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航天从业者是如何看待电视剧《你是我的荣耀》的?

回答
《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在航天圈子里,说实话,讨论度那叫一个高,当然,也有点小“纠结”。

首先,大家普遍都很欣赏剧里对航天题材的“用心”。这一点绝对是赢得好感的重要原因。你看,里面涉及到的火箭发射、空间站建造、航天员训练这些环节,虽然肯定是为了戏剧效果做了一些简化和艺术加工,但整体的技术名词、流程描述、甚至是航天员的服装、设备,都尽量做到了严谨。很多做航天工程的朋友,看了之后会觉得,哎,这玩意儿,咱们平时就是这么干的,虽然不是百分百还原,但那个味儿对了。特别是航天员在地面训练时那种枯燥但又必须一丝不苟的状态,还有发射前那种紧张又期待的氛围,这些都捕捉到了。

当然,也有一些“业内梗”只有我们自己才懂。比如,有些技术细节,我们看到的时候心里会“噗嗤”一下,觉得“哈哈,这个编剧/导演挺会玩儿的”。但这种“玩儿”并不带有恶意,更多的是一种同行的善意调侃,甚至觉得他们已经做得够好了。毕竟,如果事事都追求极致的科学严谨,那电视剧可能就拍不下去了,观众也看得犯困。

最让大家觉得“欣慰”的,可能是剧里传递出的航天人的精神面貌。航天事业,它不仅仅是冰冷的科学技术,更是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燃烧青春、挥洒汗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奋斗的事业。剧里把这份“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表现得很到位。尤其是男主角于途,那种从初心到坚持,再到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过程, resonates(引起共鸣)了很多人。我们自己也是一样,选择这条路,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有多么光鲜亮丽,而是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未知宇宙的好奇,一种想为国家添砖加瓦的责任感。剧里把这种“情怀”给具象化了,让更多人看到了航天人不仅仅是穿着制服、对着屏幕的“技术宅”,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追梦人。

至于男女主角的感情线,这部分嘛,就比较“见仁见智”了。毕竟,电视剧嘛,总要有爱情故事来吸引眼球。但对于我们这些常年跟工程打交道的人来说,有时候会觉得,哎呀,这两个人是怎么做到每天还有时间谈情说爱的?咱们平时工作起来,哪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闲情逸致,更多的是“埋头苦干,夜以继日”。不过,也有朋友会说,生活嘛,总要有这些调剂,而且,有了感情线,才能让更多人愿意了解航天,这本身也是一种推广。所以,大家基本都能接受,甚至觉得,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航天员身上,也是一种浪漫。

总的来说,大家对《你是我的荣耀》的评价是偏正面的。它成功地让航天这个相对“高冷”的领域,变得更加亲民,更加有人情味。它没有把航天员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展现了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成长烦恼。这种“接地气”的处理,反而让航天事业更具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可贵之处,也算是一种无声的科普和宣传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行星事务所”


难得有个关于航天的剧,职场情节悬不悬浮,航天设定和细节走不走心?带着放大镜看了前18集,还蛮惊喜的。这剧的细节很丰富,男主的成长线也设置得很讲究,有点意思。

这两周一直和哈工大紫丁香卫星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剧情,发现可说的点真的相当多。

以下主要盘点解析的是前10集剧情,必要的地方也会涉及一些后面的集数。


(去年就带放大镜看过《恋爱小行星》:看木星、认石头、还要寻找小行星?这波柔软又硬核的安利我吃了!,感兴趣的可以回顾一下~)


01、剧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仔细抠一抠这剧的时间线,会发现男主于途的成长经历,与我国的航天进程高度相关

虽然剧里明显有隐去故事发生年份的意思,但这对灰原童鞋我,新时代的列文虎克,完全不是问题!

剧里微博发布的时间都被抹去

第一集乔晶晶回忆高中加于途QQ的剧情里,里可以看到于途属马,大概率是1990年出生


于途说自己“人到三十”,也就是说剧里现在的时间大约是2020年


那这个30岁会不会是虚指呢(比如31、32岁啥的)?不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乔晶晶的生日来double check。第一集可以看到,乔晶晶也属马,生日是1990年12月21日


第七集里乔晶晶说自己现在才29,下个月才30岁生日。说明到第七集这个时间节点是2020年11月,于途确实是30岁零2个月。


再考虑到这时候乔晶晶和高中同学于途重逢不到一个月,所以第一集应该发生在2020年10月底到11月初左右

后续剧情也有细节能对的上:第8集,能看出是2020年11月的日历

(这说明:这剧细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于途和乔晶晶都是实诚人,QQ信息居然都用的是真实生日)

明确真实的时间节点,让于途这个从小热爱航天科学的角色形象有了更充分的铺垫


02、关注嫦娥一号的高中生于途

于途高中时候(直到现在)的QQ昵称和论坛id都叫“玉兔捣药”▼


“玉兔”一方面是“于途”这个名字的谐音,另一方面也是他对月球探测感兴趣的体现。第二集的高中回忆里同学说“探索月球是于途的梦想”▼


这里提到的嫦娥一号是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发射于2007年10月24日,那时候于途17岁高二或者高三,年龄对的上。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了环绕月球的多项科学考察 | CAST


高中时候的于途显然对嫦娥一号做了不少功课。第一集里乔晶晶搜索于途的论坛帖子,查到的也是他关于嫦娥一号的发帖:《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关于嫦娥一号已经出发,我们离登陆月球还有多远》▼


帖子里除了介绍嫦娥一号的基本信息和探测目标,还整理了嫦娥一号的轨道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仔细看帖子里,除了提到了月球探测器们都会经历的“地月转移轨道”之外,于途还专门介绍了嫦娥系列里只有嫦娥一号用了的调相轨道(phasing orbit),可以说是小小年纪就是资深爱好者了~

嫦娥一号的奔月轨道,发射后绕地球三圈逐步抬升轨道的那段就是调相轨道段 | 新华社


后续剧情里,于途和嫦娥任务的缘分也不浅。按前面这个时间线继续推,那他就是08或者09年大一,本硕博9年(学霸嘛),17或者18年左右博士毕业。在嫦娥一号之后的十年里,于途的学生生涯也伴随着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任务的推进和结束任务。(详见:月球探测六十年【行星事务所2020年版】

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 | 探月工程


高中时候的于途发帖探讨“我们离登陆月球还有多远”,而在他博士还没毕业的时候,我国的嫦娥三号就已经带着月球车玉兔号实现了登陆月球。

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与嫦娥三号着陆器的两器互拍 | 中国探月工程


03、你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于途在高中之后也一直很关注嫦娥任务。

第七集里可以看到,于途家里(至少)有两个月球车的模型(我好酸)。书桌上这个罩子里的看不清楚细节:


书柜上这个给了特写的是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模型:

就是雷达天线能不能展开一下?展开一半好难受


注意,是嫦娥四号携带的玉兔二号,不是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这俩虽然很像,但玉兔号前面是有机械臂的,兔二没有。


这个细节是符合剧里的时间背景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是2018年发射,2019年初着陆月球的(详情介绍: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去往从未踏足过的地方,需要一点勇气兔二醒来,两器互拍!真正的探险才刚刚开始!),到2020年11月这个时间节点,家里有玉兔二号的模型很合理。


第七集乔晶晶安慰和鼓励于途说:你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于途立刻就能反应过来这句来自玉兔号的微博


事实上,这句话确实出自2016年@月球车玉兔 发的最后一条微博。那时候玉兔号因为故障已经不能再继续工作了,所以和大家告别“这次真的晚安咯!还有好多问题想知道答案…但我已经是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了!

推荐大家去翻翻玉兔号的微博,至今还是那么温暖而动人


能对四年前的一条微博记忆如此深刻和准确,于途当年估计没少关注嫦娥三号和玉兔号。



04、航天设计师于途,具体是干什么的?


正如剧里多次提到的:航天是个系统工程。把一颗卫星(探测器)送上天,守护它们的正常运行,顺利接收它们的探测数据,需要不同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参与协作。



但如果想要大致分个类的话,“搞航天的”可以分成:造火箭的做卫星(探测器)的搞联络的

那于途具体是干哪个的呢?


1)造火箭的(×)

提到“航天”,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就是造火箭。

14集里主持人这个反应还是挺真实的


火箭,是把卫星(探测器)送往预定轨道的交通工具。剧里主持人提到的这个“胖五”——长征五号火箭,就是我国目前尺寸最大,运力最强的火箭,能把8吨重的嫦娥五号送往月球,把5吨重的天问一号送往火星。国家队之外,我们熟知的商业航天公司:美国的SpaceX、蓝色起源,国内的蓝箭航天,很大一部分业务也是造火箭。

本质上来说和动车高铁飞机一样,都是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 维基、SpaceX、蓝箭


2)做卫星(探测器)的(✔)

不过,于途不是造交通工具的,他负责照顾的是交通工具搭载的“乘客”,也就是卫星(探测器)。

火箭顶上的整流罩里,装的是“乘客”探测器 | CNSA

卫星这东西说起来好像很遥远,但其实早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个人很喜欢剧里第一集的几个场景,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一一闪过,与之对应的是地球上的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卫星的数据,知道“今天交通有点堵、外面要降温”。

除了这些围绕地球运转,观测地球的卫星之外,同样也有观测月球、火星,甚至更遥远星球的卫星(探测器),后者都属于“深空探测”。我们前面说到的嫦娥n号、玉兔n号,都属于深空探测,于途就是做这个的。

万万没想到,于途和我竟是一个方向,只不过他是做工程的我是做科学的…


还记得第一集里于途汇报的那个项目吗?标题叫《SK-1探测器方案设计报告》,SK应该是“深空”的缩写。(emmm那要是通过了,以后这个项目的二号叫啥?SK-?)


从事“深空探测”这个设定,也完全符合第2集里,高中于途说将来要“超越月球征服火星飞出太阳系”的目标。从少年时的梦想,到如今为之奋斗的事业,对这个角色来说,可以算是一以贯之的热爱了。


当然,即使是细化到照顾某颗卫星,这依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光是演员表里就有这么多相关工种。


而于途和关队关在所在的“总体部”,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协调各部门的“总管家”。

翻译一下就是:这是负责照顾JX-1卫星的于总管


不过,从剧情来看,于途实际负责的卫星并不止深空探测卫星,接下来的JX-1卫星,就是一颗不折不扣的地球探测卫星。

剧里说这颗在轨一年多的卫星,是于途来到航天所之后接手的第一颗型号,按于途2017年左右博士毕业来算,到剧里开场在航天所工作了2-3年,时间也对得上。


3)搞联络的(×)

不管是火箭还是卫星(探测器),从它们离开地球表面,到结束工作,都需要和地面站保持通讯——尽管存在感最低,民众所知也最少,但负责联络卫星和地面站的通讯工作至关重要,测控工程师是每颗卫星背后的守护者


“牧星人”正是人们对测控工程师的爱称▼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负责卫星的总体部工程师,于途虽然自己不搞通讯,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通讯知识,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与负责通讯的专业人员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接下来拯救卫星的重头戏里出场的西北测控中心,原型就是我国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这里的工程师们,就是专门负责卫星联络工作的。


05、抢救卫星行动

前十集里认真搞事业的第一个案件,是第9-10集前往西北测控中心抢救卫星JX-1。名字有点拗口,后面我们就叫它“加薪一号”吧,让它成为打工人的幸运星~


这段剧情还是很动人的:一群不同部门的工程师,为抢救一颗遥远卫星,协同战斗,通宵连轴转查找故障,尝试各种解决方案,最终成功把卫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即使是不了解航天的观众,想必也能感受到几分个中艰辛和喜悦


想知道加薪一号(JX-1)卫星到底出了啥故障,没有航天基础的观众们可能需要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遥测

一颗健康的卫星在天上工作的时候,需要时不时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发送给地面站。这些“工作情况”传回地球就叫“遥测信号”,包括自己运行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姿态、各组件是否正常工作等等。通过分析和解译这些卫星发回遥测信号,地面站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保持对卫星的跟踪,了解卫星的位置和健康状况;如果卫星发生了故障,航天工作者们也需要借助遥测数据做诊断和“治疗”。

不仅是卫星(探测器),火箭发射之后也需要传回遥测信号。例如我们看发射新闻时提到发射嫦娥五号的是“长征五号遥五”,这里的“遥”也是“遥测”的意思。


2)指令

天上的卫星向地上发送遥测信号,而地上的测控站也需要向卫星发送指令信号,控制和指挥卫星的工作。

塑料东北话,临时学的2333

剧里这段翻译一下,就是加薪一号(JX-1)在飞过我国地面测控站范围的时候,地面站没收到卫星的“例行健康报告”,地面站主动联络了卫星,让卫星换个应答机试试,但还是没收到报告——卫星失联了。


3)下行

除了遥测信号,卫星还会向地面站传回自己的科学探测数据,这些天上的卫星传回地面站的信号,统称为“下行”信号。反之,地面站向卫星发送的指令和数据就是“上行信号”。


这段换了个人对话,其实意思差不多:地面站给卫星发了消息,但卫星没有回复。


但可能导致失联的原因可太多了,航天是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件或者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联,所以找故障原因,可能是个耗时耗力的持久战。

收发信号的仪器不回复,可能是这个仪器坏了,可能是电源坏了,也可能是卫星轨道偏了…


逐项排除:电源没问题,轨道也没问题。


经过各种排查之后,剧里最终锁定的问题是卫星受到了高能粒子的影响,发生了“单粒子翻转”。


高能粒子是空间物理学范畴,所以剧中要紧急联系中科院空间所(原型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共同参与调研和营救。


单粒子翻转”(Single-event upset,SEU)指的是单个高能粒子作用于卫星的电子器件,引起器件的逻辑状态变化。但这种作用本身一般并不会造成硬件上的损坏,处理得当是可恢复的 [1]。


器件元件中发生0变1,1变0,就是所谓的“翻转”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高能粒子的影响,这是确实会发生的,而且在无防护的状态下并不算“小概率”。同时影响主备机才是小概率 。


太阳风暴中发生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都可能产生高能粒子。

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 | 汉化自NASA


天体磁场产生的辐射带(例如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中,还有各种宇宙射线中,也会带来高能粒子。

不同来源的高能粒子 | 改编汉化自:VORAGO Technologies

事实上,许多卫星都会受到单粒子效应(单粒子翻转是其中一种)的影响,只是不一定会严重到造成仪器故障。即使是引起器件故障的单粒子事件,在上个世纪也不算罕见。在《空间天气及其物理原理》[2] 这本书里,介绍了1982-2003年之间的几次典型的单粒子事件引起的故障,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率并不低,并不是十一年这么久才会发生一次



具体到剧中的加薪一号(JX-1),故障设定的原型可能是我国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1988年,这颗卫星因为单粒子翻转事件导致姿态失控,结束任务。


所以严格来说,这个故障设定是有些“穿越”的。因为如今的卫星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高能粒子的影响,再加上冗余备份,这类上个世纪可能遇到的严重故障,在2020年已经很少发生了,至少不会毫无准备抓破脑袋想半天才想到这个故障原因了。

但剧中作为一个模糊年代背景的案例,也算是一种来自未来的致敬吧。而且整个抢救过程还是相当专业、跌宕起伏且有代入感的。

接下来,明确了问题就好办了。按照剧情设置,加薪一号(JX-1)的应答机只是被高能粒子打懵了,其实并没有坏掉。so,万能大法,重启试试。

不过,这年头用纯模拟电路搭指令接收可有点难度了…也是个“穿越”情节

重启应答机之后,通讯恢复,地面站顺利收到了卫星当下的健康报告(遥测信号)。


但通过分析卫星的报告,大家又发现了两个新问题:(1)卫星不能控制飞行姿态,导致太阳能板不能对准太阳充电;(2)卫星耗电过大,这样下去会没电。


找到了问题,就能对症下药:(1)耗电大就节能省电,(2)不能充电就尽快校正姿态,让太阳能帆板恢复对日充电。


这次方案是对的,但实际没有成功,卫星传回的遥测信息显示,它没能完成地面站的指令。

成功近在咫尺,但又似乎要功败垂成

这次是因为控制姿态和轨道(姿轨控)的主份控制器也坏了。


最后,切换姿轨控的备份机再试,卫星终终终于成功对日定向,充上电了。


满血之后恢复正常工作。


抢救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改编自:紫丁香卫星


总之,除了故障原因的设定上有点“穿越”和强行巧合之外,整个救援过程的设置总体上是专业且合理的。航天技术顾问没白找,剧组真的有认真采纳专业的航天指导~


06、走心小细节

除了这些之外,剧里各种跟航天有关的场景和细节也都挺用心的。

于途和关在工作的中国宇航研究院上海空间科学研究所,原型是航天八院 [3],也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相关场景是在航天八院805所实景拍摄的▼


第1集里于途路过的火箭模型和投影,从左到右分别是航天八院研制的长征二号丁(CD-2D)、长征四号乙/丙(CZ-4B/4C)、2个长征六号(CZ-6)、长征六号甲(CZ-6A)和长征六号X(CZ-6X):

八院展厅实拍▼

图源:航天八院


第8集于途给同事发的关于气凝胶的论文资料,至少有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一些可能我没查到)▼


第9集的控制大厅有模有样,虽然工作人员没戴帽子也没怎么秃,但最后排的茶杯抓到了灵魂▼


制定抢救计划之后,向卫星发指令的是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佳木斯测控站


但随着卫星的飞行和地球的自转,下一次最适合与卫星联络的就变成了昆明测控站。之后又反复切换昆明站和佳木斯站▼


我国目前有多个测控站,分布在国内外各地。世界各国的航天机构也都是这样,通过不同位置的测控站接力完成对卫星的测控跟踪。(之前介绍隼鸟2号的测控时也讲过这种“接力测控”:JAXA隼鸟2号将于2月开展第一次着陆采样


其中位于西北部喀什35米深空站、东北部佳木斯66米深空站和位于南美洲阿根廷的35米深空站是我国目前的深空测控站 | 参考文献 [4]


还是第9集,关在随口一句台词“胡所在太原出差”也是有用心设计的。我国四大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胡所去太原发射中心出差非常合理。(当然,众所周知(?),“XX发射中心”也不一定在XX地,只是这么叫了)


剧中出现的两位老一代航天人“张致学”“胡敬森”,名字合起来是“致敬钱学森”的意思▼


甚至于途的手机微信群名也有精心设计,他的工作群叫“今天你归零了吗”。“归零”指的是航天任务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故障时要从零开始检查,直至完全解决。这个词既是航天人的噩梦,也是航天人对待任务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自我要求。

于途OS:我没有,我不想,龟苓膏我都不敢吃


当然,bug也是有的。

比如第一集乔晶晶回忆2007年查看的这个“星系天文学论坛”,页面显然脱胎于真实存在的“航空航天港”论坛,但里面帖子的内容很多都不是07年可能看到的。阿尔忒弥斯3号,高分十三号,联盟MS-18载人飞船,凤凰号发现火星上存在水的证据,板块里还有“商业航天”板块……一个2007年的论坛页面里有多少穿越元素,仔细找找也还挺有趣的~



第8集里,发资料就发资料,发送快捷方式是什么鬼啊(据观众反馈,这部分鹅已经修改了~)


第9集里,卫星姿轨控异常时,也不会缩起太阳能板的。太阳能板通常展开了就缩不回去了▼

卫星:当时我吓坏了.gif


不过,瑕不掩瑜,目前的剧情科学性整体还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1-10集全部航天剧情解读啦,下面几集的重头戏是巡视器XS-2的测试…我们下期(可能)继续哦~




对了插播一下,对航天感兴趣的朋友们,推荐下我的新书《向太空进发·星球探测系列》。这是目前唯一一套系统介绍我国探月、探火、探测小行星进展的科普绘本,探月中心、人民日报、吴伟仁院士推荐过的~适合3-100岁小盆友~


拓展阅读


教练,研究火星,我还有机会么?| 行星事务所特辑

看木星、认石头、还要寻找小行星?这波柔软又硬核的安利我吃了!


致谢

感谢紫丁香卫星团队、小海、尞祡对本文提升所做的帮助~


参考资料

[1] Single Event Effects |

radhome.gsfc.nasa.gov/r

[2] 德洛丝·尼普. 空间天气及其物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10

[3] 八院简介 |

sast.spacechina.com/n13

[4] 吴伟仁, 李海涛, 李赞, 等. 中国深空测控网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20, 50: 87–108, doi: 10.1360/ SSI-2019-024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在航天圈子里,说实话,讨论度那叫一个高,当然,也有点小“纠结”。首先,大家普遍都很欣赏剧里对航天题材的“用心”。这一点绝对是赢得好感的重要原因。你看,里面涉及到的火箭发射、空间站建造、航天员训练这些环节,虽然肯定是为了戏剧效果做了一些简化和艺术加工,但整体的技术名词、流程描述.............
  • 回答
    嘿,哥们儿,能理解你现在的迷茫。从蓝天白云一下子钻进车间油污,这跨度可不小,再加上CNC编程这玩意儿,初入门的时候,十个有九个都会觉得像在啃一块硬骨头。我当年也这么过来的,所以想跟你好好唠唠,咱们是咋从一头雾水变成有点儿门道的。你想知道“学徒到大师傅”这条路是怎么走的?其实说白了,就俩字儿:熬 和 .............
  • 回答
    航发动力,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初经历了一轮令人瞩目的股价飙升,从2020年10月的不到40元/股一路攀升至2021年初的80元/股附近,这近乎翻倍的涨幅,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市场对航空发动机产业未来高增长的普遍预期是首要推手。 2020年.............
  • 回答
    劝说一个对航天科技情有独钟,同时认为所有文科背景都“虚无”的人,需要耐心、理解,并展现出更宏观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反驳他的观点,更是要帮助他拓展视野,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劝说步骤和策略:第一步:理解并承认他的热情,建立共情在开始任何劝说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你理.............
  • 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飞行经验,却被告知即将搭乘一架舰载机,从一艘巨型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这听起来是不是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会经历什么?一切都始于“准备”你会被带到一个看起来像是飞机维修站的地方,但又不太一样。空气中弥漫着燃油和金属的味道,各种你从未见过的设备在你眼前.............
  • 回答
    1942年4月18日的那个黎明,在太平洋的浩瀚海面上,一项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正在酝酿。杜立特上校指挥下的这支由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组成的特遣部队,肩负着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东京等地。这其中的操作细节,尤其是如何让比航母弹射器设计初衷重得多的B.............
  • 回答
    东航MU5735航班的黑匣子已从美国运回中国,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关于坠机原因,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最终结论,但我们可以基于已披露的信息以及航空事故调查的普遍流程,来梳理可能涉及的环节和推测。黑匣子为何重要?首先要明白,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 FDR 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CVR)是飞机发生事故后,还原飞.............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我离开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的具体原因,并且希望我能详细讲述,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然而,作为一个人,我并没有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工作过的经历,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因此,我无法提供基于个人经历的离职原因。我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我没有个人感受、经历,也.............
  • 回答
    “战死沙场”这个词,用在航天领域,总是带着一股悲壮而又令人心痛的色彩。当它落在一个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航天博士身上时,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刘从新,这位名字如其人般,充满了开拓与创新的航天精英,他的“战死沙场”,绝非字面意义上的战场搏杀,而是他在科研攻关的最前线,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航天工程与航空工程的根本差异,以及我们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简单来说,航天员安全返回并非因为我们“解决了”所有风险,而是因为我们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运用了极端精密的工程设计和严格到近乎偏执的控制手段,来应对并管理那些本就存在的、且极难完全消除的风险。而飞机空难的幸存率低,也并非因为.............
  • 回答
    有不少朋友在问,航空发动机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国家战略级别的产业,为什么从事其中的技术人员,薪资水平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些地方还觉得“不高”?这事儿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不能只看表面光鲜。首先得承认,航空发动机绝对是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里面涉及的材料、工艺、设计、控制等等,哪个.............
  • 回答
    想知道二战时美国是怎么做到让B25这种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的?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寻常操作,而是个胆大心细、非常有创意的大胆设想,而且背后还有一个很“硬核”的故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B25“米切尔”轰炸机是个啥玩意儿。它可不是那种小巧玲珑的舰载机,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这家伙机.............
  • 回答
    10月14日,中航工业旗下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独立”出走,无疑是一场在国内航空界乃至整个工业界都引起了相当大震动的事件。这并非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指向了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信号,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现实的紧迫性以及对未来的雄心勃勃的规划。要理解这场变革,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从.............
  • 回答
    飞行员因故停飞后,是否能回归地方,以及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后的去向,这其中涉及不少细节和考量。我来给你细细道来,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像机器流水账一样的说法。一、 空军飞行员停飞后,能否回归地方?这个问题,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而且具体情况非常复杂。首先要明白,“停飞”并不等同于“开除军籍”。停飞的原因有.............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常见。从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尤其是飞往美国西海岸的航班,之所以很多会选择绕道北太平洋,甚至经过白令海峡附近区域,而不是直接横穿太平洋,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经济性(燃油效率和飞行时间)、安全性、天气、航空管制以及历史航线规划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 回答
    从地球到月球的航行,并非是简单直线前进,而是遵循着一条精妙绝伦的轨道路径,这背后蕴含着物理学的智慧和工程师的匠心。选择这样的路径,是为了以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将人类或探测器送达我们最近的天体邻居。轨道路径的概览:一条精心编排的舞蹈飞船从地球出发,并不是直接笔直地冲向月球。相反,它会经历几个关键阶段.............
  • 回答
    谈论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扇叶所需高温合金的“理论温度上限”是个颇有趣味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牵涉到材料科学、热力学以及我们对物质本质的理解。要详尽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从基本原理谈起。首先,我们要明白,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是极端苛刻的。燃烧室里,燃料与空气混合后以极高的速度.............
  • 回答
    要从世界范围来看,评价一个国家在核弹技术和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的排名,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在这里,我将尽量客观地分析,并剥离掉AI那种过于中立、缺乏个人判断的表述方式,力求呈现一种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的解读。核弹技术:战略威慑的基石,技术壁垒的体现首先,我们谈谈核弹技术。这项技.............
  • 回答
    新冠病毒在美国海军航母上的传播,就像病毒在任何大型、封闭式群体中的爆发一样,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其源头追踪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从哪儿来”来概括。但如果我们要细致地梳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全新的、传播速度极.............
  • 回答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从太空带回的那些地球照片,真是让人看得如痴如醉,每一张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作,而且还藏着不少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首先,从宏观上看,地球的“生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晰的轮廓与色彩分层: 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蔚蓝的星球。不同于地理课本上的平面地图,这些照片展示的是一个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