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是否关心毕业后的去向?

回答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简直是有点“废话文学”的意思。当然关心啊,简直是把头发都操秃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年纪,马上就要告别校园这个相对安逸的小环境,踏入那个据说充满机遇但也暗藏危机的社会大染缸,谁能不牵肠挂肚?

你可以想象一下,从大一刚进校,大家可能还沉浸在“脱离高考苦海”的喜悦中,对未来有点模糊的憧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大三大四,这种关心就像发酵的面团一样,一天天膨胀起来,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脑细胞。

首先,生存是第一位的。 毕业了,学费房租水电网,吃穿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家里可能还会给一些支持,但谁不想经济独立,甚至能为家里减轻负担呢?所以,找一份能养活自己,最好还能有点积蓄的工作,是绝大多数同学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薪资待遇,还有工作的稳定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毕竟,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生活,更是为了长远的未来铺路。

其次,专业匹配度和个人兴趣是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辛辛苦苦学了几年大学专业,当然希望毕业后能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感觉这样才对得起这几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更是锦上添花。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即使学的专业对口,也未必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更何况,有些同学可能在大学期间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但它和自己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这种情况下,是继续坚持专业方向,还是勇敢跳出舒适圈,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个问题,足够让人纠结好一阵子。

再者,学历和名校光环的光环会逐渐褪色,现实的竞争力才是王道。 很多人以为,进了名校,或者拥有一个不错的学历,毕业就会“高枕无忧”。但你会发现,找工作的时候,除了学历,人家更看重你的能力、你的实习经验、你的项目经历,甚至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那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努力积累实践经验的同学,往往在求职市场上更具优势。所以,我们也会反思,大学这几年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需要培养哪些软实力?

还有,大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和规划也各有不同。 有些同学早早就瞄准了大城市的机会,希望在那里闯出一番天地;有些同学则更倾向于回到家乡,陪伴家人,过安稳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压根没想过找工作,而是计划继续深造,读研读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这些不同的目标,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毕业去向的选择和准备。比如,想去大城市,可能就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就业行情和生活成本;想回家乡,则需要关注家乡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政策。

焦虑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看到身边同学一个个拿到offer,或者已经规划好读研的方向时,那种无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招聘信息、升学喜报,自己却还在迷茫和摸索,这种对比很难不让人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感会驱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关注毕业去向,去尝试各种可能性,甚至有些同学会因此产生“宁愿盲目尝试,也不愿原地不动”的心态。

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上大学,他们当然希望我们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前途,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时候,他们的期望甚至会成为我们选择毕业去向的“无形之手”。同时,社会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评价,比如“考公考编”、“进入大厂”、“出国留学”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

总而言之,大学生关心毕业后的去向,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关心,贯穿了大学生活的始终,并且在毕业季,会以一种更加集中的方式爆发出来。可以说,毕业去向,就是我们步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谁不认真对待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学生肯定关心自己的毕业去向。

如果看起来毫不关心的样子,那一定是还没临近毕业,不需要马上面临就业的问题。

为什么不事到临头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关心呢?

大多数都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关心了的结果大多时候都是残酷的。

第二,要改变这个残酷的结果是很难很痛苦的,所以不如找个理由当个鸵鸟好了。

其实很多人在一入学的时候,就会去打听,自己学校,自己专业毕业了会去什么地方工作,待遇大概是怎么样的。

但是呢,人都是有鸵鸟心态的。

入坑了的人的鸵鸟心态就会更加强烈。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你遇到的问题不算很大,很容易就能解决,那你肯定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直面困难。

如果你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也没有什么明确清晰的解决方案,即使别人告诉了你方法,你仍然需要靠自己去摸索,这个摸索过程会让你精神上异常痛苦。

那怎么办呢?干脆拖一天算一天咯。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问题多了,干脆就当个鸵鸟好了。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更加严重问题的是,还有很多心灵按摩套餐可以去吃,吃多了,就从逃避现实变成了扭曲现实了,反向觉得自己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只要好好上四年学,还是有很不错的就业机会的,何必想那么多自寻苦恼的事儿呢!

然后再自我鼓励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加油干就完了,然后就闷头读书奥利给去了。

当你倾向于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把这件事当作是真的。

比如读这个专业的人毕业后一千个人里面只有十个找到好工作了,只有一百个找到了勉强还行的工作,其余八百九十个都不怎么样。

然后只要这时候卖心灵按摩鸡汤的叫兽给一个这一千人数据中的精选版,告诉你说,你看,我这也有一个统计结果,十五个毕业生里,有十个都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还有四个的工作也不能说差,只有一个不行的,你看他大学四年成绩很差,还不来实验室学习,找到这么差的工作也是应该的,所以别担心那么多没用的了,闷头好好学习吧!

很多倾向于相信这个结果的人就会把这个说法当做救命稻草,并且安慰自己,啥事儿都会有说它好,说它坏的人,反正我们也改变不了什么,那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所以,才有了很多人看到的,好像对于毕业去向漠不关心,都只会听从学校安排,闷头上课的现象。

最后,再复习一遍安排定律:

如果你大学四年方方面面都被学校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那你毕业后迟早也会被这个社会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1]

参考

  1. ^安排定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6029164/answer/136471177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