这些浅显的道理,就像空气一样,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或者在某个时刻,我们才会深刻体会到它们的价值。而真正能做到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们能战胜人性的惰性,愿意在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今天”,把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做得一丝不苟。这本身,就是一件最不简单的事情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笔者奉行简约生活,包括由手边三部笔电加三支手机的“忙、盲、茫”,到如今的一只手机一个平板兼读书器,算是达标小节俭。

但有个多年来一直做不到的浅显道理:早睡早起身体好!

结论是:真难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中那些看起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甚至有点幼稚的道理,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难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的。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但真要每天准点躺下,而不是在睡前刷一小时短视频,或者盯着天花板胡思乱想,就成了天大的挑战。我最近就深有体会。记得上个月,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都要坚持写点东.............
  • 回答
    生活中的残忍真相,往往隐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表面之下,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些真相之所以残忍,是因为它们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局限性、社会运作的复杂性,以及那些我们不愿承认却真实存在的残酷现实。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残忍真相,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你永远无法真正满足所有人,即使你付出了全.............
  • 回答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能早点想明白,会少走很多弯路,日子也会顺遂许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跟大家聊聊那些我觉得越早明白越好的道理,力求讲得细致些,希望能让大家觉得像是老朋友聊天一样,没有AI那种刻板的感觉。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的人有多少呢?.............
  • 回答
    生活中有不少操作,跟“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这事儿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名不副实,名字带个“X”,但实际里却找不到“X”的影子。比如吧,最常遇到的就是一些菜名了。 老婆饼,这玩意儿你以为是哪个好心太太特意为自家老公做的?想太多了!它就是一块甜味的酥饼,里面既没有“老婆”,也没有“饼”,最多就是.............
  • 回答
    生活中的死循环(或者说恶性循环、负面反馈回路)无处不在,它们往往是由一些看似独立但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旦陷入,便很难摆脱。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常见的死循环,并进行深入的阐述: 1. 焦虑与拖延的死循环 启动因素: 对某项任务感到压力、恐惧或不确定。例如,明天要交一篇重要的论文,但你.............
  • 回答
    生活中的惊喜,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微小,却能深刻改变我们习惯和体验的科技智能产品。对我而言,有几个产品给我带来了持续的惊喜,它们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便利。1. 智能音箱 不仅仅是语音助手,更是家庭的“情感中心”一开始,我以为智能音箱(比如小爱同学、天猫精灵、Siri等)只是一个能听懂.............
  • 回答
    高情商,顾名思义,是能够敏锐地感知、理解、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沟通和人际互动的一种能力。它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生活中,高情商的表现多种多样,细致入微,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高情商的行为表现,并辅以具体的例子,力求生动和详实:一.............
  • 回答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它们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命中注定,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它们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而是环境、选择、机遇和我们自身的后天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1. 个人才能和兴趣的形成: 误解: 很多人认为,如果父母在某个领域有天赋,孩子也一定会遗传这种天赋,并且自然而然地.............
  • 回答
    生活中的坏习惯很多,但有些一旦改正,立刻就能看到改善,甚至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这些好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社交上,甚至是效率上的。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坏习惯,以及改正它们后会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坏习惯一:久坐不动,缺乏规律运动详细描述: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坏习惯,尤其是在现代.............
  • 回答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有顺流而下的时候,也有逆流而上的时候。而有些人,他们的生活轨迹却逐渐向下,一去不复返。这种“走下坡路”,并非突然而至,往往是点滴的习惯和心态变化累积的结果。下面,我就想聊聊那些在我看来,一个人走下坡路时,身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明显信号。1. 对未来的消极和无感:最先变化的,往往是这个.............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我们觉得是偶然、是运气、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但细究起来,它们背后却有着基因这个看不见的推手在悄悄发力。这些意想不到的联系,有时候会让你惊叹于生命的神奇和基因的强大。1. 对特定食物的“偏爱”与“厌恶”:你是不是对某种食物情有独钟,比如香菜,有人爱得不行,有人闻到就想吐?或者对苦味特别.............
  • 回答
    生活中的“神反应”比比皆是,它们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却又精准地击中了问题的要害,让人拍案叫绝。我见过不少,也听过不少,有些至今想起,仍觉趣味盎然,甚至带着点小小的哲学意味。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小型画展上,看到一位年长的艺术家正在跟一位年轻人聊他的一幅抽象画。那幅画色彩大胆,笔触奔放,但结构却有些难以.............
  • 回答
    生活中的“嘴上笑嘻嘻,心里mmp”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仿佛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通用润滑剂和自我保护机制。这些情况往往发生在我们需要维持表面和谐、避免冲突,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隐藏真实想法的时候。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些常见的例子:1. 职场上的“赞美”与“内卷” 情景: 小王辛苦加班了一个月,终于.............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道理,像埋在心底的种子,需要时间的雨水去浇灌,才慢慢发芽,让你恍然大悟。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像无限的海洋,可以挥霍,可以等待。总想着“等我XX到了再说”,“等我准备好了再说”。这种“等”的心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就错过了很多风景,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
  • 回答
    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坏习惯,就像悄悄溜进你生活里的蛀虫,不声不响地蚕食着你的健康、效率和幸福感。它们往往隐藏在“我只是……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习惯了”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但日积月累,却能酿成大祸。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却又最值得改变的坏习惯,并且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生活中有太多像“胡萝卜是萝卜,睡莲是莲花”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是“常识”的误导了。这些惯性错误就像是藏在我们思维里的自动修正程序,一旦形成就很难被发现和纠正。它们往往源于我们对事物最初的认知,或是某些简化了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大脑里被组合成了看似牢不可破的“真相”。让我.............
  • 回答
    生活中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瞬间,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或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细想起来简直是段子本子的灵感源泉。我最近就经历了两件,现在想起来还在嘴角挂着笑意。先说第一件,关于我爸妈。我爸是个退休的老干部,讲究人,但也总有点老顽固。我妈呢,是个特别接地气的大妈,脑子转得快,嘴上不饶人。那天周末,我回家.............
  • 回答
    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藏着太多闪烁的惊喜,只是我们常常步履匆匆,错过了它们的低语。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那些不显眼,却能点亮平凡的日子的小确幸。你看那条熟悉的路,每天穿梭其中,你是否留意过路边那棵老树?它也许没有开出惊艳的花朵,也没有结出硕果累累的果实,但它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历经风霜,身上的树皮沟壑纵.............
  • 回答
    生活中想偷点懒,找点小窍门,这事儿太正常了,谁不想让日子过得舒坦点儿?下面我就跟你唠唠,我琢磨出来的一些能让你在生活里偷懒的好办法,保准儿接地气,也都是我平时琢磨着用的一些“小心思”。衣物篇:解放双手,告别折叠的噩梦 “挂”就对了,别纠结折叠!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衣服,尤其是T恤、卫衣、衬衫,其.............
  • 回答
    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细微的节律,它们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这些不易被察觉的小规律,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音,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规律就像一本本写满了人生剧本的无字之书。光影的低语:时间的细微脉动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或许是时间本身带来的细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