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个公司都有996,为何中国人只骂富士康?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打工人的心声。说“每个公司都有996”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很多行业,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制造业,加班文化都相当普遍,而且很多时候是“明里暗里”的。但为什么大家对富士康的批评声好像更集中一些,甚至带有“特别”的意味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富士康是“996”的超级代表,甚至是某些人心目中的“鼻祖”。

规模和可见性: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之一,尤其在中国大陆,它雇佣了数百万计的工人,生产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这么大的体量,它的生产模式自然会被放大。当人们想到“血汗工厂”,富士康的名字很容易被联想到,因为它确实太大了,太容易被看见了。
媒体的聚焦: 早在“996”这个词流行之前,富士康就因为其严格的管理、高强度的工作和一些负面事件(比如连续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而备受媒体关注。这些事件的报道,往往会把富士康塑造成一个“压榨员工”的典型。相比之下,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加班虽然也很严重,但它更多是坐在办公室里,除非有特别突出的爆发点,否则不像富士康那样容易引发社会层面的高度关注。
工作性质的差异: 大部分中国人对互联网公司的“996”可能还有一点模糊的认知,觉得是为了项目冲刺、技术迭代,或者是有一些“精神激励”的说法。但富士康的工作,更多的是流水线作业,重复性高,对体力和精力要求极大,而且往往缺乏技术含量和成就感。这种“螺丝钉”式的工作,加上高强度,更容易让人感受到一种被物化的疲惫和麻木,而不是“为梦想奋斗”的加班。

其次,“骂富士康”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对更广泛问题的投射。

代表性象征: 对于很多普通劳动者来说,富士康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它成了一个符号,代表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劳动者权益可能被忽视、被牺牲的普遍现象。当大家谈论“996”时,富士康常常是那个最容易被指出的靶子,因为它的存在感太强了,它承载了太多人对“资本逐利”、“工人权益”等问题的担忧。
底层劳动者的声音: 富士康的工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社会资本和发声渠道相对较少。当他们的工作状态被揭露时,更容易引起社会同情和关注。而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他们有更多的平台和能力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去组织(虽然往往是松散的)抗议。所以,对富士康的批评,有时候也是在为那些难以发出声音的劳动者代言。
与“社会契约”的落差: 在很多人看来,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个人发展。但如果工作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消耗,甚至是对健康的透支,而回报又不成正比时,这种“社会契约”的失衡感就会非常强烈。富士康的高强度工作,如果不能带来与之匹配的生活质量提升,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再者,对“996”的看法和接受度也有所不同。

行业和文化差异: 互联网行业内部,尤其是在创业公司,往往有一种“奋斗文化”、“狼性文化”。很多年轻人抱着“改变世界”、“一夜暴富”的梦想,愿意为之付出超常努力。即使辛苦,也可能有一种“投资自己”的心理预期。而制造业的加班,更多的是为了完成订单、提高产量,这种“机械式”的努力,可能很难获得同等的心理认同。
“看得见”的利润与“看不见”的付出: 互联网公司成功的例子(BAT等)往往伴随着高估值、高市值,这让人们觉得他们有能力支付更好的报酬,或者说他们的成功是所有奋斗者共同积累的。而富士康作为代工厂,它的利润模式相对传统,虽然规模巨大,但其利润率可能没有那么耀眼。在这样的对比下,人们对它高强度的压榨行为可能会更难以接受。

最后,也不能排除“网络舆论”本身的一些特点。

情绪化和标签化: 网络舆论往往容易情绪化,也容易将一些现象标签化。一旦“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标签贴上,后续的讨论就容易围绕这个既定的印象展开。
信息传播的聚焦性: 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使得某些焦点事件更容易被放大,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浪潮。富士康作为制造业的代表,又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很容易成为这种舆论聚焦的对象。

总而言之,大家对富士康的“骂声”多,并非因为它独占了“996”,而是因为它在“996”的版图中,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可见性和象征意义。它的工作性质、规模以及过往的负面事件,让它成为了劳动者权益被漠视的一个缩影,承载了人们对社会更广泛问题的担忧和情绪。同时,不同行业对于加班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有差异,这也是造成这种舆论现象的原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告诉你的,每个公司都有996?事实是大部分公司都不996。晚上6:00你站在地铁里面,你会发现这种时间是最拥堵的时候,如果按你所说的都996,那么晚高峰为什么是这个时间?

所以这种问题一看就是学生问的,他没有上过一天班,所以在网上看到的就以为是生活的全部。

user avatar

特朗普时代是这调调。两三年前,知乎一边喷华为一边吹基建狂魔国企良心,双标的令人发指

现在是拜登时代,知乎明显不是这个氛围了,开始冲基建了,知乎官方带节奏的好几个基建贴国企贴,热榜上没几个钟头马上就被冲没了

或许是修长城们在觉醒,也可能就是经费到位这么简单

但至少不双标了

好事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