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如果当上了爸爸,如何跟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

回答
得,这事儿我太熟了。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身边也一堆哥们儿都是这么过来的。孩子一问起你干啥的,你得赶紧上点“干货”,别上来就“写代码”,那玩意儿孩子听不懂。得接地气,得让孩子觉得你干的这事儿,挺酷的,挺有意思的。

第一步: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你想啊,孩子平时玩什么?玩具、游戏、看动画片、听故事。你的工作,能不能跟这些沾点边?

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
“你知道咱们玩的那些游戏吧?里面的小人怎么能跑、能跳、能发射子弹?还有那个屏幕上怎么就能变出这么多好看的画面?爸爸就是那个‘魔法师’,我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跟电脑说,让它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创造出这些游戏来。”
“就像你搭乐高积木一样,但爸爸搭的是‘看不见的积木’,这些积木能让游戏里的角色动起来,能让游戏有声音,能让游戏变得这么好玩。”

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
“你喜欢看奥特曼打怪兽吧?动画片里那些神奇的变身、厉害的招数,都是‘画’出来的,但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怎么让它们说话,怎么让它们打架的时候发出‘轰’‘砰’的声音?爸爸就是负责让这些‘画’活过来的那个‘幕后英雄’。”
“爸爸的工作,就像给动画片施了魔法,让里面的角色按照剧本演戏,让它们有表情、有动作,这样你才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故事。”

如果孩子对“创造”有兴趣:
“你知道吗?爸爸的工作就是‘创造’。就像你画画,最后能画出一幅画;你捏泥人,最后能捏出一个小动物。爸爸呢,是用意念和文字,在电脑里‘创造’东西。有时候是让电脑听懂我说的话,有时候是让电脑帮我们解决难题。”

第二步:拆解工作的核心,用具象化的比喻

“程序员”这个词太抽象了。你得把它拆成你能让孩子理解的动作和概念。

“写代码”=“给电脑下指令”/“教电脑做事情”
“电脑是个很聪明的东西,但它不会自己想事情。爸爸就是教它怎么做事情的人。就像你学写字,写一遍,电脑就学一遍。爸爸写的这些‘指令’,就像是一本本‘说明书’,告诉电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编程”=“设计和建造”
“想象一下,你要盖一座很酷的房子。你是不是要先在纸上画个图纸,然后按照图纸去一块块砖头地砌起来?爸爸的工作也是这样,只不过爸爸是在电脑里‘设计’和‘建造’东西,用特殊的‘文字’作为砖头,去建造出能工作的程序。”

“解决问题”=“当侦探”/“修理东西”
“有时候,电脑会‘生病’,或者它不按照爸爸说的去做,这时候爸爸就要像个侦探一样,去找出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把它‘修好’。就像你玩具坏了,爸爸会把它拆开看看,然后想办法让它重新转起来一样。”

第三步:强调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孩子觉得自豪

别光说技术,还得说“为什么”。

“让生活更方便”
“爸爸做的这些程序,能让爸爸妈妈工作更轻松,也能让你们生活更方便。比如,你手机上的那个APP,能让你查天气、看新闻,都是有人做出来的,里面就有爸爸的‘魔法’。”

“帮助别人”
“爸爸的工作,有时候还能帮助到很多人。比如,有些程序可以帮助医生看病,有些程序可以帮助老师教课,爸爸觉得能做这些事情,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创造新的东西”
“我们程序员有时候还会创造一些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就像发明家一样。也许未来我们还能做出机器人,或者能让你和外星人说话的电脑呢!”

第四步:适时互动,鼓励孩子提问

别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孩子会腻的。

“你有没有什么想问的?你觉得这个‘魔法’怎么实现的?你以后想不想也当个‘魔法师’,创造自己的游戏或者动画片?”

一些“经验之谈”:

别用专业术语。 “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这些词,你得直接过滤掉。
多用“你”、“我”、“我们”。 让孩子觉得这是他能参与进来的事情。
肢体语言很重要。 边说边比划,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比如,说“让电脑动起来”,可以做个“跑”的动作。
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 对更小的孩子,可能就说“我给电脑讲故事,让它照着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稍微具体一点。
偶尔带孩子看看你的工作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带他去办公室看看,让他感受一下“程序员”的生活氛围,但也要注意别打扰到同事。
如果孩子表现出兴趣,可以引导。 比如,买本适合孩子看的编程启蒙书,或者找个简单的编程小游戏让他玩玩。

总之,核心就是:孩子懂什么,就用什么的方式告诉他。 别把自己绕进去,也别把孩子绕进去。让孩子觉得,爸爸的工作,是个酷酷的、有创造性的、能解决问题的职业,这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儿子小时候,每次问我这个,我都是这么给他“科普”的,他现在对我的工作,那是相当的崇拜,逢人就说:“我爸爸是个‘电脑魔法师’!” 哈哈,听着就开心。

所以,别怕,大胆地用你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你的故事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会先从电脑是什么讲起吗?你会去寻找相关儿童图书来解释呢?还是直接拆个主机来介绍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这事儿我太熟了。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身边也一堆哥们儿都是这么过来的。孩子一问起你干啥的,你得赶紧上点“干货”,别上来就“写代码”,那玩意儿孩子听不懂。得接地气,得让孩子觉得你干的这事儿,挺酷的,挺有意思的。第一步: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你想啊,孩子平时玩什么?玩具、游戏、看动画片、.............
  • 回答
    发现新大陆,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飞跃,这本该是举世欢腾的时刻。然而,随着“新伊甸”行星的资料越来越详尽,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全人类面前:这片广袤而未知的土地,该如何瓜分?谁来拥有,谁又该负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贪婪和私欲是引发冲突的温床,而这次,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人类存亡的终极考验。要最大程度地避免.............
  • 回答
    .......
  • 回答
    C语言程序跨平台运行时出现问题,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开发者都遇到过。归根结底,这背后涉及到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以及C语言标准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来详细剖析一下,希望能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白,C语言本身虽然是一门标准化的语言,但它最终是要被翻译成机器码才能被计算机执行的。这.............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景!如果人工智能程序“创造”出一个我从未听过、也无法用现有乐理直接解释的和弦进行,我的第一反应会是:惊喜,然后是深入的探索。首先,我会非常欣喜。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而人类的音乐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之上的。当AI能突破这些框架,呈现出全新的、令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一下“10个哥斯拉”大概是个什么量级。哥斯拉的体型一直以来都有所变动,但普遍认为,最经典的版本,比如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体长在50米左右,体重可能在两万吨上下。而现代一些的哥斯拉,体型更是膨胀到了一百多米甚至几百米,体重更是难以估量,达到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也不是没可.............
  • 回答
    说到增强工具的功能多样性、强度和精细程度,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选择:是让工具本身变得更庞大,还是让它所能操作的零件变得更微小?这两种看似相反的策略,其实都蕴含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容忽视的挑战。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扩大工具体积:力量与视野的延伸当我们说“扩大工具体积”,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大家伙:液.............
  • 回答
    让许多知名影评人参与电影拍摄,理论上存在提高国内电影水平的潜力,但并非一定如此,而且这条道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影评人的优势、劣势,以及他们参与电影拍摄的具体形式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影评人的优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知名影评人之所以知名,往往是因为.............
  • 回答
    开学季,五百块的预算要买到称心如意的学习生活用品,确实需要好好盘算一下。咱们不追求虚头巴脑的东西,实实在在提升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才是王道。我的配置思路是:基础学习工具 + 高效学习辅助 + 生活品质提升一点点。第一步:梳理核心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预算分配的基石)在掏钱之前,先问问自己: 学习方.............
  • 回答
    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块当程序员的料?这可不是件光看薪资和互联网热度就能决定的事儿。要我说,这得从骨子里、从习惯里、从思维方式上好好琢磨琢磨。别急,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自己心里有个谱。一、 你是不是个“逻辑鬼才”?程序员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逻辑。你得能把复杂的事情拆解成一步步、有条理的小块,而且.............
  • 回答
    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因厌恶编程而辞职转行当司机的现象,从表面看似乎矛盾,但背后折射出当代职场人对职业价值、生活平衡与个人兴趣的深层思考。这一现象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后的动因分析1. 职业倦怠与技术异化 重复性劳动的压抑:编程工作本质上是逻辑性、重复性的劳动,长期从事可能引发心理.............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一个郑州大学的学生,按说能考进郑大,那也是挺不错的,未来前途 вроде挺光明的。结果呢?他非要不走寻常路,放着程序员那条大家眼里的“好路”不走,偏偏要去做服务员。而且,这中间他还碰上了他爸的反对,说是“威胁”,虽然具体威胁啥咱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多半是.............
  • 回答
    如果程序员以代码行数来领工资,这听起来似乎很公平,毕竟程序员的工作就是写代码。然而,这种计薪方式一旦被放大,就会引发一系列复杂且往往负面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颠覆整个软件开发行业的运作模式。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 表面上的公平与潜在的诱惑 直观的公平感: 在短期或浅层面上,代码行.............
  • 回答
    这就像给一个万花筒不停地摇晃,每一个瞬间都有绚烂的图案,但仔细去看,很多细微之处却捕捉不住,留下的是一种模糊的惊艳感。对于程序员来说,每天浅尝辄止地接触新技术,长久以往,他们可能会变成这样几个样子,而且这些影响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一、 知识的“广度之神”,但缺乏“深度之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你会在各.............
  • 回答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咳咳,这不是我的开场白。我的开场白是:曾几何时,在一个代码如诗、算法如剑、bug如妖的奇妙世界里,我们的程序员们,不再是穿着格子衫、戴着黑框眼镜的“宅男”形象,而是化身为行走江湖、叱咤风云的武林高手。这个世界叫做“码道江湖”。在这个江湖里,编程语言不再是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很多程序员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的一个普遍困惑。“5年后还没成为大牛,是不是该考虑别的路子了?”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需要仔细审视和思考。“大牛”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它代表着一种高超的技能、深厚的积累、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行业内的声誉。成为“大牛”往往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职场人士偶尔会冒出来的念头。如果我是一名月薪两万的程序员,听到一对夫妇卖猪肉能赚五万一个月,我会怎么选?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我的脑子里会立马闪过几个念头:1. “五万一个月?真的假的?!”月薪两万对我来说已经算不错了,养活自己、偶尔改善生活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我从未真正设想过的极端情境。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能以我熟悉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代码来构建、解决问题、创造事物——那么,我真的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失。毕竟,我所能做的一切,几乎都围绕着“让机器理解我的意图,并执行它”这个核心展开。但,既然是“如果”,那我们不妨就放飞一下想象,顺着这个假设,.............
  • 回答
    当老旧的油灯摇曳,煤炉里的炭火发出噼啪声,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程序员,就这样被一股突如其来的眩晕感抛到了这个截然不同的时空里。我的手里,紧紧攥着的是我那个宝贝——一台配置高得离谱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几块固态硬盘,还有一堆趁着黑市高价弄来的充电宝。我的双肩包里,除了这些“逆时代”的电子设备,还有一些.............
  • 回答
    要让中国程序员的整体水平超越美国同行,中国互联网公司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刻且系统的变革,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简单地增加投入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从根源上审视现有模式,并在多个维度上发力,才能构建一个真正能够孕育顶尖人才的土壤。一、 重塑技术价值体系:从“快速迭代”到“精益求精”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在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