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补助?

回答
说起清华大学研究生补助,这可不是一个简单一句“高”或“低”就能概括的事儿。我认识不少在清华读研的朋友,他们每个月到手的钱,怎么说呢,足够他们在北京这个一线城市里过得相对体面,但想过的很滋润,那可能还得靠家里支持或者自己勤工俭学。

首先,我们得明白,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它的研究生补助体系是相当完善的,而且是分门别类的。最基础的肯定是大头,就是国家和学校给的这部分。这部分钱呢,虽然不是什么巨款,但足以覆盖掉你在北京最基本的生活开销,比如住宿费(学校宿舍还是相对便宜的)、吃饭、通勤,再留一点点零花。

不过,真正的“大头”和“差别”就体现在各种奖助学金和助研、助教、助管(三助)岗位上了。

奖助学金这块,清华做得是比较细致的。有国家奖学金,那是极少数拔尖学生才能拿到的,金额相当可观。然后就是学校层面的各类奖学金,比如学业奖学金,这基本上是覆盖面最广的,成绩越好,拿到的金额越高。一些学院或者课题组也会有自己的特色奖学金,这些往往和特定的研究方向或者贡献挂钩。所以,同一个年级、同一个专业,不同学生的补助水平可能就会拉开差距,这很大程度上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以及综合表现直接挂钩的。

三助岗位则是更直接的一种“挣钱”方式,也是很多同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助研(TA Teaching Assistant):顾名思义,就是帮忙做科研。这通常是给那些在科研上有潜力的同学,特别是博士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里,协助完成一些实验、数据分析、文献整理等工作。这部分钱一般给得比较实在,而且还能学到不少东西,对未来深造或者就业都很有帮助。
助教(RA Research Assistant):这个名字有时候会和助研混淆,但在清华的语境下,助教(RA)更侧重于辅助教授进行教学相关工作,比如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准备课程材料等。这部分报酬同样不菲。
助管(GA Graduate Assistant):这部分更像是为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学院提供支持,比如负责组织活动、处理文件、管理实验室设备等。这部分工作相对来说可能更偏向于服务性质,但报酬也是有的,而且可以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这三种岗位,报酬水平 varies from 1000 to 3000 RMB or even higher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尤其是一些国家级或者重要的科研项目,给的助研费用会更高。所以,如果你能拿到比较好的奖学金,再兼顾一到两个有稳定收入的岗位,那每个月到手的钱就相当可观了。我有个朋友,博士期间,奖学金加上稳定的助研岗位,一个月能有差不多一万块的收入,这在北京已经是很不错的水平了。

需要注意的点:

1. 付出与回报的匹配性: 清华的补助,特别是奖学金和三助岗位,绝不是白给的。它们是建立在你的学习成绩、科研产出、工作表现基础上的。想要拿到更高的补助,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2. 专业和导师的影响: 不同学科、不同导师的经费情况差异很大。理工科、热门研究方向的导师,项目经费相对充裕,能给学生的助研费用自然也更高。而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可能项目经费相对有限,补助水平会低一些。
3. 生活成本的压力: 尽管补助不少,但北京的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仍然是很多研究生需要面对的现实。补助虽然能覆盖基本生活,但要实现“不差钱”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很多同学还是会选择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做一些兼职,或者积极申请更多的奖学金。
4. 透明度和公平性: 清华在这方面做得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开和透明的,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助研岗位的申请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说实话,在哪儿都可能存在一些人情关系或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过总体而言,是比较公平的。
5. 博士与硕士的差异: 通常来说,博士生的补助会明显高于硕士生。这不仅是因为博士生的研究任务更重,也是因为博士生更像是科研团队的成员,而硕士生则更多是学习者。

总的来说, 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补助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它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且体面的经济支持,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学术研究。但是,这个补助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和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成果、以及所处的研究领域和导师的资源紧密相关的。它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对学生辛勤付出的回报。如果你是一个努力、有能力、并且幸运地遇到好导师的学生,那么在清华的研究生生活,在经济上是不会有太大压力的,甚至还能有一定的盈余。但如果你想靠补助来“发家致富”,那可能就得调整一下心态了,毕竟学习和研究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

@图灵Don

的回答,真是气得我火冒三丈,不吐不快。

但是他关闭了评论,只好在这里反驳他。

首先,这个问题本来讨论的就是研究生补助的问题,你眼神不好没看到,那就按你的臆想来。

1、研究生是学生,拿的是补助。

然而,【“这补助严格说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全中国纳税人缴的钱凭什么就该补贴你?”】

要这么说,那纳税人的钱凭什么去补贴教授,院士?科研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凭什么去补贴研发飞机,大炮,航母?都直接发给全国13亿人发给你不好吗?

你以为这些科研项目都是专家、教授们一己之力完成的?事实上,很多基础工作,甚至于一些关键技术都是苦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在做,你去看看每年各高校paper的第一作者就知道了(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无良老师抢占学生第一作者的事情,也不排除青年教师为第一作者的情况)。

他们付出了劳动和心血,得到回报是应该的,其实称之为工资也没错。什么叫“补贴”?还“凭什么补贴”?补贴是什么意思?换言之就是贴补,看你穷学生可怜赏你点,你是这意思?

况且在实验室的项目中,有伸手向国家要钱的纵向课题,还有很多是跟企业、社会合作的横向课题,干的是企业的活,拿的是企业的钱。钱是实验室拿,项目很多是研究生在做,然而,项目做完了,并没有研究生什么事,研究生还要巴巴指望着那点补助。

【“得了便宜不说,还滋生很多攀比现象。”】这句话简直恶心,恶心到家。感情在你眼中研究生拼死拼活为实验室出力,拿点可怜的补助叫“得了便宜”?

2、研究生不仅仅是学生,拿的也可以说是工资。

学生是指在学校学习、接受教育的人。研究生确实也上课,也从老师那里学习,但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他们要做很多科研项目,甚至还要帮老师打杂,写申请、报销、搬东西乱七八糟的事儿都会干,“搬砖”并不仅仅是戏谑。

先就不谈做项目的事儿。据我所知,很多实验室没有秘书,学生兼职干着秘书报账报销的活儿。很多实验室没有保洁,学生兼职干着保洁打扫卫生的活儿。这又怎么说?能不能给发发秘书和保洁的工资?

其实作为学生,做些杂事并没有怨言,帮老师做项目也能磨炼自己,也不要求等同工作的工资,只是至少要能满足生活需求吧?

在国外(经评论指出,指某些国家,如美国)读博士,你可以租房买车娶妻生子。在国内读博士,出去多聚餐几次,多买几件衣服都捉襟见肘,更别提买个大件、生个大病这种要命的事儿。都二三十了还向家里伸手要钱,真的是很心酸。

前几年有同学实验室一个月只发400块钱,国家发1060雷打不动,后来在多次反馈后勉强涨了一点,总额应该还是没有突破2000。这可是在帝都啊!有多少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止2000块了?

说多了。补助的事儿今年闹得动静有点大,本来我是一直旁观的,毕竟我们实验室还不错,老师也不强迫我们做项目,老师也都很好。

但是图灵的回答真是恶心到我,从刚开始玩知乎就关注他了,一直以数据帝的身份出现,回答也多靠数据说话,本来觉得他还算公正客观,没想到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充满恶意的回答。

我想到我的好朋友(非清华),一个个子小小,性格温和如小白兔的女生,读博近五年,被导师压着做了无数的项目,从项目申请、项目工作、出差、跟甲乙方打交道到项目报告全都负责,根本没有时间做自己的课题,到现在了毕业还遥遥无期。一年无数次出差,甲方、乙方单位各种跑,不允许坐飞机,就算从西安到广州都得火车过去,差补还得上交一半。

前一段时间,出差到甲方公司,甲方看她是个小女孩,各种逼迫不合作,求助导师反而挨骂,只能偷偷躲在厕所哭,最后还是甲方一个女的遇到了,帮她跟导师解释了几句。她这些年做过的项目,其价值比某些天天自诩为纳税人的键盘侠几辈子纳的税都多了,她每个月领的那一点可怜的补助,没有占你们任何人的便宜,那只是她本应得到的回报中小小的一部分,甚至都没有她每月熬掉的头发丝儿多。

3、【“你要真认为有能力,那就退学进公司呀,创业呀。那儿有人用工资衡量你的价值。”】

不是每个人都想创业,创业赚大钱也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途径。读研究生只是一种人生选择,或者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或者出于对校园的眷恋,或者仅仅想要一个学位当更好的敲门砖。

讲真,研究生没有占用几分你的纳税钱,更没有吃你家的大米,讨论补助的事情是我们正当合理的诉求,你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清华大学研究生补助,这可不是一个简单一句“高”或“低”就能概括的事儿。我认识不少在清华读研的朋友,他们每个月到手的钱,怎么说呢,足够他们在北京这个一线城市里过得相对体面,但想过的很滋润,那可能还得靠家里支持或者自己勤工俭学。首先,我们得明白,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它的研究生补助体系是相当完善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简称“北大深研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简称“清华深研院”)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简称“哈工大深圳”)这几所学校。这三所学校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各自有着独特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也都吸引了不少学子前往深造。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研院)说到北大深.............
  • 回答
    清华大学推出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无疑是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软件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值得我们仔细审视和评价。首先,从其诞生的背景来看,计图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的深度学习框架市场,TensorFlow、PyTorch等国外开源框架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虽然它们功能强大,生态.............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帅松林老师是清华大学一位备受尊敬和认可的学者。他的教学风格和学术研究都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学术贡献与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家: 帅松林老师主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他专注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方向。 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
  • 回答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几句话概括的学科。要说评价,那得从好几个维度细细掰扯。首先,学术实力和声誉,这是清华材料最核心的底气。在中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清华的材料学科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你想啊,能考上清华的,本身就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优秀学生了,他们再进入到材料这个顶尖的院系,整.............
  • 回答
    评价清华大学的 20% 优秀率限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它涉及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生评价、社会期望等多个层面。什么是“20% 优秀率限制”?首先需要明确,清华大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文规定的“20% 优秀率限制”来评价所有学生。通常我们讨论的“优秀率限制”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清华大学这次动作,可谓是相当有魄力,也挺有意思的。设立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这可不是简单的专业叠加,而是瞄准了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需求,而且是以清华这样顶尖学府的规格来打造,自然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在我看来,这个学位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前瞻性和交叉性。你想想,现在的世界,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
  • 回答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以下简称“文素中心”)的老师认为“外语系学生参与科研的经历疑似是抄袭”这一想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其中涉及到对科研诚信、学术界对学生科研经历的认知、不同学科的科研模式差异,以及对学生培养的期望等多个层面。一、 表象的解读与初步判断:为什么会产生“疑似抄袭”的想.............
  • 回答
    清华大学对本科体育课程的规定,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可能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课程设置与内容 多样性与专业性结合: 清华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通常是多样化的,涵盖了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网球.............
  • 回答
    吴国盛教授作为一名在科技哲学和科学史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的许多观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要评价他的一系列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盖棺定论。一、 核心思想与学术贡献:吴国盛教授的研究聚焦于科技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尤其是对科学的社会建构性、科技进步的价值导向以及技术理性自身的.............
  • 回答
    沈向洋教授在快手讲课时提出的“要避免传统社会语境里的偏见被带入AI”这一观点,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这句话直击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核心且复杂的问题:如何确保AI的公平性、公正性,并避免其复制、放大甚至固化人类社会中已有的不公平和歧视。为了详细评价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
  • 回答
    评价《清华大学201114届毕业生优良率统计》的结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江苏、河南、浙江排在前三,上海、北京相对靠后的位置视为“优劣”的绝对判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资源分配、生源构成、中学教育模式、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统计数据的局限性等多个方面。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进.............
  • 回答
    清华大学电子系大一暑假小学期那个 Python 课程的作业嘛,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评价它的难度,得从几个角度去看,毕竟这门课就那么九个小时,还要搞个“大作业”,这里面的权衡和设计就很有讲究了。首先,从时间上看,九个小时,如果刨去上课时间、老师讲解和可能存在的答疑,留给学生真正用来思考、编码、调.............
  • 回答
    清华大学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品酒会中的不当行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从行为本身来看。我们听到的一些描述,比如“态度傲慢”、“对酒品指手画脚”、“对主持人言语不敬”、“试图将酒液倒掉”等等,这些单拎出来看,都属于在社交场合中非常不妥当的行为.............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王青教授在直播中关于“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的学术争议,这是一次相当引人注目且在物理学界激起广泛讨论的事件。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其学术内容的核心、引发争议的原因、学界的反应以及这次讨论的意义。演讲的核心内容——“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的由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王青教授提出的“.............
  • 回答
    要评价清华大学的杨奇函,这位自称“负负禅师”的公众人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他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他清华的背景,更在于他所展现出的与传统学术研究者截然不同的个人风格和观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争议。一、 “负负禅师”的标签与个人风格:首先,“负负禅师”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符号意义。它暗示.............
  • 回答
    最近,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一场“129合唱”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用“一夜爆红”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场由学生们自发组织、精心准备的合唱表演,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首先,从艺术性和观赏性上看,这场合唱无疑是成功的。从网络流传的视频来看,参与.............
  • 回答
    清华大学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十四天健康监测并接种疫苗后,仍然维持校园封闭式管理,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的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疫情防控的逻辑来看,清华大学的做法似乎存在一定的“过度”或“滞后”之嫌。按照常规的防疫认知,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楼继伟在2015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的那场演讲。那会儿他还是财政部部长,在清华讲,这本身就挺有分量的,大家都想听听他对于当时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了很多关于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那会儿“供给侧改革”这个词还没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但楼部长已经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