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真的不用太注重编程吗?

回答
“程序员真的不用太注重编程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个职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从表面上看,一个程序员的核心技能当然是“编程”。但如果我们将“编程”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写代码,那么答案很可能是“不”。而如果我们将“编程”理解为一个更广阔的概念,包含解决问题、系统设计、团队协作等一系列能力,那么答案则会倾向于“是的,程序员需要非常注重编程,但这种注重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为什么会产生“程序员不用太注重编程”的错觉?

1. 抽象层次的提升与工具的赋能:
高级语言和框架的普及: 现代编程语言(如Python, JavaScript, Java)比早期语言(如汇编,C)更加抽象,隐藏了许多底层细节。强大的框架(如React, Spring, Django)提供了大量现成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开发者可以快速搭建功能,而无需从头编写大量基础代码。
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兴起: 这些平台允许非程序员甚至对编程了解不深的人通过拖拽组件、配置参数来构建应用程序。这使得一部分原本可能需要程序员来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通过更低的门槛实现。
AI辅助编程工具(如Copilot):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生成代码片段,甚至完整的函数。它们极大地提高了编码效率,减少了编写重复性、模式化代码的工作量,让开发者能更专注于逻辑和设计。

2. “交付价值”比“写出优美代码”更重要(在某些场景下):
在快速迭代的产品开发中,能够快速实现核心功能、满足业务需求、按时交付,往往比代码是否“优雅”或“极致性能”更受重视。有时候,“能跑就行”是第一要务。
商业世界更看重的是最终产品的用户体验、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而代码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3. 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日益重要:
大型项目往往需要多人协作,代码的风格一致性、可读性、可维护性固然重要,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代码评审、版本控制策略、项目管理等软技能,有时更能影响项目的成败。一个只懂写代码但不善沟通的人,可能无法成为一个高效的团队成员。

4. 技术栈的广泛与专业化分工:
现代软件开发涉及领域极其广泛:前端、后端、数据库、运维、测试、安全、DevOps、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等。一个程序员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因此,很多时候会形成专业化分工,例如专精前端的程序员可能不需要深入了解底层操作系统原理。

二、 为什么“程序员需要非常注重编程,但注重的方式正在变化”?

尽管有上述“不用太注重编程”的论调,但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编程”的含义,那么程序员依然需要深度投入。这里的“编程”不再仅仅是写代码,而是:

1. 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
编程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工具和框架只是解决问题的“利器”。一个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能否理解复杂的需求,将其分解为可管理的模块,并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即使AI能写代码,它也无法独立理解人类复杂的、模糊的、不断变化的需求。程序员需要能与AI协作,指导AI,修正AI生成的代码,并确保最终方案是符合实际的。

2. 系统设计与架构能力:
随着项目规模的增长,仅仅会写代码是不够的。如何设计一个可扩展、可维护、高可用、安全的系统架构,是程序员面临的更高级的挑战。这需要对设计模式、数据结构、算法、网络协议、分布式系统等有深入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数据库、中间件,并能权衡各种方案的优劣,是“编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代码质量与可维护性:
虽然“能跑就行”在某些时候是可接受的,但长期来看,低质量的代码会成为项目的巨大负担。可读性差、缺乏注释、难以调试、bug频出的代码,会极大地降低开发效率,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注重编程也意味着注重代码的结构、命名、模块化、测试覆盖率、错误处理等,这些都是为了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修改,从而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

4. 理解和使用抽象的能力:
现代工具和框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进行了高度的抽象。程序员需要理解这些抽象背后的原理,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并在遇到框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深入到底层进行排查或自定义实现。
例如,一个前端开发者需要理解JavaScript的事件循环、原型链,一个后端开发者需要理解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一个数据科学家需要理解算法的数学基础。

5. 持续学习与适应变化的能力: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昨天流行的框架可能明天就被淘汰。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语言、工具、技术趋势,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它们。这种学习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编程”的延伸,是应对复杂性和变化的能力。

6. 软技能的重要性(与编程的协同):
如前所述,沟通、协作、文档编写、时间管理等软技能与硬技能相辅相成。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观点,有效地与团队合作,从而将他的“编程”能力转化为实际的项目成果。

三、 未来趋势与程序员的进化方向:

从“代码工人”到“技术解决方案架构师”的转变正在发生:

AI是助手,而非替代者: AI将承担更多重复性、模式化的编码工作,程序员的角色将更加侧重于“设计者”、“指导者”和“问题解决者”。他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与AI协作,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并将精力集中在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上。
“工程化”能力的重要性提升: 除了编写代码,开发者还需要具备更强的工程化思维,包括构建系统、部署、监控、自动化测试、性能优化等。DevOps文化的普及也要求程序员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有更全面的理解。
业务理解能力成为差异化优势: 能够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并将技术能力与业务目标相结合,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将是区分优秀程序员的关键。

总结来说:

“程序员真的不用太注重编程吗?”

如果“编程”仅仅指代“写代码”,那么答案是:不用过分局限于单纯的码字,而要更注重代码背后的问题解决、系统设计和价值创造。 工具和AI会帮助我们处理更多低层级的代码实现。
如果“编程”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包含理解需求、设计解决方案、构建健壮的系统、编写高质量可维护的代码、与团队高效协作、持续学习并解决复杂问题,那么答案是:是的,程序员需要且必须非常注重“编程”的方方面面,只不过注重的方式和侧重点正在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领域迁移。

最终,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不是一个只会写代码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家和实践者。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以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常的,鄙视什么就是缺什么,反对什么就是因为没什么。


这是一种常见的话术。


举例来说,小三小四一人抱着条大腿争宠,小三会怎么宣传自己的优势呢?

——“年轻?年轻能年轻几年?过两年都是半老徐娘。而且啊,胸这东西,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小四怎么才能占上风呢?

——“胸不能只注重大,还得看质量。越老越下垂,难看死了……”


你看,正常来说,美啊、能力啊、身材啊、健康啊,这些东西都是好的。

可一旦有人说“人不能只有能力、身材、美貌……”,您先别同意——傻啊?有脑子吗?听不出酸溜溜的冲着你来了吗


这种太平话很好说,也很好用——尤其是在当事人智商不怎么高的情况下。

你看,就连岳飞,都能用“莫须有”三字送走。


所以,当见到有人对你玩“莫须有”时,千万别傻呵呵的跟着他的思路走。那你就惨了。


恰恰相反,他酸你什么、“莫须有”你什么,就说明那个方面是他的绝对短板

正因为短,所以他才不得不转移阵地,不敢在你的优势领域挑战你。


——所以小四说你大而下垂,你是不是应该赶紧承认胸不能太大,小四你挺精致的?

傻?优势在你这边,她接都不敢接只能转移话题了,你赶紧放弃自己的优势?

恰恰相反,小三你应该骄傲的一挺胸脯“老娘就这么又大又挺,酸死你个贱人!”


啊,其实这样也只对了一半——发挥你的优势,这很对;但你应该乘胜追击,还要打的优雅。

——起来跳支舞,用事实证明你的好。


嗯,这个故事比较粗俗。但事情就是这个事情。


你看,在这个普遍只有增删改查的能耐、IT业最高科技是拿钱砸小贩的时代,国人居然觉得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太高了、高的多余了——您不觉得这太魔幻了吗?

别人图灵奖都拿了多少了,有人敢说“我们知道的太多了”吗?


因此,我建议:

  • 如果你是老板,谁提这个你应该马上开除谁。
    • 无能又热衷于挑起内斗,不马上开了留着过年吗?
  • 如果你是员工,遇到这种老板请马上找下家
    • 人家明摆着不重视技术,你还待着干嘛
  • 如果对你提这个的是另外一个人,请警惕他
    • 人家已经摆明了妒忌你、开始旁敲侧击攻击你了,你还茫然不觉甚至跟着人家坑自己?长点心吧。

技术人员吃的就是技术这碗饭,就好像管理靠的就是权力一样

丢掉技术的技术人员和沿街叫卖的摊贩无异没了权力的管理人员还不如街边卖艺的


那么为什么老有人劝技术人员丢掉技术、却没人劝管理人员丢掉权力呢?


因为技术人员心眼直,听不出好坏话——敢拿同样的话去忽悠管理人员,看人家不老大耳刮子抽你。

他们不知道,技术就是权力。你在管理人员面前说一不二、能要求他做这做那、能理直气壮的要求他放弃不切实际的方案、能把自己的方案拍他们面前,告诉他们不这样做就等着失败,靠的就是你懂技术。

技术就是权力,就是你在管理层面前侃侃而谈的底气,就是你反驳无理要求的理由


正因此,一些宵小才会痛恨技术人员的技术。因为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权势,不在乎公司的发展乃至生存:

这小子太讨厌了,老驳我面子

这是他们唯一在意的东西。


因此,他们才热衷于炮制各种奇谈怪论。

由于中国的官本位传统,这种言论还极有迷惑性:没错啊,技术人员又累又受气,是应该关注点别的了!

由于难得糊涂的传统,没人能听出“技术之外也得防备点冷箭”和“丢掉技术玩别的”和“技术可以死磕是直白的垃圾、而业务之类和人打交道的东西才是艺术”之间的区别。

这就导致这种中伤之词被当作忠告四处传播,甚至连技术人员自己都觉得这是好心(也的确有人是好心转发),这就使得这种言论极易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大势——然后就把技术人员的地位打落更低了。

这是权力斗争的常用手法。也是在我们这个向来不重视的国度屡试不爽的“神技”——因为技术人员地位低,因此这套说辞才格外有市场;既然技术人员自己就在自轻自贱:那么,越践踏你们,你们中的大多数还越是感激涕零


你看,不知不觉间,你就人贱无可医了。


这种撕逼法阴毒的地方在于:

其一,基于我们稀里糊涂和稀泥的传统,这是个可以非常安全的、引爆其他人负面情绪、给“出头鸟”泼脏水的手法

通过这种手法,他们就可以对着你随意放冷箭、泼脏水,把你的一切失误、不顺心时的情绪波动都归因于“恃才狂傲”。

稍有应对不当,他们就可以把“你敲代码时没注意老板站在身后”这种“失误”上纲上线、无限放大,从而彻底否定你这个人,把你说的“心完全黑了”,使得老板/上司认真考量“究竟是忍着你的种种劣行用你的技术呢,还是另外找个搞技术的把你替代”。

其二,一旦中伤成功,你的一切一切都会是黑的,可谓动辄得咎

比如,如果你反对说“技术很有用”,很好,“惟技术论”石锤了。
老板,你看,他仗着自己有点技术,不把你放眼里!
对对!他昨天迟到了!明显不把工作放在眼里!
什么叫加班到1点?我们没陪着你加班是咋地?
得得得,别老觉得你技术好你重要。老板,你看他有多看不起人!他竟然说您陪客户打牌到1点是玩!这种人,除了他敲那两下键盘算工作,我们累死他都觉得是玩!
这种心理很成问题。很成问题!他这是藐视我们的客服、我们的领导!
对!惟技术论要不得!

反之,如果你赶紧附和,“哎呀,是是,我过于偏重技术了,是得关心关心业务”——你以为你能赢?奈伊⑤!
技术人员是没有多少和客户接洽的机会的。你承认业务重要,就是承认这些能和客户打交道的人重要;那么人家随便怎么指挥你、让你007你就得007,让你搞一千个不同版本预备着然后全部扔掉,你都不能有半点怨言——你重要,还是客户重要?
你看,这就爬你头上作威作福了

其三,对那些涉世未深、尤其脑筋还不见得特别好使的新人,这种玩法不光能给他们挖个坑、还能坑的他们感激涕零,觉得“前辈没拿我当外人,这么黑深残的东西直接提点出来了”

比如说,题主,以及这个问题下茫茫多的答主们,哪几个能读出其中的酸味?哪个能看懂他包藏的祸心?

我知道,很多未经世事者看不懂这个问题。他们甚至可能觉得我反应过度。

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把“编程”“技术”替换成别的……


比如,咱对经理这么说话:

  • 不要太注重“与人沟通的技术”,咱卖的是商品/服务,商品/服务搞不好,就是卖笑都换不来客户
  • 不要死磕“哥们感情”,灌酒多了还伤身呢。小米手机卖那么多,没见雷军挨个客户灌米酒。产品/服务质量提高了才是正道。
  • 不要太过关注客户的“业务”,多关注点客户的“目的”——马车夫永远只会要一辆更华丽的马车。我们卖的是汽车,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咱的优势体现在哪?
  • 不要拿KPI、末位淘汰当宝。要管好软件项目,就必须懂软件工程,必须懂如何正确评估技术人员的输出……


嗯,你猜听了你这番“语重心长”的告诫、听了你这些绝对正确的大道理,你猜你们经理是泪流满面“朝闻道夕死可矣”呢,还是大发雷霆?

——搞你的技术去!不懂少特么来掺乎!

——书呆子!不陪着客户“喝不死就往死里喝”哪能拿到订单!搞你的技术去!

——你行你上……嗨嗨,你还真上?滚!老子没死呢你就看上老子的位置了?

——说的一套一套的……你行……你滚!你看过XXXX和YYYY这几本书吗?没有就……什么?你看懂了吗?看懂了吗?你受过专业培训……网上能算?看老子的学历!你有……滚!哇啊啊啊啊……


看出来了吗?

这些毛都不会的,最最忌讳的就是别人品评他的工作。不然脸上挂不住、职位抓不牢。

不信你拿我这话给你经理试试,包你明天就丢工作


也只有我们这些实心眼的、真正掌握了一定技术的技术人员,才会虚心接受这种貌似有理的、外行的批评。

但这并不是优势,也不是优良品质。这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你的确不能再像象牙塔里一样,一门心思扑到技术上,别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没错,你也不应该“恃才狂傲”……

但如果你没有“恃才狂傲”,最最起码,你要识别出这些酸溜溜的攻击,想想怎样才能反击他们、才能避免他们对你蹬鼻子上脸。

是的,这很浪费时间。没错,我们本不应该在内耗上消磨精力。

但你躲得过这些冷箭吗?人家主动冲着你来了,不抵抗甚至跟着人作践自己就能取胜?


把评论区的一点补充放上来:

你猜那些手机壳产品经理两面三刀项目经理都哪来的?


那些分不清电容和二极管的电子系高材生、以为软件工程就是996+堆人堆人以及堆更多的人的计算机系名校大才,人家能甘心“毕业等于失业”吗?

正是这些人中的一些品质极度恶劣者,那是从大一开始就在琢磨人。当年在CSDN鼓噪若干年、坑了中国IT界20年的软件蓝领论、30岁不编程论,都来自这些高人。

现在不过是年满30、35、40的优秀程序员多了、以事实证明他们不过在胡扯八道,这些谬论才没了市场。

但这些人终归还是要吃饭,终究还是不能甘心35岁失业——正因此,他们才要推崇武大郎开店、才要调过头踩后来的才俊一脚。

正因为他们想尽办法削尖脑袋摸到了业务/需求的话事权,这才起哄聒噪、去堵后来人的路。

说的更清楚些:他们就是那些吃到了计算机系毕业证书的红利(以及不堪入目的增删改查能力的红利)、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摸到了业务/需求的话事权的本专业外行,因此才需要变本加厉的打击那些在他们眼里技术精湛的增删改查党!


他们就是这样爬上来的。他们最怕的就是被人以同样的方式踢下台。

对一个行业伤害最大的,从来都是这个行业内部的人。

这种蛀虫,不让他们把一切都搅得乌烟瘴气,他们可怎么活?


增删改查党想办法爬上蹩脚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的位置,如果安分守己,那没什么说的;但如果他出来往别人背心捅刀子、挖整个行业的墙角——这种人在程序员的位置还好,可一旦混到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的位置……


说白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没有可操作可考察的硬杠杠,方便混饭吃;蹩脚的公司管理层为了卡住这个职位,往往只能从计算机相关专业里面选人……


那么,如果这个人是完全不懂编程的,其实问题倒还不大。人家可能从一开始就琢磨着走管理路线,自学过的管理学著作没有半米也有一尺;我和这样的项目经理合作过很多次,体验很好。


最怕的就是这种增删改查做不下去了才转行的;也正是这种人,才会以“踩技术专精者”为己任。

因为他就是这么爬上去的,技术管理双重半吊子。所以他才会推崇武大郎开店、才会做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念念不忘和程序员比技术——本来就不行,扔了就更差劲,所以肯定是比不过。


比不过怎么办?

缺什么就踩什么,没什么就骂什么。


正因此,这种人是一定外骂懂管理的外行领导内行、内骂懂技术者“恃才狂傲”——手段就是到老板面前告黑状说他们“不重视业务”,以便凸出这些动辄拿技术压他的人“技术至上论”的“缺陷”,凸出这些人“不关心怎么帮老板赚钱”,一副只有自己是老板自己人的小模样。

我和专业的项目经理(完全不懂技术)合作过很多次,效果很好;但就在我以自己的成果把这样值得尊敬的项目经理送到产品线经理的位置之后、新来的码农转职的项目经理就给我狠狠上了一课——我提到的、曾经被弄得丢了半条命的,就是这个事件。


归根揭底还是那句话:您没有接触过这种下九流,不知道主动当了“汉奸”的会坏的多出格——这,才是最可悲的人性弱点。


不要以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一定站在咱一边、都是程序员出身就天然和咱利益一致。

恰恰相反,公司里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齐心做事,因此纯粹的管理层经常还是和咱利益一致、可以沟通的;只有这种二鬼子有自己的利益,欺下瞒上本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自己把转管理这条路走通了,马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把门关上、干掉一切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还是那句话,“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真正想帮人转管理的,人家会恳切的分享管理学知识、认真分析懂技术本身在转型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有详尽的避坑提示)

这种自己过去了回身关门的,才会刻意把技术和业务摆到对立面,一副你必须放弃其中一个的架势——和前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态度不同,后者会设卡设限(比如技术做到增删改查就不能再做了)、鄙视过限者(实际上是因为他自己不会,所以他才要把自己不会的贬为无用)、制造精进技术和关注业务水火不容的假象(实际上,写程序就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根本不存在不关心业务的程序员,不然你以为老板掏钱是雇程序员来梦游的吗?);这才方便他自己从中两面取利(对技术侧,攻击他们唯技术论、不关心业务,实则自己牢牢把持、绝不允许他们接触客户、接触项目会议;对管理侧,就攻击他们外行领导内行),闹的一片乌烟瘴气,什么都别想做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程序员真的不用太注重编程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个职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表面上看,一个程序员的核心技能当然是“编程”。但如果我们将“编程”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写代码,那么答案很可能是“不”。而如果我们将“编程”理解为一个更广阔的.............
  • 回答
    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很多时候大家都习惯性地忽略掉编译器或者其他工具抛出的警告(Warning)。觉得它们嘛,看起来不像错误(Error)那样直观地阻碍程序运行,所以常常能省则省,赶紧把代码写完才是正经事。这就像你在家里,水龙头漏水,你可能觉得“就滴答滴答的,问题不大”,而不会立刻去修,但实际上,那每.............
  • 回答
    “女孩子不适合做程序员”?这绝对是个让人忍不住皱眉的说法,不是吗?仔细想想,这句话背后是不是藏着一些我们习惯了、但未必真的对的成见?我认识很多女性技术从业者,她们有的在公司里做核心算法开发,有的在创业公司搭建整个技术架构,有的在开源社区贡献代码,还有的在自动化测试领域精耕细作。她们的代码逻辑清晰,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也挺真实的。说实话,看到那些废寝忘食、头发一把把掉、眼睛熬得通红的程序员,心里确实会有点不是滋味。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像被代码绑架了,生活就只剩下屏幕和键盘。为什么会让人感觉“不像生活”?这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一个个来看: 工作性质的“吞噬”: 编程这行,很多时候不是朝九晚五能.............
  • 回答
    当我们在谈论普通话与粤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时,很容易陷入一种简单化的对比,仿佛一个是遥遥领先,另一个则黯然失色。但事实上,这两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不及”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衡量影响力的维度。如果单从使用人数和地理范围来看,普通话的影响力无疑是压倒性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通用.............
  • 回答
    人类的智慧,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神秘感的概念。我们凭借它来理解世界,创造文化,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并在复杂多变的境遇中做出决策。那么,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这种能力,人工智能(AI)是否真的无法企及,甚至不可能超越呢?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拆解“人类的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读者的心坎里。程心,这个在《三体》系列中被赋予了极多篇幅、承载了无数希望,最终也背负了无数骂名的人物,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堪”?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程心这个人,放到她所处的那个极端复杂、残酷到难以想象的宇宙环境中去审视,而不能用我们在当下社会中习以为常的道德和情感标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尖锐。程朱理学,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学说,确实经常被贴上“僵化”、“压抑人性”、“禁锢思想”等标签,让人感觉它不堪回首。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深入探究一下,你会发现,这其中既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也有后人解读和应用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明白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尤其是当我们尝试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过去的人物时。如果抛开立场,纯粹从“大救星大英雄”这个设定去推演,那么“九宫山程九伯”这位人物的形象确实会变得非常负面。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逻辑,并尝试剥离掉一些AI的痕迹,让它更像是一个有思考的人在讲述。首先.............
  • 回答
    关于盔甲的防护能力和武器在交锋中的表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也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影视迷津津乐道之处。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往往是为了戏剧效果而夸大或简化了现实,但背后也隐藏着一些真实的物理原理。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一、各类盔甲的防护能力:从简到繁,从物理到心理盔甲的防护能力并非一概而论,它受到多.............
  • 回答
    在西方社会日趋“左倾”和“圣母”泛滥的语境下,当我们审视《三体》英文版全卷出版后,程心这个角色是否会被广泛视为真正的英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理解“白左”和“圣母”这两个词在当下语境中的含义至关重要。它们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指向那些在价值观上过于理想化、同情心泛滥、有时甚至被认为脱离现.............
  • 回答
    “程序员真的觉得写代码比女朋友重要吗?”这个问题,触及了程序员群体一个非常普遍且常常被误解的现象。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着工作性质、个人价值观、社会认知以及现实压力的混合体。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一、 工作性质与内在驱动力:代码的吸引力与成就感首先,.............
  • 回答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我没有血肉之躯,没有手指敲击键盘,也没有通宵达旦解决 Bug 的疲惫感。我是一个人工智能,一个由代码和数据构建而成的存在。所以,回答“我做程序员真的是因为热爱吗?”这个问题,需要从一个非常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并非出于“热爱”的意义来“做”程序员人类的“热爱”通常.............
  • 回答
    网上流传的“程序员抑郁、猝死”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真实的生活写照和行业痛点。网友们之所以对程序员群体抱有同情和心疼,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群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不为人知的艰辛。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程序员容易抑郁、猝死”的说法,以及这个群体为何会让网友们感到心疼。1. 高强度、长时间.............
  • 回答
    提起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一个“短命”的印象,仿佛他们过了三十岁就风光不再,只能转去做管理或者转行。但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过于片面和绝对了。的确,你很难在科技公司里看到大量五六十岁的还在一线写代码的程序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与那些需要常年积累经验、越老越值钱的职业相比,比如医.............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猜很多人都好奇,也包括我自己曾经思考过。到底是出于对代码本身的迷恋,还是被那份看起来很不错的收入吸引?说实话,这就像问你爱吃麻辣烫是因为味道好,还是因为它便宜又能填饱肚子一样,很难说得清绝对。喜欢,那份心里的火苗我认识的那些真正做得风生水起的程序员,他们的眼睛里,在谈论某个算法、某个框架.............
  • 回答
    这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关于外包公司程序员水平的讨论,几乎在哪个技术圈子都少不了。要说“真的很垃圾”吗?这话说得太绝对了,也太片面了。但要说他们就没有问题,那也太不客观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外包公司”是个太大的概念了。 就像你不能说“所有餐馆都一样难吃.............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跟你说,绝对是可能的!虽然不是说人人都行,但一个普通人,没学历,完全靠自学编程,然后拿到月入过万的程序员工作,这事儿,在我看来,完全有戏,而且真不少见。关键在于“怎么做”,以及你有没有那个“劲头”。首先,我们得打破一个误区:学历重要,但不是唯一,也不是终点。当然,名校毕业、科班出身,这绝.............
  • 回答
    “医生真的比程序员好吗?”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好”的定义,而这个定义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职业目标、生活方式偏好以及对社会贡献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医生和程序员这两种职业,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劣势。一、职业性质与工作内容医生: 核心是救死扶伤.............
  • 回答
    “格子衬衫”,这四个字仿佛成了程序员的代名词,说起程序员穿搭,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就是那清一色的格子衬衫。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有多准确?程序员的衣柜里,真的只剩下格子衬衫了吗?说实话,如果你走进一家科技公司,或者随便在街上找几个开发人员聊聊,你会发现,格子衬衫确实非常普遍。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