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店的密度奇高,地图随便搜一下,会被吓到,而且书店都很大很精致,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这么多书店……钟书阁很多家,我去的芮欧百货那一家尽然坐满了读书的人,成人居多,只能羡慕。
上海有太多音乐会,太多艺术展览,说明什么?说明上海人愿意为艺术花钱,关键是比别的城市多很多很多。在物质和精神上有个平衡,上海也许找到了那个点。相形之下,某些所谓的发达城市除了钱钱钱,真的感觉不到有文艺什么事儿。
上海的星巴克的数量快超过甘肃兰州市的拉面馆,这时候我不得不想到那个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很多很多地方一顿饭超过十元是奢侈的,全市。
但是兰州白头发的大爷绝对不送外卖,小区里面打牌黄河边溜达,而上海很多老年人还在奋斗着还房贷。这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上海绝对不给你躺平混吃等死的机会。医院里保洁的大爷阿姨,算是独一无二的风景了,在别的城市,这个岁数是很少出来做工的,同样中国人,你能说上海老人都是勤劳吗?
发展和生活之间应该有个平衡点,显然上海并未找到,上海人的精明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痛并快乐着。上海人骂人爱说十三点,意思是痴,这个字十三笔,在房子的问题上,上海人真正十三点。但是也只有上海人记着几平米的房子里挤了多少人又多少年。现在最好最大最核心的房产,绝大部分肯定不属于上海土著。
上海地铁上真的不少lv包,经常看到普拉达古驰什么的,但是相当一部分材质面料显然不是那个档次的质感,主要是裁剪明显浙江版。
上海工作效率很高,回头想想兰州工作效率最高的应该是拉面馆了。
包容性很强,这一点南方的城市普遍超过北方,在北方你很难吃到各地美食,那么全那么多,很难看到各种有想法的小店存活,上海和杭州这样的城市就可以容纳他们,我不认为是人口问题,西南的大城市就没有那种多样性,无论餐饮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海太多的西餐餐厅,更多的是日本料理店,这很难得,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上海很可爱。
上海的酒店贵且差,以汉庭酒店为例,上海的汉庭只能是招待所的水平,市中心区域价格很难低于四百,破旧不堪。你会觉得上海对于穷人并不友好,房子不够大都不好有归属感,越有钱的人越会喜欢这里。
上海是个看不到上限的地方,你不知道那些高楼大厦里面住的是什么人,他多有钱有势,多么神秘,钱怎么来的?这种感觉很不好,让那些活在下限的人三观难正。而在世界上很多大城市,你能看到上限,也能看到下限,只有个别的地方有这种神秘气息,不这么普遍。
上海人讲规矩,活得体面,有分寸,懂距离,不肯给人添麻烦,腔调是个不错的东西,只有上海人全民在讲,而且乐此不疲,虽然年轻一代有些人开始不修边幅,但是生活精致,看不到邋遢人。大街上精致的人多了,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在上海能感觉到现实到冷漠之间的关系。上次这么强烈的感觉来自广东。
排外已经很少了,本地人的底气和优越感还是有的,不管他是看扫码单车的还是保洁的。相比九十年代那种对外地人的态度,现在的上海好多了。而某些脏乱差但是条件尚可的沿海城市却很排外,说话那个大,语气那个冲,你会瞬间觉得上海人再怎样还是有牌面和教养的。
援助西北的老一代人和他们的后代都陆陆续续回了上海,其他省区的却留下来了,上海人就是这么恋根,这是独一份的情感。上海人不过苏州河,只认可上海,骨子里排斥除上海以外的所有地区,或者海外也是例外,再没有什么地方的人英语水平好过上海,随时准备着。
希望上海真正成为大上海,应该有个大字,不是面积大就可以叫大上海的。现在,只能叫海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