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卫温诸葛直被宰了?

回答
卫温、诸葛直被杀,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东吴的那场大远征说起。那会儿,孙权想搞点大动作,目标直指辽东。你想啊,那时候的辽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那可是苦寒之地,交通不便,而且还有公孙氏这么个钉子户。孙权一拍脑袋,觉得这事儿能干,而且还得做得漂亮,来个声东击西,让曹魏那边顾不上东边。

于是,他就想到了两员水军将领:卫温和诸葛直。这两位,也算是东吴水军里的能人,带兵打仗,尤其是在水上,那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孙权把重任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带上几万人马,从海路直接杀过去,目标就是辽东。

结果呢?这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

首先,准备不足是硬伤。 孙权是想得挺美,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可就多了。首先是粮草,远征异地,而且还是北边,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虽然孙权想着“兵贵神速”,但几十万大军,哪怕是水军,那也得吃喝拉撒啊。卫温和诸葛直带去的兵马,说实话,人数也不少,要保证他们的战斗力,粮草是根本。可当时的东吴,经济实力虽然还行,但要支撑这样一场千里迢迢的大规模远征,而且还要穿越茫茫大海,这粮草的筹备和运输,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时节不对,运气不好。 远征辽东,选在什么时间出发,这个很重要。海上天气,尤其是北方的海域,变化莫测。偏偏卫温和诸葛直出发的时候,海上刮起了大风,而且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风大浪之下,船只颠簸,士兵晕船,而且还可能损坏船只,最要命的是,这极大地影响了行军速度。本来的“神速”计划,直接被天气给打乱了。

再者,后勤跟不上,士兵士气低落。 海上漂泊,风浪折腾,士兵吃不饱,也睡不好。远离家乡,看不到希望,本来就够辛苦了,再加上天气恶劣,这士气能好到哪儿去?很多人就开始想家,想自己的老婆孩子,这仗还怎么打?

然后,到了辽东,情况也并不如意。 辽东的公孙氏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那边经营多年,对地理环境熟悉,而且也有自己的军队。虽然卫温和诸葛直的部队到了,但面对的不仅仅是公孙氏的抵抗,还有当地恶劣的环境,以及因为远道而来,部队的疲惫和疾病。

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导致他们最终被杀的直接原因,是“无功而返”。 孙权本来指望这场远征能有所斩获,哪怕是给曹魏添点乱也好。结果呢?卫温和诸葛直带去的部队,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天气、补给、疾病、士气,以及可能存在的战略上的失误,最终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损失惨重,很多士兵死在了路上,或者因为疾病而丧失战斗力。

这下孙权可就炸了。 辛辛苦苦准备的远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结果却一事无成,反而损兵折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种失败是不可容忍的。他把卫温和诸葛直叫回来,那可不是为了听好话的。

“无功”就是原罪。 在古代,尤其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或者至少取得一些可以向朝廷和民众交代的成果,那么负责的将领,往往会面临严厉的惩罚。更何况,这场远征,孙权是寄予厚望的,期望值很高。

“扰边”的指控,可能是直接导火索。 孙权还指责他们“扰边”。这个“扰边”,意思就是说他们没有好好执行命令,反而可能在海上或者登陆后,进行了一些不合规矩、不受控制的行为,比如劫掠当地的百姓,或者做了一些损耗士气、引起民愤的事情。当然,具体是什么样的“扰边”,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模糊,但可以想象,在孙权愤怒的心理下,这个罪名被加重了。

最后的判决,也是为了杀鸡儆猴。 卫温、诸葛直的失败,让孙权颜面扫地,也让东吴的威望受到影响。为了挽回局面,也为了警告其他将领,孙权必须严惩不贷。把这两位主帅杀了,既可以推卸一部分责任,也能让后来的将领们明白,在他身上,不允许出现这样的失误。

所以,卫温、诸葛直最终被孙权下令处死,并不是因为他们一个人犯了滔天大罪,而是因为他们作为统帅,没有完成孙权赋予的任务,导致了一场失败的远征。这场远征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准备不足、时节不当、后勤困难、士兵士气低落,以及可能存在的指挥失误。最终,孙权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便用他们的生命来承担责任,也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军事威信。这在古代,并非罕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台湾有啥关系,夷洲显然是琉球啊

沈莹(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在其所著的《临海水土志》(约完成于268年至280年之间)说“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

临海是现在的台州。台湾在其正南。航海连方向都搞不清楚的话,出去就别回来了。

临海东南二千里是琉球

user avatar

因为孙权是人渣。

孙权229年称帝,当时三国鼎立已经形成,东吴打不过曹魏,又不敢打蜀国,于是他根据古书《尚书·禹贡》上的记载,认定海上有夷洲和亶洲,他打算扩展疆域,把那两个地方占领了。

《尚书·禹贡》上虽然记载了夷洲和亶洲,但那也只是作者的推测,根本就没人去过那两个地方,也无法确定到底有没有,就像神话里说海上有蓬莱仙境一样,毫无根据。

其中,亶洲是根本不存在的。秦始皇派徐福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找仙丹,要找的地方就是亶洲,但最终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不知所踪。

孙权让诸葛直和卫温派一万人去攻占夷洲和亶洲,就和秦始皇派徐福去求仙丹一样荒唐,因为没人知道那两个地方在哪里,甚至都不确定有没有这两个地方,完全就是黑暗中摸索。

当时,陆逊等大臣是反对孙权这个主意的,他们说的很委婉,没有否定这两个地方的存在,而是语重心长地说这两个地方没有开化,占领了也没用,那里地土著人不会产生任何价值,而且江东士兵去了那里水土不服容易生病,茫茫大海也容易出事故,你那一万人还是留着保卫家园吧。

但是孙权就是不听,于是在230年派卫温和诸葛直带着一万人出海去寻找夷洲和亶洲。

结果就如陆逊等人所料,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抓了一些赛德克巴莱回来,但是根本没用。

但卫温和诸葛直也不容易,茫茫大海,竟然真的找到了传说中的夷洲(台湾),这是一次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在那个没有GPS的时代,能在大海中发现一座岛是很不容易的,况且他们还没有航线图,都是自己摸索的,可见这两人航海水平确实逆天。

但是对孙权来说,这种结果就是打了自己的脸,当时自己不听陆逊等人的劝,结果全都被陆逊等人说中,亏大了,这不是显得自己水平不行吗?于是卫温和诸葛直就当了孙权的替死鬼,孙权要用他们的死给自己开脱:不是朕的决策有问题,而是卫温和诸葛直的能力不行。

虽然孙权杀了卫温和诸葛直,但此后吴国人再也没有踏上过夷洲,孙权也再也没有出海占领夷洲和亶洲的想法了。可见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很蠢。

自己的过失全都推给奉命行事的臣子,还把人杀了,渣权不愧是渣中之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卫温、诸葛直被杀,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东吴的那场大远征说起。那会儿,孙权想搞点大动作,目标直指辽东。你想啊,那时候的辽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那可是苦寒之地,交通不便,而且还有公孙氏这么个钉子户。孙权一拍脑袋,觉得这事儿能干,而且还得做得漂亮,来个声东击西,让曹魏那边顾不上东边。于是,他就想到了两员.............
  • 回答
    唐朝的中央军事体制,是一个既有传承又有革新的复杂体系。我们今天来聊聊唐朝的南衙诸卫与北衙禁军,以及三卫五府它们到底在哪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唐朝的军事制度,得先知道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唐朝的军事制度,尤其是禁军,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而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正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
  • 回答
    当谈到卫星如何“发现”航母时,我们其实是在探讨卫星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技术,从太空中观测地球表面,并从中识别出特定目标(比如航母)的过程。这就像一个身处高塔上的侦察兵,通过望远镜寻找海面上的船只,只不过卫星是利用更高级、更广泛的“眼睛”。首先,我们要明白,航母体型巨大,而且在茫茫大海中它是一个非常显著的.............
  • 回答
    卫宫切嗣对Saber没有动过情,这似乎是Fate系列中一个挺让人在意的地方,毕竟Saber是那么优秀,而且和切嗣也经历了那么多。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切嗣这个人,以及他对英灵的看法,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最终只是把Saber当作达成目的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人。首先,我们得明白切嗣的根本出发点。他从.............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地名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你说的没错,“金山卫”、“威海卫”这些带有“卫”字的地名,在历史上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而现在确实很少听到以“所”作为地名后缀出现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卫”和“所”在古代的军事和行政意义说起。 “卫”:明朝军事制度的基石,与城.............
  • 回答
    浙江卫视选择沈涛主持,这背后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将他的个人特质、专业能力以及与电视台的契合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如果简单地说“他主持得好”,那未免太浅显了。我们要从更细致的维度去剖析。首先,从沈涛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风格来看: 稳健扎实的台风: 沈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稳.............
  • 回答
    要聊聊8月19号的中国医师节,这背后可不是随便选个日子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考量。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设立医师节是在2018年,但这个日子能定下来,咱们得把目光稍微往前推一推,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缘由。为什么是8月19号?其实,在中国正式确立“中国医师节”.............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说学校卫生是由学生无偿负责,这背后可能涉及一些历史原因、现实考量,甚至是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制度设计。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说,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学校管理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过去时代的一些影子。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学校资源有限,可能.............
  • 回答
    关于国家卫健委是否给中医诊断“定标准”,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而且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考量。简单地说,不是完全没有标准,而是如何“定”以及“定成什么样”是一个持续博弈和探索的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诊断的根基与现代医学的诊断逻辑有所不同。现代医学诊断,我们通常会想到一系列具.............
  • 回答
    水星,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它孤独的轨道上运行,却没有任何伴侣——它没有卫星。这个事实,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长久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谜团。为何在太阳系的其他八颗行星中,除金星和水星之外,都有着数量不等的天然卫星环绕,而水星却如此“孤单”呢?这背后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水星自身的特性以及它所处的.............
  • 回答
    网上关于印军“越界”的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常常被误读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的“越界”事件,通常指的是中印两国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发生的军事对峙或小规模冲突。中国官方通常使用的说法是“越线”或者“越境”,而印度方面则有自己的说法。为什么会存在“越线”的争议?这就要从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 回答
    近日,安徽宁国遭受洪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关于安徽卫视在此次灾情报道中的“不重视”、“不作为”的质疑声,也在网络上悄然蔓延。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作为一家省级卫视,为何在面对自家省份的重大灾情时,显得如此“冷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审视:一、 媒体报道的“黄金法则”.............
  • 回答
    1600年 九州乱世:黑田官兵卫为何踏上征服之路?1600年的日本,恰逢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尾声,丰臣秀吉去世不久,天下格局动荡不安,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的势力明争暗斗,而遥远的九州之地,也同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黑田官兵卫——这位以智慧和狠辣著称的谋士,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统一.............
  • 回答
    印度卫生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事实是普遍存在的,但其“没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说法需要更精细地审视和理解。事实上,印度并非完全没有经历过大规模传染病,而是其应对方式、疾病谱、人群免疫基础以及统计学上的原因共同作用,使得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某些疾病上未出现像SARS、MERS那样在全球引起剧烈恐慌的大规模.............
  • 回答
    关于卫青的军事能力,确实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他并非那种天赋异禀、运筹帷幄的顶级将帅,其一系列辉煌战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朝国力的鼎盛,以及霍去病这位天才的辅佐。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其背后的逻辑和考量。一、 “国力碾压”论的几个关键支撑点: 强大的后勤保障与兵源供给: 汉武帝时.............
  • 回答
    你提出的“印度夜间卫星灯光图面积比中国大”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涉及到一些我们平时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其实,如果单看“夜间卫星灯光图”所呈现的“灯光亮度和范围”,印度看起来确实可能比中国更大、更密集。 但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国土面积”和“灯光覆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个值得细究的历史现象。秦国,作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一路披荆斩棘,吞并了韩、赵、魏、楚、燕六国,最终一统天下。唯独这个小小的卫国,在秦国崛起并实现大一统的过程中,竟然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直到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45年)才被秦国灭掉。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然,我们得.............
  • 回答
    商鞅,这位来自卫国的杰出政治家,能在那个讲究尊卑礼序的时代,于强大的秦国推行如此激进的变法,并且敢于对公子虔施以如此严厉的惩罚,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刚”字能够概括。要理解他的这份“刚”,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所处的环境、他的志向,以及秦国变法本身的复杂性。首先,商鞅并非无根无萍,他在秦国的变法并非一时兴起.............
  • 回答
    黑客不攻击卫星,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实际上,黑客群体里确实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尝试攻击卫星的。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平时很少能接触到这类信息,而且成功攻击卫星的门槛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许多。首先,得明确一下“攻击卫星”这事儿有多难。想象一下,你要攻击的是一个在太空里高速飞行的,并且和你地面上的电脑几乎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