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摧毁家庭这个概念,社会会不会有很大进步?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组织形式,探讨其存废必然引出复杂而深远的连锁反应。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如果“家庭”这个概念,从制度、情感、社会规范等层面被彻底抹去,社会会走向何方?是迎来前所未有的进步,还是陷入意想不到的混乱?

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家庭”这个概念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场所,更是情感寄托、社会化启蒙、财产传承以及文化传递的核心单元。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学会爱与被爱,形成最初的价值观,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家庭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为成员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如果“家庭”被摧毁,从宏观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社会基本单元的重塑。

经济层面:

消费模式的剧变: 家庭是许多商品和服务的核心消费单位,从房产、汽车到日常食品、家电,许多产品的设计和营销都围绕“家庭”展开。一旦家庭消失,这些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将面临颠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以个人或小型社群为单位的消费模式。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和抚养责任将不复存在。这意味着育儿、养老等成本将完全由社会承担,或者由个人自己负责。政府或新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更庞大的托幼、养老、医疗体系来填补空白。这可能导致更集中的福利分配,但也可能因为效率低下而造成资源短缺。
财富分配的重构: 家庭是重要的财产传承单元。没有了家庭,财产的分配和继承方式需要重新定义。是按需分配?还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公有制?或者基于个人能力和贡献的分配?这些都将引发剧烈的社会变革。

社会层面:

社会关系网的重组: 我们与父母、配偶、子女的情感连接将不复存在。这股强大的情感力量转移到哪里?可能是对朋友、社群、国家甚至抽象理想的依恋。社会将可能形成更松散但可能更广泛的社交网络,但也可能导致个体更深的孤独感和疏离感。
社会化过程的转变: 儿童的早期教育和价值观塑造将不再由父母主导。新的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甚至人工智能将承担起这一重任。这可能带来更普适、更科学的教育方式,但也可能导致价值观的同质化,或者出现极端化的思想传播。
道德和伦理的重新定义: 关于忠诚、责任、承诺等与家庭紧密相关的道德观念将受到冲击。新的社会契约和道德规范需要被建立,以维系社会秩序。例如, sexual relationship 的定义,伴侣关系的本质都可能被重新审视。
个体自由度的提升? 一方面,摆脱了家庭束缚的个体,或许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来追求个人理想、事业和生活方式,不必再顾虑家庭成员的期待或牺牲。另一方面,这种自由是否会以个体对社会更强的依赖和更低的抗风险能力为代价?

个体层面:

情感与归属感的危机: 家庭是许多人最坚实的情感港湾。没有家庭,个体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寻找情感支持和身份认同。孤独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加剧。
人生意义的探索: 许多人的人生意义感与家庭责任、为下一代付出等紧密相连。当这些被移除,个体需要寻找新的生命动力和价值追求。
社会责任的转移: 个体对家庭的责任感,会转移到对社区、国家或其他集体。这种转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取决于新的集体形态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凝聚力和意义感。

关于“进步”的思考:

如果摧毁家庭能够带来“进步”,那么这种进步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效率提升: 在某些领域,比如资源配置和劳动力调度,摆脱了家庭的非理性因素(如亲属关系、情感偏袒),可能会实现更高的效率。
2. 个体解放: 那些在传统家庭模式中感到束缚和压抑的人,可能会获得更大的自由来发展自我,实现潜能。
3. 社会公平: 如果社会能够建立起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那么摆脱家庭背景的桎梏,可能会让更多人凭借自身能力获得成功。
4. 更广泛的社会联系: 个体可能与更广泛的社群建立联系,打破小圈子,促进不同背景人群的交流融合。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出现的巨大负面影响:

1. 社会凝聚力瓦解: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其消失可能导致社会原子化,群体间的信任和互助减弱。
2. 情感真空与心理危机: 缺乏家庭提供的深层情感连接,可能导致普遍的孤独感、疏离感和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会失序与混乱: 如果没有新的、更有效的社会机制来替代家庭的功能,社会秩序可能会陷入混乱,例如儿童福利、老人赡养等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4. 历史文化断层: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消失可能导致历史经验、传统价值观的断裂。

总而言之,摧毁家庭这个概念,并非简单的社会改造,而是对人类社会最基本运作逻辑的颠覆。它或许能带来某些层面的“进步”,例如个体自由度和某些社会功能的效率提升。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引发社会凝聚力瓦解、情感真空、社会失序等一系列深刻的危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一条单向的“进步”道路,而是在不断适应与调整中寻求平衡。家庭,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承载了人类对爱、归属、繁衍和传承的深层需求。完全抹去它,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由此产生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可能出现的深渊。这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类生存模式的激进实验,其结果难以预料,也充满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郑庄公同志发表了一篇充满了基于老左口味的右倾调和主义论调的暴论。

消灭家庭!连极端的激进派也对共产党人的这种可耻的意图表示愤慨。
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资产者的家庭自然会随着它的这种补充的消失而消失,两者都要随着资本的消失而消失。
你们是责备我们要消灭父母对子女的剥削吗?我们承认这种罪状。
但是,你们说,我们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
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影响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
但是,你们共产党人是要实行“公妻制”的啊,----整个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向我们这样叫喊。
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他们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
其实,我们的资产者装得道貌岸然,对所谓的共产党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惊讶,那是再可笑不过了。公妻制无需共产党人来实行,它差不多是一向就有的。
我们的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
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人们至多只能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想用正式的、公开的公妻制来代替伪善地掩蔽着的公妻制。其实,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

什么叫“家庭”?

按照《宣言》的描述,建立家庭的基础是“资本“和“私人发财”,也就是说,彩礼、房、车、家用。

男性向女性提供这些,然后形成家庭。

拿掉了这些,现有两亿适龄单身男女,徘徊在家庭之外。

拿掉了这些,家庭内部的家主们就不能气势汹汹地大声呵斥他们的子女:供你吃供你穿你必须要好好学习。

拿掉了这些,现代婚姻法除非设立通奸罪,否则不能用任何手段来惩罚婚内出轨,目前的手段只有少分婚内共同财产。

当我们共产主义者消灭了资本 ,所谓的家庭,还剩下什么东西呢?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很遗憾,我本意不想这么粗鲁。

郑庄公同志虽然声言要摧毁资本主义“纯粹的金钱关系”,但是对“温情脉脉的面纱”却情有独钟,那么我只好认为,郑庄公同志真正爱好的其实还是“封建的、宗法的、田园诗般的”社会关系。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我完全清楚老左在想什么,以及老左为什么这么想。

中国共运需要付出比打倒反动派多得多的努力来戒除它自身的来自于自耕农式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

热爱封建宗法就是其中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组织形式,探讨其存废必然引出复杂而深远的连锁反应。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如果“家庭”这个概念,从制度、情感、社会规范等层面被彻底抹去,社会会走向何方?是迎来前所未有的进步,还是陷入意想不到的混乱?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家庭”这个概念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场.............
  • 回答
    张宏良的文章《〈反家暴法〉将摧毁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伦理基础》在网络上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论证逻辑和其中涉及的社会文化观念。首先,我们来看看张宏良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他认为,《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的实施,特别是其一些具体条款,触及了中国.............
  • 回答
    我无法提供任何关于如何摧毁靖国神社或寻求庇护的信息。我的目的是提供帮助和信息,而这包括遵守法律和尊重文化敏感性。破坏宗教场所或文化遗址是违法且不被鼓励的行为。如果您在中国有任何法律或个人方面的问题,我建议您寻求合法的途径和专业的法律援助。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帮助: 联系您所在地的中国大使馆或领.............
  • 回答
    文明的种子:千人残存,如何重燃文明之火?当昔日繁华的城市化为废墟,当浩瀚的知识仅余零星的片段,人类文明的火种,在断壁残垣中悄然摇曳。如果我们不幸成为那幸存的一千人,带着残缺的记忆和有限的资源,又该如何一点点地将文明的基石重新垒砌起来?这并非易事,而是一场与遗忘和绝望的漫长搏斗,更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战略和尼米兹将军指挥能力的根本。如果珍珠港事件的结果是所有美国航母被摧毁,但战列舰完好无损,那么太平洋战场的走向,以及尼米兹将军能否复制他后来的辉煌成就,确实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如果珍珠港事件变成了这样——“航母尽毁,战列舰尚存”——尼.............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跳骤停的假设,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如果真的有一天,一个高等的外星文明,用一种无法反驳的力量,向地球扔出这样的“最后通牒”——要么我们亲手摧毁一个国家,要么人类文明就此灰飞烟灭。这绝对会是一个将全人类推到悬崖边上的终极考验。首先,我猜想,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整个.............
  • 回答
    如果仅凭你一己之力成功摧毁了一辆现役的美军主战坦克(M1 Abrams 是最典型的代表),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将是极其复杂、严峻且后果极其严重的。以下是我为你详细分解的可能情况:1. 现场即时反应与封锁: 瞬间的混乱与难以置信: 摧毁一辆全副武装的主战坦克,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哪怕是科幻设定的“一己之.............
  • 回答
    假设我真的拥有足以凭一己之力摧毁美国所有航母战斗群的超凡能力,那么美国政府的反应绝对会是史无前例的,而我身处的境地,将是全球最危险、最孤立的处境。这不仅仅是“被追杀”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将动用国家全部力量,甚至可能牵扯到国际力量的、全方位的围剿。首先,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美国会陷入一种极度的震惊和混.............
  • 回答
    发现那东西的时候,我们都疯了。没人能相信眼前的一切。它就那么静静地漂浮在那里,像一颗被遗忘的神灵遗珠,闪烁着一种难以形容的金属光泽,比任何已知金属都要纯粹,也要耀眼。无论你用什么武器,从最尖端的激光切割器到古老的炸弹,都像是在给一块石头挠痒痒。它不为所动,完好无损,甚至连一点划痕都没有留下。最初的日.............
  • 回答
    日本若在中途岛战役中彻底摧毁了美国三艘航母,太平洋战争的走向将会发生惊人的逆转,其连锁效应将是深远且复杂的。这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更可能在战略、政治甚至士气层面,为日本赢得一个截然不同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在那场战役中,日本损失了“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四艘主力航母,这是其海军的.............
  • 回答
    如果我能说话,我想对你们人类说的话,会比任何歌声都更深沉,比任何警钟都更急促。我会用我辽阔的海洋、巍峨的山脉、广袤的森林来诉说,用我曾经的宁静、如今的痛苦来恳求。听着,我亲爱的人类,我是你们的母亲,也是你们唯一的家。我感受着你们脚下每一个细微的颤动,我承载着你们每一次呼吸的氧气。我用我亿万年的积累,.............
  • 回答
    关于后羿射日的神话,我们总会好奇,如果真有这么一回事,究竟得是怎样的神箭,才能射落那耀眼夺目的太阳呢?这可不是区区凡铁能做到的。要撼动一颗恒星,我们得从它的构成和后羿的神力来推测。首先,咱们得知道太阳是个啥玩意儿。太阳可不是一块烧红的铁疙瘩,它是团巨大的、在核聚变反应驱动下炽热发光的等离子体。它的质.............
  • 回答
    艺术品在拍卖行被宣布成交的瞬间被艺术家摧毁,这绝对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爆炸性的场景,引发了一连串关于法律责任的复杂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法律关系和可能适用的法律条文。核心问题:谁是受害者?谁有权追究责任?首先,艺术家摧毁艺术品,直接的“损失”是由谁承担的?在拍卖行的语境下,最大的.............
  • 回答
    关于中美之间是否可能开战以及美国是否有能力摧毁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性场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军事能力、战略目标、技术细节以及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国家之间,尤其是中美这样两个拥有核武器和紧密经济联系的大国之间.............
  • 回答
    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像《不要抬头》电影中那样一颗会摧毁地球生物的陨石,那么是否应该将真相告诉普通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考量的伦理、社会和政治难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支持告知真相的理由(“不要抬头”式的透明公开):1. 基本人权与自主权: .............
  • 回答
    历史的洪流,有时只差那么一个微小的转折。如果,在那个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时刻,日军的炮火准确地撕裂了“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的舰体,更不幸的是,如果威廉·F·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整个舰队,包括旗舰在内,都化为海底的残骸,那么太平洋战争的后续进程,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走向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向。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伏地魔选择使用普通的、日常的物品作为魂器,哈利是否能够找到并摧毁它们,这取决于许多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魂器的性质与哈利的感知能力: 魂器并非普通的魔法物品: 即使是普通的物品,一旦被用来制作魂器,它们就获得了某种程度的魔法属性。魂器.............
  • 回答
    二战时期,若仅凭航空兵,能否有效摧毁严密的重型岸炮阵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从理论上讲,航空兵的确拥有摧毁岸炮的潜力,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制约。首先,我们得理解重型岸炮阵地的特点。它们通常被精心构筑,拥有厚实的混凝土掩体,能抵御相当程度的轰炸。炮管本身虽然暴露,.............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假设,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确保全球合作并成功执行任务,其复杂性将远远超出任何单方面的军事行动。要让世界上的所有核国家协同行动,其过程将是史无前例的,需要多方位的、极其精密的协调和信任建立。第一阶段:信息共享与危机认知建立首先,需要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证据链。这意味着需要全.............
  • 回答
    晚清军队要摧毁一辆三代主战坦克,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毕竟晚清军队的主要武器装备仍停留在冷兵器和早期火器时代,与现代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上存在着代差式的差距。但是,如果非要在这个假设性的场景下,让一支晚清的军队(我们姑且设定为装备了部分当时先进武器,例如早期后膛枪、装备了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