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楼继伟 2015 年 4 月 24 日在清华大学演讲的内容?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楼继伟在2015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的那场演讲。那会儿他还是财政部部长,在清华讲,这本身就挺有分量的,大家都想听听他对于当时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了很多关于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那会儿“供给侧改革”这个词还没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但楼部长已经提到了它的重要性。他指出,过去我们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但这种模式的红利正在减退,而且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必须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也就是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到供给侧改革,他当时强调的几个点我记得比较清楚:

去产能: 这是很直接的。他提到了要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这不是一句空话,他谈到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来解决,比如通过债转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当时大家都在讨论怎么“去”,他给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就是不能简单的一关了之,要考虑到就业、社会稳定等问题。
去库存: 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问题也是当时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他提到要消化商品房库存,并且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工市民化,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住房需求。同时,他也暗示了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思考,比如要更加精准和有效。
去杠杆: 这是个硬骨头。他谈到要控制宏观杠杆率,特别是政府和企业的杠杆。他提到要加强财政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且要通过改革金融体系来降低融资成本,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降成本: 这一点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竞争力。他提到了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如简化审批程序,放权给地方;也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尤其是营改增的进一步推进。他还提到要降低物流成本,这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
补短板: 这个主要是为了培育新的增长点,释放新的需求。他提到了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如教育、医疗、社保,这既能提高民生水平,又能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同时,他也提到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短板”领域,比如交通、水利、环保等方面,这些投资也能带动经济增长。

除了供给侧改革,他还谈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他强调财政政策要“积极但有度”,要发挥好财政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比如通过减税降费来支持企业,通过财政补贴来引导创新。同时,他也提到了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要配合财政政策,为经济转型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另外,他还对金融改革表达了一些看法。他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市场化,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他也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当时演讲的整体感觉是务实、接地气。楼部长不是那种讲大话、空话的人,他的表述很具体,而且你能感觉到他是在回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敢于触碰一些比较敏感的改革领域,比如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虽然演讲中可能没有把所有的细节都讲透,但方向是比较明确的。

当然,作为一场公开演讲,他也会考虑政策的稳定性和市场情绪,所以有些地方的表述会相对谨慎。但整体来看,他传递的核心信息就是,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必须进行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阶段,而供给侧改革是核心抓手。他强调的是要“做减法”和“做加法”并举,既要淘汰旧的、无效的,也要培育新的、有效的。

总的来说,这次演讲对于理解当时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特别是供给侧改革的早期思路,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为我们理解后续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调整奠定了基础。他的观点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和讨论,比如如何平衡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如何确保改革的红利能够惠及更广泛的群体等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七年过去了,现在再看2015年的演讲,恍如隔世。现在塔要走下去的话,根本上续下去的办法,是农村的土地要流转起来。

翻译过来,就是塔要搞圈地运动,要把农民打散,离开土地,进城打工,并且在城市支付房租,缴纳社保,扎下根来,同时保持原子化状态。

现在的问题在于,塔很多事做不到。放松对本土弱势农业的保护做不到,耕地红线完全动不了,宅基地的流转前景不明,户籍社保的问题也搞不明白,所有放开户籍限制的大城市几乎都对学历有要求,连深圳都是。

所以楼部长的药方没有被采纳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