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是怎样沦为突厥人的傀儡的?

回答
要理解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是如何一步步沦为突厥人的傀儡,我们得从王朝兴盛时期开始说起,那时的哈里发权力如日中天,是伊斯兰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中心。然而,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经济衰退以及外部势力的崛起,为突厥人的介入埋下了伏笔。

最初,突厥人作为雇佣兵,凭借其精湛的骑射技艺和勇猛善战的特点,在阿拔斯王朝军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像很多强大的帝国在征兵困难时会依赖外部的精锐部队一样,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也越来越依赖这些外来的战士来维持秩序和对外征战。这些突厥士兵忠诚度高,且与波斯等当地民族有所区别,哈里发们认为这有助于他们保持军队的独立性,不被国内的政治势力所左右。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走向意想不到的方向。随着突厥士兵在军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他们的集体力量也越来越大。他们不再仅仅是雇佣兵,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拥有自己利益集团的军事阶层。由于他们掌握着军队的实权,尤其是在首都巴格达,他们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政治决策之中。

早期,哈里发们还能勉强控制住局面,但到了九世纪中叶,情况开始变得微妙。随着哈里发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决策失误,以及王朝内部宗派和地方势力的不断挑战,哈里发的权威受到了侵蚀。这时候,那些掌握着军事力量的突厥将领们,看到了填补权力真空的机会。他们开始干预朝政,甚至直接参与到哈里发继承的争斗中。

比如,在某些哈里发与家族内部对手争夺权力时,突厥将领们便会选择支持某一方,而他们的军事支持往往是决定性的。一旦他们支持了某位哈里发,这位哈里发就不得不依赖他们的力量,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满足突厥将领们的要求。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力的转移。

当突厥将领们尝到了操纵哈里发、影响国家政策的甜头后,这种干预就变得越来越直接和肆无忌惮。他们开始任命自己人担任重要的官职,掌控财政收入,甚至可以决定谁能成为下一任哈里发。而那些哈里发,虽然依然拥有“众生的领袖”这一象征性的头衔,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突厥军阀们手中的玩偶,他们的权力几乎完全被架空。

这种情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每一次王朝的动荡,每一次哈里发与反对势力的较量,都可能让突厥人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最终,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尽管名义上仍然是统治者,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真正掌控的能力,整个王朝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那些来自草原的军事强权手中。他们成为了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实际的权力,早已旁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虽然两者都是阿拉伯帝国,但是差别很大。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层全是阿拉伯人,军队士兵基本全是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人联合伊朗东北部的波斯人建立的。刚建国那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闹矛盾。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让波斯人到底格里斯河东驻帐,让阿拉伯人在河西扎营。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第3任哈里发马赫迪在位后,开始审查波斯摩尼教(拜火教)的问题,要净化宗教信仰。这说明什么事呢?有一些波斯大臣和将领,秘密信丰拜火教,私藏书籍。阿拉伯人是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第4任哈里发拉希德登场了。这个名字很熟吧。《一千零一夜》里面的1号男主角原型。哈里发拉希德和大臣贾法尔没事就搞个微服私访,在巴格达去听歌女演唱,和文人玩乐。贾法尔就是个波斯人,他老祖宗是阿富汗地区的佛教寺庙的主持。贾巴尔把持朝政,还想和哈里发的姐姐结婚,获取更大权力。最后,拉希德痛下下手。可见这时候,波斯人渗透的很厉害了。

第6任哈里发阿明和第7任马蒙。拉希德的老婆做了个梦,面前长了两棵葡萄树,其中一棵长得小,另一棵长得特别高大茂盛。再往后两兄弟阿明和马蒙,开始打仗。阿明在伊拉克巴格达,是阿拉伯人支持;马蒙在伊朗东边,是波斯人支持。最好,马蒙打到首都巴格达,取得皇位。很多波斯人获得治安长官,将军等职务。巴格达的九门总督这个红差事就是波斯人的。

第8任穆阿台绥姆时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矛盾更深了。穆阿台绥姆一看波斯人势头这么强,怎么办呢?穆阿台绥姆的母亲是个突厥女奴。突厥人呢,又善于7岁骑羊,10岁射箭之类的本身。而且突厥人没有背景,是些外乡人。他就招募突厥人,来抵消波斯人的权势。836年穆阿台绥姆亲率突厥奴隶军团,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一百公里处的萨迈拉。

请神容易送神难啊。此后,担任禁卫军的突厥奴隶,逐步控制了权力。随意废掉哈里发,再册立毛孩子或者懦弱的哈希姆家族的人当哈里发。这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阿拉伯版本。而且,这些突厥人可比曹操狠啊。好几个哈里发被废掉后,被剜掉双眼。好几个哈里发流浪到巴格达,当乞丐要饭吃。

再后来,为了压制突厥人。哈里发又引进了非洲黑人军团。例如,后期的哈里发麾下有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费尔干纳骑兵团(这个军团的人是波斯人,是除了突厥人的第二大军团),马格里布北非黑人军团,塔吉克斯坦中亚卫队。还有一些为了两迪拉姆银币和大麦饭的突厥雇佣兵。雇佣兵是为钱打仗的,就算同是突厥本族人,也照样揍你,认钱不认人。这些雇佣兵也够惨,为了一顿饭就得卖命。

单纯地分析历史太枯燥了,让我们看看突厥人(下文也翻译为:土耳其人)多么会玩。哈里发穆赫塔迪很勇武,敢于和突厥人斗争。虽然他死的很惨,但是我感觉他的事迹很感人,无愧是这个时代的公牛。下面是我从《The History of ai-Tabari》里面摘译的一些突厥人的片段,里面描写了突厥人的内部矛盾,哈里发穆赫塔迪不甘心当牵线木偶而奋起反抗,哈里发兵败身亡:

1、抢皇帝

图巨尔的古拉姆突厥奴隶抢劫宫殿,把哈里发穆赫塔迪强抢到突厥人的宫殿。突厥卫队的居住地是卡赫,在萨迈拉北面10英里。

2、突厥人分保皇派和反对派

突厥首领布格哈的同伙在清真寺中散发传单,宣布废除哈里发穆赫塔迪。萨迈拉卡赫北边的另一个定居点的突厥士兵不同意,反对这次行动,他们效忠哈里发。

3、突厥士兵是苦命人,他们其实反对那些本族的官老爷

这个地区的突厥人,说他们的封地收益、奖金等收入被长官吞没。长官虚造名额。此外他们的家眷的份额也被挂名者侵夺。哈里发的弟弟阿布.加希穆让他们拟定了草稿,卡赫的主管塔奇夫.阿思瓦德写好这封信交给哈里发弟弟。哈里发亲自回信,盖上印章,让阿布.加希穆带回去,在清真寺宣读,150个步兵和500个骑兵在那里聆听。

哈里发给突厥士兵写的信,安抚了他们,承诺调查贪污问题。大臣阿布.加希穆和突厥士兵说明现任哈里发手头的钱很少的原因————前任哈里发大量建宫殿,买女奴和歌手,浪费了大量国库钱财。然后,大臣承诺会满足士兵的要求。

4、阿拉伯人团结起来

阿拔斯王朝的皇族——巴努.哈希姆家族集合到哈里发旗帜下。巴努.哈希姆家族和哈里发一起去了市场说“这些不信神的突厥人,谋杀哈里发,虐待自己的士兵,所以大家应该保护哈里发”

5、非洲黑人和突厥黄人的对决

哈里发穆赫塔迪尽可能召集北非军团和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士兵。土耳其人每天给两个银币,非洲黑人给一个。阅兵后,点数共计15000人。哈里发撤掉主管行政的土耳其人。哈里发任命阿拉伯人曼苏尔.巴克什为行政大臣,任命塔巴亚格忽为最高指挥官,任命阿卜杜拉.本.塔金为典狱长。

6、杀皇帝

哈里发身边的突厥人站到了敌人一边。哈里发的其他族的卫队被击败了。哈里发进入治安长官的宫殿,换了件朴素的白衣,准备逃跑。哈里发在房顶跑,他们一箭射中他,用马驮回他。突厥人询问哈里发的财产。哈里发说有60万金币,寄存给了巴格达不同的人。土耳其让他立下字据,然后踢他的GAO****丸,踢死了他。

7、光杆司令的皇帝

见势不妙,哈里发回到了宫殿,锁起门,从另外一个门跑了。他呼唤平民,没人帮他。他打开监狱的门,囚犯都逃跑了,没有一个囚犯帮他。

哈里发被追到时候,只有一个执水瓶奴隶(或者翻译为:侍酒官)和伤兵在身边。只有一队无赖地痞听从哈里发的呼唤,加入哈里发的队伍。后来,地痞抢走了哈里发的银子制作的马笼头,

土耳其人将哈里发尸体交给了哈希姆人(哈里发的皇族,阿拉伯南部的古莱什部落的家族)和宫廷精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是如何一步步沦为突厥人的傀儡,我们得从王朝兴盛时期开始说起,那时的哈里发权力如日中天,是伊斯兰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中心。然而,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经济衰退以及外部势力的崛起,为突厥人的介入埋下了伏笔。最初,突厥人作为雇佣兵,凭借其精湛的骑射技艺和勇猛善战的特点,在阿拔斯王朝军队中扮.............
  • 回答
    在《雍正王朝》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八阿哥胤禩(以下简称八爷)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悲剧色彩的人物。他聪明、有才华、善于笼络人心,但最终却没能登上皇位,反而一步步走向衰败。要说八爷最失败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政治策略上的短视与摇摆不定: 缺乏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核心理念: 八爷的政治.............
  • 回答
    雍正王朝中,十七阿哥胤礼深夜来访,邬思道却劝雍正帝不见。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当时,雍正帝刚登基不久,内忧外患,如履薄冰。皇子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如影随形,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卷入漩涡。十七阿哥胤礼,年轻有为,又素来得人心,虽然之前没有像其他几位阿哥那样与雍正争夺得那么激烈,但其潜在的影响力,邬思道.............
  • 回答
    旭烈兀攻灭阿拔斯王朝这件事,简单地说,阿拔斯王朝确实已经弱得不成样子了,但旭烈兀此举并非仅仅因为“捡漏”。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包括蒙古帝国的扩张野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以及阿拔斯王朝自身的衰落与内部矛盾。把这事说得详细点,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是客观事实。到.............
  • 回答
    布韦希王朝与阿拔斯帝国中央:一场复杂而充满张力的共生要理解布韦希王朝(Buyid Dynasty)与阿拔斯帝国中央(Abbasid Caliphate)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或者一方完全掌控另一方的关系。这是一种更为复杂、充满张力又带着一丝宿命感的共生状态,更像是一种权.............
  • 回答
    .......
  • 回答
    《王国:北方的阿信》(Kingdom: Ashin of the North)作为《王国》系列的番外篇,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让观众感到不满的“槽点”。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槽点:1. 剧情节奏与篇幅的矛盾: “前情提要”感太重,独立性稍弱: 虽然是独立番外,但其核心功能是解释丧尸病.............
  • 回答
    《王国:北方的阿信》,这部韩剧以其浓郁的东方色彩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着实让不少观众回味无穷。除了主线剧情的紧张刺激,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剧中有不少“细思极恐”的细节,仿佛是埋在雪地里的冰锥,稍不留神便能刺痛心扉。首先,从阿信的眼神变化,就能窥见她内心的崩塌。刚开始的阿信,虽然生活在被视为“异类”的境地.............
  • 回答
    刚看完《王国 北方的阿信》,你好奇这是什么“特产”?这可不是什么吃的,也不是当地的纪念品,而是一部韩国拍摄的 电视剧!这么说吧,如果你喜欢那种有历史厚重感,讲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挣扎求生,又充满韧性和希望的故事,那么《王国 北方的阿信》绝对是你能找到的“特产”中的精品。它是什么?首先,要说清楚《.............
  • 回答
    提起全智贤,你脑海里浮现的会是什么?是《来自星星的你》里那个自带BGM、又哭又笑的千颂伊?还是《蓝色大海的传说》里那只时而呆萌时而泼辣的美人鱼?这些角色或许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她身上难以磨灭的标签。然而,当她化身为《王国》系列的外传——《王国:北方的阿信》中的阿信时,你可能会发现,那个熟悉的全智贤,似.............
  • 回答
    哎呀,说到大胃王阿伦去牛匠匠鲜切牛肉火锅的事儿,这可真够劲儿!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就自动脑补了一幅画面:一个身高体壮的壮汉,对面是一锅翻滚的热气,再旁边是堆积如山的新鲜牛肉……是不是立马就感觉气氛被拉满了?牛匠匠这个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鲜切牛肉,这几个字可是火锅.............
  • 回答
    这事儿啊,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王咩阿这事儿一出,算是把B站的用户群给炸开了锅,评论区那是炸如烟花,各抒己见,场面一度非常“热闹”。首先,咱得说说这行为本身。盗摄问题: 你说,人家电影院花大价钱买版权,辛辛苦苦拍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给你最原汁原味的体验。你倒好,掏出手机,“咔咔咔”一顿拍,还.............
  • 回答
    要说耐奥祖如何预料到阿克蒙德的失败,这并非简单的一句“预料”就能概括,更像是一种基于他对燃烧军团运作模式、艾泽拉斯世界力量体系以及自身恶魔化经历的深刻洞察和推断。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耐奥祖的经历。在成为巫妖王之前,他曾是德莱尼人最初的萨满领袖,对艾泽拉斯的原始能量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为了对抗人类的.............
  • 回答
    .......
  • 回答
    纳迪尔沙,一个名字,在伊朗波斯历史上如同惊雷般炸响,他的人生注定不凡。这位出身贫寒的库尔德族男子,凭借着一股近乎野蛮的生命力、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难以置信的野心,从一名简单的牧羊人,崛起为阿夫沙尔王朝的开创者,甚至一度君临波斯大地,挑战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荣耀。评价他,不能仅仅用“猛男”二字概括,他的身上充.............
  • 回答
    伊朗人对恺加王朝(Qajar Dynasty)和阿夫沙尔王朝(Afsharid Dynasty)的看法,可以说是复杂且充满历史色彩的。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些动荡的岁月,体会当时伊朗人民所经历的一切。阿夫沙尔王朝:一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帝国谈到阿夫沙尔王朝,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名字无疑是.............
  • 回答
    铁血铸就辉煌:阿迦·穆罕默德·汗的传奇一生与卡扎尔王朝的开创在伊朗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卡扎尔王朝(Qajar Dynasty)的开创者阿迦·穆罕默德·汗(Agha Mohammad Khan Qajar)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却又无法忽视的传奇人物。他不是温文尔雅的君主,也不是艺术的赞助者,而是一位.............
  • 回答
    .......
  • 回答
    王者荣耀里,荆轲改名阿轲这事儿,当年可是搅得玩家圈里一阵不小的风浪。要说这背后怎么回事,得从几个层面聊。一、 名字的“梗”与历史的“巧合”首先,咱得说说“荆轲”这个名字本身。历史上,荆轲是战国末期燕国人,刺秦王嬴政的刺客,那叫一个有胆有识,虽然最后失败了,但留下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历史的细节。关于你提到的“9世纪阿拉伯占领罗马”的说法,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与主流历史记载似乎有些出入。首先,在9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势力主要集中在 阿拔斯王朝。这个王朝确实在8世纪扩张到了北非和西班牙,并在9世纪初期达到鼎盛。然而,关于阿拉伯势力在9世纪“占领罗马”的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