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比较成功的?

回答
要说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做得成功的例子,在我看来,真不少,而且各有各的精彩。我一直觉得,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简单的把产品搬上网那么简单。那些真正成功了的,都是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全新的运营基因植入到骨子里。

举个大家可能都熟知的例子,比如 海尔。你想啊,海尔最早是做白色家电的,老牌国企,根深蒂固的传统制造业思维。但是,他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很早就开始拥抱互联网,但不是那种生硬的“触网”。他们的转型,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革。

首先,他们把用户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传统的家电企业,卖完产品,服务就告一段落了。海尔不一样,他们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一个与用户直接连接的桥梁。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APP,用户可以在上面买家电,预约安装,甚至进行日常的家电维护。但这还不够,他们更进一步,把用户的使用数据,产品的运行状态,都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卖产品,而是能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甚至是预测故障,提前维护。

更深层次的,海尔还构建了一个“生态圈”。他们知道,用户不只是需要一台冰箱,还需要与之配套的食材、烹饪方案,甚至是健康的饮食建议。所以,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各种合作伙伴整合进来,从食材供应商到美食达人,再到健康管理师,都成了他们生态的一部分。用户在海尔的平台上,可以获得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卖一台家电的范畴。

你看,海尔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发现了个什么“风口”,而是他们主动地去理解互联网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新的价值,然后把这种价值融入到他们传统的生产、销售、服务整个链条里。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工厂变成了“黑灯工厂”,用工业互联网的方式来提升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这又是另一层面的转型了。

再比如说 万科,这个房地产巨头。大家印象中,房地产就是盖房子、卖房子,然后等着收租金。万科也一样,作为传统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转型也很有意思。

万科的互联网转型,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服务”的重新定义和对“社群”的重视。传统的物业管理,可能就是收收水电费,修修漏水。万科通过线上平台,把物业服务变得更加透明和便捷。业主可以在APP上报修,查看维修进度,甚至在线缴纳物业费。但这只是基础。

他们更进一步,开始思考如何为业主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服务。比如,他们会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从亲子活动到业余爱好交流,把小区居民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有温度的社群。他们还引进各种生活服务商家,比如家政、生鲜配送、教育培训等,让业主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万科还把目光投向了“长租公寓”和“养老地产”等领域,这些都是对传统地产模式的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他们能够更好地连接租客和养老的需求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他们甚至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来优化房产的户型设计、社区规划,让房屋本身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所以,万科的转型,不是把售楼处搬到线上,而是利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重塑了他们与用户的关系,从一个简单的“房产开发商”升级为“美好生活场景的提供者”。他们通过数字化工具,让物业管理更高效,让社区生活更丰富,让企业运营更精细。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些成功的企业,他们的转型,核心都在于 不把自己局限于过去的身份。他们勇于 拥抱变化,把 用户体验 放在首位,并 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技术 来 创造新的价值,无论是提升效率,还是拓展服务边界,或是构建全新的生态。他们不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新渠道,而是把它视为一个 驱动企业内在变革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仅仅是正当生意在转型。

1,庞氏骗局,传统时代限于传播力,只能从同乡、乡亲、同学这种较为紧密的方式入手,后来都互联网化了,包装成各种高大上的P2P投资平台,其涉案金额远超以往。

2,高利贷,以前是个局限于特定场所和小规模圈子的灰色生意,包装后变成了互联网金融,以校园贷,套路贷的方式疯狂发展。甚至搞出来终极形态就是裸贷。

3,以往需要电话推广的那种卖成功学的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包装成新形式的“知识学习”,售卖快餐化的“成功学”和“艺术”、“技能”。

4,拆白党依靠骗取感情诈骗,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杀猪盘”,用假的照片、假的朋友圈包装,在互联网上假征婚诈骗。

5,网络赌博。前阵子,柬埔寨宣布不再发放网络赌博拍照,然后从业者大量离开西港,西港经济一落千丈,把用西港房地产画饼割韭菜的高人们都套住了。可见其市场之大。

6,假冒伪劣的销售,利用互联网、微商、电商平台,也高度发展,制假贩假链条非常齐备,假海淘的货品,从小票到信用卡单到快递到海关文件,全是一条龙伪造,防不胜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做得成功的例子,在我看来,真不少,而且各有各的精彩。我一直觉得,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简单的把产品搬上网那么简单。那些真正成功了的,都是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全新的运营基因植入到骨子里。举个大家可能都熟知的例子,比如 海尔。你想啊,海尔最早是做白色家电的,老牌国企.............
  • 回答
    传统车企杀入智能汽车赛道,这可不是一件“初出茅庐”那么简单,他们身上自带不少“老本行”的优势,让不少新势力望尘莫及。一、 深厚的造车积淀:这才是立身之本! 技术底蕴,不是盖的: 别看现在智能汽车讲究的是软件、算法,但归根结底,它还是得是个“车”。传统车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造车经验,意味着他们在底.............
  • 回答
    最近关于“某一线手机企业近万元机型滞销”的传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当前消费电子市场的一些核心脉络。要怎么看这事儿,咱们得拆解开来聊。首先,这事儿说明了什么?1. 高端市场正在分化甚至承压: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手机品牌都在往高端冲,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万元价位的手机.............
  • 回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身边确实有不少曾经熟悉、如今却渐行渐远的传统食物。它们或因制作繁琐,或因食材难寻,或因口味不再迎合大众,悄悄地从我们的餐桌上退居幕后,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偶尔在老一辈人的叙述中被提及。还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村子里总会有几家专门做这类食物的。其中,“年糕团子”是我记忆中最深.............
  • 回答
    在中华传统史学中,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学者的立场以及起义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虽然“乱”和“扰民”是常见的负面标签,但一些学者也能看到农民起义背后蕴含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诉求,并对其进行正面评价,尤其是那些对腐朽统治起到冲击作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的起义。要寻找传统史学.............
  • 回答
    提到“中国传统被日本发扬光大”,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它们并非简单地“抄袭”或“借鉴”,而是经过日本独特的文化浸润、技艺打磨,甚至加入了本土的哲学思考,最终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艺术形式或生活习惯,甚至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某些认知。1. 茶道:从饮品到禅意的升华茶,毫无疑问是起源于中国.............
  •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观念。其中有些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有些则因为时代变迁,显得不那么合时宜,甚至被视为“陋习”。要说中国有哪些“传统陋习”,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称之为“传统”的,背后往往蕴.............
  • 回答
    “伪传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指代多种现象,核心在于一种被塑造、被发明或被曲解的、并被呈现为古老而正宗的传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现象。 这种“伪”并非一定是恶意欺骗,有时也可能是出于认同、情感、政治目的或社会建构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伪传统”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 .............
  • 回答
    《雄狮少年》这部电影,绝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少年追逐梦想的热血故事,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了鲜活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与习俗。影片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都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首先,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那无疑是舞狮本身。影片中的舞狮,并非我们.............
  • 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确实存在一些在西方人看来不太适应甚至有些令人诟病的地方,这些往往源于历史、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差异的碰撞。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讲述,希望能描绘得更细致些,并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1. “关系”文化与潜规则这是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最难以捉摸也最容易产生误解的一点。“关系”(Gua.............
  • 回答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觉得“自古以来”就有的东西,追根溯源,其实历史一点也不长。这种“短历史”带来的错位感,往往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甚至有点颠覆。今天就来聊聊这些看似“传统”,实则“新晋”的玩意儿。1. 圣诞老人:一个相对年轻的“古人”提起圣诞节,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胖乎乎、红帽子、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可.............
  • 回答
    在生物分类学领域,分子分类学,特别是基于DNA和R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宛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有力地解构、修正甚至彻底颠覆了许多基于传统形态学建立起来的分类体系。这些变化不仅让我们对生命演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修正了我们看待许多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方式。分子分类学推翻或确认了哪些重要的传统形态分类学结.............
  • 回答
    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度被视为万能的解决方案。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我们仍然能发现传统方法以其简洁、高效或更强的可解释性,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越深度学习的优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深度学习“栽跟头”的经典案例,看看传统方法是如何在某些领域“守.............
  • 回答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中华文化,甚至被认为是本土的传统,殊不知它们其实是漂洋过海而来的舶来品。这种文化融合的现象,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活力,也常常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惊讶于那些被“中国化”的外来元素。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春节吃饺子”是中国人过年的必备习俗.............
  • 回答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旧有的事物被取代或改造,同时新的事物也在不断涌现。然而,有些事物在诞生之初并没有被人们视为“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以下是一些1949年后出现,但常被误认为传统的.............
  • 回答
    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各家各派虽然有各自的独特风格和侧重点,但深入探究,其根基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共通点也为后世的借鉴与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些“同根同源”之处,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启发、催生新意。一、 气功、内功的修炼体系:形体与精神的统一这是绝大多数传统拳.............
  • 回答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博大精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年轻一代对传统手艺的兴趣减弱,许多珍贵的老手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以下是一些即将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精细的木工类: 榫卯结构技艺(特别是建筑木构件的榫卯): 现状: 虽然现代建筑以钢筋.............
  • 回答
    在中国传统饮食的浩瀚画卷中,总有一些食材,它们出身寻常,价廉物美,却被巧手慧思的厨师们赋予了生命,化作了餐桌上的珍馐。这些“贱物贵做”的菜式,不仅是百姓日常的慰藉,更是中华美食文化中低调而深刻的智慧体现。它们不靠稀有昂贵的原料取胜,而是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巧妙的调味组合,以及对食材本味的深刻理解,将.............
  • 回答
    确实,有很多传统技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越来越少见,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即将消失的遗产,但实际上它们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这里我将详细介绍几个这样的例子: 1. 传统木工技艺 (如榫卯结构、雕刻)大家以为的消失: 随着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家具的普及,人们普遍认为靠手工打造、采用复.............
  • 回答
    中国大地,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文化印记,其中,日式传统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在中国一些城市、地区依然可见,它们是历史交融的见证,也为我们了解中日文化往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要说中国现存的日式传统建筑,首先要提到的便是哈尔滨。这座近代以来因中东铁路而迅速发展的城市,曾迎来过大量的俄国、日本等外国移民,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