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跨专业出国留学可行吗?

回答
跨专业留学?没你想的那么“疯狂”

“我要跨专业出国留学!”这句话一说出口,你可能会收获一堆同情的目光,或是带着一丝“你是不是疯了”的疑问。毕竟,我们从小被灌输的逻辑是:选定一条路,然后一条道走到黑。尤其是在申请出国留学的这件事上,大家似乎都默认了“本专业+深造”的完美闭环。

但,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还是说,我们被固化的思维模式框住了?

其实,关于跨专业留学,我见过太多鲜活的例子,也和不少过来人聊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跨专业出国留学,不仅可行,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极其明智的选择。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以及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什么会有跨专业留学的想法?

先别急着否定,我们先来想想,为什么会有跨专业留学的念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你可能在本科阶段选择了某个专业,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的是另一个领域。可能是因为接触到了新的知识,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或是对现实世界的某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你当前的专业无法给予你足够的解决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人的兴趣点并不是在大学前就完全明确的。随着视野的开阔,信息量的爆炸,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充满了好奇,甚至产生了为之奋斗的决心。
“职业规划的战略转移”: 也许你发现,在你当前专业所能提供的就业路径中,存在着一些你无法接受的局限性,或是你看到了一个更具前景、更能发挥你优势的全新领域。比如,学商科的发现自己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更有热情,于是想转向数据科学或人工智能;又或者,学人文社科的,觉得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工程技术。
“技能互补,实现1+1>2”: 有时候,跨专业不是“放弃”而是“整合”。你想把现有的专业知识与新的技能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价值。比如,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想辅修计算机科学,以便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大展身手;或者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想去学习电影制作,将文字的叙事能力与视觉语言结合。

跨专业留学,到底“难”在哪儿?

既然有这么多“理由”,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它“难”?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基础的“断层”: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让申请者头疼的问题。国外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项目,通常会有明确的先修课程要求。如果你想从经济学转到计算机科学,那么你可能需要补充大量的数学、编程基础知识。大学教授们希望看到的是,你即便跨专业,也能在新的领域里站稳脚跟,而不是“半路出家”,学得云里雾里。
2. 申请材料的“说服力”: 你的个人陈述(PS)、推荐信、简历等等,都需要巧妙地解释你跨专业的动机和可行性。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我喜欢”,那肯定不够。你需要证明你为此付出了努力,具备了相关的潜力,并且对新的领域有清晰的认识。
3. 背景提升的“劣势”: 很多申请者在本科阶段,可能会围绕本专业进行背景提升,比如参加本专业相关的竞赛、实习、科研项目。一旦决定跨专业,就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新领域的背景“空白”。
4. 语言和标准化考试的“双重压力”: 雅思/托福固然重要,但如果你的新专业对数学、逻辑能力要求很高(比如理工科),那么GRE(如果需要)的成绩也至关重要。你在准备这些考试的同时,还需要努力去学习新领域的知识。

如何让你的跨专业留学之路“顺畅”起来?

别被困难吓倒,方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策略”和“执行”。

1. 深入的自我剖析与清晰的目标定位

问自己“为什么”: 为什么要跨专业?是因为一时兴起,还是深思熟虑?你对新专业的具体哪些方面感兴趣?你希望通过这个专业达到什么目的?越清晰,越容易说服招生官。
研究你心仪的专业: 仔细查看国外大学你感兴趣专业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了解这个领域需要哪些核心技能和知识体系。
找到“连接点”: 思考你的本科背景如何能与新专业产生“化学反应”。有没有某些知识或技能是共通的?有没有你可以利用的独特视角?

2. 扎实的学术和背景“补给”

自学与在线课程: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Coursera, edX, Udacity, Khan Academy 等平台提供了海量的优质课程。你可以系统地学习新专业的基础知识,例如:
想学CS?从Python、Java、数据结构、算法学起。
想学金融?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金融。
想学生物信息学?可能需要生物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辅修或双学位: 如果时间允许,在本科阶段辅修或争取双学位是极好的方式,可以直接为你的申请增加说服力。
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实习: 这是让你的背景“硬核”起来的关键。即使是短期项目,只要能体现你对新领域的投入和实践能力,都会非常有帮助。可以尝试联系相关领域的教授,询问是否有实验室助理或科研助理的机会。
参加学术竞赛或项目: 比如,如果你想转向数据分析,可以参加Kaggle比赛;如果你想转向金融,可以参加量化交易模拟比赛。
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 持续学习,保持对新领域知识的敏感度。

3. 精心打磨你的申请材料

个人陈述(PS): 这是你跨专业申请的“灵魂”。
清晰的叙事逻辑: 首先,解释你为什么从原来的专业转向这个新的领域。是遇到了什么契机?是什么让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展示你的“准备”: 重点突出你在自学、参加在线课程、进行项目实践、阅读专业文献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用具体的例子和成果来支撑你的说法。
连接你的过去与未来: 说明你本科背景的哪些方面(比如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能够为你在新领域的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同时,清晰地阐述你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为什么这个专业是实现你规划的必经之路。
表达你的热情和潜力: 用真诚的语言表达你对新领域的热爱,以及你认为自己能够在新领域取得成功的潜力。
推荐信: 尽量找了解你学习能力、潜力和职业兴趣的老师或导师来写。如果可以,提前和推荐人沟通你的跨专业计划,让他们在信中侧重强调你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即使是本科专业的老师,如果他们了解你的转专业意愿,并且能从你学习过程中的某些特质(如好奇心、钻研精神)来佐证你的跨专业潜力,也会非常有价值。
简历(CV): 突出与新专业相关的经历、技能和课程。把你的自学经历、在线课程证书、项目经验、实习经历等放在更靠前的位置。

4. 灵活选择留学项目

“桥梁”项目: 有些大学提供“预科”或“桥梁课程”(Foundation Year/Pathway Programs),专门为跨专业申请者设计,帮助他们在正式的研究生课程开始前打下基础。
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s): 相对于研究型硕士,授课型硕士往往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对学生的先修课程要求可能相对宽松一些,更注重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一些新兴或交叉学科领域: 比如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环境科学等,这些领域往往欢迎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因为多元化的视角对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5. 积极与招生官沟通

发邮件询问: 如果你对某个专业的先修课程要求不确定,或者对自己的背景是否匹配有疑问,不妨直接发邮件给招生部门或项目负责人。礼貌地说明你的情况,询问他们是否建议你进行哪些准备,以及他们对你跨专业申请的看法。这种主动沟通不仅能帮你获取信息,也能给他们留下积极的印象。

故事,永远是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曾认识一个学中文的女生,她一直对金融市场充满好奇。大学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CFA的知识,参加了学校的模拟炒股大赛,还主动去证券公司实习。虽然她本科学的是文学,但在申请金融硕士时,她清晰地在PS中阐述了自己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以及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实践经验。最终,她成功被一所不错的商学院录取。

还有一个学机械工程的男生,对音乐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音乐理论,研究了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甚至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音乐。在申请艺术管理硕士时,他没有回避自己的工程背景,而是将工程学的严谨逻辑、项目管理能力与他对音乐的热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强调他能够从一个更“技术”的视角去理解和优化音乐产业的运营。

记住,招生官看到的是一个有潜力、有热情、有准备的申请者,而不是一个“跨界”的“异类”。 你的故事,你的付出,你的思考,最终会成为你最有利的武器。

所以,如果你真的对某个新的领域充满向往,不要因为“跨专业”这三个字而却步。深入思考,做好准备,用你的行动和故事去证明,你完全有能力在新的领域里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或许会比“顺理成章”的留学之路更具挑战,但一旦成功,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更是自我发现和成长的宝贵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本科的专业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相差还是较大的,但由于个人爱好等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了转专业申请CS。在这里就分享一些我个人转申cs的经历以及相关项目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至于要不要转专业,题主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兴趣来进行选择,希望看完本文能够给你带来参考。

当初申请季的时候我就发现到身边申请CS项目的同学比上一届要多,而且在各种论坛里,CS申请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后来看到有些学校在官网上公布的申请数据的确证实了我的感觉。以大部分人都会申请的CMU为例,其王牌项目MCDS 18fall的申请人数与17fall相比暴涨了大概500人,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那么从整个CS申请环境来看,可以说现在申请CS的难度大大增加。

那么这些增加的人数是从哪儿来的呢?首先,这几年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留学生数量不断扩大,那么本科是CS专业的选择留学的同学会增加,其次,由于CS实用性强、适合就业等因素,很大一部分原本不是CS专业的同学也选择了申请CS项目。

先说说我的背景和申请结果吧,也能够给大家一个参考。

本科: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GPA:88.8/100 3.86/4.0 TOEFL:R30+L30+S26+W28 GRE:V162+Q170+3.5 实习:一个QA相关的实习 推荐信:UCSD ECE chair授课教授推荐信;UCSD生物光子学实验室pi推荐信

申请结果

AD: Gatech(ECE), Cornell(ECE MEng), Columbia(EE), CMU(ECE Spring), UCSD(CS), USC(CS37). Rej: stanford(EE), Caltech(EE), UCLA(ECE), UCB(EECS MEng), Rice(MCS), Brown(CS), CMU(INI), UCSD(ECE ISRC) Pending: UWaterloo(CS), UIUC(ECE MEng)

当初一共选了十六所学校,因为怕收到的全是Rej,所以申请还是以ECE项目为主,另外还申了几个CS项目当作冲刺,最后收到的AD除了UCSD和USC,其他的全是EE和ECE,而且USC的CS37其实是专门针对转专业申请CS的同学,所以我的结果也算合情合理。至于能够收到UCSD CS的AD,我是非常惊喜的,毕竟在收到这个消息前,我已经打算去Gatech了。

作为一个转专业申请CS并且成功被录取的人,我想在这里总结一下我的申请经验和感想,希望能够帮到更多转专业申请的同学,当然也欢迎各位交流补充!

转CS的三种途径

相信大部分想要转专业申请CS的同学本科都有CS相关的背景,要么是EE的,要么是金工的,肯定有接触过一些CS课程,只是CS背景没有那么强。基于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选择申请专门针对转CS的项目或者是和CS相关的项目,比如MCIT,CS37和MST等。这种项目相较于传统的CS项目,刚开始课程设置偏基础,后面再渐渐进阶,可以让我们在掌握基本CS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水平提升。第二种途径就是申请选课比较自由的ECE。选课自由意味着可以选择更多CS相关的课程,而且没有那么多专业课的束缚,空余的时间也可以自己琢磨着学习一些CS方面的知识。第三种就是直接申请正统的CS项目,不过这种一般是大部分本科CS专业同学的战场,所以想要被录取,CS背景还是要比较硬才行。

我的申请经验

  • 三维

无论申请什么项目,三围都是最重要的背景条件,而对于大多数CS项目而言,GPA则是三围中的重中之重。GPA的话当然是越高越好,但是GPA包含的不仅仅是那个数字,还包含了我们本科时上的课程。对于转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我们还要注意CS相关课程的成绩。转专业的学生相较于本科CS的同学,缺少的是CS背景,即CS相关的课程比较少。那么我们就要在仅有的那几门CS相关课程上尽量拿到高分,这样录取委员会在看成绩单的时候就会觉得我们本科时的CS成绩还是不错的。至于GT,一般来说,TOEFL100分和GRE320分是一个分数的分水岭,如果想要在众多申请者中获得竞争优势,那么TOEFL最好刷到100分以上,GRE320分以上。语言类的考试建议大家还是早点准备,毕竟语言知识需要一点一滴去积累,备考时间比较长,而且早点把TOEFL和GRE考出来也会为后期的申请减少很多麻烦。

  • 科研/实习/海外学习

这三个方面感觉差不多,所以就放到一块写了。实习的话我的背景其实一般般,只有一个关于QA的实习,科研没有去尝试过。感觉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有一段关于CS的科研或是实习还蛮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标志,证明我们有一定的CS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这些我们还可以把它写进CV和PS里面,丰富相关背景。海外学习或是暑研,这个强烈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试一下。我感觉我能够被UCSD录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初在UCSD的学习经历和教授们的推荐信起到了作用。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能够拿到的话最好不过了。此外,选择合适的暑研方向也很重要,选择一个与自己申请项目方向match的科研,也算是提前了解过以后要学的东西,这对于申请是有很大帮助的。

  • 文书

文书无非就是CV,PS,推荐信,推荐信上面已经提到过了,故不多赘述,这里主要讲讲CV和PS。既然是转专业申请CS,那么我们一定要在CV和PS里详细地讲述我们转专业的原因。很多学校都会根据文书的内容来考量申请者与这个项目是否匹配,所以我们在文书里要多描述自己对于CS的热爱和为这份热爱所付出的努力。在文书里多写一些对于课程和生活中计算机领域的思考,如果有科研和实习的话,就讲讲科研和实习的经历让我们学到了什么,自身有哪些进步,等等。我知道很多人会把文书交给中介来写,不过我觉得,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建议文书还是自己写比较好,这样不仅有真情实感,而且一些细节的地方也能够自己完善,写好之后再交给native speaker润色一下,就可以了。

  • 大学能够为转专业做的准备

相信大多数转专业的同学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打算已久。那么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可以为一两年后的申请做一些加分的准备。很多项目对于申请者的先修课程有要求,一般来说,一门编程(OOP)、算法、数据结构和离散数学是大部分项目申请时需要的,此外,一些项目对于线性代数、概率论、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大一大二时就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选择性地修一些CS的课程,增加自己的CS背景。我当初的先修课只有Java、数据结构、算法和计算机系统,其实CS背景比较弱,后悔之前没有选多几门计算机类的课程。此外,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本科的时候课程不多,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多去参加比赛什么的,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而且到时候也可以把比赛的历程写进文书里。

相关项目介绍

下面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申请时根据各种论坛和学校官网整理的转CS项目的情况,希望 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指出!

CS or CS-related

CMU INI:虽然不属于CS项目,但是就业率很高,当然申请难度也大,EE里面偏电信专业的申请可能会比较容易。PS:感觉CMU不是很care学生的三围,反而更加看重学生是否match这个项目。如果想去CMU的话,一定要对CMU的项目仔细研究,感觉CMU里可以选择的项目还是很多的。

Upenn MCIT:也算是一个神项目,要求申请者CS背景越少越好,比如化学、生物、历史等专业的。比较看重文书,如果CS先修课程不多的话,可以考虑申请这个项目。

USC CS37:人手一申的学校,要求申请者本科为理工科,学校非常看重三维。

UCSD CS:和USC CS37一样同样是人手一申的项目,学校地理位置好,学费便宜,就业情况也不错。由于扩招,对转专业学生友好,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是偏信电方向的EE背景,感觉性价比挺高的。

GaTech CSE:全称是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对转专业友好,另外GT还有一个CS学位,门槛比较高,注重三维。

Syracuse CS/SCU CS/UTD CS/UChicago CS:这四个项目都是对转专业友好的CS项目,而且申请难度不是很高。

Brown CS:对转专业不太友好,我刚开始是waiting list,后面4.15就变成了Rej。

NEU CS-Align:从今年的录取结果看,这个项目只接受非CS背景并且有工作经验的,所以现在并不适合转专业的同学申请。

RICE MCS:今年录取了很多科班出身的大佬,也不适合转专业申请。

ECE

CMU ECE:学制时长一年半,课程设置不错,对于修CS的课限制很少,而且CMU高质量的课程很多,作为CS神校,学习氛围也很好。

Columbia EE:哥大的EE项目课程比较偏软,比如物联网、数据科学等,选课的话,EE的学生比CS学生选课的优先级低,但是一般想选的课还是能够选上的。申请的时候学校比较看重三维,其他的不太了解。

Gatech ECE:Gatech的EE系比较大,课程种类多,选课也还行,但是单纯的软课不是很多,有coop,而且专排靠前。

UIUC ECE Meng:这个项目选课自由,ECE的同学在学期内要修够18分ECE的课,非CS专业的同学也可以选CS的课,而且没有特别的要求。选择上三个学期或四个学期都可以,学费也便宜,可以说性价比很高。

Cornell ECE:项目可以选择延期到一年半,选课还行,据说EE又新开了一些软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

UCB EECS Meng:为期九个月的项目,录取门槛比较高,项目里面还会有分不同方向,如果对于自己找工作实力有信心的可以考虑这个项目。

UT-Austin ECE:DICE和SES两个方向适合转CS,但是难度较大。

UCSD ECE:只有ISRC这个方向和CS有些相关,而且其他方向选课都不太好。

UMich ECE:当初没申请,不过据我了解的消息是这个项目普遍把转专业的给拒了。

UCLA ECE:不适合转专业,而且录取的难度比较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跨专业留学?没你想的那么“疯狂”“我要跨专业出国留学!”这句话一说出口,你可能会收获一堆同情的目光,或是带着一丝“你是不是疯了”的疑问。毕竟,我们从小被灌输的逻辑是:选定一条路,然后一条道走到黑。尤其是在申请出国留学的这件事上,大家似乎都默认了“本专业+深造”的完美闭环。但,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还.............
  • 回答
    当然可以,跨专业申请国外法学院是一个挺普遍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法律产生浓厚兴趣,或者发现现有专业与法律有交叉联系的学生来说。不过,这背后需要一些准备和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跨专业申请法学院”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中国,我们通常会将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本科来学习。而在很多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法学.............
  • 回答
    航空航天这个专业,想出国深造,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热门且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旺盛的领域,所以你有大把的选择。为什么航空航天专业适合出国留学? 技术前沿性: 航空航天技术是尖端的,很多突破性的研究和技术发展都发生在国际上。通过留学,你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参与到世界一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就能回答的。跨专业申请法律,尤其是跨度较大的那种,绝对是“可行”的,但其中涉及到不少需要仔细斟酌和精心准备的环节。把它想象成一条需要精心规划的长跑,而不是短跑冲刺,你会更容易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学院,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法学项目(LL.............
  • 回答
    在异国他乡,肩负着求知和梦想的重担,却发现所选专业与内心期待渐行渐远,这种失落感和迷茫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留学生在适应新环境、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体系后,会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进而萌生转专业的念头。那么,留学读研期间,是否真的可以“浪子回头”,改换门庭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并非易事,其中涉及不少实际的考.............
  • 回答
    对于日专生来说,留学英港澳跨专业并非绝路,但确实需要比本专业申请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周密的规划。这其中的“出路”更多地体现在你能否在新的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建立起职业发展的通道。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日专生”和“跨专业”。 日专生: 指的是在日本完成本科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每个普通一本计算机学子都绕不开的纠结。作为过来人,我太理解那种坐在电脑前,一边刷着国内考研院校的调剂信息,一边又看着国外院校的项目介绍,脑袋里像开了个大型的辩论赛现场。 这俩选项,真的各有千秋,也各有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无论选择哪条路,起点都是“普通一本,.............
  • 回答
    作为一名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考虑出国留学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它能让你接触到更广阔的视野、更前沿的理念和更丰富的实践机会。至于哪个国家“最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具体目标、兴趣方向以及个人偏好。不过,我可以为你梳理几个在新闻传媒领域非常出色的留学目的地,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的优势,让你能有个更清.............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二选一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创业的规划。软件工程和经济学,一个技术硬核,一个洞察市场,都很热门,但侧重点不同。我来帮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个更适合你“走出去”并最终“闯出来”。先来看看这两个专业各自的“硬通货”:软件工程:技术驱动的未来引擎 就业前景: 这个不用多说,简直是当下.............
  • 回答
    想出国留学,同时还想转专业?这绝对是个挑战,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沿着既定轨道走,世界也就没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了。你有了新的想法,这是个好兆头!一、 了解转专业留学前的“功课”在你热血上头之前,先冷静下来,做足功课,这比什么都重要。1. 为什么想转专业? 这是最.............
  • 回答
    选择出国留学的专业,这绝对是个让人既兴奋又纠结的难题。毕竟,这不仅仅是选择一门课,而是开启一段人生新旅程的基石,未来的职业方向、生活方式,甚至三观塑造,都可能因此受到深远影响。与其给我一个冷冰冰的列表,不如我们来聊聊,如何一步步拨开迷雾,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好专业”。首先,你得先审视一下自己。 别急.............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如果你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绝对是值得探索的。下面我将为你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整个流程,并尽量用最真实、最贴近学生日常的语言来分享,让你觉得这篇文章就像是你的学长学姐在和你聊经验一样。第一步:认清自我,明确目标(这是灵魂的开端)在冲动地开始准备之前,先.............
  • 回答
    你好!看到你作为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并且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心怀出国深造的梦想,这真是太棒了!拥有工作经验后再去留学,会给你带来更丰富的视角和更清晰的目标,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这段旅程。一、 定位目标:你留学是为了什么?在开始准备之前,.............
  • 回答
    211+985高校的机械专业背景,这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为你打开了无数扇门。无论是继续在国内深造,还是踏出国门拥抱更广阔的世界,都有着各自精彩的路径。如何选择,确实是需要你好好权衡一番的。国内考研选择国内考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延续了你现有的学习体系和人脉资源。你在国内名校接受了多年的系统性培养,对.............
  • 回答
    嗨,学弟学妹!看到你想出国留学学心理学,我真的太为你高兴了!这可是个非常有意思,又能帮助很多人的领域。作为过来人,我特别理解你们现在那种既兴奋又有点迷茫的心情,到底去哪个学校好呢?别急,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参考。首先,说起心理学,大家脑子里可能最先浮现的就是美国。美国在心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确实观察到不少留学生倾向于选择理工科、商科等专业,而文史哲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类”学科相对冷门一些。要说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点,就业前景的“可见性”和“直接性”。你想啊,选择出国留学,对大多数.............
  • 回答
    国内本科生想要跨专业出国读硕士,这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需要咱们下不少功夫,一点点去铺垫和准备。你想想,你之前学的是A专业,现在想去读B专业,这中间可隔着不少东西呢。下面我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得做些啥。第一步:看清楚自己,认准目标专业这绝对是重中之重,比任何考试准备都重要。 .............
  • 回答
    工科跨专业申请出国读商科,这绝对是条充满挑战但并非绝无可能的光明大道。关键在于你如何将自己“包装”得既有工科的严谨理性,又能展现出商科所需的那份洞察力、沟通力和商业嗅觉。首先,我们来谈谈“可能性大不大”这个问题,这得看几个关键维度: 你的工科背景“硬不硬”? 如果你本科在名校,专业又是计算机、电.............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国内的考研路,另一边是远赴法国重读本科,都是各自有苦有甜的选择。我来帮你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思路,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咱们先聊聊“跨专业考研”这件事。你选择跨专业,说明你对现在所学的专业可能不是那么满意,或者对另一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是件好事.............
  • 回答
    申请出国读研,跨专业这件事儿,说实话,绝对是可行的,但绝对不是闹着玩儿的。难度嘛,得看具体情况,但总的来说,比本专业申请要挑战更大,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讲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有谱。为什么想跨专业?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突然想跨专业?是因为发现本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