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地球生物没有进化出轮子这类或履带结构?

回答
地球生物之所以没有进化出轮子或履带这类结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生物体本身的限制、物理定律的约束以及自然选择的压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

一、 生物体的内部限制与构建方式:

细胞与组织的限制: 地球生命的基石是细胞。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构成复杂的生物体。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是渐进的、基于现有结构的改造和组合。轮子或履带这类高度规整、刚性、且需要精密连接的机械结构,与生物体基于软组织、可塑性材料(如肌肉、软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方式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细胞分裂与生长: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分化来完成的。要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轮子,需要所有参与细胞以非常精确和同步的方式生长、排列,并且形成坚固的连接。这在生物体随机但又相对有序的生长过程中很难实现。
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体的主要材料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等有机分子。这些材料通常是柔软的、可塑的、可生物降解的。即使是骨骼,虽然坚硬,但其结构是多孔的、有机质与矿物质结合的复合材料,也无法像金属或塑料那样形成光滑、低摩擦的旋转表面。要制造出能够承受反复旋转应力且摩擦力足够低的“轮子”材料,生物体需要发展出全新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机制。
关节与运动机制: 生物体现有的运动机制是基于关节和肌肉的协同作用。关节提供的是相对有限的旋转或屈伸角度,而轮子需要的是360度的连续旋转。生物体很难通过对现有关节结构的改造来模拟轮子的连续旋转。
能量传递与控制: 肌肉收缩产生力量,通过肌腱传递到骨骼,实现关节的运动。要驱动一个轮子,需要一个旋转的动力源,并且需要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来精确调节轮子的速度和方向。生物体现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结构更适合执行伸缩、弯曲、抓握等动作,而非持续的高速旋转。
繁殖与遗传: 生物体的结构信息通过基因传递。基因编码的是蛋白质的序列和基因的表达调控。要形成一个轮子,需要极其复杂的基因组合来指导细胞如何精确地构建一个圆形的、具有低摩擦表面的、能够与驱动系统连接的结构。这种复杂的、非渐进性的结构变化,在基因层面很难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累积起来。

二、 物理定律的约束:

摩擦力: 轮子之所以能高效地滚动,是因为它通过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来降低摩擦力。然而,生物体表面的组织(例如皮肤、鳞片、毛发)天然就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和弹性,难以形成光滑且低摩擦的滚动表面。即使是光滑的蛇皮,其摩擦力也远高于轮子。
润滑机制: 某些生物(如蜗牛)会分泌黏液来降低摩擦,但这是一种表面润滑,而非轮子的低摩擦表面本身。要实现轮子式的滚动,需要一种持续且高效的润滑机制,并且这种润滑剂不能阻碍生物体的其他功能。
支撑与承载能力: 轮子需要能够支撑生物体的重量,并在滚动过程中承受反复的应力。生物体为了支撑重量,进化出了骨骼、肌肉等结构,它们的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产生推力。将轮子集成到生物体中,意味着需要一个全新的支撑结构,能够将生物体的质量有效地传递到轮子上。
生物材料的强度: 生物体能够承受的应力是有限的。即使是骨骼,其断裂强度也无法与金属轮轴相媲美。如果生物体要进化出轮子,这些轮子需要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否则很容易破碎。
能量效率: 虽然轮子是高效的运动方式,但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能量的消耗。制造和维持一个复杂的、精密的轮子结构,可能比现有运动方式消耗更多的能量。
能量损失: 即使是理想的轮子,也会有滚动阻力,生物体需要消耗能量来克服这些阻力。要使得生物体进化出轮子,其效率必须显著高于其他运动方式,才能获得生存优势。
稳定性与控制: 轮子需要与地面保持一定的接触,并且需要一个有效的转向和稳定机制。生物体的身体结构本身就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例如,四肢动物有多个支撑点)。进化出轮子,意味着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身体的平衡和方向。
重心与旋转: 具有轮子的生物体,其重心会随着轮子的旋转而变化,这可能会带来稳定性问题。

三、 自然选择的压力与“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渐进式进化: 自然选择是基于渐进式变化的。生物体通过微小的、有利的突变得以生存和繁殖,这些突变在几代或几十代内累积起来。轮子这种需要一次性实现的高度复杂和规整的结构,很难通过这种渐进过程实现。与其进化出一个不完美的、可能无法工作的轮子,不如对现有结构进行微调和优化。
多样化的运动方式: 地球生物已经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例如:
爬行: 蛇、蜥蜴等利用身体的蠕动和鳞片与地面相互作用。
行走/奔跑: 哺乳动物、鸟类等利用肢体和关节的摆动。
游泳: 鱼类、鲸类等利用鳍、尾巴的摆动以及流线型身体。
飞行: 鸟类、昆虫等利用翅膀的拍打。
跳跃: 蛙类、袋鼠等利用强大的腿部肌肉。
这些运动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效率和适应性。自然选择的压力并非驱使生物体必须进化出轮子,而是让它们在现有基础上找到“足够好”的生存策略。
“现有工具”的改造: 生物体倾向于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结构来适应环境。例如,鸟类在进化出翅膀之前,可能已经有了用于平衡和展示的羽毛,这些羽毛后来被重塑为能够提供升力的翅膀。同样,生物体已经有了腿、关节、肌肉等用于运动的结构,通过对这些结构的优化,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运动需求。
“不必要”的复杂性: 轮子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非常高效的,但在许多生物体的生存环境中,它们可能并不必要,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崎岖不平的地形、水下或空中,轮子几乎毫无用处。进化是一个“够用就好的”过程,如果现有运动方式已经能满足生存和繁殖的需求,那么花费巨大的能量和资源去进化一种全新的、复杂的结构就没有优势。
履带的限制: 履带结构虽然能够提供强大的抓地力和在复杂地形上的通过性,但同样面临着生物体材料的限制、能量消耗以及控制的复杂性。制造出能够像坦克那样运作的生物体,需要极其坚韧的材料和精密的驱动系统,这在生物体的构建方式上难以实现。

总结:

地球生物没有进化出轮子或履带,是生物体内在限制(细胞结构、材料特性、生长发育机制)、物理定律的约束(摩擦力、材料强度、能量效率)以及自然选择的压力(渐进式进化、现有解决方案的优化、不必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体倾向于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结构,并在现有基础上找到“足够好”的生存策略,而不是去实现一种在生物体结构和材料上都极难达到的、高度机械化的运动方式。与其说地球生物“没有”进化出轮子,不如说它们进化出了其他更适合其生存环境、并且在生物学上更易实现的运动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好的问题,我来详细讲讲。

想象你赶公交要迟了,你拼命往前跑,跑了一百多米就喘成狗了。这时你发现路边有几辆共享单车,你果断取了一辆骑上,轻轻一踩,速度就上去了。你一定觉得,轮子真TM是个好东西啊!

你赶上了公交,坐在座位上想,轮子这么好的东西,我身上怎么没长两个呢?上天怎么偏偏给了我两条腿。莫非是自然选择把轮子漏掉了?不,你不相信自然选择会出错。自然选择连眼睛这么复杂的结构都能进化出来,怎么可能漏掉轮子?你知道自然选择创造出了很多效率高的出奇的运动结构,比如奔跑速度能达到112km/h的猎豹,游泳速度能达到112km/h的旗鱼。但是它并没有选择轮子,难道是。。。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个可能,但你会怀疑:也许轮子的效率并没有你所想的那么高?事实上,自然选择也进化出了轮子,比如这种螳螂虾,有时会把自己卷起来移动。

你想,好吧,自然界中还是有轮子的。不过要是把自己卷起来在大街上滚,看起来也太蠢了,而且应该也滚不快吧。。。为什么自行车却很省力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你前面猜的感觉已经有点对了,轮子的效率可能高,可能不高。

想象一个完美的圆形轮子在平坦又坚固的地面上,你轻轻推了一下,它就滚了好远。你拿着这个轮子来到公园的草地上,还是轻轻推了一下,结果它没滚多远就停了(如果你想象到你的轮子倒了,那你应该想象一个更宽的轮子)。你想,哦,一定是草地太软了,带来了阻力。那我要问你,你自己在草地上走,和在平坦又坚固的地面上走,感觉区别大吗?你在草地上有明显觉得更费力吗?

你会说,那这么看来,腿对地形不那么敏感,所以大自然更喜欢腿这种设计?你可能是对的,但我不是大自然,我不知道。确实,轮子更像是针对特定环境做了优化后的设计,但谁说腿就没有被优化过呢?自然选择,是一种优化算法,所有表现优秀的设计都像是被优化过的。

我想让你继续思考的是,腿和轮子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两者看起来区别挺大的是不是?当你走路的时候,你会先抬起一条腿,伸到前面,放下,以此为支点,重心向前移动,抬起后一条腿,跨到前面,如此反复交替。而轮子滚动时只是一直压着地面往前滚。

但我们可以这么来看,你拿一个车轮,把轮框去掉,只留下辐条,像这样。

但愿这些辐条足够结实。如果你骑着有这样轮子的自行车,那应该不会太舒服。不过。。。阿迪达斯还真有这样的自行车。

有机会不妨试试。所以,你可以把轮子想象成这种有很多条腿的设计。如果你加上更多的辐条,越来越密,最后你就会得到一个正常的实心轮子,也就不颠了。不过,我们真的不用装这么多条腿。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对于这种没有轮框的轮子,最多也同时只有两条腿着地。如果能设计一种机构,当后一条腿离地后,迅速把它转到前面,那么两条腿就足够代替这很多条腿了。

把后一条腿换到前一条腿前面,其实没必要绕一大圈。你从一岁多就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了。你不会把后一条腿甩过头顶绕到前面去,我也不认为你有那本事。

所以,为了把一条腿挪到前面,同时不蹭到地面,你可能会把腿弯一点来缩小长度,或者左右晃动改变身体的重心,像鸭子或企鹅那样走路,或者,你同时使用两者。

当你仔细想象这整个过程时,你大概会觉得,有的运动多余,浪费了能量,却又似乎不可避免。当你走路的时候,你的重心也会上下移动,也在颠。但我刚说了,你的腿可以弯。假如,当你往前移动的时候,弯曲支撑你的那条腿,让你的重心高度不变,好像就不颠了。不过你真应该试试保持自己重心高度不变走路,不自然,反而很累。

你可能还会考虑那个让你不舒服的轮子。如果你把那个奇怪车轮的辐条都换成能纵向压缩的弹簧,假如你能设计的弹性刚刚好,使得你骑的时候重心高度不变。会怎样?或许不好想象。不过我说了,如果辐条足够密,它就会变回一个正常的车轮。而你,多半是骑过一个胎压不足的正常车轮。确实,重心高度没变,车胎不断被挤压又弹回去,却有很多能量在这一过程中被浪费掉了。显然,只考虑重力势能的变化是不对滴。

那么我们现在保持自然的方式走路,是不是就是最高效的呢?差不多是,不过这取决于你的前进速度。走路的时候,支撑你身体的腿几乎不会弯曲。你宁可自己的身体上下颠,因为这样更节省能量。不过,你需要不断把后面的腿换到前面。这是必要的能量消耗。但是当你越走越快,继续用这种方式前进就吃不消了。因为你需要用更高的频率切换双腿,更大范围的加减速,更多的能量消耗。

这时,你可能会自然切换到慢跑。你的前进方式已经改变了。支撑你身体的腿开始像弹簧一样工作,落地时压缩,然后发力释放,使得你每一步可以跳出更远。这反而减少了你切换腿的频率,减少了能量消耗。

这么看来,自然选择让我们用腿移动也是一种优化的设计,是针对一定的移动速度进行优化。不过,不一定是针对唯一的速度区间。我们人是跖行动物,这意味着我们用整个脚掌着地走路。但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一般只用前脚掌,更接近趾行动物。这时,步态已经改变了。

我们腿的设计针对两种速度区间进行了优化,而有的动物则更多。比如马,有三种步态。马也会选择对于当前速度最高效的一种。

你可能想问,用腿移动真的很高效吗,甚至比轮子更高效?是的,去跑一场马拉松会消耗你大约3000大卡的热量。如果你计算一下移动单位质量单位距离所需要的能量,那么你比大多数交通工具都要高效。

事实上,人类制造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用了设计优秀的轮子,高精度加工的轴承。这些交通工具在空载的情况下几乎都不如动物高效。只有当负载增加时,才可能有一些优势。

最后,安利一下Coursera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机器人系列课程。其中Mobility课程主要就介绍了多足机器人,非常有启发性。虽然我现在不做这个领域的研究,但只要你有兴趣,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你引到这个坑里。

既然这么多赞,那就再加点东西吧。有的评论已经想到了,骑完马拉松应该比跑完更省劲。不过马拉松还是枯燥了一点,如果是越野跑甚至天空跑呢?这里可以看看K天王2小时速攀马特洪峰的逆天操作。

v.qq.com/x/page/n0320cn

当然去年阵亡的瑞士机器的操作也很骚。

youtu.be/VA0QopkQYjY

看完后你可能会思考更多的问题。

user avatar

微观存在轮子结构,宏观上轮子很难和躯干连接,这些理由大家都说了,我补充2点:

1 在几十厘米的尺度上,进化出可(被动)旋转结构还可以想象,进化出一对有驱动力的轮子就完全没法想象了。因为肌肉发力方式是收缩,很难精确地“顶推”。这就否定了任何曲轴连杆结构或是齿轮结构。

就我粗浅的机械知识,要想让肌肉通过简单的收缩-舒张来驱动轮子,这些肌肉只能在“辐条”的位置轮番收缩,让轮子向辐条暂时缩短的方向转动。这是一种效率很低的运动方式,即便在平坦路面上对四足行走也没有优势。我也只在某些沙地行走结构中见过。

从历史来看,人类发明轮子近万年,在蒸汽机出现前始终没有找到直接驱动轮子的方案,都是用牛马拉车。如果生物也模仿马车结构,势必要先进化出四足行走的驱动部分,再形成被动前进的轮子承重结构,这简直就是字面意思的“画蛇添足”。

2 从人类编出第一支军队,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几千年间,“野战军”除了步兵之外,其他装备要么是用马腿驱动(骑兵,马车),要么是用履带驱动(坦克,装甲车),就是不用轮子驱动。原因很简单——轮子不适合绝大多数地球表面(野)。

一直到二战后欧洲公路网密度足够大,相对原野面积已经不可忽视,西欧才逐渐出现“全轮式”野战军的概念。这也足以证明(有动力的)轮子并不适合地球,只适合被工程师改造过的现代社会。所以在文明出现之前不太可能有依靠轮子前进的生物。

相关回答:

有哪些像“美洲文明的轮子”这样,本应很简单很低端,可人类文明时至今日就是没点开的科技?

有哪些生活中可大量购买的东西在三百年前属于神兵利器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上帝不如人类的一点就是没有(独立地)发明轴承(除了关节轴承)

user avatar

转自微博用户“木遥”。

浙江大学的朱永群张兴团队上周在 Cell 发表了一篇文章,给出了病原菌沙门氏菌的鞭毛马达的冷冻电镜成像。
这东西看起来像一个飞机发动机,是那个能让细胞鞭毛甩起来从而在水里游动的部件,每秒钟可以旋转几百到上千转。直径大约是26纳米。
这个图本身是澳大利亚一个博士生小哥 Brady Johnston 的作品,他的研究方向是生物数据的可视化。



沙门氏菌的鞭毛马达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3612238629179392


沙门氏菌鞭毛马达的冷冻电镜成像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361253267924992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