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遍来说,中国是,国外不是。从行业趋势来说,全球都这个趋势。类比一下,大家都是造导弹,有人是搞动力设计的,有人是拧螺丝的。拧螺丝的可能随时被替代,前者不会。但大家都说是造导弹的。
如果用一个词就是“门槛”,用两个词就是“智力”+“经验”。
软件工程的发展,过去20年就是急速降低门槛的20年。以编程语言为例。
最开始是C. (汇编和直接拉二进制码纸带的时代就不说了)。这玩意儿说句不客气话,没个211级别的智商,你最好别碰,否则大概率写出来跟坨屎差不多。
后来发展出C++, 这个是设计理念的要求,门槛没有降,如果考虑到对oo, polymorphism等的理解,难度没准还有提升。因为有不少搞得定c的,搞不定c++。
这个时候你说年轻人挤走老程序员?这个时候能过这个智力门槛的各年龄段加一起都供不上行业的需求。
其后Web发展加速,缺口更大了。于是出了Java, c#,php。。。这个其它目的说得好听,但最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门槛到一本线智商。也就是说,一个差一些的程序员,写的代码也能用,而且最主要是造不成大危害了。(这个时候,好坏程序员/软工的差别还是挺大,但不至于致命了).
其后的发展是大量框架的高速发展。一些手册工程师就可以上去干活儿了。这个时候北大青鸟儿3个月可以培养出个程序员。
这种趋势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前面的差别是硬指标,能干还是不能干的问题。后面是软指标干好还是干坏的问题。所以就不好评判了。至少外行,外界很难评判。
在这种大环境下,年轻人的优势在哪里?因为框架发展更新太快,同为手册工程师,这手册天天更新。做为老鸟,三个月不回炉不学习可能就用错手册了。
要论上手就能干活,一定是学习和接触最新东西的。年轻人加两年经验就可把老鸟不放在眼里。
这个适合于大多数公司,大多数项目。
但是,一碰到核心东西,你才会发现,老鸟的软实力是惊人的。懂的自然知道,不懂的不会知道。(所有软实力都有这个特征。)。
所以,这跟干什么项目有关,造个玩具火箭,你是火箭工程师也得被淘汰。
跟你个人的角色也有关系。你自始至终是个手册工程师,不要到35, 30就可能被人踢了。
你各种手册用得熟练,知道什么情况用什么手册,知道手册背后的机理,甚至知道为项目挑选手册,订制手册。放心,只要愿意干,干到65退休没问题。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