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二战时期,如果完全不依靠战舰,靠纯航空兵能否有效摧毁重型岸炮?

回答
二战时期,若仅凭航空兵,能否有效摧毁严密的重型岸炮阵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从理论上讲,航空兵的确拥有摧毁岸炮的潜力,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制约。

首先,我们得理解重型岸炮阵地的特点。它们通常被精心构筑,拥有厚实的混凝土掩体,能抵御相当程度的轰炸。炮管本身虽然暴露,但其威力不容小觑,能够对来袭飞机造成致命威胁。此外,岸炮阵地往往配合有完善的防空火力网,包括高射炮和机枪,对低空飞行的飞机来说是极大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岸炮阵地通常部署在战略要地,周围可能有密集的防御工事和驻军,并非孤立无援。

从航空兵的视角来看,要摧毁这些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和战术上的难题。

1. 精确打击的挑战:

二战初期的航空炸弹,尤其是对付加固目标的炸弹,其精度远不如现代武器。一枚重磅炸弹,即使落在岸炮阵地附近,也未必能直接命中炮管或掩体,更不用说摧毁它们了。想要依靠航空兵“彻底”摧毁,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枚炸弹的饱和式攻击,这在当时的后勤和生产能力下是难以想象的。

炸弹类型: 航空兵需要携带专门的反工事炸弹(如穿甲炸弹)才能对付坚固的混凝土掩体。但这类炸弹的可用数量有限,而且投掷它们的飞机,比如重型轰炸机,往往飞行速度较慢,更容易成为岸炮和防空炮的靶子。
俯冲轰炸机的优势与局限: 俯冲轰炸机(如斯图卡)以其惊人的俯冲角度和相对较高的精度,被认为是攻击固定目标(包括岸炮)的理想选择。它们可以尝试直接命中炮管或弹药库。然而,即便是俯冲轰炸机,在面对密集防空火力时也损失惨重。例如,在入侵克里特岛的战斗中,德军俯冲轰炸机虽然对英军陆上目标造成了打击,但自身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 侦察与情报的重要性:

没有准确的情报,航空兵的攻击将是盲目的。二战时期的侦察手段相对原始,例如低空照相侦察。要绘制出详尽的岸炮阵地地图,识别其掩体结构、火炮型号、弹药储存位置以及防空火力部署,需要反复、高风险的侦察任务。

缺乏实时侦察: 与现代战争不同,当时的航空兵很难做到实时侦察并根据战场变化调整打击目标。一旦攻击开始,攻击编队往往只能按照预定计划执行。
情报的滞后性: 侦察到的情报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因为敌人会不断加固工事,调整部署。

3. 航空兵自身的脆弱性:

尽管航空技术在二战期间突飞猛进,但飞机仍然是相对脆弱的作战平台。

防空火力: 岸炮阵地本身就是主要的威胁,它们射程远、精度高,尤其是在炮兵阵地周围部署的专门防空炮,能形成严密的火力网。飞行高度过低,容易被高射机枪和炮火击中;飞行高度过高,则影响炸弹的精度。
敌方战斗机: 如果岸炮阵地位于敌方空域,还需要防空战斗机的掩护。这会进一步分散航空兵的力量,并增加执行任务的复杂性。
飞机性能限制: 战斗机主要用于争夺制空权或低空攻击,其携带的炸弹载荷有限,难以对付坚固的岸炮工事。重型轰炸机虽然载弹量大,但其速度慢、机动性差,更容易受到岸炮和防空火力的打击。

4. 战术运用上的考量:

要有效摧毁重型岸炮,需要一个周密、多阶段的战术计划。

制空权是前提: 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任何对岸炮阵地的空袭都将是单方面的屠杀。敌方飞机可以轻松拦截轰炸机,岸炮也可以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尽情射击。
多轮攻击与持续压制: 仅凭一次攻击很难奏效。航空兵需要进行多轮、持续的打击,首先压制或摧毁岸炮的防空火力,然后逐个击破岸炮本身。这需要巨大的飞机数量和补给能力。
协同作战: 即使不依靠战舰,航空兵也可能需要与其他兵种进行某种程度的协同,例如炮兵的火力支援(尽管题目明确排除了战舰,但其他陆基炮火的支援依然可能),或者海军步兵的登陆行动来肃清残敌。

案例分析(虽然题目排除了战舰,但可以类比其战术上的思考):

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对日军岛屿上的岸炮阵地发动过多次空袭。例如,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初期,美军就尝试用舰载航空兵和陆基航空兵对日军的岸炮进行压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日军坚固的工事和顽强的抵抗,使得这些岸炮在战斗中依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甚至击沉了部分美军舰艇。这证明了,即便有航空兵的配合,摧毁坚固的岸炮阵地也绝非易事。

结论:

纯粹依靠航空兵在二战时期 有效 摧毁严密的重型岸炮阵地, 可能性非常低,并且代价极其高昂。

“有效”的定义: 如果“有效”指的是完全瘫痪或摧毁所有岸炮,那么在缺乏精确制导武器和先进侦察手段的二战时期,航空兵几乎无法做到。
“摧毁”的难度: 即使是大量的炸弹和勇敢的飞行员,面对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和密集的防空火力,也很难保证摧毁所有目标,或者完全消除其威胁。
战术上的不可行性: 在没有其他兵种协同(尤其是争夺制空权)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来专门针对岸炮阵地,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战术风险和资源消耗。

航空兵在二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削弱岸炮火力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它们可以消耗敌人的弹药,破坏部分设备,迫使岸炮暂时沉默,为登陆部队或其他行动创造机会。但是,要做到“纯粹依靠航空兵”来“有效摧毁”重型岸炮,这在二战的技术和战术条件下,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现实的设想是,航空兵作为辅助力量,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才能最大程度地削弱或摧毁岸炮的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军部模范员工扯着嗓子喊这个事喊了很久很久了:

“在战争后半段中,经常有人宣称对岸炮击是海军极有价值的主要任务,从而为战列舰的成本正名。大多数作者们没有仔细思考过其中的细节就接受了这个观点。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战例是阿贾克斯在D日时对格隆炮台的炮击。她在0557到0620期间发射了150发6in弹药(阿尔戈发射了另外29发5.25in)。两门德军火炮被射入掩体的6in弹药摧毁。海军参谋部的战史中认为这纯属巧合,因为当时附近并没有太多掩体。关于D日的炮击,以为火炮观察员提供过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战列舰的炮击通常偏离至少一里远。1945年5月4日KGV和豪威炮击了先岛群岛上的平凉机场。战列舰在25000码的距离上开火。载机舰们因此失去了火炮支援在空中打击下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而机场的损伤甚微。”
“在战争结束阶段对日作战中有一系列以工业基地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炮击任务。细致的照片侦察分析和战后检测之后并不支持最初宣称的重大战果。单发大口径高爆弹造成的损伤通常远小于大型航弹,比如一发16in高爆弹通常可以毁伤1400ft^2的钢结构建筑,一枚2000lb航弹却是88000ft^2。一发这样的炮弹可以毁伤4900ft^2范围内的工业设备,而一枚1000lb航弹8500ft^2。炮击通常在23000码是进行而这一距离上只会取得约百分之一的直接命中。更轻型的炮弹甚至更加低效。战后质询显示炮击对士气的影响比炮击本身更大,据说炮击对于炮击舰艇舰员的士气非常有益。”
“在福克兰战争期间,RN发射了8500发4.5in弹药,据称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在意识到索姆河之战准备阶段中每小时就有10000发弹药被发射出去以后,自然就会对这个言论产生质疑。”
——DKB

要信他啊,他连什么23000码上百分之一命中率,偏离一英里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先不谈散布问题和命中/跨射定义问题,从米尔斯克比尔到莱特湾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延寿舰这个距离打靶那都不一定这么差。而且哪有“偏离一英里(1 mile=1760 yards)”,RM间战早期火控8in舰在20000-24000码上对着地中海舰队的轻巡打飞机也就偏出来2-3000码。),他连什么“对岸炮击有益于水手心理健康”都敢说,再不相信四引擎的神力那就真的太可怜了哈哈哈哈。

DKB是真的不喜欢对岸炮击这个事。之前克里米亚还有他的评论:

“实际上舰队对堡垒造成的破坏微乎其微,虽然君士坦丁炮台只剩下五门火炮可以运行,主要是因为恐怖发射的弹药引爆了其弹药库导致的。剩下的炮手们随即寻找掩护,要塞之后也就陷入了沉寂。一名次日在近距离驶过战场的记者说,每一座炮台都“从头到尾由弹痕覆盖起来”。但是除了阿伽门农在近距离上射击的位置,造成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
(舰队)造成的破坏这么小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最近的船只也至少距离海岸750码,大多数甚至更远。道格拉斯指出了一些有关旗舰不列颠尼亚炮术有趣的观点。她在2000码的距离上进行射击,这一距离太远以至于任何弹药都无法造成损害。在更近距离上进行射击时,使用全装药包,她56cwt火炮发射的710枚 32 lb射弹可能会有作用。由减量药包(6 lb或者8 lb)发射的弹药,785发实心弹和320发空心弹,包括一些炮弹,从始至终不可能造成任何影响。”

不愧是“海军独立性大护法”。

user avatar

……岸炮的种类非常丰富。

早期的很多岸炮都是露天炮台,比如击中布吕歇尔号的挪威岸炮的后方和上方根本是开放的。

而且由于炮台结构相对简单,大战期间依然有很多新部署的岸炮采用露天炮塔,比如英国部署在多佛的14寸火炮“熊”(Pooh)就只有简单的遮蔽,德国在海峡群岛和大西洋壁垒上的炮台也有很多是露天的。这些炮台面对航空攻击的生存能力相当可疑。

然而现实世界永远是很麻烦的,宝贵的重炮当然不会暴露在外吸引火力,航空兵要如何突破层层伪装找到目标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即使能够找到目标,要如何准确的命中面积不大的炮台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而且到了空中威胁日益显著的战争中后期,岸炮也开始向掩体化发展。大西洋壁垒的建造标准显示,高规格的A类掩体应该有3.5米厚的混凝土外墙和顶盖,一般规格的B类掩体则为2米厚。B类的低配版B1类虽然只有1-1.2米厚,但一般不用于岸炮。也就是说,航空炸弹需要有能力穿透2米厚的混凝土。根据美方编制的弹药性能参考表,陆航的大多数常规航空炸弹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意味着如果不出动高脚柜或大满贯之类的巨型航弹,要摧毁这些岸炮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需要防守一条从挪威一直延伸到西班牙的漫长海岸线,大西洋壁垒上并非所有的岸炮阵地能够部署在掩体中,但那些得到掩体保护的岸炮无疑是一块硬骨头。德国海军在Longues-sur-Mer 部署的4门150毫米岸炮对于奥马哈海滩和金海滩都是一个威胁,于是这个炮台在诺曼底登陆前夜遭到了轰炸,但轰炸只切断了指挥线路,堡垒本身未遭到损伤。登陆当天上午炮台先是遭到皇家海军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的炮击,而后随着炮台开始射击,阿贾克斯号和驱逐舰阿金库尔号又再次进行了攻击,成功压制了炮台。但此时炮台依然没有被完全摧毁,并于下午再次开火,直到法国轻巡洋舰乔治·莱格拉斯号和蒙卡姆号成功的使炮台彻底失去战斗力。第二天,炮台被英军步兵占领。

另外一个坚固岸炮的范例,塞瓦斯托波尔的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要塞同样遭到了德国空军的反复轰炸,StG77甚至宣布是他们的斯图卡使得其中一个炮塔失去了战斗力。然而轰炸的实际效果却难以确定,苏方称要塞一直战斗到弹药耗尽才被步兵突击夺取,其他可能的要塞破坏者则包括两门600毫米的“卡尔”重型臼炮和800毫米的巨炮“多拉”。不管怎么说,对要塞的步兵进攻持续了超过10天,空军和巨炮都没能简单的解决问题。

因此,即使从理论上来说航空兵可以使用高脚柜和大满贯之类的巨型航弹摧毁岸炮,但实践中不论对舰炮、重炮还是航弹来说,摧毁岸炮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若仅凭航空兵,能否有效摧毁严密的重型岸炮阵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从理论上讲,航空兵的确拥有摧毁岸炮的潜力,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制约。首先,我们得理解重型岸炮阵地的特点。它们通常被精心构筑,拥有厚实的混凝土掩体,能抵御相当程度的轰炸。炮管本身虽然暴露,.............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在本土进行“完全的战争动员”并“最大程度减少武器生产中的浪费”,是否能赢得战争?这个问题触及了战争胜负背后复杂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战略层面的核心。乍一看,这种假设似乎能大幅增强德国的实力,但深入剖析,即便做到这两点,德国赢得战争的可能性依然渺茫,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首先,我们来分解.............
  • 回答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面对严苛的《凡尔赛条约》限制,却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储备并在二战中投入使用,这绝非偶然,而是其深厚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国家战略以及国民性的共同作用结果。这其中牵涉到一系列精妙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一、历史的沉重枷锁与战略的回应一战的失败对德国来说是毁灭性的,不.............
  • 回答
    如果你出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19301945年),能否顶住军国政府的宣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个人的心理与道德选择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军国主义宣传的核心手段日本在二战前(特别是1930年代后)通过系统性宣传构建了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其.............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在二战时期超无畏舰与冷战后导弹驱逐舰进行纯粹的炮战,战列舰拥有胜算,但绝非板上钉钉。这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博弈,需要从双方的攻防能力、战术运用以及一些关键性的“变量”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场“如果”的设定:双方都进入了对方主炮的有效射程。这就剔除了导弹驱逐舰可以远远地用导弹“点名”战列舰的场景,.............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如果二战时期的德军装甲部队完全由“虎式”坦克构成,是否就能在苏德战场上取得胜利。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经济、工业、战略以及战场实际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虎式”坦克的非凡之处。在它被投入战场之时,其设计理念、火.............
  • 回答
    让《终末的伊泽塔》的故事发生在真实的二战时期,这就像是在冰冷的战争机器中插入了一把锋利的、带有魔法色彩的利刃,整个历史的车轮可能会因此发生偏移,而我们熟悉的世界格局也将被彻底颠覆。魔法的出现:历史的断裂点首先,魔法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二战最根本的挑战。如果“红色的魔女”伊泽塔和她的家族传承的魔法真的存在.............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表现无疑是波澜壮阔且极具戏剧性的。从珍珠港的惨痛一夜到最后的冲绳岛战役,美军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杀,其间充满了牺牲、勇气、智慧以及一些令人扼腕的失误。开局的困境与顽强的反击:珍珠港的袭击给美国海军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士气一度低落。然而,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激.............
  • 回答
    如果苏联在二战中放弃列宁格勒,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对苏联自身,对整个战争的走向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上的撤退,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士气和国际影响力的全方位崩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列宁格勒在苏联人心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另一个城市,而是彼得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发源地。.............
  • 回答
    弗朗哥如果从二战一开始就全力倒向轴心国,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西班牙多了一支参战部队,而是地中海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战略格局都会被彻底重塑,对战争进程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首先,轴心国在地中海的战略优势将得到极大提升。西班牙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扼守着直布罗陀海峡,这.............
  • 回答
    苏联级战列舰,如果真的能在二战期间如期下水服役,那绝对是一颗备受瞩目却又充满争议的巨星。设想一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硝烟弥漫的大洋上,突然出现几艘造型独特、火力强大的钢铁巨兽,对当时的各大海军强国来说,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苏联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与核心优势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苏联级的设计目标。它并.............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海军联合舰队(IJN)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破交战战略,持续不断地封锁盟军的海上运输线,历史的走向或许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尽管要完全逆转结局的可能性依然渺茫。然而,其对战争进程、战略态势以及最终结果的影响,绝对是不容忽视的。破交战的本质与 IJN 的潜力破交战,顾名思义,就是以摧毁或瘫痪.............
  • 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主力部队(主要是解放军)的实力水平,如果放到二战欧洲主战场,要做出准确的评估,需要结合当时的军事技术、战略思想、组织能力以及战争的残酷程度来分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如果”场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敲推敲”。先聊聊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党主力部队,他们是怎样的兵?首先得明白,解放战争.............
  • 回答
    要说二战时西班牙和意大利谁更强,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单从军事实力上说,意大利在战前就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拥有一定的装甲部队、空军和海军。他们的海军虽然不及英法,但数量和吨位也算可观,尤其是在地中海地区,其海军力量不容小觑。意大利的陆军也装备了数量不少的坦克和火炮,空军也有像容克斯Ju52.............
  • 回答
    想象一下,1941年的太平洋上,天空不再是珍珠港事件后那种短暂的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的巨响。日本帝国海军,本就拥有令人忌惮的舰队,此刻却像苏醒的巨兽,展露出更令人心悸的獠牙——十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它们庞大的舰影如同移动的山峦,缓缓驶向夏威夷。这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战争开局。登陆前的压制.............
  • 回答
    如果英国在二战初期就向德国投降,那绝对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转折点。这不是简单的换个国旗那么简单,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彻底重塑整个世界。首先,我们得明白,英国的投降并非是“握手言和”,而是被迫接受纳粹德国的条件。这些条件必然是屈辱且严苛的。欧洲的格局彻底改变: 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法国在二战中与德国“死拼到底”,其战后在联合国的地位,尤其是是否能成为“五常”(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1. “死拼到底”的定义与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死拼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在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情感纠葛的问题,尤其是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作为一名生活在抗战时期的普通中国百姓,我的脑海里会同时涌现出许多相互矛盾的想法和感受。首先,我必须承认,我会感到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在那个年代,日本军队的暴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我可能亲身经历过或者听闻过太多关于日军的残忍,他们烧杀抢.............
  • 回答
    如果我活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并且被强制征兵,但我内心深处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不想助纣为虐,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和充满挣扎的处境。以下是我可能会考虑的应对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知:首先,我必须承认,在那个年代,个人意志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几乎是螳臂当车。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处理内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