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看待。
A系列芯片在手机芯片里面就是大挂逼一般的存在,早就说你对比手机芯片性能,把A系列拉进来就是耍流氓。
他就是歌舞界的迈克杰克逊
他就是足球界的贝利
他就是人群里最靓的仔
不服?你倒是超过他啊。。。
今天借这个机会聊一下 A14 和 A12Z Bionic。
内容不会牵扯太多技术上的问题,实在写起来麻烦、看起来费劲还吃力不讨好,其实主要以战略和方向问题为主。
如果你五分钟还没看完的话就建议换个回答看了。
SoC(System-On-a-Chip),即片上集成系统,是先进半导体应用最广泛的芯片分类。
所以我们盘点家里所有电器之时,含有 SoC 的设备往往能实现更复杂、更高级的功能,同时也拥有最先进的制程。
一个普通人所能接触的最先进的科技,一般就是手机里的那颗 SoC。
当然移动 SoC 一般都是 ARM-based SoC,剩下的就按下不表了。
而在移动 SoC 领域,只要做到行业领先,其实就基本拥有了世界领先水平。(这话其实主要是说给 Intel 和 AMD 的。老黄 GPU 的情况,可比性实在不高)
例如,我们看到的 A13 Bionic 的 GPU 架构设计,在综合效率方面基本是世界顶尖水平;Kirin 990 5G 版所采用的台积电(TSMC) 7nm EUV(N7+) 制程是目前人类在量产芯片制程上的顶尖水平,不是民用顶尖水平,而是真正的世界顶尖水平。
说回正题。
SoC 的设计是产品为核心的,至少对 Apple 来说是如此的,AN 针对 iPhone,ANX 针对 iPad Pro,HN 主要针对 AirPods,WN 针对无线连接设备,TN 针对 MacBook,SN(SiP)则针对 Apple Watch。
当 Apple 把 A8 塞进 HomePod 之时、把 A12 塞进 iPad Air 3 之时、把 A13 塞进 iPhone SE 之时,这些芯片的一些功能是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基本上实现全功能的话还得看当代 iPhone 的旗舰。
所以 A14 的设计必然是围绕下一代 iPhone 的产品特点和需求的。
最近几代 iPhone 性能提升的主要环节其实是 ISP,可以预见 A14 的 ISP 仍然会有一定提升。
另外有一个问题,Apple 自 A13 引入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的异构计算(而不单独依靠 NE),性能方面领先无虞。而目前这一领域对 A13 的能力挖掘非常不充分而且初始,可预见的是 A14 将会减小这方面硬件投入,而更应该推进的是 CoreML 的推广和发展。
制程应该是 TSMC 5nm(N5),是基于 7nm EUV(N7+)的迭代工艺,给 Apple 提供了充分的架构设计空间,很有可能在本代推进 CPU、GPU 核心数量上升,但 CPU 频率 3.1GHz 就很值得怀疑了,这不是苹果的作风。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有两个:
——引入了“超大核”,但没有必要
——CPU 架构设计只是轻微改动
常识是频率提升带来的功耗(当然还有发热)上升在高频率下是很明显的,而对于 TSMC 工艺的常规来看,这个节点在 2.5-3.0GHz 左右,如果频率定上去,几乎可以说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iPhone 本来就不是什么散热设计非常好的设备,A13 Bionic 的两款旗舰设备——iPhone 11 Pro、Pro Max 都改良了散热设计(不明显),可见 Apple 对于这些问题还是有所忌惮的。
另外,iPhone 的任何一方面持续性能释放都是够用的,散热不改进的话其实做峰值性能释放(主要指的是 GPU),就非常的没必要了(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做)。
N5 这个节点作为功耗下探节点非常好,Apple 应该抓住这个节点,起码 SoC 的整体实际功耗(不是热设计功耗/TDP)不能高于 A12。
这些考虑主要是给 SDX55M 基带做的,5G 可能还是要比想象中耗电得多,如果这次主板面积还是要缩小,我只希望他们能把 SoC 外置,而不是接着做夹心饼干,三个火炉(SoC、Baseband、PMIC)你架不住!
这一部分说到这里。
我们刚刚也提到了 ANX 是针对 iPad Pro 推出的……
A5X、A6X、A8X 分别是针对 the new iPad (with 30-pin Dock Connector)、the new iPad (with Lightning Connector) 和 iPad Air 2 的。他们的诞生都是因为 iPad 主力产品的发展有特殊需求,前两者是 Retina 屏幕的需要,A8X 其实也含有这方面因素,塞下三核 CPU、GPU 规模翻倍(相比 A8),其实大多是迫不得已。
A9X 是搭载于初代 iPad Pro(12.9-inch 是完整频率、9.7-inch 是降低频率)的 SoC。这一代确立了一些 ANX SoC 的基本元素:
那么这就是 ANX 的一些基础了。
但就算这样,ANX 的成本控制还是远不如 AN 的,所以有必要降低研发支出。
A12Z Bionic 就是昙花一现罢了,但现在没有能用的制程。
N5 当时尚未量产、N7+ 被海思拿走、N7P 都在 A13 和 S865,那就只有留在这个制程了。
台积电的精确路线图一般能给到 Apple 两三年,足够 Apple 预估其产品情况。
所以这也就不难为奇了,成本控制而已。
A12Z 基本上就是开了一个 GPU 核心的 A12X。
虽然性能非常充裕,但牙膏挤的还是有点少。
还没完善,先写到这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