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联储加息是什么意思?

回答
美联储加息,简单来说,就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决定提高其设定的基准利率。这个基准利率,通常指的是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的目标区间。

那么,这个“联邦基金利率”又是什么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银行之间短期借贷的“指导价”。美国有很多商业银行,它们之间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资金往来,比如有的银行早上钱用得比较多,可能需要向其他银行借钱;有的银行手头宽裕,就把钱借出去。联邦基金利率就是银行之间互相借用准备金(也就是存在美联储里的钱)一天期的利率。

美联储并不直接给这个利率定价,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它,让它保持在自己设定的目标区间内。最常见的操作就是买卖美国国债。

美联储卖出国债: 当美联储想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时,它会卖出大量的美国国债。银行购买这些国债,就相当于把钱交给了美联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减少。当钱变少,大家对钱的需求就会上升,借钱的成本自然就高了,联邦基金利率就会上升。
美联储买入国债: 反之,当美联储想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时,它会买入国债,把钱注入到银行体系中,市场上货币量增加,借钱的成本就下降了。

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

加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或者说让经济“降温”。

想象一下,如果经济太火热,大家手里的钱都很多,消费欲望都很强,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跟不上,这就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太严重,人们的购买力就会下降,生活成本会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经济不稳定。

这时候,美联储就会考虑加息。加息就像是给经济踩了一脚刹车,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影响:

1. 提高借贷成本:
对企业: 企业想要贷款投资扩大生产、购买设备,成本会更高。这会让他们在投资决策上更加谨慎,可能会放缓扩张步伐,减少新项目的启动。
对个人: 想要贷款买房(房贷利率)、买车(车贷利率)、甚至使用信用卡消费,利息都会更高。这意味着每个月需要偿还的金额会增加,会抑制大家的消费意愿。

2. 刺激储蓄: 当银行存款的利率提高时,人们会觉得把钱存起来比花掉更划算,从而增加储蓄,减少当期的消费。

3. 吸引外资: 如果美国加息,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的收益率会相对提高,这会吸引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美国,购买美元资产。这会增加对美元的需求,推高美元汇率。

4. 抑制资产泡沫: 过多的廉价资金容易流入股市、房地产等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泡沫。加息提高了资金成本,有助于给过热的资产市场“降温”。

什么时候美联储会加息?

美联储的决策会非常谨慎,通常是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时才会考虑加息:

通货膨胀持续高于美联储的目标(通常是2%):这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过快,出现“过热”迹象: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涨过快,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存在泡沫风险。

加息的影响有多大?

美联储的加息决策对全球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

对美国经济: 适度的加息可以帮助经济保持健康增长,防止通胀失控。但如果加息过猛或过快,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
对全球经济:
美元升值: 资金流向美国,其他国家的货币可能相对贬值。
新兴市场压力: 许多新兴经济体用美元借贷,美元升值和美国利率上升会增加它们的偿债负担,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全球投资和贸易: 借贷成本的普遍提高,可能会影响全球的投资和贸易活动。

总而言之,美联储加息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调整资金成本来影响经济活动,以达到稳定物价和促进可持续增长的目标。这个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企业、个人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息加的是什么息?」

这个问题我问过身边的朋友,得到的答案基本是:难道不是存款利息吗?

如果放到我们国家,这个回答正确。但是在号称自由平等(注意是号称)的美国,除了非常时期,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是受到批评的。

谈到利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银行。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管是因为放贷或者大额支取,常会遇到暂时性的流动性短缺。

流动资金不够了怎么办?找手头有富余资金的银行借钱,支付一定的利息就可以了。这个利率,中国叫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美国叫做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联邦基金利率是最重要的短期利率,能很大程度上决定官方贴现率、商业银行存贷利率等各项参数。

不过要记住,这是银行和银行之间商量的事情,央行是不能轻易插手的。所以美联储设置的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Target range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以今年六月中旬美联储第二次加息为例:

上图中的FOMC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由政府和美联储银行的12名委员组成,他们每6周在华盛顿开一次会(议息会议),做出关于利率的决策。

在六月份的声明中,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75%~2%。

有同学要提问了:不是说拆借是银行之前的事情吗?你美联储光喊出一个目标区间,关我银行什么事?

要知道,美联储是能以一己之力影响(搞乱)全球经济的狠角色,还收拾不了国内的几家商业银行?

这份声明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蜘蛛侠Peter Parker的叔叔在临死前告诉他,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美联储也一样。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中央银行,它的重要职责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和稳定金融市场。

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这里提到的公开市场业务,即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一般是美国国债)的做法。

当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后,美联储会开始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国债换取美元,大量资金回到央行,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减少。

货币总量的减少导致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开始紧张。这个时候再有其他银行来借钱,借款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会自然提高,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所以说,美联储只需要控制抛售国债的力度,就可以将利率稳定在它制定的目标区间内。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由于国债被持续抛售,导致其价格走低,收益率升高。

需要降息的话,反向操作即可。

随后,银行资金成本的变动会传导到其他利率,包括与大家密切相关的存款和贷款利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联储加息,简单来说,就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决定提高其设定的基准利率。这个基准利率,通常指的是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的目标区间。那么,这个“联邦基金利率”又是什么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银行之间短期借贷的“指导价”。美国有很多商.............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价值约325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消息无疑为中美贸易战再添一笔重磅。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原因、特朗普的真实意图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走向。特朗普政府此举的核心考量与逻辑从表面上看,特朗普政府宣称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包括知识产权.............
  • 回答
    要聊美联储加息的“真正目的”,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涉及到不少经济学原理和现实考量。咱们就掰开揉开了说,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讲明白。核心目标:控制通胀,维持经济稳定说到底,美联储最最核心、最常挂在嘴边的目标就是 控制通货膨胀。当物价涨得太快,钱不值钱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变得艰难,企业成本也会.............
  • 回答
    美联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采取“先缩表后加息”的政策组合,这背后有着一套深思熟虑的政策逻辑,旨在平稳地引导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同时控制通胀压力。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利率政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缩表”和“加息”的含义及其各自的作用: 加息(提高联邦.............
  • 回答
    美国通胀是否完全由供应链问题导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虽然供应链瓶颈无疑是推高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许多观点认为,疫情后的需求激增、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劳动力短缺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如俄乌战争)等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如果我们暂时搁置关于通胀根源的争论.............
  • 回答
    哈瓦那综合征,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和不安,它起源于2016年底,最早被美国驻古巴哈瓦那大使馆的官员们报告。这些官员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经历了相似的、令人费解的症状。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外交官们如此痛苦?这是一个至今仍在激烈争论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几种主要的理论一直在被探讨。最引人.............
  • 回答
    美联储加息,这个听起来枯燥的经济术语,对咱们普通老百姓和股市来说,却是个挺有意思的“信号弹”。它就像是给经济踩了一脚刹车,而股市,尤其是那些需要烧钱扩张的公司,对这个信号可敏感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加息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美联储加息就是提高借钱的成本。它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银行之间互相借钱.............
  • 回答
    2017年6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00%1.25%。这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也延续了其在2015年底开启的加息周期。这次加息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复苏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薪资增长也出现温和回升.............
  • 回答
    2017年3月15日,美联储如市场普遍预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75%1.00%。这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将其视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劳动力市场健康以及通胀逐步回升的信号。此次加息的背景和意义 经济复苏的体现: 当时.............
  • 回答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事,自提出以来就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而美国、英国、日本这三个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国家,他们的态度也尤为关键。总的来说,这三个国家对人民币加入SDR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经历了从观望、审慎到逐步接受的演变,并且各自的考量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美国:.............
  • 回答
    近期媒体报道,美国有约10万人加入到罢工的浪潮中,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要深入理解其原因和反映出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罢工潮背后的直接原因: 经济压力下的薪资诉求: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尽管美国整体经济数据有时显得亮眼,但许多普通劳动者感受到的却是生活成本的急剧上涨,尤.............
  • 回答
    近期国内房价的“迅猛上涨”并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博弈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层现象,看看藏在水面之下的暗流。一、 房价迅猛上涨的“推手”们1. 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充裕的流动性: 过去几年,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降低.............
  • 回答
    关于通货膨胀,拜登政府的经济顾问将其归咎于全球性因素,而非国内政策。这是一种常见的辩护策略,尤其是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候。那么,美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复杂,牵扯到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因素,想要说得透彻,得把几个关键点都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全球性的供应链中断确实是推高美国通胀的.............
  • 回答
    耶伦的这番话,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政府部门最高财政官员在公开场合,释放出一个相当重要的信号:美联储为了给美国经济降温,不排除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也就是加息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句随口说说的话,而是带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并且会引发市场和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得先拆解几个关键词:“美联储.............
  • 回答
    .......
  • 回答
    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比特币应声跌破 4.3 万美元,这一幕并非偶然,而是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变化的直接反映。要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我们需要层层剥开,从美联储的政策意图,到比特币市场的运作逻辑,再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美联储的“加速加息”暗示:收紧流动性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白美联储加息是什么意思。美.............
  • 回答
    美联储在两次会议后首次加息,许多华尔街大亨预计美股可能下跌15%,这无疑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可能的场景。加息的直接影响:资金成本上升与消费投资降温美联储加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高资金的成本。 借贷成本上升: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未来的借贷成本都会随之增加。企业贷款用于.............
  • 回答
    美联储会议纪要一出,市场立刻炸开了锅。道琼斯指数直接跳水,跌了将近400点,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跌超3%,这可不是小动作。到底是什么让市场如此恐慌?我们一起来捋一捋这里面值得关注的信息。核心信号:加息可能会比大家想的来得更快更猛这次会议纪要里最关键、也最能点燃市场恐慌情绪的,就是“可能需要比预期更早地加.............
  • 回答
    美联储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的出炉,犹如在平静的市场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其释放的信号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信号的解读:紧缩周期远未结束,鹰派立场依然坚定这份纪要最核心、最鲜明的信号,无疑是 “一次或多次加息50个基点” 的可能性。这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25个基点加息形成了.............
  • 回答
    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美联储宣布“预计在2022年加息三次”,这一决定无疑是货币政策收紧的重要信号,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些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加息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1. 控制通胀:最直接和预期的目标 抑制需求过热: 加息最核心的目的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