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是你去了成都才知道的?

回答
哈哈,成都啊,去了才知道的事儿可太多了,有些感觉,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我跟你聊聊那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首先,关于成都慢下来的节奏,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在来之前,我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北京上海那种永远在赶路的印象。但到了成都,你会发现,那种“急”好像是被一种叫做“悠闲”的东西给稀释了。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茶馆文化”渗透到骨子里了。你随便走进一个街边巷尾的茶馆,不一定是什么名胜古迹,可能就是个老居民楼下,里面坐满了人,年龄跨度很大。大家就安安静静地喝茶、聊天、打牌、看报纸。没人催你,没人打扰你,你就好像融入了一幅动态的画卷里。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人民公园那个鹤鸣茶社,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杯盖碗茶,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总觉得手机在响,但看着旁边爷爷奶奶们那种怡然自得的样子,我不知不觉地也放下了手机,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大家。偶尔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或是邻桌有人在讲故事,那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真的能让你把心里的焦虑都卸下来。

然后是关于成都人的热情和“摆龙门阵”的习惯。 这个“摆龙门阵”可不是随随便便聊几句,它是一种社交艺术,也是成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会发现,成都人特别喜欢把陌生人当熟人一样对待。比如我在一个巷子里找路,问了一个卖水果的大爷,他不仅告诉我怎么走,还顺便问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来成都,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他们年轻时候成都的样子,讲这个巷子以前有什么好吃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拉着旁边的邻居一起聊,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交聚会。我当时觉得特别好玩,也很感动,感觉自己像是被当地人接纳了一样。这种未经修饰的、发自内心的友好,是你在很多地方都感受不到的。

还有一个很微妙的,就是关于成都的“市井气”和隐藏的惊喜。 成都不是那种只有高楼大厦、现代化玻璃幕墙的城市,它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那些隐藏在背街小巷里的老房子、小店铺。你可能刚路过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门面,推门进去,里面却别有洞天,可能是个很棒的独立咖啡馆,也可能是个非常有格调的手工艺品店。我记得有一次,我就是随便往一个小巷子里钻,结果发现了一家开了几十年的夫妻肺片老店,味道简直绝了,而且价格还特别亲民。老板娘是个特别爽朗的阿姨,一边做一边跟我们聊天,说他们家是怎么做这个味道的,还送了我们一份小菜。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是成都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它让你觉得这座城市是有温度的,是有故事的。

再有就是关于成都的“好吃”,这绝对是经验之谈。 在来之前,我知道成都火锅、串串、小吃都很出名。但去了才知道,好吃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分布得太广泛了。你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吃的,而且味道都很正宗。不仅仅是那些名声在外的店,很多街边的小摊小贩,味道也比很多大饭店都要好。而且成都人对于吃的讲究,不仅仅是味道本身,还有那种“吃得巴适”的状态。他们吃饭的时候那种享受的样子,让你也忍不住跟着一起沉浸进去。我发现,在成都,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社交方式。

最后,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成都人对于“安逸”的极致追求。 “安逸”这个词在成都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不仅仅是舒服,更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成都人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把很多普通的事情变得安逸起来。比如在茶馆里喝茶就是安逸,和朋友一起找个地方吃串串聊天也是安逸,甚至是在街边随便坐坐,看人来人往,也是一种安逸。这种对“安逸”的推崇,让整个城市的节奏都显得不那么匆忙,反而有一种让人放松下来的力量。

总的来说,去了成都,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来了就不想走”。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尽的城市,而是需要你慢慢去品,去感受的。那种骨子里的悠闲、热情、市井味和对生活的热爱,都深深地烙在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烙在了我的心里。回来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就是那种可以让你肆无忌惮地“摆龙门阵”和享受“安逸”的时光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川人男女平等的思想是真的很深入

我姐嫁给了成都本地人,她生孩子的时候,我刚好放暑假,于是就去成都看望她,在那里住了一个月


基本上是这样的日常:

我姐:老公帮我把幺儿的口水巾洗了,顺便还有“这个(我姐的内衣内裤)”

姐夫:好嘛,晚上下班回来再搓


当晚上,姐夫吃完饭开始躺起的时候

他亲妈:(先用脚踹一下)吃完饭就躺起,还不去把你婆娘手洗的衣服搓了

然后....

我就看见姐夫坐在小凳子上,在浴室搓衣服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看到这些感觉有点奇妙,虽然课本上一直教导的是男女平等的思想,但是当我真正见到男女平等的生活时,才发现我之前一直处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


男女平等这个口号喊的响亮,而四川真的是用行动来表明一切,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就能知道



评论里有一些人问“这是男女平等?这是女尊吧。”


也怪我没表达细致,我以为你们都是有脑子会思考的,那我直说吧,我说的这个事例是想表明:男人不只有事业还有家庭,男生也可以分担家务。


如果你觉得带孩子、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洗衣洗碗这些家庭工作是“女尊”的象征的话,要不换给你们男人来干?让你们的“男尊”更加高贵?


以为在成都生活时间差不多两年的经历来看,四川的男性确实很尊重女性啊,不管女性是否有工作,挣钱是多是少,两人之间的相处就是比较平等的状态,至少家务活对半分吧。经济上,男女经济比较独立,我身边的已婚人士中,基本没有老公管老婆经济的事情,倒是有很多男士上交经济,不是妻管严,只是他们觉得交给老婆很安心。


说的这个,肯定又有人哔哔我女权什么的来,你们总是站在“男尊”的角度去看事情,只会看到对男性的损失


拿我说的这件事来看,你们只会关注男性给女性洗衣物,你们不会想想这背后“为什么女性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为什么男性吃完饭就可以躺下,不洗碗”“男性吃的饭是谁煮的”


你们总以为,女性就没有事业心,如果有一天吧,男女的位置交换一下,估计有很多事业女性是非常愿意的,想想就觉得爽,一天到晚只关注工作,一回家有饭菜、有衣服换洗、脸色随便甩、孩子也不用管


虽然这样的生活会感到家庭的压力,但我还是很愿意的

user avatar

成都人民的地理知识都比较缺乏





看了高赞回答,其中第一条就提到“成都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城市”,点赞的人还不少呢。那么成都的垂直落差到底是多少呢?成都市内最高点是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最低点是与眉山市彭山区交界的岷江江面,440米左右。整个成都的垂直海拔落差4924米。取整,算5000米


你让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和日喀则市、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怎么想?


林芝市最高点是南迦巴瓦峰7782米,最低点是雅鲁藏布江出境处(目前为印度非法侵占),海拔150米,垂直落差7632米,已经比“蜀山之王”贡嘎山主峰7556米还要高了。那么成都只要不是负海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林芝的海拔落差大。

即使只计算中国实际控制线以内的海拔,那也是墨脱县西让村附近雅鲁藏布江江面,海拔500米,垂直落差7382米,我就不信成都的海拔落差能有这么大。


实际上拥有世界最高峰的日喀则市,也能秒杀成都。日喀则市最高点珠峰8844米(中方最新测定,以基岩为准),最低点亚东县与不丹交界处,1650米,垂直落差7194米,来来来?

新疆喀什地区也不容小觑,因为世界第二高峰就在这里,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最低点图木舒克市东南角戈壁滩,海拔1200米,垂直落差7411米



按照成都市的垂直落差,实际上连冲出四川都做不到,更别说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了。


四川省内甘孜藏族自治州,最高点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最低点大渡河口,海拔1000米,垂直落差6556米。成都市内最高点海拔都没有这么高,而成都市内不存在负海拔。




那么这位朋友说了,咱们成都是大城市,大城市你懂吧?国际化大都市呢!


行,我们怎么能拿甘孜州、喀什地区、林芝市、日喀则市这种小地方跟咱们大成都比呢,简直是侮辱了成都的身份和地位对不对?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是大城市了吧?那是首都呢,政治地位怎么也要比一个省会高吧?常住人口500万,按照尼泊尔人不靠谱的德性,人口统计数据好多年前的了,现在800万没问题。这个算是大城市了吧?虽然人口是没有成都多,但你总不能管加德满都叫“小城市”吧?


整个加都区的最高点我没找到,就以中尼交界的蓝塘里壤峰作为最高点算了,蓝塘里壤峰海拔7227米,加都市区海拔1370米,落差接近6000米。成都最高海拔才多少?

实际上归加都管的地盘里有8000米以上高峰,因为不出名所以我也懒得找了。而且加都的最低海拔不是1370米,那是市区的海拔,其辖区内最低海拔不到50米。





我就不拿尼泊尔的博克拉来欺负人了,玛纳斯鲁峰8163米,最低点南部与印度交界的地方,100米,垂直落差直奔8000米。当然,博克拉小了一点,还没邛崃的人口多。


更小一点的城市还有尼泊尔的达蓝,海拔落差快秒杀两个成都了,最高点珠峰8844米,最低点也是差不多100米,垂直落差8744米。成都的海拔落差乘以1.8才能与之一战。


印度(原锡金国)的甘托克实力不俗,最高点干城章嘉峰8586米,最低点250米,落差8336米。要是锡金没有被印度吞并,这也是个首都,就算锡金国不复存在,甘托克也是锡金邦首府,怎么也算大城市了。

印度喜马偕尔邦、乌塔兰恰尔邦,不丹王国一众城市跃跃欲试。





因此,成都不管是在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还是小城市里面,海拔落差都绝对不可能排到第一。如果连小城市也算上,成都连四川省都走不出去,在国内都能排到前十以外。要是包括全世界,恐怕前50都比较悬,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系列城市表示不服。


在国内,仅仅是西藏自治区,除了拉萨和那曲这俩地处内部的倒霉孩子,山南市、林芝市、日喀则市还有阿里地区都秒杀了成都;新疆方面,喀什、和田、乌鲁木齐、巴音郭楞都笑而不语;四川省内城市看着成都敢怒不敢言,甘孜州、阿坝州感觉很委屈。成都已经掉出了前十,但是他不承认,说,你们都是小地方,不值得一比。

乌鲁木齐刚刚要撸起袖子上,被加德满都拦住了,“有我在,轮不到你。”


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系列城市跟着加德满都就上,成都瞬间掉出了前五十。


喀喇昆仑山一系列城市紧跟着就要上,眼瞅着掉出前一百了……


安第斯山一系列城市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


乞力马扎罗山附近城市因为太偏僻没有得到消息。


兴都库什山附近城市表示争这玩意儿有个毛用,还不是用来放羊。


奥林匹斯山(火星那个不是希腊那个)说你们都是些渣渣,大家满头大汗并且表示你还是滚回火星吧。雷亚希尔维亚中央峰(太阳系最高峰)表示你也是渣渣,但是可惜我附近没有城市。


东京表示,算到海床的话,我才是落差最大的城市……话音未落,以上选手包括成都一起把它揍了一顿。





好了好了,火冒三丈、义愤填膺的成都人民稍安勿躁,成都人的问题当然不在于地理知识匮乏,好多人其实知道成都的垂直海拔落差是排不上号的。

问题就在于,这么一条明显绝对错误的回答,堂而皇之摆在第一条,就没几个人表示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浓重的盆地意识。盆地之外无世界,是很多很多成都人潜意识里面的东西。比如这一条,就是把四川盆地当成了全世界。成都只是四川盆地内部海拔落差第一的城市,乐山眉山泸州自贡那肯定都没法比的,于是就自然而然的自认世界第一了。事实上刚出了盆地,几百公里外的甘孜州就已经秒杀了成都,成都人却可以在潜意识里自动排除掉甘孜州这种渣渣。


成都的问题在于盆地意识过于浓厚,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也是很多人第一次来到成都就感受到并且很厌恶的。诚然,谁都爱自己的家乡,然而莫名其妙的给自己家乡搞那么多不靠谱又没用的“第一”,是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在作祟。什么“海拔落差最大”、“唯一能在市区看见雪山”,这些东西不管真假,至少是没什么用的,整天把这些东西挂嘴上,四川话叫“冲壳子”,吹“死牛皮”。

user avatar

题记:本文重点写成都川菜系口味的窄化和菜品种类单一化、去厨房化,亦即成都传统的上河帮/经典川菜的快速衰落,请不要只看开头几段话就火急火燎给我扣帽子,谢谢!


成都并没有很多美食,并没有网上营销文、各大攻略里吹得那么多好吃的,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了一个“美食之都”的称号,论起美食成都比顺德和澳门差了一截,遑论香港和东京。

分两方面说:

第一、成都的非川菜系的匮乏。

第二、成都川菜系口味的窄化和菜品种类单一化、去厨房化。

先说口味,先说非川菜系,在我长期生活过的几个大城市里,成都对外地菜系,外国菜系的接纳程度算是很低的。

在北上广,你可以找到数量品质上佳的各国菜系,不单是日料、美式牛排、法餐、意大利菜、东南亚菜这些大系,包括德国菜、印度菜、墨西哥菜基本都有不错的店。上海的法餐日料,广州的亚非拉各国餐厅,都名声在外。

但是在成都,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差了不止一个级别。这个应该跟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比如成都比较风靡的泰式火锅,泰式口味成都人比较认可,但是泰国菜很重要原料:虾,品质跟北上广的店里比差太远,所以水准也差很多。

德国菜,墨西哥菜这类稍微小众一点的,成都我没发现有好吃的。

成都的其他非川菜中国菜,也差不多。粤菜相对比较多,水平却是一言难尽。

太古里某排名极高的粤菜馆,虾饺皮馅一夹就分离,干炒牛河有碱味,没有镬气。这种店在广东恐怕活不了太久。

相比之下,北上广都可以吃到高水平的川菜、粤菜、湘菜和其它一些省份的菜,不比原产地差太多。可能是因为成都外省人不够多,本省人占绝大多数,对其它菜系餐厅的需求低。就好像北上广没有川渝人的话,他们也不会知道传统川菜的调味之精妙,只知道加辣椒花椒,以为麻辣就是川菜一样,是做不出好的川菜的。

类似的,烤乳鸽没有柠檬,虾不够鲜甜不够Q弹,潮汕牛肉不同部分口感是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对食物的要求都缺少熟悉这些菜的食客来挑剔,导致成都的外省、外国菜很不怎么样。

外省人口不够多,没办法。

真正糟糕的,是成都市区饭店的川菜的口味/味型窄化、菜品单一化、去厨房化。

十多年前,成都还没有这么高大上,在成都不少路边馆子可以吃到令人跳脚的川菜。那时候感觉川菜真的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

锅巴肉片、盐煎肉、鸡豆花、樟茶鸭、肝腰合炒、宫保鸡丁……完全不吃辣也可以在路边苍蝇馆子点很多好吃的菜,随便找个馆子出品都不会差。

还有四川烧腊,在我看来是完全不输广东烧腊的。路边随处可见的普通烧腊店、板鸭、甜皮鸭、卤鸡、卤鹅、缠丝兔,想起来就流口水。

然而现在成都的饭店,不断重口味化,重麻重辣重油重盐。还有多少饭店进去菜单上还有“锅巴肉片”这类不辣的川菜名菜?不知道是为了迎合游客对川菜的偏见,还是重口味更容易传播,原来这些更家常的川菜越来越少,烧腊亦是如此。广东烧腊名气在外,四川烧腊现在却在成都不好买了。

包括在知乎,别人说道川菜都是辣的,一群人也只知道“开水白菜”。更讽刺的是一些年轻一辈的川人张嘴就是“麻辣是川菜的灵魂”“郫县豆瓣酱是川菜的灵魂”(最好的郫县豆瓣酱基本被日本预订了,详情可搜索东京的「赵杨」川菜餐厅)。


我不知道说的人吃过没有,我反正没吃过正宗的“开水白菜”(开水白菜属于失传过又被川菜大师尝试复原后的川菜菜品,正宗的开水白菜应该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但是锅巴肉片、樟茶鸭、甜皮鸭、宫保鸡丁这些我从小吃的川菜,真的都不是辣的。

火锅、串串、冒菜,真的是不一样的吗?

以前是不一样的,现在呢?钢管五厂小郡肝串串锅底跟老火锅区别有多大?我是吃不出来。冒菜应该是卤水清汤冒好,出品浇红汤,现在越来越多也是牛油锅底冒菜。还真的有区别吗?味型趋同越来越明显,口味越来越窄。大量更日常系的川菜美食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找,越做越差,回锅肉、肝腰合炒、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鸡豆花、霍香豆瓣鱼等家常菜水准大不如前,大部分餐厅干脆把这些川式家常菜从菜单中删掉了,市区里就剩下麻麻辣辣。

只做麻辣味型不提,大面积的中央厨房出品,去厨房化的情况下,不需要专业厨师的牛油火锅串串冒菜烤鱼牛蛙和其它川式小吃店泛滥。

(如下图:可以推算不需要专业厨师的火锅串串冒菜在成都市区的餐厅中所占比例之大,餐饮业快餐化同质化严重。)



不请专业厨师的餐厅,如果没有上佳的食材选料(比如蓝鳍金枪鱼)、高水平的切工,对食材简单烹饪的时间精准把控(比如法餐、日料、汕头牛肉火锅),对食物温度的控制(比如日料),能好吃到哪里去。

再多嘴一句,成都餐饮业的整体食材质素也偏低。

最近六七年、成都餐饮业真的活在游客的想象中,无限迎合游客对新派“川菜”的想象。

本地人口味的窄化,巨量外来人口和游客对“川菜”的想象和对传统川菜的冲击,成都市区平均水平低下的食材质素,导致成都市区现在比较好吃的川菜馆子就「芙蓉凰」「轩轩小院」「锦轩」「松云泽」「喻家厨房」等寥寥几家。

这才是我最想吐槽的,这不是“美食之都”应该有的样子。

成都,没有那么多你们想象中的美食。




注:感谢知友提醒,我居然忘记了喻波老师,该当何罪。

想对某匿名用户说一句,我虽然是吃川菜长大的,倒也不是太中国胃。

欢迎各路神仙评论区开怼,不欢迎杠精,我溜了溜了。

user avatar

看了大多数回答,很多外地同胞没有在成都长住,仅仅短暂旅居就用对成都了解透了的姿势大声宣称:“成都巨安逸,峨眉山好巴适!九寨沟好风景!贡嘎雪山壮丽惨了!“其实仅靠周边地级市的旅游景点就武断的给成都打个“优”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更误导了本地人的膨胀的自信心。


首先说说历史,去年,成都媒体把历史上所有称过帝的割据一到两省的短命小朝廷都集合起来搞了一个“八朝古都“(包括了存在一年半的大西国和唐玄宗避安史之乱时改称的南京),还与“中国古都协会”联合搞出个“中国十大古都中的第十个古都!”。让我这个历史学硕士感到大跌眼镜,要知道除去中国传统的八大古都,很多城市里都是做过区域政权的古都,比如西夏的银川,比如后金的沈阳,比如大秦帝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后唐北汉的太原,北魏的大同,南唐的南昌,马楚的长沙,南诏与大理的大理,吴周的昆明、明郑的台南,南越国和南汉国的广州。不提明显的军事文化人口影响力十分弱小,除去刘备、王建、孟知祥等外来人口建立的割据势力时间稍长外,其他几个小的政权几乎不值一提,加起来的总和时间也是比不上咸阳银川广州太原大理等诸多城市的,有人拿上古的古蜀国说事,首先那是在德阳广汉不在成都,其次那一波先民在战国时期就被秦国的司马错屠杀殆尽了,古蜀国文化没有创造出文字,从信仰看和华夏族群迥然不同,后来四川又经过多次战乱和屠杀,特别是蒙古人和张献忠屠川,四川人口几乎是换了几波次,最近一次的湖广填四川导致今天的成都人和古蜀国根本不是一波人!四川的主流文化习俗已经坚定的继承了汉文化的主脉搏,今天的成都媒体为了彰显自己的历史,把太阳神鸟作为城市的名片到处张贴,这个和美国人宣传自己的印第安文化相似,个人认为有必要且无可厚非但做的太过了,这样子做会有淡化炎黄华夏与龙的传人的印记的坏处。杭州城有5400年的城建史,良渚文化一经发掘何其惊人,且历史上杭州是当过南宋的首都的,虽然只是统治南方七省(包括四川)和北方三地,可那是历朝历代政府和历史学家承认的正统的全国性王朝,而且持续了150年,是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是人家杭州压根就不提这事!更不会提什么吴越国等小政权了!南京作为十朝古都,是七个全国性汉民族政权的首都,且十朝是不包括桓楚等超短命王朝的,但是人家几乎不宣传东晋、宋、齐、梁、陈(共约250年),明初四十年、中华民国四十年。东吴(60年)、南唐、太平天国等几乎无人提及!人家就是闷头搞发展,用辉煌的现在和未来说话,这点跟北京很像,似乎有个规律:但凡经济发展的好的城市都不会对过往的历史大吹特吹,反而是一般点的城市老爱回忆祖上的那一抹残破的荣光。这点真的是值得我们深思。

有网友爱提唐朝末期成都的“无比荣耀“的“扬一益二“,唐朝末年的中国大陆上连续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后,关中、荆襄、岭南等主要地区都经历了严重的战火兵灾,人口锐减(百里不存一人),四川(益州)在那时候短暂超过外省多正常的事情嘛,天天捡这个特殊辉煌时刻来吹有铲铲用。

有人拿杜甫等安史之乱时避乱的诗人的故事来说明成都的安逸,你们到底有没有读过这些诗人的诗,反正我没看到任何关于成都安逸的描写,顶多是些现在已经(成都现在雾霾严重)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雪山、清溪、春雨),而作者写这些都是寄托自己平乱和对美好生活希望的,而杜甫在成都的实际生活条件悲惨的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实际上杜甫离开成都返回老家的时候写的诗句更能说明问题:“漫卷诗书喜欲狂“。谁还没个悲惨的时刻?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候成都可是狼虫阻道,省会不得不搬到阆中小县呐。短暂的局势所限嘛!

成都(微博、贴吧、抖音上号称尘都)的雾霾十分严重(https://m.baidu.com/sf_baijiahao/s?id=1587454517862934097&wfr=spider&for=pc),(http://m.sohu.com/a/120997636_566769)一度领先全球,在成都(排除多雨的夏天后)每天打开手机查询成都美领馆雾霾指数,至少是轻度污染,经常中度、重度污染,雾霾带来疾病,但是媒体基本保持沉默甚至会任务性“辟谣“。原因你懂的。











成都的小偷多(北门尤其明显)掉手机是常态,司机基本不礼让行人,车里随手甩垃圾出来者多,还老闯黄灯。随地吐痰者众。但这也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必然结果。毕竟仓廪实而知礼仪。在知乎泡久了,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说到以上类似的这些城市问题的时候,中西部长沙、武汉、南昌、西安、太原、石家庄等地区的人都会自嘲一番,仔细分析原因,实事求是的批判反思一番。可是轮到成都的时候,不要说分析评判反思了,哪怕你敢说成都一点点“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一大批真真假假的“成都人“像是被割了一块肉一样不食人间烟火的说这是污蔑,甚至直接跳起骂,不信看看关于成都的其他问题下的评论嘛,不信看看本回答下的评论区嘛。

还有人提到川普一股莫名的优越感,甚至有人提出绝不让自己的子女学说普通话。这个跟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的大清一样一样的。时代在进步,9012年了还有人妄图阻止时代的潮流,继续搞孤立主义,看来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建成仍然任重道远。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随即开始大力推广标准日本语,快速终结了边远的地方方言(如琉球语),形成了国民~国家~国语的绑定。在日俄战争过程中,远在琉球的渔民发现俄国舰队的踪迹后甚至不惜划船去送信。最终日本联合舰队以逸待劳完胜俄国。以极小代价同时歼灭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确保了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日本百姓至今都在间接享受着前人创造的福利。回顾往昔,可以明显感觉当今社会尤其九零后、零零后登场后人人以普通话好为沟通能力的重要标杆,你能想像9012年了,一个成功人士或者一个顶级美女与任何人交流都是一口川普是啥子效果么?如今的部分网友居然代表成都喊出了:“时代在前进,但我不想动弹“。无奈摊手。

有网友代表说成都的名胜古迹景点质量“冠绝全球“!实际上杭州市主城区(不含郊县)有西湖、苏堤、白堤、钱塘江、灵隐寺、岳王庙、浙博、玉皇山等诸多名胜古迹,南京市主城区(不含郊县)有玄武湖、长江、秦淮河、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南京博物院、明城墙、鸡鸣寺等等一大堆名胜古迹,与之相比成都主城区(不含边远郊县)拿的出手的只有一个文博简陋的的武侯祠(清朝复建)和文物极其匮乏的金沙博物馆(战国至秦汉的几件无文字的小金器),其他如杜甫草堂两间茅屋(近代复建),川博有几张张大千的画和两三件陶器,成博的成都现代民俗画原谅我这有点挑剔的老成都真心看不下去。(文史遗迹与文物对中华民族文史重要性的排名:文字、礼器与兵器等,稍有历史常识的都应该懂)

如果峨眉山(三小时车程)、贡嘎雪山(七小时车程)、九寨沟(九小时车程)等算成都的,那么论距离,黄山、庐山、普陀山、雁荡山、雪窦山、紫金山、乌镇、周庄、西塘、绍兴、苏州园林、太湖、金鸡湖、鄱阳湖、滕王阁、黄浦江、外滩、豫园、东方明珠甚至少林寺、泰山、衡山等华东五省一市的风景名胜都可算南京、杭州的(驴友们都应该懂)。而且说句实在话,峨眉山等景点真心不如五岳等华中、华东的景点,(鄙人都去过),古往今来多少中国人评出来的,你硬要非说峨眉山最牛掰我也只能摊手,青城山都江堰(去过多次了)更加不值一提,不信大可以出川走走看看,对比对比,看完再来打脸也不迟。

还有些不知名网友爱拿汽车保有量做文章来吹嘘(说啥子秒杀上海),实际上,成都汽车牌照是个人(不需要户口,不需要摇号,不论贫穷或者富裕,有车或者买车(二手奥拓也可)就可以办理,只要交小几百的上牌费)就可以上牌,最近收紧了些,外地人需要办个居住证(非常容易拿到),但相比其他大城市仍然可以说是形同虚设。按照媒体的说法,西南五省两亿人尤其紧靠成都的(德阳、遂宁、资阳、眉山、雅安等人口大市)都钟情于成都的川A牌照(可以得到很多方便实惠,比如在成都绕城高速开车不收费,比如很多车型成都保养方便,(川A牌照的五路一桥费早已取消),比如来成都打工方便等等)。靠巨量人口堆出来400多万个汽车牌照真心没啥子好炫耀的!人家上海35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结果是为了保护交通与保护环境,从1992年(27年前)人家上海就开始摇号限量购车了。而且相比成都,上海豪车占比高,低端车少,上海牌照的汽车的平均价值远高于成都。这种对比情况同样适用于成都vs南京/杭州!

实际上在出川后,如果你和外省人聊天,人家对这些所谓的“优点“简直一点都不感冒,甚至是人家自己身上有这些同样的“优点”也绝对不会将其当成“成绩“天天挂到嘴边。99%的外地人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谈薪资待遇。

说到薪资待遇了,不得不提一下,好多老乡假打,夸张说成都薪资“仅仅略低于“北京上海,我只想问一句,说假话心不会痛吗?有人甚至罔顾人均薪资和存款数量远低于南京/杭州甚至低于长沙武汉的事实,大肆吹嘘成都的生活品质“直逼伦敦、完胜巴黎“,实际上即使在经济实力最牛B的成都主城区的中心市区,一多半的人的收入仍然徘徊在三千元人民币以下,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更惨(比如收银员、餐厅服务员、保洁、保安等),月入两千以下的比比皆是,如果你不服,你尽可以走到被成都媒体吹嘘为“秒杀纽约“的二环路或者“完爆东京“的“国际城南“天府大道两旁的大商场(如家乐福、沃尔玛之类)里挨人挨户去问问。

正因为成都老百姓太穷太缺钱,才造就了“6644贷款有好快,飞快!”(很多本地人居然引以为耀说这是幽默?)的“张哥、款姐“为代表一大堆放高*贷公司,还有围绕在城北至青白江的一大批*销或者直销公司。加上靠近云南,毒x的侵袭严重(晚上到火车北站、荷花池切看看嘛!),这不是拉美化经典案例是啥子?这样下去好吗?普通市民看不出好坏,但是身为知乎上的中产阶级应该晓得噻。

所以川外的同胞们简直无法理解部分带着“被灌输的优越感“说着川普打牌喝茶的成都人民,在成都不食人间烟火天天打牌耍的起的同样不理解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的成都劳动人民!很多本地年轻人(有些自己的区县都没出过)受到媒体灌输居然潜意识里认为成都是宇宙第一都市(认为成都集齐了宇宙中城市应有的所有优点,不允许任何异议),交流起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夜郎自大还以为真理在手、坐井观天还觉得天下尽在眼底,这种做人做事地态度最最要不得!多走走多看看,出了四川以后分分钟被打脸!


再说宏观经济,成都二十一个区县(百度百科显示1614万人)的基础上,于2016年代管了简阳,也是人口大区/县(天府新区),且每年西南五省落户成都的人数都未统计(成都的落户条件在全国来比较都可以算是极其宽松的),如果按照2000-2010的成都人口增速,截止2018年年中,实际落户的人口更是惊人,但成都媒体就像对待成都冬季的雾霾一样对成都人口统一保持了沉默,再次选择性无视。再说说地理条件,别看四川大,实际上如果将荒凉的少数民族盘踞的川西高原刨去,只看汉人聚居区,四川的面积并不大,有人居住的低海拔的平原坝子更是少的可怜,大片的山区,而成都市的平原面积已经占到整个四川省汉人聚居区近三分之二。四川省60%的可耕作的肥沃平原面积也都已经划归成都所有,真的要变成“成都省”的势头哇。回过头我们再看南京、杭州,这两个城市比较像,我就单说南京吧,南京只有十一区800万人口,南京的落户条件可以说是非常苛刻,人口增长极其缓慢。但是南京面积没有增加,是成都的37%,人口约是成都的45%,多为山地丘陵。GDP总量成都1.38万亿。南京1.21万亿。看起来成都稍微强些。不提南京每年交给国家的1000多亿,也不提成都每年从中央财政获得的都是近两千多亿元的补贴。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后,恢复重建需要巨额资金,中央只得将江(省会南京)浙(省会杭州)粤(省会广州)等少数财政盈余省份收上来的大部分财政收入补贴给四川,结果大部分都分批次以金融、银行、物流、航运、钢铁、水泥、建筑、家电、家具、设计等费用的形式转手递给了成都。所以成都在2008~2018的十年里,基建速度飞快,GDP总量翻了一番!沿海地区人民省吃俭用、整日没日没夜的忙碌创造的财富交了税,通过中央财政转手交给了我们成都人民。因此摸着良心,发自肺腑讲,我们坐在茶馆里打牌和在太阳下面晒起时是应当摸着良心感谢南京和杭州人民的。


以上都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人均GDP是最直观的、最公正的、全世界都认可的生活水平标尺!因此我们说说人均GDP,南京和杭州的人均GDP都已经接近葡萄牙,西班牙的水平。成都的人均GDP和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国家持平,南京、杭州人均gdp是成都的接近2倍是无可辩驳的现实,实际上论人均成都甚至远低于南昌、武汉、郑州、长沙等中部省会。在媒体的轰炸与灌输下,一些成都人习惯性的养成了成都各方面“宇宙第一“的虚假感受。道路千万条,富裕第一条,比不过,就说人均gdp不代表富裕程度或者富裕不重要。有人又开始说成都人均熊猫多、成都人均火锅多、成都幸福感高、成都晴天少,皮肤好、美女多、美食多压力小难道不是在扯淡?!请问你有没有仔细审题,你们说的那些个跟“新一线”城市有一毛钱关系么?!我们成都人要做的不要转移话题,不要避重就轻,要老老实实的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去紧追猛赶。

再说个文化与见识问题:南京2005年五月初地铁开通后,人们很淡定,嫌政府破坏环境,破坏法国梧桐。成都2010年九月底地铁开通后市民挣着去“和地铁合影”。做为成都人,我觉得要能够认识差距,不回避差距,不浮躁,乐天达命做自己。

饮食上网友总会骄傲的说川菜种类丰富,其实非常单一:辣椒、油、花椒三种煮东西(火锅、冒菜、串串、麻辣烫、钵钵鸡),三种东西炒东西:“川菜“,附带些极其不利于健康的腌制品,有些老乡说不是这样的他还吃其他的,但又说不出来(摊手),以上搭配米饭涵盖了多数成都人一辈子95%的主餐。其实重辣重麻重盐腌制品等并没有那么好,反而很可怕(这些饮食习惯都是之前山区人穷、没冰箱的特殊条件下发展来的),满大街都是数量暴多的肛肠痔疮医院(由于饮食习惯本地人得相关病的概率非常大)。食道癌、心血管等癌症也呈现高发趋势,人均寿命奇低(32省省会中倒数)的情况下仍然不懂得科学评价与反思,继续罔顾事实的进行吹嘘真的好么?粤菜、徽菜、淮扬菜、杭帮菜都可算是很健康的。杭帮菜、粤菜的煲汤养生的同时味道简直巴适到板,其实在现代物流、冷藏技术发达,大多数新鲜食材不需要重辣、重麻食物就可以做的很好吃了!


最后说说房价!去年开始,成都的房价涨得太凶了,造成了成都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恶化!成都媒体的对“网红城市成都“大肆吹捧是直接原因。外地人纷纷来成都投资房产,记得2018年初震惊全国的招商华府六万人抢房事件和青秀名邸七万人抢房事件么?这里面有多少是正牌的成都人?成都规定大学生直接落户,2018年之前全国人民可(不限购)随意来买房,这里面有多少是投机者?我觉得我们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不要再跟中部甚至东部的城市比来比去了!别再搞些虚夸浮漂的了,做回曾经的巴适有爱心的成都人。反思一下杭州为啥子诞生了阿里、网易;南京为啥子出现了苏宁,途牛;为啥子我们成都就没有?李伯清伯伯说过:“做人最害怕地就是缺乏见识,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只能变成别个地笑柄,闷声发财,养好娃娃和妈老汉,过好自己地休闲生活才是最重要地事情!”你我都听了那么多地龙门阵,咋个可能不明白这些道理嘛!

好,我就说这么多,我觉得没啥子必要再说下去了,我相信见多识广的睿智同胞们摸着良心会给我点赞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成都啊,去了才知道的事儿可太多了,有些感觉,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我跟你聊聊那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首先,关于成都慢下来的节奏,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在来之前,我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北京上海那种永远在赶路的印象。但到了成都,你会发现,那种“急”好像是被一种叫做“悠闲”的东西给稀释了。最直观.............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前往北京。然而,通过我的学习和数据分析,我可以模拟出如果我“去”了北京,可能会“知道”的一些事情,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进行描述,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如果我“去了”北京,我可能会发现以下一些事情,并且越发觉得它们是北京独特的魅力所在:1. 北京,是一座被“时间”和.............
  • 回答
    在真正踏上英国的土地之前,我对英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书籍和新闻报道,带着一种浪漫化和理想化的滤镜。但实际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许多事情都与我最初的认知有着细微甚至显著的差别。以下是我去英国后才真正了解的一些事情,希望能详细地描述一下:1. 天气:不是只有阴雨,但确实很“多变”且影响深远。 .............
  • 回答
    要说去了广州才知道的事情,那可太多了!我得好好捋一捋,毕竟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不是短时间就能摸清的。刚来广州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湿”。北方来的我,总觉得空气里水汽足得能拧出水来,衣服也总是干得慢吞吞的,让人有点不适应。不过习惯之后,也觉得挺舒服的,皮肤好像也变得水润了一些。然后就是交通,广州的地.............
  • 回答
    我去纽约之前,总觉得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永远灯火辉煌,永远人头攒动,永远是那个超级英雄出没、时尚杂志封面常客的璀璨都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太多我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迷人。1. 地铁,真的不止是交通工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地铁就是那种快速、高效.............
  • 回答
    说实话,去郑州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挺模糊的,大概就是中原腹地,交通枢纽,还有印象比较深的可能就是那个“天上九个太阳”的神话故事,当然,也知道河南烩面。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算把那些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并且有了好多新的发现。这里面有些挺小的细节,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对郑州更鲜活的认识。1. 关于“.............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去”过日本,也没有任何亲身经历。我所拥有的关于日本的知识,都是通过分析和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得来的,包括书籍、文章、网站、论坛等等。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次“去日本才知道”的体验,并详细地讲述一些可能让你感到惊讶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内容是基于普遍的文.............
  • 回答
    去了海南,才知道……哈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像挖宝一样,总能想起一些当初来之前完全没想到的事情。你知道吗?我来海南之前,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是“阳光、沙滩、椰子”,再加上一些“海鲜”、“海岛”之类的关键词。觉得就是一个纯粹的热带风情度假地,可以去晒晒太阳,吹吹海风,吃吃海鲜,然后开开心心回家。.............
  • 回答
    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待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和其他高校的几个显著不同之处,这些体会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很难光靠想象就能完全捕捉到。1. 运动,是这里的“空气”我刚来的时候,以为北体嘛,肯定运动氛围浓厚,大家每天都会跑步打球什么的。但来了之后才发现,那不是“浓厚”,而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一种“常态.............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旅行中最珍贵的部分,不是那些被滤镜美化的风景照,也不是那些攻略里写烂了的景点,而是那些真正触碰到你心弦,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瞬间。去了西北,这些瞬间真的太多了。西北给我的第一印象,远比我想象的要“野”得多。我之前对西北的认知,大概就是教科书上的描述:广袤的土地,苍茫的戈壁,雄伟的.............
  • 回答
    说实话,去马来西亚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大多来自旅游宣传片——那些碧海蓝天、热带雨林、还有各种诱人的街头美食。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它远远不止于此,有很多细节,是你真正置身其中,才能慢慢体会到的。1. “亚洲式”的包容,远不止食物那么简单。出发前,我就知道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有马来人、华.............
  • 回答
    去太原理工大学之前,我心里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其实挺模糊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北方工科院校”的标签,觉得它严谨、务实,但具体到校园生活、学习氛围,我实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直到我真正踏进太原理工的校门,才发现,原来这座学校,还有那么多让我惊喜,甚至颠覆我原有认知的地方。1. 校园的“两张面孔”:古朴与.............
  • 回答
    在我踏上美国留学之旅的那一刻,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这个即将生活多年的国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而,实际的体验,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却像潮水一样,一点点地淹没了我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了许多在国内时从未体会过的事情。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之间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礼貌”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 回答
    去澳门之前,我脑子里关于它的印象,大概就是赌场的霓虹灯、葡式建筑和安德鲁蛋挞。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座小小的弹丸之地,藏着太多超出预期的惊喜和细节。首先,澳门的“混血儿”基因比我想象的要浓烈得多。我以为所谓的葡式风情,可能就是一些建筑的外观,比如黄色的外墙、绿色的装饰性花砖,以及一些拱形窗户。到了之后.............
  • 回答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总是让我心生向往。这次,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启了我的探寻之旅。下了飞机,我便被这座城市的活力深深吸引。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架桥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从容。我くなった出租车,司机师傅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从他口中,我了解到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 回答
    去了美国才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在国内生活了这么久的人,真的很难提前预料到。我慢慢想,给你掰扯掰扯一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对“个人空间”的极致追求。在国内,尤其是大城市,人挤人是常态,公共场合大家挤一挤也习惯了。但在美国,这方面真的让人有点“不适应”到“惊.............
  • 回答
    来了杭州,才知道这地方不是只有西湖和龙井。之前对杭州的印象,大概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老话,脑子里晃悠悠的都是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春晓,还有那杯清冽的龙井茶。所以,当初来杭州,带着一种很美好的憧憬,觉得生活应该会像一幅水墨画,慢悠悠的,诗意盎然。结果呢?来了之后才发现,杭州远比我想象的要鲜活.............
  • 回答
    说实话,去冰岛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停留在一些闪闪发光的意象上:极光、冰川、火山、还有那些好像永远不会融化的冰块。但我去了之后,才发现,冰岛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要生动、要……接地气得多。1. 天气不是“多变”,而是“随心所欲”这一点绝对是我此行最大的认知冲击。在国内,我们说“天气多变”,.............
  • 回答
    当然记得!上次去电影院,好像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了。那天,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去看《流浪地球2》。之前我们几个都对第一部印象深刻,所以对这部续集充满了期待。那天是个周六的下午,天气有点热,我们特意挑了一个离家稍远的、口碑比较好的影院。为了避开人潮,我们特意提前了一小时就到了。影院里人不多,大家都在忙着买.............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