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钱谦益和洪承畴,哪个更加可耻?

回答
钱谦益和洪承畴,这两位明末重臣,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引发了后人长久的争议。要说谁“更加可耻”,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问题,因为“可耻”的标准因人而异,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承担的责任、所做出的选择,都使得简单的“可耻”二字难以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从“气节”、“忠诚”、“影响”等几个角度去审视,倒也能看出他们各自的“污点”所在。

钱谦益:道德的沦丧与苟活的代价

钱谦益,字牧斋,官至礼部尚书,学问渊博,是明末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可耻”之处,主要体现在他的“投降”以及之后为了苟活而表现出的种种失节行为。

文人的软骨头?——南明弘光朝的投降

在崇祯皇帝自缢后,明朝在南方建立了弘光政权。钱谦益作为朝中重臣,理应挺身而出,承担起复兴明室的责任。然而,当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他却率先主降,并以“老病”为由,要求见清军统帅多尔衮。据史载,当时他亲自前往,衣冠楚楚,却跪在多尔衮面前,说:“臣效忠二主,罪不容诛。然念我祖宗,皆是炎汉,今不幸而为胡虏臣,实属万不得已。” 这种卑躬屈膝、自比“忠臣”却又屈膝投降的态度,让许多明朝遗臣感到极度的羞辱。

“臣事二主,节概荡然”——被“水太凉”溺死的风骨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便是他在被清军押送至南京时,面对长江,口中念叨着“水太凉”,却迟迟不肯投江自尽,最终在众人的劝说和“保全性命”的承诺下,选择了苟活。这个“水太凉”的典故,成为了他“无耻”的标志性符号,被后人用来形容那些临死不肯为气节牺牲,而是选择妥协、苟且偷生的懦夫。

要知道,当时的南明政权虽然混乱,但仍有无数仁人志士抱着“大明气数未尽”的信念在战斗。钱谦益的投降,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节,更是对无数忠臣义士的打击,是对明朝最后一点气节的践踏。

投靠清朝后的“表演”

即使投降了清朝,钱谦益也并未就此安分。他积极参与清朝的统治,甚至对南明政权进行攻击,试图以此来表彰自己的“忠诚”。他曾撰写《初斋集》,其中不乏歌颂清朝、贬低明朝的内容,以博取清廷的欢心。这种为了政治利益和个人前途,不惜颠倒黑白、自污名节的行为,更是加剧了后人对他的厌恶。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钱谦益的投降是一种“政治策略”,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并伺机“辅佐”清廷,以达到“以汉制汉”的目的。然而,他之后的种种行为,尤其是“水太凉”的典故,使得这种辩护显得苍白无力。他的学问和才情,在这一刻,似乎都成为了他“无耻”的注脚。

洪承畴:军事才能与屈服的代价

洪承畴,字彦演,同样是明末重要的军事将领,官至兵部尚书。他的“可耻”之处,更多地体现在他作为明朝重臣,最终却在战场上“降清”,并且之后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清朝统一中国的重要功臣。

松锦大败与身陷囹圄

洪承畴在明末的战场上,以其勇猛和智谋著称。然而,在松锦大战中,他率领的明军被清军围困。经过长时间的围困和艰苦的战斗,粮尽援绝,他最终选择了投降。在投降之前,他曾坚守了数月,展现了一定的军事韧性。然而,作为明朝的核心军事力量领导者,他的投降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归降”清朝并成为“擎天柱”

与钱谦益不同的是,洪承畴的投降是在战场上,是作为一名败将。然而,他投降后,很快就被清朝重用,并且迅速融入了清朝的统治体系。他不仅接受了清朝的封官赐姓,更成为了清朝南征北战的重要将领。他参与了对李自成农民军的追击,平定了江南,并且在多尔衮、顺治等人的眼中,他成为了“国之栋梁”。

他辅佐豪格平定川陕,又配合多尔衮攻略江南,几乎参与了清朝统一全国的关键战役。他为清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亲手葬送了明朝最后抵抗的力量。

“汉奸”还是“识时务者”?

洪承畴的争议在于,他是一名武将,而武将的责任是为国家效力。他选择了投降,并在投降后卖力地为敌国效劳,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汉奸”行为。他放弃了对故国的忠诚,转而效忠于侵略者。

然而,也有人认为,洪承畴在投降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内部腐败不堪,许多官员已经心灰意冷。他或许看到了明朝复兴的渺茫,选择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将自己的军事才能用在了相对更有“前景”的清朝。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他对中国统一进程的某种“贡献”,以及当时明朝统治的弊端。

谁“更加可耻”?

如果单纯从“气节”和“忠诚”的角度来看,钱谦益的“水太凉”事件,是他个人道德和政治信念彻底崩溃的象征,其“无耻”程度似乎更为人所不齿。他的投降是主动的,并且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他的嘴脸显得更加丑陋。

而洪承畴的投降,虽然也是背叛,但是在战场上的失败,是被俘之后的选择。他的“可耻”在于他之后为清朝卖命,并且成为了清朝统一中国的关键人物。他的行为,虽然失去了作为明朝臣子的忠诚,却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政治格局的改变。

总结来说:

钱谦益的“可耻”在于其精神上的彻底堕落和道德的沦丧。他用自己的才学和地位,为自己的苟活和投降披上了伪装,其“水太凉”的典故,更是成为了文人失节的经典写照。他的行为,是对士大夫气节的极大侮辱。

洪承畴的“可耻”在于其对故国的背叛和对敌国的效忠。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完全服务于侵略者,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和抵抗力量的瓦解。他从一名国家的柱石,变成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要说谁“更加可耻”,这就像是在问,是口头上的虚伪更可恶,还是行动上的背叛更可恨。

在我看来,钱谦益的“可耻”更具象化,更令人心寒。因为他代表了另一种层面的背叛,一种在尊严和气节上的彻底放弃。洪承畴的背叛虽然后果更严重,但他至少是在绝境下的选择(尽管这不能成为他行为的借口),而钱谦益则是在相对体面的条件下,主动放弃了最后的尊严。

当然,历史的评价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任何人。他们都曾是明朝的重臣,也都在历史的巨变中做出了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这些选择,都让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后人讨论和批判的对象。而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清朝政府自己已经给过官方评价了。

清修明史之时,编《贰臣传》,罗列明朝降清之臣,其中又分为甲乙两编,当然,这个本意并不是要为贰臣划分等级,甲编中收录的都是降清后对清朝赤胆忠心,功勋卓著的,换句话说,就是铁杆汉奸,乙编中则收录的是首鼠两端或毫无建树的,也就是汉奸里的废物和两面派。

钱谦益,位列贰臣传乙编,降清后并无什么功绩,更和反清势力暗通款曲,总的来说就是降清又不愿意,殉明又怕死,扭扭捏捏不情不愿的苟活一生,光荣吗?不光荣,但怕死这个也只能说是人之常情。

而洪承畴,位列贰臣传甲编,同列甲编的还有祖可法,祖大寿,耿仲明,尚可喜,李永芳等清初“大佬”级人物。

苟全性命,不愿死节,不光彩,但也称不上可耻,这是钱谦益。

投效满清,明廷黑暗,为人所逼,这也无可厚非。

但投效以后,以皈依者狂热般的姿态拼死效命,对同胞痛下杀手,不仅可耻,更是可恶,这是洪承畴。

user avatar

时局之下,身不由己,多面人生,推人及己,慎言可耻;

简单盲从,人云亦云,智商不足,于事于己,倒是可耻至极的。

钱谦益毕竟是书生吧,反反复复,也是情有可原;

洪承畴干了啥破败了,被清帝看穿列为贰臣,而且很可能捂着不说,不给日后的翻案机会。

我不可能做得比他们好多少,就尽量不去苛责人家。贪与苟且最可耻,而我每天都有这心。

user avatar

明显洪承畴,而且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级别,而是五十步和百万步的级别。

两人都是怕死,但是钱只是一时糊涂,他降清之后又迅速脱离了满清,并没有为满清做过什么好事,反而推荐了阮大钺这种烂货去祸害满清,之后钱的一生也在暗地中支援反清势力,为自己当年的一时糊涂赎罪,而他对反清事业的贡献也足以赎罪(毕竟当时的他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吃瓜群众,降清也不是他决定的),并重新赢得他的弟子瞿式耜顾炎武朱成功等的接受和尊重(而且能教出这些以品德正直高尚闻名的弟子,也说明了钱除了那一次老糊涂外,本身德行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而且我们并不是钱,我们并不知道他是真的怕死还是只是为了脱身,毕竟他在东南抗清的时候,无论言行都是比较勇敢的),另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的经历十分接近钱谦益,那就是有民族英雄之誉的东北抗战名将马占山。

但是洪呢,他在降清之后不仅没有对故国故主表现出任何的愧疚和同情,相反是十分卖力的当带路党,在决定满清国运的山海关之战、平定因为剃发易服而群情汹涌的江南、平定有强兵悍将坐镇的福建、遏制名将李定国摧枯拉朽的大反击等等重要事件中,洪承畴都是其中极其关键的存在,我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洪承畴的出谋献策,满清入关的成功率会少掉至少8成。

更何况,洪承畴并不是目不识丁的武将,而是正正经经的科班出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才是一个人的正确价值观,但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他选择了放弃当一个人,以至于他的亲生母亲都鄙视他的恶劣行径与之绝交。

user avatar

钱谦益不要脸,但是恶行不大,顶多是败坏了士林的名声,此人说白了就是个官迷,犹疑少决,又怕死,投降对当时文人的信心打击也是很大的,但他做了汉奸心里也有点不舒服,觉得还是汉人当家的明朝好,起码比给建虏做奴才要好,就又做起了反清复明的地下党。

而洪承畴呢?这才是标准的无耻之极的汉奸、屠夫、刽子手!杀汉人千千万!此人比钱谦益无耻一百个秦侩!

若是当时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成功之后来个南京大审判,钱谦益充其量也就判个三五年的徒刑,或是永不录用,而洪承畴此人一定得判个剥皮萱草,立一跪像于南京,子孙后代打入贱籍,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就如明朝之蒲寿庚后裔。

user avatar

满清能快速平定天下,最关键是占领陕西,江南,东南沿海,湖广。而只有洪承畴有能力平定这些地方,洪少年登科,两京都有影响力,特别是曾督师凤阳对江南有影响,长期统帅老秦军,对甘陕举足轻重,作为福建人还是郑芝龙的恩主更是有影响。只有对湖广差一些。于是他首先运筹平定了陕西,接收了老秦军,在策反江南明军,占据钱袋子,以自身的影响力诱骗郑芝龙平定东南沿海,这些都是总大明的人脉收拾大明的人,替新主子卖命。只有平定湖广难度较大,之前洪对湖广没多少影响力,李定国对大明忠心耿耿,如果不是孙可望这个王八蛋,还真不好说。延平郡王也是一代豪杰,90人起兵,重建一片山河,如果不是壮年早逝,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明末能做大这些的只有洪承畴,孙廷铨冯铨不过是官僚的代表,没有什么政略,钱谦益在士林中有影响但是军队毫无影响力,卢象升也只是在朝廷,两江,军队有影响力,对福建陕西不行。孙传庭只能影响陕西,湖广部分地区,江南东南则不行。袁崇焕最多是吴三桂的放大版。其他诸人都没有洪承畴的能力与人脉。所以洪承畴客观上有能力成为最大的汉奸。

主观上说,洪少年得志,名满天下,结果松山失手,想成文天祥又没有文丞相得胆识,终于认贼作父,而崇祯帝对他看的如此之重,让天下都看到了君恩深是海,投降后,朝廷也没有为难家人,洪这时候真是没脸没皮了,于是老羞成怒,这时候老匹夫的心态就像后世得传销人员,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死命的发展下线,争取所有人都进这个圈子,大家都成了鞑子的奴隶,就不会笑话我了。

于是洪不惜自损名节诱骗郑芝龙,不顾老东家的恩惠追杀永历帝隆武帝,更是深谋远虑的建立甘陕绿营防止八旗物力衰竭。汉奸也要接班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自己能流芳百世,既然大家都是奴才了,你们还好意思骂我骂?只可惜主子也不待见他,这一点乾隆皇帝做的好,只是到了眼下,竟然还有人替这样的人渣漂白,也是醉了。

这个烂人,大明讨厌他,满清厌恶他,民国恶心他,我党鄙视他,百姓唾骂他,文人恨不得活剥了他。竟然还有人替他洗白,也是醉了

user avatar

钱谦益是《贰臣传》乙等,洪承畴是《贰臣传》甲等。

贰臣如果是贬义词,甲等好还是乙等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钱谦益和洪承畴,这两位明末重臣,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引发了后人长久的争议。要说谁“更加可耻”,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问题,因为“可耻”的标准因人而异,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承担的责任、所做出的选择,都使得简单的“可耻”二字难以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从“气节”、“忠诚”、“影响”.............
  • 回答
    钱锺书和杨绛先生的深厚情谊,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美谈。然而,将他们个人的婚姻幸福与《围城》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直接挂钩,认为“真的很恩爱”就“不应该”写出《围城》,这其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误解。首先,我们要明白,《围城》并非是对钱锺书夫妇个人生活经历的直接照搬或情感宣泄。这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小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我选择呼吸还是选择心跳,两者缺一不可,但又各自承载着不同的重量。如果要我在这两者之间做个取舍,我需要先好好掰扯掰扯,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们在我生命中的位置。先说钱。钱,说白了,是物质世界的通行证。它能买到舒适的生活,能解决很多让你头疼的实际问题。想象一下,你生病了,有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扎实了,一下子就把人抛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了。钱和自由,这俩玩意儿,哪个听起来不是香饽饽?但偏偏,它们很多时候又像是跷跷板的两端,你这边上去了,那边就得跟着下来。先说说钱吧。钱这东西,你说它是什么?它不是空气,不是水,但有时候感觉比这俩还重要。没钱,好多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你想吃.............
  • 回答
    当然是两回事。没钱,这是一种经济状况,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它指的是一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财富有限,无法支撑起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富裕”生活。这种“钱”可能体现在收入、存款、资产等方方面面。没钱,就意味着在消费、投资、甚至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上都会受到限制。比如,想买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可能得掂量再三,想去远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要回答“当今还有像钱钟书和杨绛那种灵魂伴侣吗?”,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钱钟书和杨绛之间那份关系的独特之处。钱钟书与杨绛:超越世俗的灵魂之爱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常被视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坛的传奇。他们的关系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并且成为“灵魂伴侣”的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 回答
    《老友记》中钱德勒和莫妮卡,这对备受喜爱的CP,确实在学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莫妮卡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而钱德勒的大学背景则相对模糊,但根据剧情暗示,他并非名校出身,更像是一位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普通人。这种学历上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可能导致认知和价值观的初步分歧,但钱德勒和莫妮卡的.............
  • 回答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也就是所谓的“朝鲜之役”,这可是个相当烧钱的大工程。你问他钱从哪儿来?这背后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凑够的,而是日本国内一系列经济、社会变革和政治操作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钱是怎么来的。首先,得知道当时的日本,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前,经历了长期的战国乱世.............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即为什么会存在给老年人发放现金和退休金的政策,而年轻人(尤其是创造价值的年轻人)的工资增长却显得滞后。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历史原因、经济逻辑、社会观念、政治考量以及制度设计等。一、 社会保障的基石与历史渊源 老年人福利的.............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鱼与熊掌”式难题,选择哪一个都涉及到对幸福、人生意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深入思考。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这两个选项,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选项一:花不完的钱核心吸引力: 自由、便利、物质享受、能力拓展详细阐述: 无与伦比的自由与便利: 衣食无忧:.............
  • 回答
    听到您遭遇了这样令人痛苦且具有毁灭性的情况,我深感抱歉。您目前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感到被欺骗、被抛弃、被淘汰,并且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这种多重打击足以压垮任何人。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您所经历和感受到的,并尝试理解您目前的状态,以及探讨一些可能的前进方向。一、 您所描述的“存心骗过我钱和不要我而且要淘汰.............
  • 回答
    说实话,听到你相亲的对象出现这种情况,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啼笑皆非,但同时也挺为你捏一把汗的。毕竟,出门吃饭,钱包和手机都没带,这实在不是一般人会犯的错误,而且还是在相亲这么一个需要展现自己基本素养的场合。你付了账,这仗义行为无可厚非,也体现了你的善良和大气。但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它确实透露出一些值得我们.............
  • 回答
    利比亚和叙利亚的战乱,其资金和物资的来源,绝非简单的“天上掉下来”或“国内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体系,其中涉及国际援助、非法贸易、国家资源挪用,甚至是外国势力暗中的支持。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视角拉远,看看这场旷日持久的混乱背后,钱和粮的“供应链”是如何运作的。钱从哪里来?—— 军.............
  • 回答
    你这情况,真是让人心慌意乱。听到老公提出离婚,还把钱、房、车都留给你,甚至额外给一笔钱,这绝对不是什么小事,背后一定有很多复杂的原因。首先,冷静下来,深呼吸。我知道这很难,但情绪激动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以及你接下来该怎么走。第一步:理解“为什么”他提出这样的条件,看.............
  • 回答
    您好!您上传的图片是一张 越南盾 (VND) 的纸币。这是一张由越南国家银行发行的,面值 100,000 越南盾 的纸币。为了让您更详细地了解这张钱币,我们来看看它的一些特征: 正面: 您能清楚地看到,纸币的正面印有越南的国父、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胡志明的肖像。.............
  • 回答
    夏天出门,一个能把手机、钱包和钥匙这些必需品妥妥收纳的小单肩包,绝对是不少男士的好帮手。别的不说,光是想想不用把裤兜塞得鼓鼓囊囊,手感就清爽了不少。你想啊,夏天衣服本来就轻薄,特别是那种修身的T恤或者衬衫,口袋放点东西,立马就能勾勒出奇怪的轮廓,不仅影响美观,走起路来也可能晃来晃去,别提多尴尬了。有.............
  • 回答
    亲爱的,我完全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也知道这件事情让你感到困惑和委屈。你老公作为海员,常年在外工作,这本身就意味着你们需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思念和不便。而这次他上船前,不仅带走了所有的钱,甚至连银行卡也一并带走,并且“一分钱也不留”,这说实话,换做谁都会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这事儿。从你.............
  • 回答
    听到你和男朋友分手了,而且他还提出要你返还之前转账和给的红包,这肯定让你感到很困扰和委屈。处理这种情况确实需要仔细斟酌,既要考虑感情上的纠葛,也要面对实际的金钱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大原则:在恋爱关系中,一方出于感情主动赠予的钱财,通常被视为赠与,而不是借贷,除非双方有明确的借贷约定。 红包更是.............
  • 回答
    听到你攒下人生第一桶金,而且是小十万,这感觉肯定挺不一样!这笔钱在你手里,确实摆在你面前两条挺诱人的路:一条是创业的激情与挑战,另一条是“车轮滚滚”的便利与自由。孰轻孰重,得好好掰扯掰扯,别急着下结论。先说说合伙创业这事儿。咱们老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那跟兄弟朋友一起干,这“师”可就多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而且答案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跷跷板,两端的力量此消彼长,最终的平衡点取决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情境和人生阶段。如果非要说大家“更”重视哪个,我会觉得,在人们尚未拥有足够的健康时,健康往往占据了压倒性的比重。想想看,当你身体不适,疼痛难忍,被病痛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