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里也说了:
要知道政企事业单位还是自由职业 社会团体里面都有这种人物,可这种人物貌似还挺混得开。
在现实中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升迁路线。有的人可以靠着溜须拍马逢迎上意升迁,有的人可以靠着自己实打实的业绩升迁,也有人可以靠着笼络人心来给自己造势升迁……
如果不对这些升迁的路径做道德评价,那么越是业务能力一般的人,越需要靠“混得开”来升迁。
然而,这个做法有两个限定条件:
第一,你的升迁级别不能太高,因为级别越高所需要的能力也就越强。一个人靠溜须逢迎当个厂长、主任之类的官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到市长、省长这个级别,你能力不够就算把你放上去也没用;
第二,你的领导业务能力本身也一般。
在老八这个事上,老八的升迁方向只有一个,就是当皇帝,而偏偏他的父亲能力又相当之强。
这个时候,老八的花活在康熙眼里是一清二楚的。
这里也不需要说别的,在电视剧里,编剧反复交代的一个背景是,康熙末年国库极度空虚,甚至连几十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对于康熙这种治国几十年的人来说,国库没钱那就没法赈灾、打仗、改革,这个道理十分简单。
但是,不管是在康熙生前还是雍正即位后,老八对国库没钱这事从来没上心过。在雍正登基后,老八哪怕是作为总览政务的总理王大臣,也没考虑过在反对雍正新政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增加国库收入。
而在电视剧中,雍正自出场时起就一直围绕着钱在打交道。从赈灾募捐再到追缴国库欠款,几乎所有的增加国库收入的改革举措都是在雍正的手里完成的。
在这方面来说,雍正的军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康熙也明白这一点。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也很常见。当时,有一大批新人到国企和政府机关推行铁腕改革,获得了上层的大力支持。而上层之所以大力支持,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很多地方的财政已经濒临崩溃,不少国企也已经亏损十几年,再不挣钱就只能破产拍卖。这个时候,你能挣钱你就是能臣干吏,单靠笼络人心是挽救不了财政问题的。
在电视剧里,老八的问题就在于,他如此折腾,到最后也没完成康熙最关心的KPI。
当然,这也不是说老八就没有用。在没废太子以前,康熙还可以用老四和老八作为将来的新皇帝的副手,一个唱黑脸,负责挣钱得罪人,另一个负责唱红脸,笼络人心调和百官。但是在太子被废之后,康熙必须在老四和老八中二选一的话,那合适的也只能是能干实事的老四,而不是不得罪人的老八。
其实说到底是一个底层逻辑失误。
四爷和邬先生的策略,说到底就一条:对国家好的事皇帝喜欢,皇帝不会因为你有才华而喜欢,需要的是你把所有的个人品质翻译成对国家有用的东西。
而八爷的核心逻辑是,我个人素质好,你皇帝就应该喜欢;支持我的大臣多,你皇帝就应该喜欢。无论是营造贤的形象,还是笼络地方大臣;无论是在军队中安插亲信,还是召集八王议政。都在重复上面的思路。这当中有一个Bug就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中,你笼络再多的大臣也没有用,除非你造反。而他又一直没打算公开造反,总想通过形式合法的方式获得皇位,但形式但凡需要合法,你就绕不开皇权至上。
这个底层逻辑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他假设了皇帝的偏好。而且还猜错了。
单说原著和电视剧,老八最失败的一点和太子本质上其实一样,那就是他们从未把自己当做那个国家的主人,崽卖爷田心不痛。
户部欠款(财政)、“宰白鸭”案(刑律)、百官行述(吏治),这些事都是直接威胁到国家根本的案件,但是他们不仅没有向胤禛一样切实的想办法解决,反而刻意搅局。开幕的洪灾,刚刚乱搞完的太子一问三不知,老八说了一堆p用没有的颂圣话,只有老四去户部查了查底细,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老四他们三伏天跑去筹款赈灾,老八躲在家里边吃冰镇西瓜边想着怎么拆老四台。户部被借的连赈灾钱都没有,康熙刚刚说了要派人追缴,转头老八他们就在接老四时想办法为欠债的赃官摆宴讨情。
对此心知肚明的康熙,怎么可能让他们作为继承人?真让这些人上了位,满清估计连嘉庆那会儿都撑不到。
康熙一开始对其他皇子的底线很明确,你们可以窥测太子位置,这一点明摆着但是他管不住,但是绝不能下手坑害扳倒太子。于公,太子是君,坑太子就是不忠。于私,太子是兄长,害太子就是不义。今天能害太子,至少说明他是一个不把亲情忠孝放在眼里的人,明天说不定就敢逼宫康熙当个“太上皇”,而康熙最在乎的就是自己能否“善终”,全了自己的身后名,所以谁害太子谁就直接出局。一开始老八不是没有希望,就是他审理肖国兴后,康熙不仅夸他处理得当,还让他在热河接见外族王公,这就是在给他机会。但是老八得意忘形下向众人暗示康熙会想努尔哈赤一样传位给第八子,被老大老三捅给了康熙,暴露了自己的野心。紧接着,图里琛在押送肖国兴的途中知道了是老八诱供肖国兴。从那一刻起,老八就和太子位无缘了。
至于“八贤王”,那就更没戏。邬思道曾经评价胤礽借债买庄园“万里江山有朝一日都是他的,为什么还要营造私巢”?这句话给老八一样,既然你有朝一日想当皇帝,为什么还要收买人心?康熙末年文恬武嬉,最需要的就是雷霆手段革除弊政,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结果老八为了邀买人心给一堆贪官污吏作保,压根就没有把国家当做自己的产业。小慈乃大慈之贼,“八贤王”的仁慈都给了那些赃官,至于那些饭都吃不上的百姓呢?他的宽仁去哪了?
一个“宽仁”的人会坐视无辜的人当“白鸭”?一个“宽仁”的人会在自己父亲病重时候送死鹰?一个“宽仁”的人几次三番想把自己的二哥、十三弟往死里整?事实证明老八才是最冷酷、最不讲感情的人。
老四之所以最后上位,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把这个国家当做自己家的。他明白,再不整顿,大清朝和爱新觉罗家就快玩完了。所以他才把苦活得罪人的活都接了过来,因为皇帝作为最大的独裁者天生就是和官僚阶级对立的,官僚得利越多,皇帝和王朝的得利就必然被侵蚀。康熙会选一个舍我其谁,能够给清朝补窟窿的继承人,还是一群蛀虫的保护伞?就算是个人品德上,至少老四对灾民和贱籍还有起码的同情心,对刑部戕害人命还有起码的义愤,对自己的十三弟还有兄弟感情。
祖上辛辛苦苦盖了间屋子,时间长了房子因为管家、佣人们贪污克扣变得到处漏雨,结果儿子为了邀买人心变着法帮这些人瞒住老爷子,这不是败家子儿是什么?
bug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他的道术太低级了。
在熬死了和硕荣亲王,生擒了鳌拜,气死了吴三桂,压死了郑成功,平定了雅克萨,消灭了葛尔丹,查处了索额图明珠黑恶势力团伙,一生仅凭猎杀国家保护动物数量就足够判处死刑的大清国第一塞思黑,哦不对是巴图鲁,面前,他的计谋,就像是小孩子在大人面前过家家一样。
(单说电视剧,不说史实哈)
他老八,用的所有的计谋策略,都是一个臣子应该用的计谋策略,他的思路是扳倒了太子,再扳倒了老四,再扳倒老十四,他就是皇子里面的第一,皇帝只能把位置传给我。
而他的对手老四,用的本身就是皇帝的计谋策略,他从来没有把和皇子之间的竞争放在心上(表面上),也就是说我不和你们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常务副皇帝,(太子给自己的定位就失败在这里,他和老八一样买官卖官,结党营私,横征暴敛,本质上还是用权臣的思维开展工作,而不是帝王思维,作为储君,全天下的钱最后都是你的,你为什么要贪污受贿那百十万两银子呢?太子只需要和一个人结党,那就是皇帝)我是为皇帝分忧的。
第一次,收欠款,康熙心里门清,但是没说啥。
第二次,查刑部,他自己是想查,但是是出于公心,最后都有些后悔听了邬思道的话,让老八出头,但是邬思道还是说对了,这件事你顾虑太子,就一定会办砸,那么连续两次办砸了,就算皇帝心底里清楚你是为国为民服从大局,也难以服众,这件事你不顾虑太子,就必须使用非常手段办案,比如诱供,那么一旦被康熙发现,那就直接在继位这件事上面判死刑了。而正因为康熙发现了bug的私信,这就让后面选储君变成了自爆。
第三次,百官行述,这件事雍正干的非常漂亮。
第四次,推荐大将军王,这件事虽然雍正一开始没想明白,但是推荐老十三也是出于公心(从狩猎就能看出来,老十三绝对实力比老十四要强),但是当邬思道点名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后,他就明白了,最后推荐的老十四,也是为了国家。
可以说,定位决定地位,bug理解的皇帝,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那种,我把老虎都消灭了我就是皇帝,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臣子心态,反观老四在邬思道加持下,用的都是皇帝心态的计谋和道术。
bug给自己的定位是百官领袖。周星驰:乞丐的头?那是什么?回答:还是乞丐!百官的头,还是官,不是皇帝。
他的这个道术,做个廉亲王维持官僚系统的稳定是足够的,做皇帝,那叫啥,自己革自己的命?他自始至终没有理解的是皇帝和官僚系统本身就存在本质性的结构性的冲突,而他天真的认为只要我什么都护着官僚系统就能成为皇帝,确实太天真了,历史上不论是赵匡胤还是朱元璋这种草根出身的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权臣,对于开国元勋这么做没问题,对于一个廉亲王,自己把自己定位成草根出身,在已经稳定运行80年的国家这么做就是自掘坟墓了,他压根没看过24史吧。他用这个思路,真做了皇帝,肯定会像康熙说的那样最终败光了江山
这就是康熙说的,bug处处学朕处处不像,朕是宽仁治国,他是宽仁收买人心。
还有邬思道说的,皇帝在临死前把你们几个能臣罢免,是皇帝的仁爱之心,否则辅错了人难免大开杀戒,辅对了人又难免恃宠而骄无理难以控制,而新主上台一纸赦书他们又是肱骨之臣了,这一层bug压根没想到,小丑是他自己罢了。
而bug阵营里真正管事的能人佟国维,早就明白了,他先是烧毁了bug的热灶,又在隆科多迷茫的时候把隆科多亲自推到了雍正那里。他的原话是,阿哥们找你,难道皇上就不找你吗?你不要答应阿哥们,也不要拒绝,等皇上找你了,你就把宝全押出去,只有皇上钦定的储君才是铁打的新君!作为明面上的bug党,隆科多就这样投靠了老四。如果佟国维真的认定老八有机会,他又何必这么说呢?小说里写了,自从狩猎之后,佟国维就觉得bug悬了,老四机会大,只是那个时候bug指数一飞冲天,他不敢明着来而已,所以以进为退,名义上为bug说话,实际上废了bug最后继位的希望。
所以从剧情来说,老八是位极人臣,但也仅此而已,终究还是人臣,不是皇帝。他的那点心术在皇帝面前真不够。
康熙不是说了吗,辛者库贱婢所生
就电视剧而言,八阿哥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假,假仁假义
整个人太假了,让他皇帝老子不舒服了
康熙传位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
“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
这话就是明白说了,在康熙心里,这个八贤王名不副实,实属沽名钓誉
两个点让康熙对八阿哥失望了
一个人,若表里如一还好,一旦显露出其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作风,其败兴则更甚。
对于康熙而言,有这两件事,伪造太子笔迹调兵陷害一事,他最先怀疑谁呢?
蠢猪一样的大阿哥?天天圣人圣训的三阿哥?冷面冷心却始终力保太子的四阿哥和那个嫉恶如仇重视亲情的老十三?
最后所有的细节就都落在了那个其心可诛,表里不一的八阿哥和他的小团体身上。
如果你是康熙,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行事为人,你会把位置传给他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