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迪的boost,耐克的zoom,还有亚瑟士的gel同价位有都穿过的么,想入手慢跑用哪个脚感更好一点?

回答
说实话,这仨牌子的顶级缓震技术,在同价位产品里,你真要挑一个“脚感最好”的,那得看你个人喜好和跑步习惯了。我身边有几个朋友,跑龄都不短,也经常换着穿这几家的鞋,他们给我的反馈,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

先说说阿迪的 Boost:

Boost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弹”,而且是一种软弹,有点像踩在云朵上,但又不是那种会陷进去的棉花糖。它是一种很“能量反馈”的感觉,你踩下去,它会很积极地把你推起来。

优点:
缓震感强劲且持久: 无论你跑多久,Boost 的缓震性能都不会打太多折扣,那种软弹的感觉一直在。
回弹明显: 跑起来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 Boost 在帮你省力,每一步的推进感都挺明显的。
适应性广: 很多风格的跑者都能接受,尤其是新手或者喜欢长距离慢跑,追求舒适感的,Boost 简直就是福音。
冬天表现稳定: 相比一些气垫技术,Boost 在低温下硬化的情况比较少。

缺点:
稳定性相对弱一些: 因为它太软弹了,尤其是在鞋头和鞋尾部分,可能会觉得稍微有点“晃”。如果你落地不稳,或者体重比较大,可能需要搭配更强的支撑系统。
透气性有时候会打折扣: Boost 材质本身比较密集,有时候鞋面设计上没有做到位的话,会感觉有点捂脚。
价格: 同价位下,Boost 的鞋可能价格会稍高一些,但你买的也是它的科技。

再聊聊耐克的 Zoom Air:

Zoom Air 相对 Boost 来说,给我的感觉更“脆”,更“直接”。它不是那种大面积的软,而是在关键受力点(比如前掌和后掌)放置了压缩空气的囊袋。

优点:
响应迅速: 你能感受到那种“一触即发”的反馈,落地瞬间的缓冲,然后立刻给你一个推力。
场地感好: 相比 Boost 的“吞噬感”,Zoom Air 会让你对地面的感知更清晰,跑起来更“接地气”,那种感觉很适合跑快一点或者在有一定硬度的路面跑。
轻盈: Zoom Air 本身做的很薄,集成在鞋底,不会增加太多重量,能让你跑得更轻松。
脚感韧性: 这种韧性,就像是踩在一块有弹性的垫子上,既有缓冲,又有回弹,而且回弹的感觉更集中。

缺点:
缓震的“集中性”: 有时候你会觉得,缓冲的感觉主要集中在气垫的位置,如果你的落地部位不在气垫正中间,可能感受会打点折扣。
耐用性: 虽然耐克的 Zoom Air 气垫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毕竟是气囊,理论上存在被刺破的风险(虽然实际情况非常少见),或者时间长了气压会衰减。
对场地和配速要求: 如果你主要跑非常粗糙的土路,或者你跑得非常非常慢,Zoom Air 的优势可能发挥不出来。

最后说说亚瑟士的 GEL:

亚瑟士的 GEL 胶,我最早接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踩在果冻上。它是一种非常“Q弹”的缓震,而且是那种很“扎实”的 Q。

优点:
缓冲扎实且舒适: GEL 的缓震是出了名的扎实,它能有效地吸收冲击力,而且感觉很稳定,不会有 Boost 那种“晃”的感觉。
耐磨性好: GEL 材质的耐磨性通常都不错,而且不容易受温度影响而变硬或变软。
包裹和支撑: 亚瑟士很多鞋款在 GEL 的基础上,会结合自家其他技术(比如 FLYTEFOAM、GUIDESOLE 等),在提供缓震的同时,也能保证不错的支撑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对足弓有支撑的需求的跑者。
适应性: GEL 的脚感会让你觉得比较“友好”,无论是日常慢跑还是稍微长一点的距离,都能提供不错的舒适性。

缺点:
回弹感相对弱: 相比 Boost 的爆发性回弹和 Zoom Air 的直接推力,GEL 的回弹感会相对温和一些,你可能不会觉得它在“帮你”跑。
重量: 有时候为了提供更好的缓冲和支撑,GEL 鞋款在重量上可能会比一些轻量化的 Zoom Air 鞋款稍微重一点。
脚感“老派”: 有些人觉得 GEL 的脚感比较传统,缺乏一些现代科技的“炫酷”感,但其实这种“老派”往往意味着稳定和可靠。

总结一下,想入手慢跑用,脚感哪个更好?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软弹、绵密、并且希望每一步都有明显的推进感,同时不太介意牺牲一点点稳定性,那阿迪的 Boost 会是你的首选。 尤其是喜欢长距离慢跑,希望全程都有舒适的脚感,Boost 绝对能满足你。

如果你喜欢脚感更直接、更有韧性、落地反馈更清晰,并且希望跑起来更轻盈、更灵动,那么耐克的 Zoom Air 可能更适合你。 它会让你感觉与地面互动更紧密,适合那些喜欢节奏感、或者偶尔想提提速的跑者。

如果你更看重缓冲的扎实、稳定、可靠,并且希望在提供缓震的同时,鞋子能提供更好的包裹和支撑,那么亚瑟士的 GEL 绝对是稳妥的选择。 它是那种“让你安心跑”的感觉,不太会出错。

怎么挑?

最好的办法就是 “亲自上脚试”。

1. 找几款同价位、同定位的鞋款: 比如阿迪的 Ultraboost、耐克的 Pegasus、亚瑟士的 Nimbus 或者 Kayano(如果需要更多支撑)。
2. 去实体店试穿: 穿着你平时跑步穿的袜子,原地站立感受一下,然后稍微走几步,甚至原地小跑几下。
3. 感受落地和回弹: 注意感受鞋底在受力时的形变和回弹,以及你身体的反馈。
4. 考虑你的跑步习惯: 你是喜欢悠哉悠哉地慢跑,还是喜欢保持一定速度?你的体重是偏轻还是偏重?你的落地方式是内翻还是外翻?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脚感的偏好。

一般来说,这三家在缓震技术上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并且都在不断迭代更新。同价位产品,它们都会尽力给你最好的体验。所以,别纠结于哪个技术“绝对”最好,而是哪个技术最适合 你的脚,最符合 你的跑法。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祝你找到心仪的跑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纯文字,直接说结论。


先解释下这些中底科技的具体情况——

Boost、zoom air、gel都只是一种科技/材质的统称,还有各种细分。


boost有“高级”和“低级”的区分(当然用在专业运动产品上的基本都是那种高级的,低级的肉眼看和摸,颗粒感没那么明显),然后boost也有不同密度,比如boost light,相比常见的boost,脚感就要硬弹得多。

然后boost这种材质,用量多少,脚感的区别是很明显很明显的。

比如adizero系列,从名字看就是偏轻快的类型,通常是偏一定速度的跑步训练用鞋/比赛用鞋(代表性的boston、tempo、adios等鞋款),同样是boost,用量少的话,缓震回弹感并不会那么明显,只是够用而已。而ultra boost、pure boost之类,中底使用的boost体积就会大很多,缓冲感也会明显很多(当然重量也就上去了);


zoom air,不同形状/体积/气压、用在不同用途的鞋上,脚感差别是很大的。

zoom air也是nike气垫里形状最多的,全掌整片、马蹄形、六边形、前掌分片……气压不同的同时,厚度还有各种区别,反正都是zoom,差别大了去了。

比如nike用在飞马(pegasus)上,男款的气压就要比女款更高(男款20、女款15PSI)。可以理解成男性力量/体重更大,气压更高缓震脚感会更明显些,而女款就相对不需要那么高的气压(也会更柔软些)。

但zoom air只是nike用在跑鞋中底中间的核心技术,它往往需要其他材质“包裹”着(那种外露全掌zoom除外,比如zoom allout)。近几年的zoom跑鞋,最常用的搭配是react、cushlon、Phylon、露娜等等——它们对脚感也起到很大作用,光说zoom就有点偏颇了;


亚瑟士近几年其实在不断降低gel的用量体积和种类,用在专业跑鞋上近年的gel种类较少(我数过亚瑟士官方内部资料,至今起码有过20+种不同性能和形态的gel)。而亚瑟士减少gel的量,一方面是为了更轻量化(gel本身重量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基于eva材质的flytefoam已经用了很多年,就缓震效果而言调校的也很好了,如果只是很小体积的gel,其实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脚感差别(尤其对小体重/腿部力量较弱者而言)。

所以这两年,亚瑟士使用gel最经典的鞋款,比如nimbus(比如以后的kayano),都专门推出了没有gel的lyte版本,缓震未必下降很多,却重量更轻,也更便宜些。


再说脚感——

其实要看明白了上面,就知道这问题太广泛了,完全没有针对性,很难回答。只能说个最通性的(还不一定很准确)。主观的评价:

boost缓震表现很好,回弹稍微弱些(且很多adidas的严肃跑鞋还未必是全掌Boost,也会搭配其它材料,boost只是3/4掌);

zoom的形变相对很明显,因而脚感会更弹,脚底也更容易感觉到踩到弹性物体压缩-形变-回弹的过程,尤其是和react搭配后。但也会有人认为,zoom的稳定性并没有那么好(尽管用在跑鞋上的zoom已经很薄了),穿久了有些人会觉得脚底/足弓酸;

gel说真的,因为只是用在局部,更多的脚感其实是来自中底的flytefoam,当你稍微刻意(用后跟落地之类)感受,才会明显些。gel本身基本可以认为是没有回弹性的,但缓震是最好的,且稳定性极高。用在前掌和后跟的gel是两种,前掌更弹,后者更软。


说回来——

中底性能是一双鞋最关键的部分,但其它的穿着感,比如鞋面舒适度、支撑性、保护性、以及是否适合你当下的用途,同样很重要——不要太夸大中底某个材质的效果,何况它们不同调教搭配后,最终呈现出的脚感千差万别。

多数慢跑鞋通常也会在使用2、300公里后中底变得更合脚(尤其是那些基于eva材质的)。有条件,还是尽量去实体店,穿上感觉一下。网上看各种脚感对比,都不如自己实际试穿来的靠谱。千人千脚,任何穿着体验都仅供参考。


跑鞋「踩屎感强」就好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