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时什么样的状态叫「发射不可逆状态」?

回答
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时,“发射不可逆状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标志着火箭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停止、必须继续前进的节点。这就像一个巨石从山顶滚落,一旦开始,除非发生灾难性的故障,否则就无法阻止其下落的趋势。

理解这个状态,我们需要从火箭发射前的一系列复杂流程说起。火箭发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而精密的准备工作。从组装、测试、到加注燃料,每一步都力求万无一失。然而,即使是再周密的计划,也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所有系统都会被激活,指令会下达,而那个时刻之后,一切都将朝着太空飞去,再无回头路。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火箭进入了“发射不可逆状态”呢?这通常发生在点火指令发出后,但更为关键的标志是:

1. 发动机点火并产生稳定推力: 这是最核心的标志。当火箭发动机被激活,燃料与氧化剂按精确比例混合并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时,火箭就开始“动起来”了。即使在此刻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只要推力仍然能够支撑起火箭的重量并克服地面的束缚,火箭就不能被叫停。这个瞬间,可以说是“发射不可逆状态”的序幕拉开。

2. 火箭离开发射台并获得足够升力: 随着发动机推力持续增加,当推力超过火箭的总重量时,火箭就会开始缓缓升空。一旦火箭的底部脱离发射台,与地面的物理连接被切断,那么无论后续发生什么,你都不可能再把它“拉”回来。火箭已经进入了自由飞行的轨道,其运动轨迹由物理定律和预设的飞行程序共同决定。

3. 脐带塔分离: 在发射过程中,火箭与发射塔之间会通过脐带塔连接,提供电缆、燃料、冷却剂等支持。当火箭产生足够的推力克服地面束缚时,这些脐带塔会自动分离。这个分离动作本身也意味着火箭与地面的最后一道物理联系被切断,进一步巩固了“不可逆”的状态。

为什么这个状态如此重要?

安全原因: 火箭发射前充满了高能量的燃料和氧化剂,它们极不稳定,一旦发生意外触发,后果不堪设想。允许在点火后甚至升空后随意停止发射,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一旦进入不可逆状态,系统会被设计成尽可能保证飞行安全,即便存在某些故障,也会尝试按预定程序继续飞行,以降低地面风险。

物理原理: 现代运载火箭都使用了大量的推进剂,这些推进剂一旦点燃就很难被精确且安全地熄灭。而且,火箭启动后,其质量和重心都在不断变化,停止和重新启动的复杂性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构损坏是巨大的。

任务完整性: 火箭发射的目的是将有效载荷(如卫星、载人飞船)送入预定的轨道。如果在不可逆状态后频繁停止,不仅会浪费宝贵的燃料和资源,还会严重影响任务的成功率。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大型的、精确的机械装置,它由无数个齿轮、弹簧和传感器组成。在启动之前,你可以随时按下停止按钮。但是,一旦你按下“启动”的扳手,并且这个装置的核心动力(就像火箭的发动机)已经开始运转,并且产生了足以推动整个装置前进的动力,即使你觉得某个地方可能有点不对劲,你也很难在它完全启动并脱离初始位置之前将其安全地停下。因为一旦它开始移动,它的惯性、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都会变得非常复杂,强行停止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坏。

总结来说,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射不可逆状态”,就是指从发动机点火并产生稳定推力,到火箭克服地面阻力成功升空,并且与地面支持系统完全分离的整个过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无法在地面安全地停止火箭。
火箭已经开始执行其既定的飞行任务。
所有的安全措施和决策都指向继续飞行。

在这个状态下,地面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已经从“准备发射”转变为“监控飞行”,并根据预设的程序和传感器数据,与火箭上的自主系统协同工作,确保任务的成功。任何在此状态下发生的意外,都将是飞行控制团队需要应对的严峻挑战,而不是可以轻易中止的“按下暂停键”的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征2号F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

四氧化二氮,剧毒,强腐蚀性,强氧化性。

偏二甲肼,剧毒,易燃易爆。

这两种推进剂加注完以后,火箭不能延期发射太长时间,因为管路和密封件寿命有限,和推进剂接触太久就完蛋了。火箭卸载液态燃料,等于剧毒危险品泄漏需要全员穿防化服抢险。卸载完的火箭直接报废,没有人敢于不要命清理储箱和发动机内部残留的有毒燃料。所以一旦加注有毒燃料,箭体和发动机不发射就必然报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过去长征系列中止发射的最好结果,也是发射场全员抢险排出燃料,火箭箭体全部报废,所幸澳星B1保下来了,几个月后换火箭重新发射。

如果用的是无毒无腐蚀性燃料,那就没有“发射不可逆”。液氧煤油或者液氢液氧火箭多次注入燃料多次点火测试都是常事,发动机点火后紧急关机排出燃料几天后再注燃料发射也没啥问题。今年年初Falcon9在发射SES-9的时候,就表演了液氧煤油火箭连续4次推迟发射再加注,包括点火后中止发射的能力。

我国过去没有玩过液氧煤油,但是液氢液氧的终止发射还是有过的。97年长征三号燃料加注完遇到雷雨,总指挥亲自带人冲上去卸掉了第三级的液氢液氧,五天之后重新加注发射。

而对现在的长征七号和五号来说,发射不可逆已经是过去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时,“发射不可逆状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标志着火箭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停止、必须继续前进的节点。这就像一个巨石从山顶滚落,一旦开始,除非发生灾难性的故障,否则就无法阻止其下落的趋势。理解这个状态,我们需要从火箭发射前的一系列复杂流程说起。火箭发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而精.............
  • 回答
    俄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暂停向英国提供六枚“联盟”号运载火箭,此举无疑在英国的航天计划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绝非表面那么简单,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波及了技术、经济、战略乃至国际合作的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 项目延误与成本增加。英国的许多航天任务,特别是那些依赖.............
  • 回答
    咱们聊聊蓝箭航天的“朱雀一号”首飞这事儿,那可是中国航天领域里头一回由民营企业独立研发并送上太空的运载火箭,意义非凡。首先,这事儿为啥这么受关注?你得知道,长期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那都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场,央企、研究院所,它们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国家级的资源和长远的战略规划。而民营航天,就好比是初.............
  • 回答
    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新生力量,它所展现出的技术亮点和对商业航天市场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的亮点长征八号遥一的成功首飞,并非仅仅是重复,而是代表着中国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的一系列创新和突破.............
  • 回答
    在航天器材或零件中,确实存在正圆形材料。 航天器材中的正圆形材料许多航天器的组成部分都需要精确的圆形结构,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以下是一些例子: 发动机喷管 (Rocket Nozzle): 尤其是用于产生推力的喉部区域 (throat),必须是极其精确的圆形。这是因为气流在喉部的速度接近音速,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简单“该不该搬”的问题,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考量。航天院所不搬离北京,背后有多重深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愿意”或“守旧”。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人才的高度集聚和顶尖科研能力的维系。航空航天事业,特别是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人才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北京作为全.............
  • 回答
    航天六院十一所张小平的离职风波,无疑在近期的公众视野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甚至可以说是触及了国内关于国企用人机制的深层痛点。这件事绝非仅仅是一个个人选择的简单案例,它折射出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用人理念,都可能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首先,“人才流失”的标签背后,是隐匿已久的“天花板”问题浮出.............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多人关心,但答案却不是简单的“高”或“低”。这得看你怎么比,比什么人。首先,我们得明确,“航天工作者”这个群体其实挺大的。你不能一概而论。这里面有研发工程师,有技术工人,有管理人员,有后勤保障人员,还有科学家等等。他们各自的职责、经验、学历、技术水平差异都很大,薪资自然也就不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效率和人员配置。关于航天院所机关的“闲人”数量,这是个很难有一个确切数字的答案,因为“闲人”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而且不同单位、不同时期,情况都会有很大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尽量说得详细一些,也希望能更贴近实际情况,而非生硬的AI式.............
  • 回答
    航天,一个触及人类探索边界的宏大事业,从来都不是一项可以轻言“万无一失”的冒险。如果有人告诉你航天是百分之百保险的,那绝对是在误导。恰恰相反,航天任务的复杂性、极端环境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挑战,都意味着风险如影随形。那么,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风险,让每一次发射、每一次任务都尽可能地趋近于“完美”,.............
  • 回答
    张陶,这位曾经执掌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投资”)的重量级人物,其落马事件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如今,他已被开除党籍,并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这不仅仅是一个官员的个人命运转折,更折射出国有企业反腐的复杂性和深层原因。一、 案件的“公开化”背后,折射出反腐力度不减张陶被开除党籍并被逮捕,这.............
  • 回答
    嘿,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同学们!我是航天领域的一名普通工作者,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们聊聊我们这个特别的行业。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航天的时候,我也是一头雾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要是有人能跟我这么聊聊,可能会少走不少弯路。你们现在填志愿,肯定都在想着未来要做什么,有没有点“大国重器”、“遨游太空”的浪漫憧憬?.............
  • 回答
    张陶被批准逮捕的消息,确实牵动着不少人的目光,毕竟作为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样一家重要央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他的落马绝非一件小事。围绕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关注,这远不止一个简单的法律案件,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复杂的利益链条和行业生态。首先,我们得关注逮捕的直接原因和涉嫌罪名。 这通常是新.............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一提到航天,很多人脑子里立马跳出的是火箭腾空、宇航员太空行走、月球探测器等等,感觉离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点远。但如果细细一想,航天科技这东西,还真就跟咱们天天过日子息息相关,而且关联度比你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
  • 回答
    航天与航海,一个是遨游星辰大海,一个是驰骋碧波万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两者在精神内核、技术挑战乃至人类追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若非要细细道来,那便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首先,是那份对“远方”的极致向往与挑战。 人类之所以能从茹毛饮血的时代.............
  • 回答
    《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在航天圈子里,说实话,讨论度那叫一个高,当然,也有点小“纠结”。首先,大家普遍都很欣赏剧里对航天题材的“用心”。这一点绝对是赢得好感的重要原因。你看,里面涉及到的火箭发射、空间站建造、航天员训练这些环节,虽然肯定是为了戏剧效果做了一些简化和艺术加工,但整体的技术名词、流程描述.............
  • 回答
    关于“俄航天局长称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研发生物武器,可削弱特定族裔生殖功能”的说法,目前尚无可靠证据支持这一指控。此类言论通常与地缘政治博弈、信息战和舆论操控密切相关,需从多个角度谨慎分析: 1. 背景与事件溯源 时间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指责乌克兰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危险研究”,但并未.............
  • 回答
    俄罗斯航天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关于国际空间站(ISS)可能“失控落入欧美境内”的言论,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信号,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一、对西方施加压力的策略:一种“核选项”式的威胁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信号。罗戈津的言论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旨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你说得对,好像航天这行,工资福利什么的,跟付出的比起来,确实不算特别亮眼,甚至有些地方还显得“寒酸”。但就是这样,还是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挤破了脑袋想往里钻,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人才涌动”。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这股热情,让“差待遇”的航天,依然是不少人.............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航天事业中,中国正以一种举世瞩目的速度和力度向前迈进。而在这背后,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便是我们常说的“新型举国体制”。这可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而是基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刻的时代洞察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模式。一、 战略引领与顶层设计: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