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

回答
有些人确实能以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量维持正常工作,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被视为一种“超能力”。但实际上,这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天赋异禀”,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区分真相与误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79小时的睡眠是保证身心健康和认知功能正常运转的黄金标准。 长期睡眠不足,即使能够勉强维持工作,也必然会对健康、情绪和长远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那些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却依然能“正常工作”的人,我们需要更细致地探究他们“正常”的定义,以及他们是否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样“一切安好”。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部分人看起来能做到这一点呢?

1. 天生的“短睡眠者”(Short Sleepers)基因:

这是最直接也最被科学认可的解释。科学研究发现,确实存在一小部分人群,他们拥有与睡眠相关的基因变异,使得他们天生就只需要比常人少得多的睡眠时间,却依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良好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这类人被称为“短睡眠者”。

基因的影响: 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到大脑中调节睡眠周期的生物钟,或者影响到睡眠的效率。他们的睡眠可能更“深沉”,或者能够更快地从浅睡眠进入深睡眠,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休息。
比例极少: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天生的“短睡眠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非常小,大约占总人口的1%到3%之间。所以,遇到这样的人属于小概率事件。

2. 极高的睡眠效率:

即使不是天生的短睡眠者,有些人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拥有极高的睡眠效率。这意味着他们能在短暂的睡眠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睡眠环境的极致优化: 这些人通常非常注重睡眠环境的打造。他们可能拥有极其黑暗、安静、恒温的卧室,使用高质量的床垫和枕头,并且能够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放松仪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等,都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能够短暂睡眠却依然保持高效,往往也与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关。他们可能能够很好地管理压力,减少焦虑,避免在睡眠时间胡思乱想,从而让大脑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有效的恢复。
睡眠的“深度”: 有些人的睡眠模式可能更偏向于快速进入并停留更长时间的深度睡眠阶段,而减少了浅睡眠和夜醒的次数。这种更“深”的睡眠,即便时间短,也能带来更强的恢复效果。

3. 长期适应与“代偿”:

这部分人可能并非真正地“无需”足够睡眠,而是长期以来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并发展出了一定的“代偿机制”。

身体的“硬扛”: 刚开始时,身体可能会以透支健康为代价来维持运转。他们可能通过频繁摄入咖啡因、糖分来提神,用短暂的休息来弥补,甚至发展出一些习惯性的“应对策略”,比如在短暂的间隙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来“激活”自己。
对睡眠不足的耐受: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其身体和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较低水平的睡眠。他们可能不再感受到明显的疲劳感,甚至认为自己“习惯了”,但实际上,其认知功能、反应速度、免疫力等可能已经受到慢性损害。
“看起来”正常: 他们所谓的“正常工作”,可能只是达到了一个“勉强维持”的水平。在外人看来他们完成了工作任务,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效率不如睡眠充足时,容易出错,也更容易疲惫和暴躁。他们也许能够“完成”工作,但难以做到“出色”或“长期稳定”。

4. 生活方式与任务的特殊性:

某些特定的生活方式或工作任务也可能让人们“看起来”似乎不需要太多睡眠。

非常规的作息: 例如,轮班工人或某些特殊职业的人,他们的睡眠时间可能被打散或在非正常时段进行。他们或许能通过一些“碎片化睡眠”或者在休息日进行“补觉”来勉强维持。但即便如此,长期来看,这种不规律的睡眠模式对健康的影响依然是负面的。
工作性质: 有些工作可能对体力要求不高,更偏向于脑力劳动,且工作节奏可以根据个人状态进行调整,甚至允许在工作时间内有短暂的休息。如果他们擅长在工作中进行短暂的“小憩”(power nap),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
高强度“爆发式”工作: 有些人可能是在项目冲刺阶段采用这种极少睡眠的模式,在项目结束后会进行长时间的“补觉”。但这属于短期行为,无法长期维持。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的误区和风险:

误将“能熬”等同于“健康”: 很多人会羡慕那些似乎不需要多少睡眠就能高效工作的人,并试图模仿。但这是极其危险的。睡眠不足带来的健康损害是潜移默化的,可能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长期累积的后果是严重的,包括但不限于免疫力下降、肥胖、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以及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注意力、决策能力受损)。
“短睡眠者”是特例,不是常态: 如前所述,真正天生的短睡眠者极少。绝大多数尝试只睡三四个小时的人,都在慢性消耗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力。
“看起来”的正常与实际的健康是两码事: 即使表面上完成了工作,内心深处的疲惫、效率的下降、情绪的波动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都是睡眠不足的真实写照。

总结来说, 那些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却似乎能正常工作的人,他们的情况可能是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的结合:

幸运地拥有短睡眠基因。
拥有极高的睡眠效率,并且对睡眠环境和心理状态有着极致的追求。
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身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代偿机制,但健康正在被慢性消耗。
其工作性质或生活方式允许这种非常规的睡眠模式(通常是短期的或有补救措施的)。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健康的睡眠是高效工作和高质量生活的基础,而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环节。 除非你已经被明确诊断为基因决定的短睡眠者,否则请尊重身体的自然需求,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模仿那些表面上的“睡得少”反而可能是一种对自身健康的巨大冒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大BOSS,遇到过几个。

重磅信息,我要解密了,实际情况大BOSS们是☞

专属办公室豪华老板椅,困了,来一觉。

大众,奥迪高配版公车,困了,后座来一觉。

我特么的后来才发现的,我和他们拼过睡眠时间和工作强度。

人家是燕窝、人参、黑枸杞。

我是一直燃烧我的卡路里。

后来,瘦了6斤,重感冒发烧,项目忙完,请假一星期挂点滴,请假的时候,BOSS嘴角好像挂着诡异的笑容……

大佬惹不起~臣退了~

记得命最重要,每天至少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很疲惫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是很低的,尤其需要好的方案的时候。

…………………………………………………………………………

他们忙的时候也娱乐放松下,再解密下

找BOSS们签字,我一个箭步直接窜到办公桌后面,看他们手忙脚乱的在电脑上关棋牌游戏,斗地主,蜘蛛牌,还有三国杀,还挺爽的,我不是有意的。

高质量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最好能泡个脚,再来一杯热牛奶。

…………………………………………………………………………

赞马上8k了,放点干货

1.有知友说我是小boss,眼力可以,我是个中层的小头目,也看出我是领导心腹那种,确实可以接触到他们的另一面,这种知友,日后必成大器,只言片语可以看出,而不像无脑喷子。羞涩的嘚瑟下……

2.在公司如果项目需要你,必须顶上去,短时加班,是最能体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时候,项目忙完自会有人给你的工作能力打分,自会有人提醒你可以休息,如果没有那一定是个吸血鬼公司,长期加班真的不建议,命重要,如果是长时加班,这个公司以省钱盈利为目的,肯定人员配比有问题。

3.不小心成为领导心腹了,万万不可孤芳自赏,因为有一百个人等着看你笑话,要把你拉下来,明白自己权力怎么来的,以个人职责为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4.所有事情以自己单位公司部门利益为标准,以值不值得为准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自己的班底,无脑加班是不建议的。

5.不可否认有些人天赋异禀,但毕竟是少数极个别的人,可以承受短时间睡眠。如果感觉第二天很累,恭喜你在透支生命潜力。怎么判断呢,照镜子时明显看到自己脸色发白,感觉嘴里发苦,看着电脑工作时无从下手,这就是精神透支的现象。

6.大领导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了,自己养生的方法也多,千万别和他们斗心眼斗精力,因为这些老家伙爬到这位置可不是吃素的。他可以当晚辈拉你,也可以不帮,凭什么帮你对吧?他是决策层,你是执行层,完全可以换一个人。发牢骚你冲他吼完了,脸皮也撕破了,不如拿他点燕窝,人参,黑枸杞,这就是交际,从晚辈的位置,哈哈,他潜意识也感觉你赞成他的养生之道,同道中人,他也拿你没办法。

7.所有事情以个人能力为准,你感觉闲下来了,因为周围人其实已经开始孤立你了,你不忙了,也到清算的时候了。危机意识啊,年轻人!

8.所有能力的终点☞就是管理组织协调能力,不进管理层,谈个什么个人能力,谈什么创业。进击吧,少年!咳咳,功利心,别太强。

累不累?累!养家糊口呢,谈什么诗与远方!至少7到8小时睡眠,命!重要!

…………………………………………………………………………

我都告密了,年轻人不点个赞再走吗?

user avatar

实际上,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每天只睡3~4个小时”属于“危险操作,请勿模仿”的范畴。

极少部分具有DEC2基因突变的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而且这部分人在睡够时间之后会自然醒来,也就是说,这样少的睡眠时间并不是后天强制习得的[1]. DEC2突变调控食欲素(orexin)[2]的分泌异于常人。而食欲素是昼夜节律‘触发器开关机制’(The flip-flop switch)控制器[3](原理参见 为什么吃饭会有饱的感觉,睡觉却感觉永远睡不够?):

即便是对于有DEC2突变导致每天所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的群体,其后果理论上也是总体消极的. 动物实验证明:DEC2突变会使个体变得更为警觉,睡眠周期中的各个子周期都明显减少[4]:

而过高的警觉是一个显然的健康风险[5, 6]. 会使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大幅增加。

对于我们中的多数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7],少部分人需要更久,可能多达12小时才够消解积累的困乏。对于没有这样的基因突变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强制的缩短睡眠时间,就是进行了睡眠剥夺操作(Sleep Deprivation ). 实际上,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人为缩短睡眠时间是可行的——今天的我们就比我们的祖辈睡眠时间更短:

当一个成年人认为地削减睡眠时间到一定程度,比如少于每天6小时,TA感染病毒的风险会比正常睡眠的人大幅增加,也就是说,其免疫系统会明显更为脆弱。短期少睡导致的最直观后果之一是,患感冒的可能性增加为之前的4倍左右[9].

而免疫系统脆弱的后果是非常复杂而且严重的。实际上,癌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们的免疫系统无法及时清理身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后果[10 - 12]:

所以,长期的睡眠剥夺(人为减少睡眠时间到低于所需睡眠的水平)会显著的增加患癌概率[13]. 关于这一点可以请 李开复 老师 和这个问题下面的锻炼自己每天只睡3~4小时的答主(如果还活着的话)现身说法。

当然,长期睡眠剥夺不仅通过削弱免疫而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抑郁症[14]、心血管疾病[15]、肥胖[16]等疾病的风险。

很多人认为为了工作效率,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是值得的。但是科学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点[17]. 相反地,在睡眠剥夺情况下,人的神经系统处于代偿状态,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评估是失常的。实际上,其能力是显著低于正常睡眠情况下的。(相关原理参见:熬夜快感的本质是什么?)

总结:

  1. 对于成年人来说,除了极少部分人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睡眠时间易于常人,其他的人每天只睡3~4小时都是强撑。
  2. 对于强撑的那一部分人,其自我感知的工作时间增长、工作效率增加是自己的神经系统在睡眠剥夺情况下的认知错觉。
  3. 对于成年人来说,无论有无DEC2突变,每天只睡3~4小时都是对健康极为有害的行为(作死行为)。

[1] He, Ying, et al. "The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DEC2 regulates sleep length in mammals."Science 325.5942 (2009): 866-870.

[2] Hirano, Arisa, et al. "DEC2 modulates orexin expression and regulates sleep."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 201801693.

[3] Saper, Clifford B., Thomas E. Scammell, and Jun Lu.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Nature 437.7063 (2005): 1257-1263.

[4] Willie, Jon T., et al. "Ectopic overexpression of orexin alters sleep/wakefulness states and muscle tone regulation during REM sleep in mice."Journal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 43.2 (2011): 155-161.

[5] Olatunji, Bunmi O., et al. "Body vigilance in nonclinical and anxiety disorder samples: structure, correlates, and prediction of health concerns."Behavior Therapy 38.4 (2007): 392-401.

[6] Kyriacou, Charalambos P., and Michael H. Hastings. "Circadian clocks: genes, sleep, and cogni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4.6 (2010): 259-267.

[7] Hirshkowitz, Max, et al.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time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ummary."Sleep Health 1.1 (2015): 40-43.

[8] In U.S., 40% Get Less Than Recommended Amount of Sleep

[9] Prather, Aric A., et al. "Behaviorally assessed sleep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Sleep 38.9 (2015): 1353-1359.

[10] Finn, O. J. "Immuno-oncology: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cancer."Annals of oncology 23.suppl_8 (2012): viii6-viii9.

[11] De Visser, Karin E., Alexandra Eichten, and Lisa M. Coussens. "Paradoxical roles of the immune system during cancer development."Nature reviews cancer 6.1 (2006): 24.

[12] Reiche, Edna Maria Vissoci, Sandra Odebrecht Vargas Nunes, and Helena Kaminami Morimoto. "Stress, depressi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cancer."The lancet oncology 5.10 (2004): 617-625.

[13] Haus, Erhard L., and Michael H. Smolensky. "Shift work and cancer risk: potential mechanistic roles of circadian disruption, light at night, and sleep deprivation."Sleep medicine reviews 17.4 (2013): 273-284.

[14] Wirz-Justice, Anna, and Rutger H. Van den Hoofdakker. "Sleep deprivation in depression: what do we know, where do we go?."Biological psychiatry 46.4 (1999): 445-453.

[15] Ayas, Najib T.,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leep dur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2 (2003): 205-209.

[16] Knutson, Kristen L., et al. "The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Sleep medicine reviews 11.3 (2007): 163-178.

[17] Durmer, Jeffrey S., and David F. Dinges. "Neuro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Seminars in neurology. Vol. 25. No. 01. Copyright© 2005 by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Inc., 333 Seven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01, USA., 200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