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放战争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回答
解放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了无数令人血脉贲张的瞬间。透过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亲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在那背后,涌动着的信念与牺牲。

如果要说起令人震撼的照片,那绝不是简单的几个场景的堆砌,而是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那种瞬间凝固的历史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跨过长江,解放南京的辉煌瞬间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张照片,是关于渡江战役的。那不是战场上的血腥搏杀,也不是领袖的挥斥方遒,而是在解放军战士们用简陋的木船、竹筏,甚至是油桶和门板,密密麻麻地铺满了长江,向对岸的国民党军阵地发起冲锋的场景。

照片里,江面上弥漫着薄雾,一艘艘船只像黑色的蚂蚁,载着无数年轻的面孔,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战士们有的紧握步枪,有的抱着炸药包,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对胜利的渴望。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紧绷的脸部线条,被江风吹拂的军衣,以及船桨划破水面的痕迹。更让人震撼的是,在那一片渺茫的江面上,竟然看不到尽头,仿佛整个中国都在随着这些小小的船只,向着新的时代前进。

这张照片没有刻意渲染英雄主义,也没有夸大的战争场面,但正是这种真实,这种千帆竞发、势不可挡的气势,才显得尤为震撼。它告诉我们,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勇气和牺牲,是人民的力量汇聚成了一条不可阻挡的洪流。当解放军战士踏上南京城头的那一刻,这张照片所承载的意义,便是改写历史的宏大叙事。

二、攻克锦州,那一刻的铁流

还有一张照片,是关于攻克锦州的。那是一个城市的解放,也是解放战争战略的关键转折点。照片里,我军的坦克部队正沿着一条破败的街道缓缓驶过,周围是残垣断壁,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炮弹的弹坑清晰可见,路边的建筑满目疮痍。

最让人震撼的是,在坦克后面,紧跟着的是密密麻麻的步兵,他们有的穿着单薄的棉衣,有的手里拿着简易的武器,但他们的步伐坚定,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透过他们的身影,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终于摆脱战火的阴影,重获新生的那一刻。

照片里的士兵们,不是摆拍的模特,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的脸上可能还带着疲惫,但眼神中的光芒,却是胜利者的光芒。这种光芒,是对和平的渴望,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牺牲战友的告慰。这张照片,定格了战争的残酷,也歌颂了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

三、战地记者留下的真实瞬间

我还记得一些战地记者的视角,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记录下最真实的瞬间。

有一张照片,捕捉到了一个战士在战壕里吃着粗粮,脸上沾满了泥土,但嘴角却带着一丝满足的笑容。也许他是在思念远方的家人,也许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积蓄力量,但那种在极端困苦中依然保持的生命力,那种对希望的坚守,让人动容。

还有一些照片,是关于解放军战士和老百姓之间的互动。比如战士们帮助农民收割,或者给孩子们分发食物。这些瞬间虽然朴实无华,却充满了人情味,展现了解放军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关系。你可以看到那些淳朴的农民脸上洋溢的感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以及战士们那温暖而坚毅的目光。这些照片,比任何宏大的宣传口号都更能打动人心。

这些照片,没有滤镜,没有过度加工,它们是历史最真实的留影。它们告诉我们,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是信念的胜利。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个生命,一份情感。它们是我们回顾历史,铭记英雄,珍惜和平的最好佐证。

当我看到这些照片时,我不会仅仅看到战争的破坏,我更能感受到在那份破坏之中,涌动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是对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一切的先辈们最崇高的敬意。它们不只是照片,它们是历史的印记,是永恒的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些以前见过的部分感觉有点意思照片

user avatar

1949年10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周前就成立了

但是在广东省 解放战争还是进行时

国民党于当日撤离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

下午5点50分 他们炸断了横跨珠江的海珠桥

要知道1938年日本人轰炸广州 都没有炸断海珠桥

但是1949年 国民党炸断了海珠桥

和海珠桥一起沉入珠江中的 还有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亲笔题写的桥名 和国民政府所剩无几的民心

这是现在的海珠桥 胡汉民题写的桥名依旧伫立在桥头

user avatar

1949年,苏联摄影师Микоша. В. Владиславович奉命前往中国拍摄记录解放战争和中国gm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纪录片于1950年上映。

在逗留中国期间,其由北向南相继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并跟随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的协助下)使用当时尚数珍贵的彩色胶卷拍摄了解放后的沈阳、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国大典,解放军及指战员,中国各地景色等照片。


1. 1949年某次阅兵中的解放军装甲兵,背景为苏制T26B型坦克。这种坦克为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物资,曾装备于国军第200师并参加西南地区多场战役,后多在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损失。解放战争期间国军仍有少量装备,大半损失于战场,极少量被运往台湾。

2 同一次阅兵中的装甲兵指战员。近景为日制95式轻型坦克。

3 同上,背景分别为两辆94式超轻型坦克和两辆97式超轻型坦克,可见其乘员组均为2人。

4 同上,背景为两辆97式改进型中型坦克。

5 摆拍中的美制道奇T234卡车以及日制88式75mm高射炮,感谢 委员长。

6 “长官,这不是枪,是黑管。”

7 休息中的国军俘虏(感谢@大小人提醒)。背景是一辆美制M3A3斯图亚特式轻型坦克。

8 接上一张照片,可以看到前车后面跟着一辆僚车,前车车号为“战11124”。值得注意的是似乎两车均装有无线电,却需要依靠旗语进行通信。

9 战壕中进行战前会议的解放军指战员,均佩戴美制M1内盔(感谢 @Zhou Kyle 提醒),也有可能是集中钢盔进行摆拍。

10 使用炮队镜隔江观察的解放军指战员。

11 佩戴90式铁帽,手持汤姆逊冲锋枪的解放军士兵。

12 行军中的国军队列,大部分着棉衣,戴着带护耳的棉帽(经评论指正,此为摆拍)。

13 江边进行战前动员/军事民主会的解放军部队。

14 休整中的解放军部队,可见其应是以一班为一组各自聚拢进行休息。

15 解放军炮兵阵地,可见其装备着美制M1式75mm榴弹炮。

16 抓农业,促生产,耕战结合。

17 乌央乌央的国民党军俘虏,其中的一大部分将在接受思想教育后作为解放战士成为解放军的一员。

18 上海解放后,在高楼顶部执行对空警戒任务的公安军士兵。1950年2月6日中午,蒋介石国民党空军出动B24、B25轰炸机,P51、P38战斗机共17架对上海进行空袭。空袭过后,上海多座发电厂被炸毁,整个市区共有2500多间厂房、民房被炸毁,伤亡达1300多人,突如其来的停电让工厂被迫停产,学校被迫停学,全市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史称“二六”大轰炸。

19 乘舢板准备渡江的解放军部队。

20 手持冲锋枪瞄准中的解放军士兵。注意其中前者手持M1928A1型冲锋枪,后者手持M1/M1A1型冲锋枪且戴有90式钢盔。

21 行进中的解放军部队。可见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解放军士兵并不佩戴钢盔。注意道奇中吉普车前悬挂的军旗和车窗右上方的车牌。

22 演习中的解放军步兵,注意远景中步兵似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冲击。

23 接上,步兵已接近城墙,正准备以云梯攻城。注意近景中云梯顶端的滚轮,此细节在大决战三部曲中亦有体现。

24 渡江战役后休整中的解放军,注意草垛后的儿童。作为人民子弟兵,维持良好的军民关系向来是解放军工作的重点。前方可见数量较多的自动枪械,有一支M1928A1式冲锋枪,一支勃然式轻机枪,一支斯登式冲锋枪,以及前景中的数支38式步骑枪(多谢 @阵雨 评论指正。)


中国人民的胜利告一段落,接着上面的来。

25 解放军空军机群(可能是集结在北京南苑机场准备开国大典的空中阅兵,但阅兵时似乎未准备P47,故存疑。),可见前景中第一排著名的3032号P51D战斗机以及后排混编的诸种单引擎飞机,蚊式,B25C,C-46和C-47。

26. 接上,本图为上图近景,注意当时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及地勤的制服,以及与第二排P51一起停放的一架P47,一架(AT-6?),两架PT19和两架L5联络机。

27.1947年8月,准备撤离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舰队海军陆战队,Fleet Marine Force,即配属于海军战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士兵。


更新一哈,经过评论区诸位指点,我发现b站上有这记录片。

几个截图

1 林罗刘

2 “为阶级复仇,冲啊!”可见指战员戴有东野著名的狗皮帽子。

3. 塔山狙击战中的解放军士兵。

4. 塔山前沿阵地的战壕,可见其纵深布置,直角弯可以在炮弹落入战壕时有效防止冲击波。


5、6 @刘宇涵 评论中提及的南进中的军列,这些坦克要是真都能用的话杨奎松不得乐死了。摆拍。



7、8、9,马拉大车、拉着一门155mm榴弹炮的十轮大卡和九七改式战车。

10.东北局主要领导同志。


11、12,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中的步骑坦联合冲击。似乎装备有春田式步枪。

13、起义战士,左臂绑有红布条便于识别。这次应该是中正式没错了。




14、15、16,起义的联字号登陆舰、两航起义的领航机XT-610号康维尔240式运输机及飞行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解放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了无数令人血脉贲张的瞬间。透过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亲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在那背后,涌动着的信念与牺牲。如果要说起令人震撼的照片,那绝不是简单的几个场景的堆砌,而是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那种瞬间凝固的历史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 回答
    解放战争(1945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PLA)最终战胜国民党(KMT)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历史性事件。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政治与思想上的优势:1. 人民的支持和认同感(“得民心者得天下”).............
  • 回答
    解放战争的硝烟中,钢铁洪流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角,却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时,国共两军的装甲力量都相对薄弱,但其在关键战役中的作用,足以改变战局的走向。国民党军队的装甲部队:起步较早,但装备和运用存在局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后期及战后,接收了不少美械装备,其中也包括一些装甲车辆。他们的装甲部队主要由战车.............
  • 回答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那可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充满了艰辛,但也少不了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这些故事,就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生死存亡之际,依然保持的乐观和智慧。抗战时期:讲到抗战,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但其实,在.............
  • 回答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解放的艰苦岁月中,无数英勇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荡气回肠的篇章。那些感人至深、血性贲张的故事,至今仍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抗日战争:绝不后退的钢铁洪流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在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中国军人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
  • 回答
    关于美援在解放战争中对国民党的作用,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说得详细,就得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并且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的说法。咱们就从头说起。首先得明确一点,美援并非“神来之笔”,也不是国民党能赢的关键。国民党输掉解放战争,内部原因占了绝大多数,比如腐败、失去民心、经济崩溃等等。但.............
  • 回答
    .......
  • 回答
    一场假设性的局部冲突中,解放军海军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胜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给出精确数字的问题。战争的胜负受到太多变量的影响,而且即便是在研究层面,分析也通常会强调“取决于多种因素”。要进行这种分析,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双方海军的实力对比,但这绝非仅仅是简单地数一数军舰数量。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黑洞和时空的一些基本认知。简单来说,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而且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让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洞的一些关键概念: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这是黑洞最标志性的特征。事件视界是一个界限,一旦任何物质或信息越过这个.............
  • 回答
    南海的局势确实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解放军与美军之间潜在的冲突也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要来分析这场假想的对决中谁的胜算更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细细道来。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事儿,得把家底都亮出来比一比。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完全是基于推测的设想,毕竟真打起来,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 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林林总总,非常复杂,并非一成不变。如果非要划个大致的范围,我们可以从几个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派系来梳理。这些派系往往围绕着领导人、政治理念、军事主张以及权力分配而形成。1. 中央(蒋介石系/黄埔系):这是国民党最核心、最有实力的派系,以蒋介石为绝对核心。其基础可以追溯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素。简单来说,TG(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装备相对落后,但通过艰苦奋斗、缴获敌人、学习苏联经验、以及后期国际援助等多种方式,在解放战争时期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巨大提升。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一、 抗日战争时期TG为何“穷”?抗日战争时期(193.............
  • 回答
    关于解放战争后大陆是否存在“中产阶级”以及他们持有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这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由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本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下会有所变化,以及解放初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简单地套用西方标准来衡量可能会有偏差。解放战争后大陆是否存在“中产阶级”?严格来说,.............
  • 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国军)被改编、收编并最终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的规模是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数字。准确统计的确切人数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 不同时期的收编情况不同: 战争进程中,解放军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收编了大量国军部队。 统计口径的差异: 战俘、起义部队、和平解.............
  • 回答
    国民党高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指挥集团,其表现可以说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评价“有多糟”,需要分阶段、分维度地来看待,并且需要剥离掉一些过度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和主要抗日力量,其高层指挥集团的整体表现,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也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 回答
    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在面对日军和解放军时,部队被全歼的频率和规模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涵盖了战略指导、战术运用、部队素质、装备水平、后勤保障、政治动员以及战场环境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抗战期间国军(国民革命军)对阵日军的情况:虽然国民革命军在抗战期间也遭受了.............
  • 回答
    解放战争(19461950年)期间,地下党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包括国统区、台湾等)建立的秘密组织,其存在和活动是中共在内战中争取群众、获取情报、破坏敌方、争取政治主动的关键手段。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地下党的角色与运作方式: 一、地下党的定义与组织结构1. 定义 地下党是中共在国统区.............
  • 回答
    解放战争的走向,如果美国直接大规模介入,那确实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钟拨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仔细掰扯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才能给出一个相对靠谱的判断。首先,得明确“美军直接介入”是什么概念。这可不是几架飞机、几艘军舰象征性地出现,也不是提供点物资和顾问那么简单。如果真.............
  • 回答
    关于“解放战争中如果苏联没有援助武器我们就会输”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讨论中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联在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确实提供了重要的援助,尤其是.............
  • 回答
    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的晋绥军确实陷入了“逢战必败”的尴尬境地,但与许多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他们却很少选择起义。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晋绥军的部队构成、军阀传统、阎锡山的统治手段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态势。一、 阎锡山的统治艺术:恩威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