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亏同源,台积电能有今天离不开美帝和美资的站台。
那么到了需要为美国制造买单的时候,一样该出血就要出。美帝的政策要求该配合就要配合,哪怕大概率是赔钱。
雷霆雨露均是天恩,没有只占好处不吃亏的道理。
我主要从技术角度谈谈这个事件吧。
部分数据和结论引用自以前看过的一些业内分析文章或报告,如果和外部媒体报道有出入,纯属不幸。
今天这答案略带沉重,首先我不是跟踪台积电的,对台积电的情况并不算熟悉,甚至是基本不了解。
先看第一则据环球时报消息。
特朗普政府正酝酿出台针对华为公司的进一步打压措施,特别是修改“外国直接产品”再出口规则,意在限制台积电等重要供应商继续向华为供应芯片,对华为“卡脖子”。近日,有接近中国政府的消息人士向《环球时报》透露,如美方最终实施上述计划,中方将予以强力反击,维护自身合法正当权益。中方可使用的具体反制选项包括以下几项:将美有关企业纳入中方“不可靠实体清单”,依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对高通、思科、苹果等美企进行限制或调查,暂停采购波音公司飞机等。网络安全概念中外资加仓持股股数前十的股票(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总编老胡,相信关注国际政事基本都熟悉,也明白环球时报代表的立场。可以说现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川普虚放一枪拉选票。
所以,回到台积电的问题,台积电建厂根本不是商业决策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如果台湾省有能力,台积电自然能不鸟美国。可惜这世界有但是……
先说美国优势
1美国的优势在于工业电便宜且足量,不是台湾省靠爱发电能比
2美国地广人稀,环境安静,可以找得到一个比较完美适合半导体制造的环境
3美国国力强大,美国公司不受它国政治迫害,不用担心有不公平竞争。
4美国各学科顶端人才众多,高校林立
5美国的优惠政策不比它国少
这就是美国最主要的优势了,其实真的是诚意满满了,为了让制造业回流,川普算是操碎了心。
然而,商业决策涉及到的问题远不至这5点。特别对于台积电来说,这5点的吸引力并不强。而且对于跨国巨头来说,不涉及政治才是最好,管你双方打得怎样,我做生意的!
美国缺点
1美国人力成本高,不划算
2虽然说,台积电6成客户是美国,但这4成中国客户及6成美国客户的产业链基本都是在中国/亚洲。意味着,美厂制造就会让客户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
3工厂维护困难且成本大幅增长。零部件大多集中在中日韩需要转运
4半导体人才,台积电缺,但美国并不能提供到多少。美国的高校人才对台积电吸引力不强,最低让他过来台湾不更好?
5政策优惠中国开出的条件就不比美国弱,特别是中国完整的工业,强大的制造业和相对高效的政府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强。
所以,台积电设厂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的,特别是在中美这关系下。更重要是,同一天,美国商务部透露出的消息,让台积电深陷政治漩涡。
120亿刀,设厂是不可能设的,拒绝也不能拒绝,也就是拖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意,反正之前也是说设厂16nm,到现在没动静。因为台积电不会蠢到真去设厂,背后的美国股东资本家也不愿意,所以大概率还是不了了之。
美国设厂根本不是问题,损失几千万上亿来装样子能算事?
但,如果美国要与中国开打,台积电能怎么选择?台积电没有选择,也不能选择,只能被动。同样华为也是,苹果…………也是。
逆全球化,不可能成功。因为拒绝全球化的英国成现在这样子了。政治干涉经济运转规则是不可能成功的。经济运转规则总结起来就是有利可图
我认为美国让台积电到美国投巨资甚至搬迁到美国不是个好决策。之前的很多例子证明了往美国搞制造业回归是非常困难的,这件事失利或者搞得差强人意的风险不可小视。就算能搞得成,整个过程势必会降低台积电的效率(我假设这件事有政治先于经济的背景),这就为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赢得了一部分时间。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不在此。我认为美国不仅不应该削弱台积电在台湾的布局,反倒还应该设法把更多先进芯片制造业转移到台湾去,尽量制造出世界芯片产业高度集中于台湾的形势。
我以前论证过,台湾未来如果发生大战,几乎肯定是大陆主动发起的(虽然表面上好像是台湾挑衅而成的)。美国如果要避免大陆在未来某个时段主动发起对台军事斗争使美国陷入巨大两难困境,那就要提高大陆对台动武的代价。而美国要做到这一点,不能通过堆军备(除非有本事使军事形势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因为大陆动武的动机之一恐怕就是为重击美国军队设好了局(我以前写过),美国不能主动入瓮。
把全球几乎所有的先进芯片制造都堆在台湾岛则是一个有效的阻吓手段。统战是我党的思维定式了,我党可以不怕美国,但拖累全世界是我们很不愿意做的事。
可是把这么多高价值产业推在大陆枪口下美国能睡得好觉吗?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阻吓失败大陆要动手则美国可以提出:以台湾的芯片产业全部转移走为代价,来交换美国完全不干涉大陆统一台湾。这里的全部转移走指的不仅是厂房资料等,也包括这些芯片厂的工程师,技工和他们的家属被强迁到日韩居住。
我认为大陆是完全可以接受美国的这一条件的,并且这个条件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理由如下。
1 有利于美国体面退出台海困局。美国可以以此安抚内部强硬派(或许还不够但至少能起一些作用)。
2 本来台海动武很可能是大陆强硬派做的局,但美国这种处变不惊大开大合的博弈反倒很可能让大陆温和派摘了胜利果实,避免了对美国来说最危险的结果。
3 美国实现了芯片产业的效率与安全的平衡。如果台海无战事,则高度集成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就可以具有极高效率,有利于和大陆竞争。如果台海危险了,则保证了美国没有失掉对高端芯片产业的控制。
4 这件事情做了以后,统一后大陆在台湾的工作会好做很多。因为大陆可以把台湾经济下坠的责任甩到美国强抢台湾半导体产业这件事上。
5 大陆避免了在统一的过程中由于居于垄断地位的台湾芯片制造被破坏而得罪全世界。
6 大陆和美国如果能够安排这么一次合作,那就相当令人浮想联翩了。可能是未来若干次美好合作的第一个先例。
7 虽然大陆拿下台湾无论如何都会损坏到美国的政治权威,但能和大陆达成这样的默契会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国政治权威的损耗。因为世界上的各路野心家会从以前觉得美国很可怕,变成觉得美国和中国都很可怕而二者似乎有一腿。。。
更新一篇文章:
以下是原回答
Q&A:
台积电在美国的5nm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生产,而且能否顺利如期完成建厂计划还有很多未知因素。而台湾南部科学工业园的N5今年就已经量产,按照海思秋季发布新麒麟旗舰芯片的进度,目前估计已经完成流片,接下来会爬坡生产。按照台积电自己的节点路线图,明年N5P,预计后年进入N3,等到2024年N5已经不是最先进的制程,美国工厂产量也有限。但由于N5是重要节点而非过渡节点,应该会和N7/N7P一样具有较长生命周期而长期存在,参考现在南京的14/16nm晶圆厂。
所以,目前看台积电去美国建厂与加大华为被断供风险关系不大,具体断供风险还需要看美国政府进一步的政策。
2. 台积电为啥去美国?
政治上,美国政府为了大国竞争的战略,要求加强把半导体供应链安全性。
商业上,除了华为海思,台积电主要营收来源的大客户都位于美国。而且美国本身就是集成电路发源地,不仅拥有Intel这样顶级的IDM,还有一众顶尖Fabless,半导体人才和商业环境都是顶级的。
3. 美国人力成本不是很高吗?
工厂选址在亚利桑那州,亚利桑那州在美国已经算是人力,土地等成本较低的了。
真正关键的问题是,半导体芯片生产不仅有晶圆制造,而由于产业转移,美国早已没有了后续的封装,测试等产业,所以台积电的晶圆要再运输到其他国家来进一步封测?还是说后续会在美国本土会补全产业链?同时少了上中下游产业群聚集效应,美国工厂的良率,产能利用率如何?反映到最终晶圆制造成本会大幅上涨吗?
另外,Fab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美国的人力成本较高,劳动法和劳工权益保护严格,能否满足台积电的较大强度的工作和研发要求?
看到还有拿郭台铭的鸿海威斯康星工厂举例子的,鸿海的工厂和台积电性质一样么?客户对象和需求一样么?有什么可比性么?
至于扯到各种武统的,怕是对晶圆制造一无所知。收复台积电就解决问题了?卡你的就是一个台积电么,台积电上百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都买了谁家的设备,去看看上游有哪些厂家,市场占有率如何,去查查好么?
有的人有各种设备,也造不出来7nm DUV芯片。不靠大基金,得饿死多少人?真想做事,老实学习去fab干活就好了,十万青年十万肝是开玩笑嘛
1,政治上来说就不用说了,根本就是美国的命令,台积电根本拒绝不了也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台积电最大股东是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持股比例20.54%,台湾行政院持股6.38%,新加坡政府持股2.83%,摩根大通台北分公司持股1.5%,挪威央行持股1.41%。(数据来源台积电2019年年报)
台积电股东78%是外资就能促成台积电去美国设厂吗(其实很久以前已经设过一个了,这是第二个)?明显不能,2019年11月2日,张忠谋表示,
他退休一年半以来,世界局势变化大、不再平静,但台积电已成为地缘战略家的必争之地。
根据台湾媒体(绿媒)的说法,菜在中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台积电去美国设厂传了很久很久了,四天前(2019年5月11日)台积电还说没有具体赴美设厂计划,上个月财报会议还说美国建厂的成本很难弥补。现在突然i宣布了计划,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Q:台积电在美国建立晶圆厂的计划是什么?
A:关于美国晶圆厂,我们现在正在积极评估美国晶圆厂计划,但是,正如我之前告诉投资者的那样,这其中存在成本缺口,这一点很难弥补。当然,我们正在做很多事情,以缩小成本差距。当前正在积极评估的两个障碍之一是,如果我们在美国建造一家晶圆厂,它将必须是一家领先的晶圆厂,或者至少要接近领先的晶圆厂。而此时,领先晶圆厂的供应链似乎也需要同时建立。目前,我们正在为我们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无论他们是否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以确保其为美国的晶圆厂提供高质量的材料是符合成本效益的。其次,该晶圆厂必须是工程服务机构。在台湾,所有晶圆厂都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人员,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而且我们试图在美国复制这样的晶圆厂,但要启用它需要大量的计划和组织。我们希望可以长期更好地利用台积电的全球人才,在美国扩展一个新的站点
台媒的分析是川普选情告急施压,台湾省政府也施压。省政府单压川普,如果川普落选就好玩了。
美国常务部已经开始表扬台积电了,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对台积电宣布的在美建厂计划表示赞赏。
罗斯说道:“台积电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一个120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这再次表明特朗普总统的政策带来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并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提到,台积电在美国的120亿美元投资将提高美国的经济独立性。
2,商业上台积电6成以上客户在美国,最大的客户苹果也在美国,但是这不是什么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么多年来美国一直是最大的客户所在地,现在来自美国市场的订单份额在下降而中国市场的份额在快速上升。
3,美国有足够的人才,足够的电力(台湾关核电厂,用爱发电影响其实挺大的),关键是成本太高,郭台铭的富士康去美国投资没有下文,台积电这样的设厂也一样嫌美国成本高,注意这是去美国开工厂不是研究院,后续如何谁知道呢;以目前来看,感觉是做样子。
4,跟华为关系不大,这是两个独立的事情,即便顺利进行2024年投产了5nm也不是最先进的技术了,华为也不可能去美国生产,未来如何操作就不好说了。同样今天的消息,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的临时许可再延长90天,推迟到2020年8月13日。三月三月又三月,能不能痛快点?同样的这也不妨碍美国继续制裁华为,两者完全不冲突,美国商务部今天两个新闻:
美国要求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去,反观国内,台积电主动要求在大陆设厂,台湾当局有种种规定阻碍,比如台湾晶圆厂赴大陆投资制程技术必须落后该公司在台湾制程技术一个世代以上(具体规定见下图,注意这个政策只针对大陆),这还是2015年修改过的,之前是必须落后两个世代以上,这些规定适用于所有台湾晶圆厂和液晶显示器面板厂。
市场换技术?想多了,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还是等着中芯吧。
荣耀Play 4T 搭载的就是中芯生产的麒麟710A 。
我觉得已经说的很好很明确,我没必要画蛇添足了。
芯谋研究认为:
原文地址:
5月15日,台积电发布公告,宣称“有意在美国新建且营运一座先进晶圆厂”。文中指出,该厂将采用台积电5nm制程技术,规划月产能2万片,将于2021年动工,于2024年量产——在当前敏感的局势下,台积电此举背后的深意以及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芯谋研究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深入了解,做了简要分析:
一、台积电此举更多是对特朗普政府一直以来要求的回应;
一座投资120亿美元的晶圆厂涉及到的经济效益、成本、效率、客户和产业基础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甚大——虽说美国有台积电的几大客户(苹果、高通、NVIDIA、AMD等),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在效率和资金支持上处于劣势。再考虑到之前富士康在美国建厂的反复,以及美国环评政策、土地征收、美国今年大选等因素,台积电公告中虽然提到2021年破土动工,但不排除这个决定未来有变化的可能。
在工艺节点方面,虽说5纳米工艺节点放在当下属于最先进工艺,但在2024年,5纳米却应该不是——届时的最先进工艺,应该是3纳米或者更低,而且2万片的月产能偏少,不足以支撑一个先进晶圆代工厂,经济效益不好。这不符合台积电一贯的建厂策略。所以无论从投资回报或者经济效益上来说,“台积电赴美设厂”未来能否实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综合上述相关因素的考量,芯谋研究认为“台积电赴美设厂”更多只是展示 “姿态”,给特朗普政府纳个“投名状”,实际变数颇大。
二、台积电此举对华为及中国客户影响不大;
台积电若在美国建厂,所服务的客户自然以美国客户为先,中国设计公司受到的影响不大。虽然并不排除后续工艺节点有演进的可能,但首先在产能上就难以支持,客户的导入也存在问题。台积电的总部毕竟在台湾,最先进工艺和大规模生产基地也在台湾。单单一座美国厂对台积电以及中国客户的影响着实有限。
至于台积电与华为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到影响?芯谋研究认为台积电赴美建厂的举动并不会影响台积电与华为的关系。相反地,因为支持了美国政府、在美国本土设厂等原因,台积电在和美国交涉关于“10%”、“25%”等“美国技术比例”时话语权可能会加大,从而减轻美国施压台积电对华为断供的压力。
三、台积电此举不会影响其先进工艺的生产与研发;
芯谋研究始终认为台积电的先进工艺研发基地以及生产大本营还是会留在台湾——就算是最先进工艺的α客户和先进工艺导入,也只会是在台湾,而不会在美国。这其中既有“台湾是台积电总部”的原因,也不乏“美国多家公司是台积电的竞争对手”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因此,台积电先进工艺的研发主要在台湾,短期内不会改变。
虽然目前看来,芯谋研究认为这件事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并不大,但这件事情的发生也让我们意识到半导体产业作为“大国战略高地”,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芯谋研究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坚持开放,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加强合作、扩大合作。政府更要积极地与国际企业交流,寻找既能符合商业原则,又能规避政治监管的新型可持续合作模式,探讨国际先进半导体企业来华建厂的可能,打造全球合作共赢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一种趋势:美国要把先进的技术搬回美国。
先说结论:美国的这种动向在战术上或许会取得成功,但战略上是一种失败因为它是战略上的退却。
原因很简单,拿芯片为例,虽然台积电不在美国(包括日韩的相关厂商),但是谁都默认这是美国说了算的地方,我们会把台积、三星...默认为美国完全掌控的企业。那么,把台积搬到美国,就如同把银行的钱取出来放家里一样,这是在退却。
另一方面,如果像某些新闻里说的那样,是要建5个厂,而不只是1个厂;那美国这一通折腾直接就是掏空台湾,短路韩国。那么被遗忘在台湾和韩国的(人和厂)都只是渣渣了吗?有了5个晶圆厂的美国是会更紧的攥着这些,还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呢?我认为美国这样是在退却,留下的就是被放弃的。
而对于我国来说,我们的困境不是战术上的一个个技术瓶颈而是战略上的被孤立被排除,美国越是收缩放弃退却,我们就越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合作主动。
说我洗地的,请你们想一想,亚利桑那厂2024年投产5nm,那时候的5nm和现在的16nm有区别吗?这个厂的时间节点连南京厂都不如,而且技术是已经成熟的,美帝能指望成熟的、和美国关系不到10%的技术来限制中国科技行业?
如果这个厂是3nm或者2nm的,那我肯定认为这是限制或者制裁中国的。
把这个和政治牵扯到一块后,你就什么都看不清了。说实话台积电很乐意去美国建厂,或者说他们早就想这样了。
晶圆厂和别的工厂不一样,它不需要太多的人,但对水资源和电能的需求很大。弯弯都在用爱发电了,万一哪天连新竹工业园的晶圆厂也供应不上了呢?但美国不一样啊,地价、工业用水用电都便宜的一批,亚利桑那还有丰富的晶圆厂管理经验(牙膏厂的核心生产基地),可以说是最好的晶圆厂建设地了。
这次去美国建厂和之前来南京建厂很像,规模只能算是中等,技术都是已经成型的,我们可以把这两座晶圆厂看成台积电分散风险的方案。不说政治原因,如果晶圆厂高度集中在台湾,那真的可能会出现一停电全玩完的窘境。
另外,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至少还可以解决市场、人才等重大问题。台积电60%的营收来自美国,5nm的大客户除了华为全都是美国企业,在美国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晶圆厂方便和客户沟通交流生产制造不过分吧。苹果A系列和黄舅舅的核弹设计方案不用大老远的跑到台湾去沟通交流了。
其次,美国有数量庞大的晶圆厂人才,IBM和英特尔可是制程技术的王者。英特尔FinFET技术商用比台积电早了三年,三星和格罗方德都仰仗着IBM生活。在美国有晶圆厂后,台积电挖角不也更方便了。
再说了,台积电5nm、3nm和2nm的设计团队都在台湾,相关工厂也在台湾。人家只是去美国盖个厂就能掀起如此波澜,我也是无话可说,合着中国企业就不能去外国建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