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睡 8 小时还觉得不够,而有些人仅睡几小时也能精神抖擞?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少人即便睡足了传统意义上的八小时,醒来后依然感觉疲惫不堪,而有些人似乎天生就能从短暂的睡眠中恢复过来,精力充沛。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甚至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

咱们先从睡眠本身说起。睡眠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关机”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有阶段性的循环。我们通常把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个大类。NREM又分为浅睡和深睡(也叫慢波睡眠),而REM则是我们做梦最活跃的阶段。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到120分钟,我们会在整个夜晚经历好几个这样的周期。

对于那些睡够八小时依然觉得不够的人来说,问题可能出在 睡眠质量 上。虽然时间上达到了标准,但他们的睡眠周期可能并不完整,或者在深睡和REM睡眠阶段受到了干扰。

睡眠中断: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晚上频繁醒来。可能是因为睡眠呼吸暂停(比如打鼾严重,导致呼吸短暂停止),这会不断将人从深睡中唤醒。也可能是因为夜尿频繁、腿部不宁综合征(晚上不自觉地移动腿部)、或者简单的噪音、光线干扰,甚至是因为晚餐吃得太晚或睡前饮酒,这些都会破坏睡眠的连续性。当睡眠被频繁打断,身体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几个完整的睡眠周期,自然醒来时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眠效率低下: 有些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能睡着,或者在床上醒着的时间比睡着的时间还长。即便总共在床上的时间有八小时,但实际的睡眠时间可能远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睡眠效率不高。

睡眠相位异常: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也叫做昼夜节律。这个生物钟决定了我们什么时候想睡觉,什么时候想醒来。如果这个生物钟被打乱,比如经常熬夜、倒时差、或者工作时间不规律,就可能导致睡眠相位向后或向前推移,使得我们在正常时间难以获得优质睡眠。

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些慢性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焦虑症、贫血、甚至某些药物的副作用,都会导致白天过度嗜睡和疲劳感,即使睡足了也无法缓解。

而那些几小时就能精神抖擞的人,他们的秘密又在哪里呢?这通常也与 个体差异 和 睡眠效率 有关。

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存在一些与睡眠时长相关的基因。少数人可能天生就是“短睡眠者”,他们的大脑对睡眠的需求确实比一般人要少,而且能够从相对短的睡眠中获得足够的恢复。他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深睡眠或者REM睡眠,或者大脑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必要的修复和巩固过程。

高睡眠效率: 这类人可能躺下就能快速入睡,并且在睡眠过程中很少被打扰。他们能够高效地利用在床上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都转化为高质量的睡眠。这意味着他们的睡眠结构可能更加紧凑和高效。

睡眠“饥渴”与环境: 如果一个人在之前的日子里积累了较多的睡眠债(比如连续几天睡眠不足),那么在某个时刻,他们的大脑会特别“渴望”睡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比平时短的睡眠,也可能因为大脑极度的需求而显得格外有效。此外,如果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白天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小睡”或在特定时间(比如清晨)精力本就充沛,也可能让他们觉得短时间睡眠也足够。

心理状态与压力: 有些人虽然睡得不多,但他们可能心态非常积极,或者没有过度的心理压力,这使得他们对疲劳感的感知不那么强烈。心理上的放松和愉悦,有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理上的睡眠不足。当然,这更多是一种心理代偿,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并无益处。

生活方式与运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睡前剧烈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均衡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压力管理,都会对睡眠的整体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觉得睡不够八小时还是累,和睡几小时就精神好,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身体对睡眠需求、睡眠质量以及个体生理特性的综合反应。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标准”来衡量每个人。如果你长期觉得睡眠不足,精力不济,即使睡够了时间也一样,那可能就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睡眠环境、生活习惯,甚至考虑咨询医生,排除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模式和恢复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人吃一碗饭就饱,有的人吃两碗才饱,并且都没饿死。个体差异,习惯不同。当然,习惯也不是不能改变的。

我个人属于睡9个小时才能自然醒那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