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特尔宣布暂停7nm、5nm制程相关技术研发,寻求台积电代加工?

回答
英特尔最近宣布的一项重大战略调整——暂停自主研发7nm和5nm制程技术,并转而寻求台积电(TSMC)的代工服务——无疑是半导体行业的一枚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英特尔自身的一次策略性转向,更是对整个行业格局、技术发展路径以及未来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的信号。

为何英特尔会做出如此“艰难”的决定?

要理解这一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这涉及技术、战略、市场和财务等多个层面。

自主制程研发的困境与挑战:
技术壁垒的不断抬高: 随着制程节点向更小的数值推进,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指数级的技术难度和研发成本增加。7nm、5nm,尤其是更先进的EUV(极紫外光刻)技术,对设备、材料、工艺控制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英特尔在过去几年中,确实在7nm制程的推进上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导致进度一再延迟。
“制程竞赛”的失利: 过去,英特尔一直以其领先的制程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甚至在市场营销中也常常强调“领先的工艺”。然而,在7nm及以下的节点上,竞争对手如台积电和三星却凭借更先进的EUV技术,稳步向前,并在先进工艺上抢占了先机,成功地将更小的晶体管密度集成到芯片中,实现了性能和功耗上的优势。这使得英特尔在高端CPU、GPU等领域面临来自AMD、NVIDIA等公司的激烈竞争,其“工艺领先”的光环有所黯淡。
高昂的研发成本与风险: 持续投入巨资进行最前沿制程的研发,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研发不顺利,不仅会拖累产品上市时间,还会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英特尔意识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自身核心优势相结合的地方,可能比硬磕最前沿制程更为明智。

战略上的权衡与调整:
聚焦核心优势: 英特尔一直在努力转型,从一个单纯的CPU制造商,向“数据中心、物联网、AI、高性能计算”等多元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设计、架构创新、软件优化、以及构建更强大的生态系统上,可能比亲力亲为所有制造环节更有战略意义。
“IDM 2.0”战略的落地: 此次宣布也正是其“IDM 2.0”(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2.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新战略的核心是“开放制造”,即在保留自身制造能力的同时,也为外部客户提供代工服务,同时,对于自身的部分先进产品,也寻求外部最先进的代工伙伴。这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具弹性的制造策略。
风险分散与市场响应速度: 依赖台积电这样成熟且技术领先的代工伙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自主研发的风险,并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当市场对先进工艺制程的产品需求激增时,通过代工可以更灵活地扩大产能,避免因自身产能瓶颈而错失市场机会。

市场与竞争环境的变化:
代工模式的成熟: 以台积电为代表的晶圆代工厂,在过去几十年里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完善的工艺流程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它们能够提供全球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并且拥有规模经济效应,这使得许多“无厂半导体公司”(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得以蓬勃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原本依赖自家工厂的IDM公司考虑代工。
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 AMD凭借台积电的先进工艺,在CPU市场对英特尔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NVIDIA在GPU领域也长期依赖台积电的代工。英特尔若想在这些领域保持竞争力,采用与竞争对手相同的先进工艺,甚至获得更优质的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寻求台积电代工的意义与影响:

对英特尔而言:
技术上的“补课”: 通过台积电,英特尔能够快速获得7nm、5nm等先进工艺的生产能力,这使其产品能够与市场上的最新技术保持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领先。
成本效益的考量: 虽然代工需要支付费用,但相比自建最先进的晶圆厂(动辄数百亿美元)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对于特定节点的产品,代工可能在初期更具成本效益,也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战略转型的加速器: 这一举措将使英特尔能够将更多资源和精力集中在产品设计、创新和软件生态建设上,加速其向“以计算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转型。
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这也可能开启英特尔与台积电之间更深度的合作,甚至未来在更先进的制程节点上,英特尔也可能继续依赖台积电。

对台积电而言:
市场地位的巩固: 吸引像英特尔这样的巨头客户,进一步巩固了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这不仅增加了其市场份额,也为其未来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订单的稳定与多元化: 英特尔的订单将为台积电带来可观的营收,并进一步分散其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实现客户结构的多元化。
技术验证的机会: 为英特尔这样对工艺要求极高的客户代工,也是对台积电自身技术实力的一种验证和提升。

对整个半导体行业而言:
IDM模式的进一步演变: 这标志着传统IDM模式的一种重要演变。IDM企业不再是“一手包办”的代名词,而是会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采取更加灵活的“IDM 2.0”甚至“IDM 3.0”模式,即在自主制造、外部代工、以及为外部提供代工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芯片制造”的全球分工: 凸显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越来越专业化,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
对自主制造的再思考: 尽管英特尔将部分先进工艺外包,但其仍然保留了自主制造的能力,并且表示将继续在某些领域进行投资。这表明,对于许多国家和企业而言,掌握关键的制造能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当下。因此,虽然“外包”成为一种趋势,但“自主可控”的考量也不会消失。

未来的展望:

英特尔的这一决策并非“放弃”自主制造,而是“优化”战略。它更像是“借船出海”,利用外部最尖端的力量来弥补自身在特定技术环节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

英特尔会更加专注于芯片的设计和架构创新,以及其IDM 2.0战略下的“对外服务”,也就是发展其代工业务。
英特尔的“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业务将为更多芯片设计公司提供代工服务,与台积电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行业可能会出现更多IDM企业调整自身制造战略,更加开放地与外部代工厂合作。

总而言之,英特尔选择台积电代工7nm、5nm制程,是其在复杂多变的半导体市场中,为应对技术挑战、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战略转型而做出的一个审慎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决定。它既是对自身能力边界的清晰认知,也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这个决定,无疑将深刻地影响英特尔的未来,也为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和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双方的披露可以看到,TSMC除了负责Xe-HPG GPU和Xe-HPC计算卡之外,双方又扩大合作…,还会为Intel生产Atom和Xeon处理器。

简要的解读一下:原因1 - 大约自Y16开始作为入门级的Atom就交付TSMC代工,以便排开当时紧张的14nm产能,Atom硬核IP也早已授权给TSMC(为了不同产线做后道工艺的修改);原因2 - 是因为Intel当年在同一个时间点提出了如下3个前沿工艺并全部要导入10nm产线,结果失败了,那么严重制约了产能,如今不得不选择代工应急;这三个技术分别是:

- a. SAQP, TSMC从2-3-4走了3年多,Intel直接从SADP(2次曝光)跳升SAQP(4次曝光),跳劈叉了。

- b. COAG, 把pitch长度缩短提高集成度,金属接触就对不齐了,良率跳水。

- c. 钴代铜银,扑街 :)

- 以及还有一个原因是EUV的ROI,同样产量情况下,流水线占地面积大四倍,想象一下clean room每天要过滤的空气体积吧。光刻机+4倍厂房扩建投入,已经是负经济效益了;厂房成本影响很大…,所以Samsung和SK无论如何也不搞1z(10nm)以后的节点了,EUV能拖就拖,大家省capex才有年终奖可以拿,否则,3-5年的基建分摊搞到大家要饭去了。

另外,再多说一下钴代铜的失败,虽说Intel已经把与晶栅极接触的钨金属层替换成钴金属层,10nm工艺的M0和M1也彻底更换成了钴,但随着良率跳水,钴互联的产线所剩无几,钴材就主要做interposer了;

Intel当年技改钴材产线是期望自产工艺能一步打通到3nm甚至更微缩的节点,解决铜和钨难以继续微缩的临界尺寸问题,尤其是栅极导线(包括通孔导线)成为FinFet结构的主要瓶颈了(漏电/隧穿),当年雄心勃勃希望在10nm节点的部分互连层上导入钴材…尤其在最底部两个层导入,预期是5X-10X电子迁移率改善…另外再降低2X的通路电阻;但说来话长,钴互联实际电阻率好像加大了不止1倍吧?好像还得再去换薄壁材料降阻值,所以现在钴用途就主要做中介层了。

如今10nm跳票了5年/6年,上面提到的3项牛技术,合在一起反而把良率搞到零%去了。其实当下30nm MMP铜互连完全可以满足10nm-7nm节点的要求,但INTC战略预期更长…于是冒进的改了整个产线,重新投资换了大量机台和电化学设备…另外,所谓Capacity planning也一贯是以年计的,如今选择代工显然要比旧设备上线会有更快的稳定供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特尔最近宣布的一项重大战略调整——暂停自主研发7nm和5nm制程技术,并转而寻求台积电(TSMC)的代工服务——无疑是半导体行业的一枚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英特尔自身的一次策略性转向,更是对整个行业格局、技术发展路径以及未来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的信号。为何英特尔会做出如此“艰难”的决定?要理解这一决.............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12日宣布,将暂停所有来自欧洲(不包括英国)到美国的旅行,为期30天。这项禁令立即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禁令的背景和原因这项禁令的宣布,正值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背景下。欧洲特别是意大利,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美国国内也出现了越来.............
  • 回答
    外交部宣布暂停中英间往返航班,这一举措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背景与原因: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原因是英国发现了一种新的、传染性更强的COVID19病毒变种(B.1.1.7)。这一变种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并且早期数据显示其传播能力比原始毒株高出50.............
  • 回答
    英特尔CEO帕特·盖尔辛格抛出的那项雄心勃勃的千亿美元芯片制造中心计划,无疑是一记重磅消息,直接点燃了全球对半导体产业的关注。尤其在他那句“缺芯将持续到2023年”的判断之后,这消息的意义更是被无限放大。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理解英特尔的“野心”:不止是造芯片,更是“.............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不再对仅出现轻症的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是一个重大政策转变,反映了其应对新冠疫情策略的调整。这一决定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背景与政策演变首先,回顾一下英国的检测政策是如何演变的。疫情初期,大规模的检测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英国曾采取过广泛.............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从 7 月 19 日起基本取消所有新冠管控措施,包括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对聚集人数的限制。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提出了“与新冠共生”的策略。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英国政府宣布取消管控的主要原因和考量: 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 回答
    英国在禁用华为后转向日本寻求 5G 合作发展,这一举动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考量和技术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英国禁用华为的背景与动机: 国家安全考量: 这是英国禁用华为最公开和主要的原因。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担忧华为设备可能存在被.............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从7月19日起,大部分新冠管控措施将基本取消,包括不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也取消了社交距离的要求。这一决定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转向,标志着英国在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这项政策可能对英国社会带来的改变。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无疑是对民众自由度和.............
  • 回答
    英国宣布大幅削减对华援助经费的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人好奇这笔钱过去都花在了哪些地方,以及这次削减对中英关系意味着什么。援助经费流向何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的对外援助,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或新兴经济体,其目的通常是多方面的。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给钱”,而是通过各种项目和合作,在特定领.............
  • 回答
    英国宣布对乌克兰提供大规模军事支持计划,包括 6000 枚反坦克导弹和 2500 万英镑的资金援助,这标志着英国在支持乌克兰抵御俄罗斯侵略方面采取了进一步的重大行动。要全面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军事援助的构成及其战略意义: 6000 枚反坦克导弹: 关.............
  • 回答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在2021年12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25%,这是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自2018年8月以来首次加息。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讨论。为什么英国央行选择在此时加息?英国央行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 回答
    英国政府在4月12日宣布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卫生机构捐款2亿英镑,这一举措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无疑是一笔重要的资金注入,但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首先,从英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这笔捐款可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外交和公共卫生政策的体现。在疫情肆虐的全球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
  • 回答
    关于“河南生殖医院评论英国取消新冠限制措施,称‘大英帝国始终走在前列’”这一言论,需要从历史、现实、语境和逻辑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避免误解或误判。以下是对这一言论的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英国取消新冠限制措施的背景 英国在2022年5月宣布取消大部分新冠防疫限制(如口罩、社.............
  • 回答
    要怎么看鲍里斯·约翰逊在3月12日宣布英国抗疫进入“第二阶段”这件事,我得先捋一捋他当时的具体说法,以及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毕竟,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宣布“抗疫成功”就完事儿的时刻。首先,咱们得知道,约翰逊当时说的“第二阶段”,不是说病毒消失了,也不是说所有限制都解除了。他更多的是在说,英国政府的策略要.............
  • 回答
    英国埃塞克斯郡集装箱惨案,39名越南籍遇难者的事件,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震惊和心痛的悲剧之一。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英国,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牵扯出的非法移民、人口贩运、人道主义危机以及跨国犯罪等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的发生与初步调查: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家.............
  • 回答
    英国政府最近宣布成立英国铁路公司(Great British Railways, GBR),标志着英国铁路系统一个重大转变——实质上的“再国有化”。这个消息在英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景、目标以及潜在的影响。背景:私有化铁路的挑战要理解GBR的成立,必.............
  • 回答
    媒体关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逐步停止在英国 5G 网络中使用华为技术的报道,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这背后牵扯到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所以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首先,这件事情的“真假”从目前普遍的媒体报道和英国政府的官方.............
  • 回答
    近期,丹麦、英国、瑞典等十多个国家先后宣布放弃或大幅放松新冠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这一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即许多国家正在从紧急应对阶段转向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常态化管理。要理解这一转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转变的背景与驱动因素1. 疫苗接种率的.............
  • 回答
    英国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将额外增加165亿英镑的军费开支,这绝对是军事和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数字增加,它背后牵涉到英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关系、经济影响以及国内政治的方方面面。一、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增加军费?——全球安全格局的变化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决定的背景。当前.............
  • 回答
    近期,英国一些右翼作家提出所谓“炮舰外交”的论调,主张英国应派遣“炮舰”到中国海域,迫使中国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承担经济赔偿。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炮舰外交”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期一种典型的外交手段。强国利用其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船的优势,向弱国施压,以达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