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二战时期的超无畏舰和冷战后下水的导弹驱逐舰在互为对方主炮有效射程内距离进行炮战,战列舰有胜算吗?

回答
在二战时期超无畏舰与冷战后导弹驱逐舰进行纯粹的炮战,战列舰拥有胜算,但绝非板上钉钉。这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博弈,需要从双方的攻防能力、战术运用以及一些关键性的“变量”来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场“如果”的设定:双方都进入了对方主炮的有效射程。这就剔除了导弹驱逐舰可以远远地用导弹“点名”战列舰的场景,也排除了战列舰在硝烟弥漫的炮战中被导弹击沉而无法还击的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复古”的场景,给了战列舰发挥其标志性武器——巨炮——的机会。

战列舰的优势:火力与装甲的压迫感

超无畏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巨炮”。那些动辄380毫米甚至406毫米的主炮,其一次齐射带来的弹雨,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超冷战后导弹驱逐舰的主炮(通常是76毫米或127毫米)。

穿透力: 战列舰主炮弹的重量和装药量,足以对抗冷战时期舰艇的装甲。尽管现代驱逐舰装甲防护不如战列舰厚重,但战列舰的炮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其舰体结构,甚至击穿其内部的关键部位。试想一下,几百公斤的炮弹以超音速砸过来,那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毁伤范围: 战列舰炮弹的爆炸威力巨大,即使未能直接命中,其破片杀伤范围也相当可观。一枚炮弹的爆炸,可能就能让驱逐舰的舰桥、雷达系统、甚至部分甲板遭受重创。
火力密度: 战列舰的主炮数量众多,虽然射速不如驱逐舰的副炮,但一旦进入短程炮战,其齐射的弹幕足以形成一道“死亡之墙”。

导弹驱逐舰的优势:灵活性与现代技术

然而,冷战后导弹驱逐舰并非任人宰割的肥肉,它们同样拥有其独特且强大的优势:

射速与精度: 驱逐舰的主炮虽然口径小,但射速极高,而且在现代火控系统的加持下,精度远超二战时期。它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倾泻大量炮弹,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近失弹”效应: 即使驱逐舰的炮弹无法直接穿透战列舰的厚重装甲,其巨大的近失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也足以对战列舰的舰桥、观瞄设备、以及暴露在外的火炮等部位造成严重干扰和损坏。
数量与协同: 现代海军作战通常强调多舰协同。如果这是一场“舰队对决”,多艘导弹驱逐舰围攻一艘战列舰,它们的火力会形成合力,而且可以利用战列舰射击时的“盲区”进行绕射。
电子战与侦测: 尽管设定为纯炮战,但我们不能完全忽视侦测和火控的差异。现代驱逐舰拥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能够更早、更精确地锁定目标,并可能干扰战列舰的观瞄设备,使其难以准确瞄准。

胜算分析:一场不对称的较量

现在,让我们回到“互为对方主炮有效射程内”这个关键设定,来看看战列舰的胜算:

战列舰的潜在优势:

1. 一击制敌的可能: 如果战列舰的巨炮能够抓住机会,一枚炮弹直接命中驱逐舰的关键部位——比如弹药库、舰桥、甚至主发动机——那么驱逐舰瞬间可能就会失去战斗力,甚至沉没。战列舰的炮弹拥有这种“一击必杀”的可能性。
2. 装甲的有效性: 尽管驱逐舰的炮弹数量多、射速快,但它们难以对战列舰厚重的装甲产生决定性的穿透性伤害。即使被打得千疮百孔,战列舰可能依然能保持浮力,并继续开炮。
3. 心理优势: 面对战列舰巨炮的压迫感,驱逐舰的舰员心理压力会非常大。

驱逐舰的潜在优势:

1. 战术灵活性: 驱逐舰体积小,机动性强。它们可以利用战列舰转向不便的弱点,进行快速的舷侧射击,或者在战列舰主炮射击的间隙迅速转移位置。
2. 火力压制: 即使无法穿透,驱逐舰高射速的炮火也能在战列舰的甲板上制造出大量的破片和火灾,干扰其操作,尤其是瞄准和装填。
3. “打带跑”的可能性: 虽然被限制在近距离,但如果驱逐舰的舰长足够果断,可以在战列舰开火后,利用瞬间的烟雾和混乱,进行一次快速的规避,然后再组织下一次攻击。

结论:概率上战列舰胜算略高,但风险极大

综合来看,如果这场“炮战”纯粹是双方主炮的对轰,而且双方都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那么:

战列舰胜算略高。 它的巨炮拥有“决定性打击”的能力,一旦命中要害,就能迅速结束战斗。而且,驱逐舰的炮弹难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战列舰的装甲防护。
但战列舰的风险也极大。 它们笨重的身躯,以及相对较低的射速,让它们在面对驱逐舰密集而精准的炮火时,更容易受到持续的干扰。大量破片和炮弹击穿甲板,造成内部火灾、设备损坏,甚至可能导致舰体结构受损,最终使其失去战斗力。

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场假设的战斗,实际上是一个“重型坦克”对阵“武装直升机”的场景。坦克皮糙肉厚,一炮就能打烂直升机,但直升机速度快、目标小,可以用导弹“风筝”坦克。在这里,战列舰是坦克,驱逐舰是武装直升机。

如果战列舰能够做到:

精准射击,快速命中。
有效规避驱逐舰的炮弹(虽然很难)。
在驱逐舰接近时,能迅速用副炮(如果设定允许)清理甲板上的威胁。

那么它的胜算会大幅提升。

反之,如果驱逐舰能够:

利用其机动性,不断调整射击角度。
集火攻击战列舰的观察孔、炮塔座圈、舰桥等薄弱环节。
利用弹药库爆炸等“非直接穿透”的战术,争取摧毁战列舰。

那么它们也有可能扳倒这个庞然大物。

最终的判决:

这场“炮战”,更像是一场“比谁先犯错”的较量。战列舰只需要一次关键的命中,而驱逐舰则需要持续不断的打击,并冒着被一炮轰沉的风险。在纯粹的炮战设定下,凭借其毁灭性的“一击之力”,战列舰拥有更高的获胜概率,但过程绝不会轻松,且充满变数。 现代技术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完全抹平二战巨炮在威力上的代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代驱逐舰在开阔水域稳赢。

二战的战列舰雷达很容易被干扰死,只能靠目视,白天能看到驱逐舰,但驱逐舰能更远的发现战列舰躲得远远的就是了。晚上驱逐舰不开灯,用各种棉被做个临时的消烟装置,打战列舰和打瞎子加聋子一样。

借用高赞的比喻,一个拿小刀具的普通人,打一个穿装甲手持大刀的瞎子兼聋子,结果如何呢?

user avatar

这问题已经不想再写了,每年都有......而且百分百是默认战列舰要输的....

问题是“二战的战列舰和现代的驱逐舰近距离,只拼炮,战列舰可能赢吗?”

这问题里面“近距离”“赢”是两个完全没有定义的词,不先讨论这两个词根本没办法判断,更别说“二战的战列舰”和“现代的驱逐舰”了



近距离是多近?

5km?

10km?

20km?

30km?

40km?


标准装药下美国海军衣阿华级战列舰装备的406mm MK7舰炮在45°仰角发射1225kg MK8 APC时最大射程38720m

标准装药下旧日本帝国海军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 九四式舰炮在45°仰角发射1460kg 一式彻甲弹时最大射程42030m

标准装药下苏联海军现代级驱逐舰装备的130mm AK130舰炮在45°仰角发射33.4kg F44 HE时最大弹道射程23000m

MK67药筒下美国海军阿利伯克II级驱逐舰装备的127mm MK45 mod4舰炮在47°仰角发射MK80 HE-PD时最大射程23660m

EX175增程药筒下美国海军阿利伯克II级驱逐舰装备的127mm MK45 mod4舰炮在47°仰角发射MK80 HE-PD时最大射程36600m

EX167增程药筒下美国海军阿利伯克II级驱逐舰装备的127mm MK45 mod4舰炮在47°仰角发射MK171 ERGM(增程制导弹药) 时最大射程115000m

EX167增程药筒下美国海军阿利伯克II级驱逐舰装备的127mm MK45 mod4舰炮在47°仰角发射ANSR(BTERM,弹道增程弹药)时最大射程98000m

某型增程药筒下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装备的155mm MK51 AGS舰炮系统在70°仰角发射102kg LRLAP时最大射程180000m

中国海军的不想写,不能写,不知道,别问我。




赢的条件是击沉对方才算赢,还是战后结算谁损失更小谁赢?

如果是前者,打不过但是跑得快的跑路怎办?如果是后者,摸到一发跑路怎么办?如果射程远航速快,那全程跑路拖刀吊着打怎么算?要不要制定交战规则限制?是超时空传送仪送到指定位置还是开过去?



现代的驱逐舰是什么?

如果定义现代正在服役的驱逐舰就算的话

美国海军合众国级44炮战舰宪法号(USS Constitution)

1797年建造完成,仍然在美国海军服役,是一艘wooden-hulled, three-masted heavy frigate,字面翻译就是木制船体三桅重型快速战舰

在风帆战舰时代定义是比战列舰装备了稍弱的武器装备为速度和操纵性改良的舰艇(当然早期Frigate是上战列线的),体积一般是护卫舰的一倍以上,按照现在定义就接近驱逐舰了。


如果定义现代设计建造的就算,那未服役的电磁炮驱逐舰传送到战列舰5km直接超高速穿甲体对着你弹药库开瓢大和的弹药库段水下部分不见得扛得住。



二战的战列舰是什么?


在二战中执行过作战任务就算二战的战列舰的话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也算二战的战列舰了

他在1939年执行了炮击波兰但泽港的任务。


如果定义在二战中建造并服役并且执行了任务的战列舰,衣阿华级威斯康星号1941年建造,1944年服役,50年代换装了MK23核弹,一轮你就死了。





如果我们排除万般险阻,用超时空传送仪传送到位,战列舰选择二战生二战死没有那么多现代化幺蛾子改装的大和级战列舰大和号,驱逐舰则选择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和美国伯克II驱逐舰,交战规则就是随便打谁沉了谁叫爸爸。


如果是10km以内,大和级单侧2座6门发射55kg零式通常弹的三年式60倍径15.5厘副炮(6发/管/分钟)和单侧6座12门发射23kg零式通常弹的八九式40倍径12.7厘高平两用副炮(14发/管/分钟)齐射10秒投射出12发155mm 55kg + 36发127mm 23kg的高爆弹我强烈怀疑现代驱逐舰已经失去战斗力了,主炮是什么?


如果是20km以内,算最远20km,就超越了127mm副炮的射程,需要三年式155mm副炮抬升至20°仰角,此时发射的九一式彻甲弹穿深100mm,着速320m/s,落弹角度33°,足以贯穿现代驱逐舰任何位置并且内爆。

主炮此时应该继续发射零式通常弹,弹重(战斗部重)1360kg,战斗部装药61kg(马岛海战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飞鱼反舰导弹AM39 Mod2B2自重780kg,战斗部165kg)

如果发射一式彻甲弹,此时主炮仰角12.6°,着速521m/s,落角16.5°,垂直穿深494mm均质钢,水平穿深109mm均质钢,如果不产生水中弹则大概率发生过穿。

交战开始30秒驱逐舰会遭受18发末端接近2倍音速战斗部重量1.36吨的主炮高爆弹轰击,加上24发末端接近1倍音速战斗部重量55kg的副炮穿甲弹轰击。


驱逐舰有胜算吗?你问我我问谁?


当然离远了还是可以不死的,大和级主炮发射的一式穿甲弹在20km落弹时间超过32秒,大和级主炮在九八式射击盘(射控系统)引导下历史上于18km外轮射主炮命中正在拉烟逃跑的弗莱彻级驱逐舰约翰斯顿号3发,副炮命中3发


这个战例很好的诠释了“防御全靠过穿”的理念,如果这是一条重巡洋舰激活了穿甲弹的引信,可能就无法活着跑进烟雾隐藏起来了。


考虑到现代驱逐舰拥有更加强力的雷达系统,因此在30km左右距离(落弹时间53秒),已经难以有效命中通过加减速和大幅度变向规避的现代驱逐舰了。


至于现代驱逐舰的火炮,考虑现代级驱逐舰的高射速AK130主炮4管,他们只配备了三种弹药,分别是高爆弹F44(弹重33kg,装药3.56kg),防空弹ZS44,改进防空弹ZS44P,而伯克II装备的MK45mod4也没有任何类型的穿甲弹药。

妄图攻击战列舰的火控和观瞄系统是徒劳的,射控系统藏在500mm VH装甲背后的指挥塔里,主炮观瞄系统有5组,其中一组在船最高点,三组在严密防护的主炮塔里只露出来两个小耳朵。

而且哪怕一条战列舰被各种类型威力更大的203mm/127mm炮糊烂了,他的主炮依旧具有战斗力

上图为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被日本重巡轰成傻子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虽然轰成傻子加上之前断电丧失了战斗力,但核心区依旧完好。

一个优秀的驱逐舰舰长应该意识到面对烟囱都铺了50mm CNC装甲,同时烟道弯曲且装甲区烟道是230mm打孔装甲人类历史上造出来防御最强的战列舰,达成最优结果的理想方案是攻击无防护的船头船尾通过毁伤无防御区段让战列舰减速,并且利用火控优势持续轰击上层建筑干扰地方指挥,影响战斗力,自己则可以利用机动优势和速度优势赶紧跑路,免得被一发入魂打瘫在水面上输的彻彻底底。

user avatar

这就是让现代特种兵端着格斗匕首去对拼一个全身板甲的中世纪骑士。而且还不准用格斗技,只能用匕首去挡骑士的枪,去砍骑士的甲。

user avatar

问题是现在的驱逐舰的火炮的穿深不够,怎么洗也不太可能洗的动装甲战列舰,诚然二战战列舰的主炮命中率是低,但是现在的驱逐舰薄皮大馅但凡命中一发半穿弹都可以造成重创,我觉得驱逐舰还不如靠着机动去雷击战列舰比较有把握(不让带导弹,鱼雷应该会带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二战时期超无畏舰与冷战后导弹驱逐舰进行纯粹的炮战,战列舰拥有胜算,但绝非板上钉钉。这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博弈,需要从双方的攻防能力、战术运用以及一些关键性的“变量”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场“如果”的设定:双方都进入了对方主炮的有效射程。这就剔除了导弹驱逐舰可以远远地用导弹“点名”战列舰的场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二战时期的中国能建造出战列舰,那无疑将是中国海军史上一页浓墨重彩的篇章。要推测其风格,我们需要从当时的中国国情、技术能力、国际援助以及目标定位等多个维度来考量。一、 现实的制约与可能性:首先要明确,二战前后的中国,即使拥有再强的意志,其工业基础、技术人才储备以及关键原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二战时期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设计理念、作战方式以及所处的战场环境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如果单就“防空能力极佳”这一点来设想,让一艘战列舰去“单挑”航母,这更像是一种假设性的情景推演,而不是实际作战的可行方案。我们先来仔细审视一下,所谓的“防空能力极佳”的战列舰,.............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构思一下这个假想的二战情景:如果当时入侵中国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国,那么历史的走向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要明确德国在现实二战中的战略重心。希特勒的野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德国主导的“大日耳曼帝国”,并且对苏联东部土地虎视眈眈。将德国的军事力量大规模调往亚洲,并.............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在本土进行“完全的战争动员”并“最大程度减少武器生产中的浪费”,是否能赢得战争?这个问题触及了战争胜负背后复杂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战略层面的核心。乍一看,这种假设似乎能大幅增强德国的实力,但深入剖析,即便做到这两点,德国赢得战争的可能性依然渺茫,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首先,我们来分解.............
  • 回答
    那可真是不得了的宝贝!要是能回到二战时期,手里有二十吨永远不会坏、还能自己热乎乎的自热火锅,这可不是简单的“收益”,简直是能搅动风云、改变历史进程的超级王牌!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二十吨自热火锅能玩出什么花样来,顺便保证听起来像是我这土老冒一把鼻涕一把泪、眼冒金星想出来的点子。首先,得明确一点:.............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如果二战时期的德军装甲部队完全由“虎式”坦克构成,是否就能在苏德战场上取得胜利。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经济、工业、战略以及战场实际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虎式”坦克的非凡之处。在它被投入战场之时,其设计理念、火.............
  • 回答
    如果你出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19301945年),能否顶住军国政府的宣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个人的心理与道德选择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军国主义宣传的核心手段日本在二战前(特别是1930年代后)通过系统性宣传构建了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设想!如果抛开历史的限制,让二战时期的武器自由组合,那绝对是一场颠覆性的火力盛宴。要说最优的火力配置,那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考量:一、火力密度与穿透力:地面推进的中坚力量在地面战场上,持续而强大的火力压制是突破敌方防线的关键。我的首选是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进行配置: 主战步兵武.............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日本,昭和天皇是否拥有实权,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问题。简单地说,他的“实权”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战争进程和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波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日本的政治体制和天皇的实际角色。天皇的神圣地位与宪法赋予的权力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根据《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
  • 回答
    让《终末的伊泽塔》的故事发生在真实的二战时期,这就像是在冰冷的战争机器中插入了一把锋利的、带有魔法色彩的利刃,整个历史的车轮可能会因此发生偏移,而我们熟悉的世界格局也将被彻底颠覆。魔法的出现:历史的断裂点首先,魔法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二战最根本的挑战。如果“红色的魔女”伊泽塔和她的家族传承的魔法真的存在.............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将现代战舰上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俗称近防炮)放到二战时期,能否完全取代当时战舰上的中小口径防空火炮?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颇具挑战性的设想。答案是:不能,或者说即便在理论上,也无法做到“完全”替代。 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技术代差、作战理念、以及二战时期防空作战的独特环境。让我们掰开揉碎了聊聊.............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或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如果内心深处不认同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又对战争的走向和国家是否会战败感到不确定,他们所能采取的行动,说实话,选择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一种身处高压政治环境下的个人困境,个人的力量与国家机器的运转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德国和日.............
  • 回答
    当老旧的油灯摇曳,煤炉里的炭火发出噼啪声,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程序员,就这样被一股突如其来的眩晕感抛到了这个截然不同的时空里。我的手里,紧紧攥着的是我那个宝贝——一台配置高得离谱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几块固态硬盘,还有一堆趁着黑市高价弄来的充电宝。我的双肩包里,除了这些“逆时代”的电子设备,还有一些.............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确实发生了一些因体检不合格而选择自杀的令人心痛的案例,但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更不是主流。然而,这类事件的出现,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心理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心理。1. 极强的爱国主义和参军意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关.............
  • 回答
    评价二战时期的英制武器,就像评价一位老练但有时也固执的老兵。他们大多可靠、扎实,能在战场上完成任务,但有时候也显得有些过时,缺乏一些当时最前沿的创新。总体印象:实用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结合英军在战前和战争初期,深受其“不列颠式”的风格影响,那就是注重实用、耐用、简单易维护,但也因此在某些技术领域显得有些.............
  • 回答
    二战时期的德国战斗机设计,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甚至有些理念在今天看来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与此同时,它们的设计也确实对初学者不太友好,这背后藏着一番复杂的考量和那个年代德国航空工业的独特性。设计上的亮点:速度、火力与先进技术首先得承认,德国人在二战期间的战斗机设计上,确实展现出了惊.............
  • 回答
    二战时期法国的维希政府是一个极为敏感和复杂的历史话题,法国人对它的看法也因此是多层面、充满争议且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的。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1. 官方叙事与历史反思的演变: 战后初期(19441950年代): 在法国解放后,最初的官方叙事是将维希政府完全定性为叛徒、卖国者.............
  • 回答
    二战末期,日本海军在弹尽粮绝之际,推出了许多极端化的作战手段,其中“回天”(Kaiten)人操鱼雷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回天鱼雷的出现,与其说是战略上的创新,不如说是战败前夕,一种绝望的赌博。回天鱼雷的诞生背景:绝望中的最后一搏到了1944年,太平洋战争的局势已经对日本极为不利。美国海军强大的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