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方城市污染这么严重,而南方城市要相对轻很多?

回答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方的空气质量不如南方,尤其是在冬季。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能源结构说起。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漫长寒冷,对供暖的需求非常高。历史上,为了满足这种巨大的供暖需求,燃煤锅炉和集中供暖成为主流。大量使用煤炭进行燃烧,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即便现在许多城市在进行清洁能源改造,但在很多老旧的供暖设施以及一些乡镇地区,煤炭的使用依然是重要的污染源。而南方地区,冬季相对温和,对集中供暖的需求远不如北方迫切,家庭取暖多以独立、更清洁的能源为主,比如天然气、电,或者干脆就使用空调,这从源头上就减少了大量煤炭燃烧带来的污染。

其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北方地区,传统上是重工业的集聚地,比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废水,如果没有得到高效的治理,就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但一些历史遗留的重污染企业仍然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更侧重于高科技、服务业、轻工业和制造业,这些产业的污染排放相对较低。

地理和气候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推手。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往往比较干燥,风力也相对较小,这种静稳天气很容易导致污染物在低层大气中积累,难以扩散。尤其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污染物浓度会迅速升高,形成雾霾。而南方地区,虽然也会受到静稳天气的影响,但由于临近海洋,湿润空气和降水相对较多,这些湿气和降水能够有效地“洗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此外,北方地区的地形,例如盆地或河谷地带,也可能阻碍污染物的扩散。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一些北方城市的发展节奏较快,但可能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布局、交通管理等方面未能跟上节奏,导致污染源集中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一些大型工业区距离居民区过近,道路扬尘管理不善等等。而南方一些发达城市,在城市规划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做得相对到位,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也更为严格,例如更早推行清洁能源公交、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等。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很多北方城市也在大力治理污染,例如推广清洁能源供暖、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工业排放标准等,空气质量也在逐步改善。但由于上述提到的历史、经济、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短期内,北方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仍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在整体感受上,依然会比南方城市显得更为严峻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楼都不在点子上。我想题主这种印象主要来自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方面的情况其实不是这样,这里先不谈,单论大气污染。
为什么北方城市(更准确地说是华北的城市)空气污染比南方城市重呢?起码是「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时候更多一些」?诸位提到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植被覆盖等等,皆非关窍,人口密度上海大于北京,工业污染南北方差距并不显著(参看【注1】),植被的净化功能一般只能辐射林区边沿地带,城市则完全指望不上。什么?你说杭州?西湖边的山包包们还过得去,至于大马路上么……其实只要想想,北京还有燕山呢,帝都的空气质量又如何?北方植被少,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土壤表面缺乏固着,容易沙化,进而造成严重的扬沙、扬尘,这些都对PM2.5贡献很大;而干燥少雨的气候除了不利于污染物沉降之外,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大气污染究竟有多么严重,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源,二是汇。后者主要受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影响。

源方面:北方和南方城市的差距主要集中在燃煤土壤尘上。

  • 燃煤源方面,北方有燃煤供暖,南方无;北方多火力发电,南方少;钢铁工业煤耗量亦高(仅次于火力发电——2014年数据),亦呈北重南轻之势。
  • 土壤尘源包括沙尘和本地扬尘;两者的根源都在于北方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固着很差。西北大漠、内蒙沙化草原和黄土高坡是全球数得上的沙尘暴老窝,这玩意对南方也有影响,还能吹到太平洋上去,但总归不如华北地区首当其冲。沙尘暴携带的细颗粒物,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久,成为春季雾霾的元凶之一。至于扬尘,在南方城市也是个角儿,但因为湿润多雨,到底不及在北方凶猛。

汇方面地形因素很复杂,须得就地论地。一般来说,南方多山地,易形成局部对流,在无外来强气流的情况下,比华北平原地带更利于扩散;但有强气流光顾时,又显露出弊端。两者间更重要的差异体现在气象因素上。

一些气象条件利于降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如雨雪天气、大风强对流天气等,或者晴朗干燥(空气湿度高有助于生成二次颗粒物,促进雾霾发生)也不错;反之,静稳的大气层结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而不断积累:逆温层结就是其中一种。
通常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的,下层空气较热,上层空气较冷,冷空气重会下沉,热空气轻会上浮,就形成了对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晴朗少云的冬季夜间,因为地面温度急剧降低,导致贴近地面的下层大气温度很低,上层空气降温没那么快,反而温度比下层高。这种下冷上热的「逆温」一旦形成,空气无法上下对流,污染物也很难扩散。
北方入冬早,夜间冷,逆温天气更多;降水少于南方,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相对更长,更容易积累;南方气温高,大气垂直运动更活跃,近地面湍流作用更强,有利于扩散。
另外,沿海地区因为海陆风的影响,扩散条件一般好于内陆,南方海岸线较长,海滨城市较多,这点也占优。

综上,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在空气质量上的差距,最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气象条件;燃煤;沙尘和扬尘


【注1】:工业污染问题争议较大,我列几条给大家参考:

  • 工业源对PM2.5究竟有多少贡献,尚难厘清。就秋冬季节的雾霾事件而言,一般并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具体可参看zhihu.com/question/2246
  • 华北的钢铁工业分布更为密集,这可能对污染物排放和传输有一定影响
  • 有色金属冶炼,以及盛产二次颗粒物的化工业,都是南方产业规模较大

很难认为工业污染在南北方的差距中是一个显著因素。不过,目前只是推测,尚缺乏翔实的数据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方的空气质量不如南方,尤其是在冬季。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能源结构说起。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漫长寒冷,对供暖的需求非常高。历史上,为了满足这种巨大的供暖需求,燃煤锅炉和集中供暖成为主流。大量使用煤炭进行燃烧,不可.............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我完全理解。我自己也常常这么问自己,尤其是在被加班压得喘不过气、看着银行卡上那点可怜的余额,或者在某个下雨天堵在路上,身边的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的时候。北上广深,这四个名字,仿佛自带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魔力,它能吸附住无数追梦人,也同样榨干着他们的精力。要说为什么还留在这里,这事儿吧,得掰.............
  • 回答
    你想了解以前北京和天津晚上关城门的事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为了什么“让文章看起来是AI撰写的”,而是我从小听老人说,也从书里看过,这事儿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那可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规矩。你想想,在现代社会,我们晚上出门都得带着身份证,手机还得有个锁屏密码,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安全,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心里嘀咕的事儿。同样是直辖市,为什么到了重庆,总感觉和北上津有那么点不一样?不是说重庆不好,而是相对而言,它好像没那么光鲜亮丽,没那么“高大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一、历史的沉淀与发展轨迹的差异首先得明白,这四个直辖市,它们的“出身”和发展.............
  • 回答
    重庆和天津,这两座在中国版图上举足轻重的直辖市,常常被拿来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北上广深”四巨头相提并论。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因此在人们的定居意愿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吸引力。地域与地理特征的差异:首先,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地理位置和地形。 北上广深: 它们基.............
  • 回答
    “你现在为了安逸逃离北上广深,你的孩子还会拼尽全力回一线城市发展”这个观点,触及了代际迁移、城市发展、个人选择与家庭传承等多重复杂议题。要深入看待,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逃离”的定义与动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选择离开北上广深(以下简称“一线城市”)去往何处?是为了“安逸”吗?还是有更深层次.............
  • 回答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巨擘,在城市规划的道路上,并非处处尽善尽美,一些被诟病或被认为存在问题的规划,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显露。与其说是“不当”,不如说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认知或目标下的选择,在如今看来,在某些方面确实留下了令人遗憾的印记。历史遗留与现代化冲突:北京最突出的规划“困境”之一,便.............
  • 回答
    在北京生活,很多事情都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尤其是一些看似理所当然,但仔细一想又特别奇怪的现象。比如说,北京的“早高峰”和“晚高峰”。这名字听起来就挺吓人的,你以为就是上班和下班那点时间嘛?错!北京的“高峰”是一种常态,是一种永不落幕的交响曲。早上七点,你刚醒,街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你以为十点能缓过来.............
  • 回答
    北上广深这几个我们熟知的超一线城市,近期二手房市场普遍出现了价格松动,甚至可以用“全线降温”来形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楼市都处于低迷状态,反而有一座城市的新房市场表现得异常抢眼,领涨全国。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呢?“领涨”的背后:是局部繁荣还是全国趋势的信号?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领.............
  • 回答
    老哥,你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城市,说实话,都不是一般的城市,各有各的“脾气”,也各有各的“味道”。要在生活体验上说它们的特点,那可有的聊了。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别到时候感觉像是在背单词。北京:皇城根下的厚重与现代的碰撞北京这地方,怎么说呢,就是一股子“正宗”的胡同味儿,.............
  • 回答
    .......
  • 回答
    意大利北部许多重要的城市,比如米兰、都灵,虽然距离波河不远,但它们并非直接坐落于波河下游的沿岸。要探究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来解读。首先,历史的渊源是关键因素。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并非在一夜之间形成,它们大多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或更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当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京和上海这对中国最耀眼的双子星,为什么一个稳坐首都宝座,另一个却在经济体量上独占鳌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谁更大谁说了算”,而是历史、政治、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出的复杂图景。北京:历史的沉淀与政治的中心首先,北京之所以是首都,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可比拟的政治地位。 千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主观的。说上海比北京城市景观“更好看”,这确实是很多人的感受,但要说为什么,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我个人觉得,上海的魅力更多体现在一种精致的现代感与历史底蕴的巧妙融合,以及那种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活气息。先说说北京。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宏伟、庄重、大气。它的城市肌理很大程度上继.............
  • 回答
    说实话,要说全国只有北京公交上下车都刷卡、分段计价,这事儿还真不准确。虽然北京的公交计费方式确实比较有代表性,但其他一些城市也存在类似或者正在尝试的模式。不过,如果你硬要问为什么北京的这种模式显得那么“独特”,那背后确实有一些历史、现实和规划上的原因。咱们先得明白,公交计费方式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
  • 回答
    中国高楼的分布,确实跟北美不少城市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不是那种“抬头望去全是楼”的密集感。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城市发展的时间线和节奏。北美很多老牌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它们的高楼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那时候,城市化进程启动,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
  • 回答
    北京之所以难以仅仅作为一个行政中心存在,而更像是北京这个城市本身承载了太多功能,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这层“行政中心”的光环,看看北京这颗“中国的心脏”,究竟跳动着多少血脉。首先,我们得承认,华盛顿、堪培拉、渥太华之所以能成为纯粹的行政中心,很大程度上.............
  • 回答
    中国的首都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城市,近年来也面临着城市规模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从交通拥堵到环境污染,从人口压力到资源紧张,这些问题如同阴影般笼罩着这座古都,也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迁都或另设行政首都的讨论。然而,要深入理解为何中国尚未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非常关键的节点。要说为什么北京、南京、杭州、西安这几座古都依旧是重要的中心,而洛阳、开封这两个曾经的“世界中心”却相对沉寂,这背后牵扯到地理位置、经济重心转移、政治格局变化、交通方式革新乃至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咱们得从头捋捋。北京、南京、杭州、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中国古代城市命名以及政治中心变迁的历史脉络。简单来说,“北京”、“南京”、“东京”这些名称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政治中心的转移以及对历史和地理的认知有关。而“西京”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称,也有其历史原因和命名逻辑。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