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因为受不了这份苦而逃离北上深,那我以后肯定也会跟孩子说“没必要留在一线城市发展,那太累了——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对于北京的那种感觉的消退,来自于某一天我坐公交车去学校,车上呼呼啦啦上来了一大堆老年人。之后,公交车经过一个公园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很多在公园晨练、聊天的老年人。我觉得他们都挺好的,但同时我也忽然意识到,再过三四十年我大概率也就是这样跟他们一样的普通人而已。
说的再残忍一点,现在在北上深“追梦”的年轻人,大多数在几十年后也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而已。既然都是普通人,早日过上点安逸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
二极管思想要不得。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有些人呐,脑子里除了一线,就只剩下十八线小镇。
他们就没想过,二线其实完全可以去啊。
全国那么多城市的省会,除了广州,其他全是二线以下。这些城市并没有差到没法过的地步吧。
真要卷得那么厉害,为啥不到海外去卷,让华人遍布全球,不也是另类的殖民么。
所以其实结果就挺简单,离开了就会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只想着18线小县城那可能觉得没了一线啥都没,但,你怎么就不能去二线呢?
对付韭菜,就一招,制造焦虑,核心就俩字:吓唬。
对年轻人。制造各种伪消费潮流,对了,最厉害的是推销生活方式和各种时尚标签,吓唬他们out了,他们最害怕了。
对中年人。男的,用伪精英伪禅学伪断舍离伪养生伪国学伪茶学伪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和标签来诱导,向他们兜售各种仁波切,不上当就用中年油腻男来吓唬。女的,吓唬(不买就变丑)+伪精致高雅(不买就变俗)。
对老年人,吓唬+亲情主义,就是大家熟知的卖保健品套路。
以上都不好使怎么办?吓唬他们的孩子,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比绑架还来钱,关键合法。
对了,韭菜是可以世袭的。
直接说结论吧,井底之蛙。
这句话大概率是错的,极化效应在未来欣欣向荣的中国很可能被削弱。
道行,生子当如孙仲谋。
道不行,无灾无难到公卿。
所以不要孩子就可以咯,看看生育率,孩子谁想要谁拿去。
后台为啥不直接润呢???
我忽然想到,是否现在中学大学课程哲学课,或者有意无意被砍掉了?
非此即彼,刻舟求剑的观点,只是学了一点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就知道问题在哪里。
但是很多觉得这不支持这个观点就是loser,是不是现代的教育正在向美国靠齐,
快乐教育,让你们从小快快乐乐变成不想思辨的小韭菜?
或者系统让你们变成一堆堆轻收收割韭菜,
要避免刻舟求剑。
要避免被脑子中充满金科玉律的人恐吓。
2005年以前,只有北上广深才有游戏公司。
2005年以前,互联网公司只有北上深杭州有靠谱的。
在行业刚开始的发展阶段,资本要素和人才集中要素最重要,所以在这些城市容易成功。
但随着基建的进步和观念的普及,很多“新兴”行业完全可以在小城市发展和成长。
甚至有可能由于一线城市的高成本,在小城市的一些公司反而更有竞争力。
发展的越完备,越细分,集约化越高,分散生产的成本要素越重要。
所以20年后的未来,很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去一线城市拼搏。
城市群的复合效应会取代中心城市论。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小城市的基层固化,大量食利阶层把持着重要的岗位和通道。
但这点貌似会被解决,拭目以待吧。
错了,错了,错了
你去北上看一眼吧,说这话的一看就是没在北上呆过得人
北上打拼的,正儿八经的二三线土著都很少
你去问问他们家在哪,东北?
那是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吗?
肯定不是,如果是的话,也是那种下面的县或者远郊。
山东?
那是济南青岛烟台吗?
肯定也不是,我遇到有济南的,一仔细问,才知道是这几年才并到济南里面去的。
河南?
那是郑州吗?
也不是,他说郑州一定是新郑
陕西?
那是西安吗?
肯定不是
至少我在北京,很少能看到几个正儿八经二三线城市土著,国企央企里面多一点,互联网华为这种地方是万万没有的。
结论是啥?就是二三线城市的人都不会去北上“奋斗”,去的也都是享受居多(找个国企央企父母给买好房子)。逃离的是什么样的人?是那种出生在农村家里好几个小孩父母掏不出钱来的小孩。
但那种小孩也不会回农村了,能在北上打拼五六年,回老家的省会城市买房安营扎寨才是他们普遍的选择。
他们的后代也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城市土著了,你觉得他们还会向父辈那样去北京讨生活吗?
简单来说,所谓的去北上奋斗打拼是我国城市化进城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一个在二线甚至三线土生土长的小孩都不会选择去北上奋斗(除非父母很有实力那就不是奋斗了),所以一旦我国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就不会有那么多奋斗逼死活留在北上卷来卷去得了。毕竟如果土生土长在一个二三线城市你的人脉资源文化生活习惯,北京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些差距了。
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下去,必然是很容易的,因为北京有三千万人口,如果生活不下去,连三万都不会有。99.9%在北京生活的人根本不是什么精英,别看我们博士拿Shimura Variety都不能混个教职,但是在其他行业,连Lie Algebra都不会算,甚至连Linear Algebra都不会的都大有人在,但是他们仍然在北京活了下来,说明在北京活下来并不难,并没有那么卷。还有,北京有上千万人有户口,说明拿到个北京户口根本不算什么人才!真是有价值的人才,那一定是给现钱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北京的系统保证了大多数人是在忍耐线以上,在舒适线以下的。对于没房的人,可能是99%都在两线之间。有房其实也只降到60%.
这就很奇怪了,国家为什么搞一堆人聚在一起找罪受?
说的很对。
所以我们逃离北上广深,目标不是国内二三线,而是美国加拿大澳洲的二三线。
【指美加澳当地的大城市,人口对标国内二三线。按国内一线的人口标准,加拿大澳洲都没有一线城市】
毕竟贫贱不能移,可以。下面说普通人可操作的。
没事多想想,凭什么。
你凭什么吃红利,而不是红利?
先说case。一线生活的好么?未必。
就说上海,浦西,老城区,也有很多上一代人,没搭上房地产的顺风车,现在也只是挤在千万的老公房里,子女出嫁都很麻烦的。
或者父母给贷款首付,孩子一起还房贷,虽然比外地来定居的好一点,但也得奋斗的。
凭什么吃红利?至少,户口这条,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
凭户口优势,确实可以吃点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红利。但一是越来越弱,二是这个红利,分到一个城市所有人头上,每个人分到的并不多。至少,比如有上海户口的破落户,跟你吃的一样多。
如果你想让自己和孩子活的更轻松一点,靠在北上广深赖着混户口,明显不够。
根据过去的经验,更好的吃红利的条件,俗称屁股的,包括但不限于:
1 优质房产
2 国家承认的,体制内的地位。注意是体制内,满街跑的经理不算
3 你能实际控制的公司股权。注意控制权很重要。没控制权,持股没用。因股权问题被老板坑到跳楼的人也不少
具体不分析了。普通人的收入,最终得兑换成1和3才能实现红利转移,或者早点公考进2
在北上广深有一个好的careerpath,挣得多,只是积攒了兑换的条件。单靠纯劳动收入是不行的,知乎年薪百万,也是手停口停。
如果由于一线门槛高,得不到这些,去二三线找一个吃红利的机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你孩子未来拼尽全力回一线?嗐,你孩子在二三线弄十几套房子收租,搞个体制内工作躺平,不比一线城市那些,985211出来挤地铁的社animal们舒服?还拼尽全力?图啥
其实内卷社会才是东亚这片大陆的常态。想想过去的土地兼并,学而优则仕,国民的终极目标是写好八股当状元进体制,或者攒千百亩地做地方豪强。。。。历史只是换一个形态在重演。
完全不认同。对于很多人来说,回二三四五线城市起码是个中产,呆一线就是个韭菜,你呆一线有什么意义呢?一线的韭菜太多,根本不需要让你韭菜再生韭菜,直接连根拔了,会有另一茬韭菜来的。所以留一线你大概率孩子都不会有。
我希望各位在二三线城市/县城有房子的城市孩子不要和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在一线城市内卷,你们累,我们也累。
我这种农村来一线城市蜗居的,实在没办法,我回老家我家里连冬天取暖设备都没,家里舍不得烧锅炉,就是一间屋子烧煤球取暖,我每年都要因此煤气中毒几回,白天大部分时间我就是在看炉子,要操心隔2个小时换煤球,要操心风门大了小了,要操心晚上是否盖紧了炉子不至于全家煤气中毒,有时候忘记换煤球火灭了还会被妈妈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就这我冬天还年年生冻疮。过年大家回家兴高采烈的,我都不太愿意回家的,太冷了,发愁。对于我这种农村人来说,北上广10平米蜗居就是享受啊。
而你们城市中产家庭,父母有正式工作甚至还有两套房子的,讲道理来一线城市和我们这群饿狼抢什么工作饭碗。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女朋友,也不需要什么生活,公司有空调吹,我在公司呆24个小时我都是开心的,都是生活质量提升。而对你们来说,下班后要有生活,要陪老婆孩子,二三四线城市你们有房子,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他多香,干嘛呆一线城市996呢?真没必要。
本来你在二三四线城市有房有车有老婆,是个中上层,到了一线城市无房无车租房住,混成和我们农村娃一样的苦逼底层,其实都有点丢人。
所以求求各位离开一线吧,非一线它真的很香。 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你回去你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我们这群农村孩子留在一线给房东老板打工压力也小一点,真的皆大欢喜了。
恰恰相反,我在北京待了几年(包括上学),让我错过了杭州楼市的历史大底(18000的奥体,12000的未来科技城,25000的蒋村……),还差点错过一段姻缘。
几年后买同样的房子,多花了几百万,我的孩子倒是得多奋斗好多年了。
老公揶揄我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失误,就是“拜京主义”。(当然,读工科是我们共同的失误,另当别论)
从前有家京沪深福利彩票公司,刚开始发行彩票时中奖率高得惊人,几乎只要你坚持买5年,基本就能中200万。其实这是彩票公司赔本赚吆喝,为了体现兑奖公正,吸引更多人买。
过了十几年后,一些年轻人还在这家彩票店买彩票,突然发现中奖率低了不少,连续买了十年也不见中奖,最好需要有一定学历分析中奖分布,这时候彩票公司已经开始净盈利了。
2017年以后,彩票公司索性把中奖率拉低到十万分之一,结果发现还是有一群FDB指望买彩票一夜暴富,得了,赚韭菜的钱没有任何负罪感。
在这些资本家的代理人炮制出的鸡汤文里,中国只剩下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国只剩下互联网一个行业。
一线城市有三样宝:消费主义、成功学、城市小资产阶级。
如果你不去一线城市,在这些资本家写手眼里,你就是怪物:
你考公务员追求朝九晚五的稳定,你就是loser。
你周末不去看最新的歌剧,你就是loser。
你不能一个月换一个新包,你就是loser。
你不创业,你就是loser。
中国人擅长考试,以考试比喻,选择城市这件事其实和大家从小到大准备了18年的一件事——高考,非常类似。
京沪深一线城市就是清华和北大,诚然,清华和北大代表了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但是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人,而且需要天赋、家庭的支持乃至运气成分。
新一线城市就好比985高校,考取的门槛比清华北大容易一些,但对于一部人来说同样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强省会和强三线城市就类似于211院校和特色普通本科院校,只要认真努力,智商在线,考取这类院校是比较容易的,除非发挥失常。
现在的知乎流行一种风气,只将清华和北大认作高等院校,无视其他院校的存在。好吧,毕竟知乎人均985起步。但是每年高考,根据教育部的数据,1000万考生中考取985以上院校的考生不足20万人,考取211以上院校的考生不足50万人,是不是剩余的考生都没法接受高等教育了?还不是找个适合他自己的普通本科院校去读书!
有些人啊,自己实际水平只能考一个二本院校,却丝毫不甘心,认为自己就是能去清华北大。好在现在社会流动加快了,以前的户口管制取消了。一些顶尖大学也开放旁听了,于是这些人开始赖在清华北大的校园里,或是旁听,或是打酱油,看似很努力,自己感动自己,幻想有一天清华北大会给他颁发毕业证。这些人还优越感十足,觉得在其它985和211高校学习的人都是loser,都是混吃等死一眼望到头的人,自己才是天之骄子。哦,对了,他们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发清华凌晨四点的图书馆自我感动。清华正式在校生看他们也很无奈,一方面正式在校生可以把自己床铺租借给他收利息,另一方面觉得这些人的行为也挺搞笑的。
最可悲的是有些人能力能考复旦、交大、人大、南大、浙大、武大(排名不分先后,随便打的)这类985院校,而且在这些学校里能混个学霸地位。但是有人给他们洗脑:你现在考不上清华北大,你子女也会跟着受累。于是年复一年复读,都快熬到40岁了,人家都硕士博士毕业了,他还在为自己虚无缥缈的清北梦奋斗着,不好评价这类人,但是人总要务实一些。
另外,清华北大是有各种丰富的资源,但他们本校学生也未必天天能见到学术大牛不是?你就算住在京沪,医疗资源是很发达,你一个平头百姓生病能住进301高干病房不成?演唱会是很多,你每天都去听不成?各种新奇的品牌是丰富,你一周买一个LV不成?教育资源是丰富,买不起10万一平米学区房你孩子也就读普高,或许还没你老家省会重点中学升学率高。
醒醒吧,少看点消费主义的文章,认真看看自己的实际需求是哪些,你说你一个只能考200分的学渣,语数外主科总分加起来没人家一门高,清华北大招生办的宣传片拍得再好看跟你有啥关系?就算把你塞进去旁听,跟得上授课进度么?
资质平庸的人千万别去一线城市!
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学会扬长避短。举个例子,姚明要是没有自知之明,非要当跨栏运动员,那么他再努力,也不可能跑得过刘翔。
资质平庸的人在一线城市辛苦工作,天天996后,却只能挣可怜的生活费,交完房租以后经济就紧张了,买个吃得还得算计生活费够不够。说起来一线城市那么多文化、娱乐场所,自己也没体会到多少好处。原因也简单,一是加班没时间,二是经济不允许。
说起来是为了以后孩子发展好,可是自己一天累得要死,恋爱都没时间谈,谈了恋爱也不想结婚,结了婚的也不想生孩子,父母催生催婚还要生闷气,我就纳闷了,那这是图啥?
去二线城市生活,买个大房子,再买个小车,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和狗一起出去玩儿,不香吗?
人生真的不长,属于自己自由的时间并不多。中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7岁,剩下的寿命都是在病痛折磨度过去。
一辈子若是献给了996,估计连68.7岁的健康寿命都达不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