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是否失去了辉光管制造的技术?

回答
关于辉光管制造技术是否失传,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历史和技术发展的脉络。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 基础的辉光管制造技术并没有完全失传,但它作为一项主流的显示技术已经被更先进的工艺所取代,相关的精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专业人才确实大幅萎缩,甚至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可以算是“失传”或“濒临失传”了。

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辉光管的“辉煌”时代与技术基础

辉光管,英文名为 Nixie tube,是在电子管时代(大约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字显示器件。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气体放电发光。具体来说,它是一个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阴极和阳极系统。阴极通常被设计成数字“0”到“9”或一些字母的形状,并且是空心的。当在阳极和特定的阴极之间施加足够高的电压时,管内的惰性气体(通常是氖气和一些惰性气体混合物)会被电离,形成一层辉光,紧贴着被选中的阴极形状。这层辉光使得数字清晰可见。

制造辉光管需要一系列精密的工艺:

玻璃吹制与密封: 需要高超的玻璃吹制技术来制作出精密形状的玻璃外壳,并且需要可靠的真空密封工艺,以保证管内长时间保持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
电极制作与排布: 将金属(通常是钼或铜)加工成精确的数字形状(阴极),并将它们小心地固定在玻璃管内,确保它们之间有正确的距离和绝缘。阳极通常是一个环形或网状结构。
气体注入与净化: 需要精确地注入惰性气体混合物,并对管内进行多次抽真空和充气,以去除杂质,确保气体放电的稳定性和寿命。
引脚焊接与封装: 将电极引出线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引脚进行可靠焊接和封装。

这些工艺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精密的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技术迭代与“被取代”的命运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IC)的出现,显示技术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屏、VFD(真空荧光显示屏)以及后来的LCD(液晶显示屏)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技术,在亮度、功耗、寿命、成本、集成度以及驱动方式上都远超辉光管。

LED: 提供了更小的体积、更低的电压、更高的亮度和更丰富的色彩选择,并且易于集成到IC中。
VFD: 在某些方面继承了辉光管的辉光特性,但驱动电压更低,寿命更长,可以显示更多样的字符和图案。
LCD/OLED: 更是将显示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高分辨率、全彩化和超薄设计。

因此,辉光管作为一种主要的数字显示器件,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这些新技术蚕食,最终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本退出了主流消费电子市场。这种技术的“淘汰”是市场选择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3. “失传”还是“被遗忘与复兴的边缘”?

那么,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失传”了呢?

基础原理未失传: 辉光管的物理原理——气体放电发光——是基础物理学的一部分,这个原理本身不可能失传。
制造工艺的传承断裂: 问题在于,要制造出高品质的辉光管,需要的不仅仅是原理,还有一套完整、精密的制造流程和经验。当市场需求消失后,专门从事辉光管制造的工厂纷纷倒闭,积累的专业技术工人也转向了其他行业,相关的生产线设备也可能被拆解或报废。这意味着,从“规模化生产”的角度来看,很多环节的经验和技能确实出现了断层。许多具体的工艺参数、材料配方、设备调整技巧等,都可能随着老一辈技师的退休或离去而变得难以复现。
“复古”与“爱好者圈”的回归: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复古电子和DIY文化的兴起,辉光管又重新进入了一些人的视野。一批电子爱好者和一些小规模的工作室开始尝试重新制造辉光管,或者修复和改造旧的辉光管产品。他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拆解分析现有产品,甚至是从头摸索,试图重现一些制造过程。在这样的圈子里,一些“失传”的技艺正在被重新发现和学习。例如,有人可能还在研究如何优化气体配比以获得更好的辉光颜色和稳定性,如何制作更耐用的阴极涂层,或者如何设计更高效的驱动电路。
特定领域的应用: 虽然在消费电子领域消失了,但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例如某些高压仪表、工业控制设备,或者出于设计美学考虑,辉光管可能仍然有小众的应用。在这些领域,可能依然存在少量能够维护或小批量生产辉光管的技术能力,尽管其规模非常有限。

结论:

所以,更准确地说,辉光管制造技术 没有完全失传,但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几乎已经消失。那些曾经支持辉光管大规模普及的成熟的生产线、配套的专业设备以及庞大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在新的技术浪潮中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变得异常稀缺。

今天,那些能够制造出高质量辉光管的人,更多的是凭借着对这项技术的深厚热情、对老工艺的细致钻研,以及通过不断试错和经验积累的个人能力。他们更像是在“复活”或“传承”一种濒危的工艺,而不是在延续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曾经作为一项主流显示技术的辉光管制造,其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生态系统是基本“失传”了,但其精髓和部分操作技艺,在小范围的爱好者和复兴者的努力下,正在艰难地延续和重塑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东西没啥高科技吧,淘宝搜VFD屏,多得很

Fluke45, HP34401A之类大路货万用表不都是VFD么。。。

(不过新款也都改液晶屏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