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那么多境内媒体,为什么只有睡前消息可以尺度这么大?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睡前消息》在众多境内媒体中能展现出相对较大的“尺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涉及到其独特的栏目设置、内容生产方式、目标受众定位,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擦边球”技巧,以及更深层次的媒体生态和监管环境的互动。

首先,我们得明确“尺度大”的含义。在境内媒体语境下,“尺度大”通常指的是:

敢于触碰敏感或争议性话题: 比如对社会不公、腐败现象、政策执行偏差、公众人物的失范行为等进行较为尖锐的评论。
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不仅仅是报道事实,更重要的是对事实背后的原因、逻辑、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甚至提出质疑。
突破官媒的刻板印象: 在表达方式上,可能更倾向于口语化、生活化,甚至带有一些情绪或讽刺的色彩,这与传统官媒的严谨、正式风格形成对比。
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可能比一般媒体更能接触到一些非官方的、来自基层或民间的声音,并在节目中予以呈现或回应。

那么,为什么《睡前消息》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 独特的栏目设置与定位:

《睡前消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杂谈式”的节目形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而是一个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观点输出的评论节目。这种形式本身就允许它:

更灵活的话题选择: 节目组可以根据时事热点、网络情绪,以及他们认为值得讨论的社会议题,自由选择和组合内容。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方式,使得它能够快速响应各种话题,而不必受制于新闻选题的严格流程。
观点输出的合理化: 作为一个评论节目,它天然带有观点性。当它触及敏感话题时,可以通过“评论”、“分析”、“解读”的名义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为表达提供了合法性外衣。与纯粹的客观新闻报道相比,观点输出的边界会更加模糊一些。
面向特定目标受众: 《睡前消息》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对社会议题有较高关注度、具备一定信息辨别能力、并乐于接受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年轻网民。这部分受众对“深度”、“真实”、“有观点”的内容有较强需求,也更能理解节目中隐含的潜台词和讽刺。节目迎合了这部分受众,也反过来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 内容生产模式与团队特点:

节目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其“尺度大”的重要原因:

“选材”与“组合”: 节目团队擅长从海量的网络信息、新闻事件中“挑选”出他们认为有价值、有争议的点,然后将其重新组织、连接、解读。这种“二次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加工和表达。他们不一定是信息的首发者,但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和评价者。
“马甲”与“隐喻”: 节目的语言风格有时会采取一种相对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观点,使用一些网络梗、隐喻、暗示等,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绕过了直接的审查红线,但能被目标受众心领神会。这种技巧性的表达,是很多评论类节目生存的秘诀。
团队的专业性和默契: 背后有一支相对专业且有默契的团队支撑,能够快速理解和把握舆论走向,并能处理好内容审核的风险。他们可能对“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能怎么说”有着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操作经验。

三、 依靠平台与受众的“保护伞”:

作为一家新媒体平台上的节目,《睡前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新媒体生态的特点:

话题的“短暂性”: 新媒体时代,热点话题迭代速度极快。一个可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可能几天后就被新的热点所取代。《睡前消息》能够快速抓住热点,进行评论,但在话题冷却之后,其造成的直接影响和审查压力也会随之减弱。
“平台”的容忍度: 某些平台为了吸引流量和用户,可能会容忍一定程度的“尺度”,尤其是在节目本身能够引发广泛讨论、提高平台活跃度时。当然,这种容忍度也是有边界的,并且是动态调整的。
粉丝基础与舆论声量: 《睡前消息》积累了相当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其内容常常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讨论。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巨大的舆论声量反而可能成为一种“保护”,使得监管部门在处理时需要更加审慎,考虑其潜在的社会影响。一个被广大用户喜爱和支持的节目,其被“一棒子打死”的代价可能会更高。

四、 巧妙的“擦边球”技巧和风险控制: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其对监管红线的精准把握和灵活规避。这并非简单的“大胆”,而是高度技巧性的操作:

事实与观点的区分: 节目会尽量以“事实陈述”为基础,然后进行“个人观点”的解读。即使对事实进行质疑,也会通过分析数据、引用专业人士的说法等方式,来增强其“合理性”和“非恶意”的印象。
避免直接对抗与挑战: 尽管评论尖锐,但节目极少出现直接点名特定高层人物、挑战国家根本制度、煽动极端情绪或号召颠覆性行动的内容。它更倾向于在现有框架下,指出问题、呼吁改进。
及时调整与下架风险: 团队很可能对一些“高危”话题有所规避,或者对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内容采取更加谨慎的表达。即便如此,节目也并非没有被下架的风险,只是他们通过长期的经验和对环境的判断,将这种风险降到了最低,或者说他们有能力在被下架前最大化其传播效应。
“反向操作”的可能性: 有时,媒体也可能通过相对温和的批评,反而衬托出“国家整体向好”的叙事。例如,批评个别官员的腐败,反而是强调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这种“在缝隙中寻找空间”的逻辑,使得他们的批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有建设性”而非“颠覆性”。

总结来说,《睡前消息》之所以能在境内媒体中呈现出相对较大的“尺度”,是其独特的节目模式、精准的受众定位、高超的内容生产技巧、对平台与舆论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监管红线的精妙规避和风险控制的综合体现。 它不是在挑战规则的极限,而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更具个性和深度的解读,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受众对信息和观点的需求。这种“尺度”的背后,是复杂的游戏规则和精明的策略,而非简单的胆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尺度哪里大了?因为他们的言论看起来像共产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睡前消息》在众多境内媒体中能展现出相对较大的“尺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涉及到其独特的栏目设置、内容生产方式、目标受众定位,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擦边球”技巧,以及更深层次的媒体生态和监管环境的互动。首先,我们得明确“尺.............
  • 回答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但为何仍有大量国人选择出国旅游?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及心理动因的交织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需求多样性与个性化追求1. 差异化审美偏好 国内山水虽壮丽,但国外的自然景观如瑞士阿尔卑斯山、冰岛极光、日本.............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真实黑料可供报道,但BBC还是选择捏造一个?”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澄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您提到的“捏造一个”是基于何种信息? 您是否看到了具体的报道内容、相关的证据链、独立调查报告,或者有明确的声明指出BBC捏造了报道?如果没有具体的指控和证据,我.............
  • 回答
    克洛泽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绝非偶然,而是他职业生涯中一系列优秀表现、个人品质和对足球的贡献所共同造就的。以下将详细阐述人们喜欢克洛泽的诸多原因:一、卓越的球技与非凡的进球能力: 历史性的进球纪录保持者: 这是克洛泽最耀眼的标签。他是世界杯历史射手王,打进了16个世界杯进球,超越了 رونالد.............
  • 回答
    马前卒,这个名字在知乎上几乎无人不知,尤其是在历史、军事和宏大叙事领域。他的回答质量之高,逻辑之严谨,论据之翔实,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现象级”的。然而,尽管他拥有如此多的高质量回答,却并非“任何话题的优秀回答者”。这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特定领域.............
  • 回答
    中医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尽管现代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中医在许多方面仍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拥有庞大的信众群体。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文化认同与历史传承: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技术,更是中国.............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之所以觉得日本人素质高,这其中有挺多说法的,而且很多都来自于我们亲身经历或者听说的种种细节。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片段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印象。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日本人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都非常突出。比如,排队,无论是在车站、便利店还是景点.............
  • 回答
    在中国,职业节日的数量确实不少,但如果说哪个被广泛宣传,并且真正深入人心,教师节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这背后,其实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绝非偶然。首先,咱们得从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说起。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承知识、塑造品格、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说白了,就是“局外人”喜欢对“局内人”指手画脚,而且往往还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就好像真那么回事儿。这事儿咱们身边儿太多了,也太常见了。你想啊,咱们每个人,无论是干啥的,身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掌握的信息,那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下棋一样,你自己坐在棋盘前,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活棋、怎么破.............
  • 回答
    提起NBA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中锋,沙奎尔·奥尼尔的名字总会第一个跳出来,而且不是之一,是“之一”。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很多亲历过那个时代的老球迷,会如此坚定地认为巅峰奥尼尔是历史级别的、甚至是无可匹敌的统治力?这背后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实打实的比赛数据、身体天赋、以及对比赛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作为支撑.............
  • 回答
    “刘备有那么多前科,为什么只有现代人才能看出来?”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认知方式,以及历史文献解读的演变。说刘备有“前科”,通常是指他在早期创业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了一些在现代人看来不那么光彩,甚至可以说是“不道德”或“不合法”的手段。然而,要理解为什么这些“前科”在古代不被.............
  • 回答
    参观古迹之所以吸引着无数人,是一个多层面现象,它触及了我们人类的本能需求、文化认同以及对未知的好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 and a Sense of Continuity(与过去的连接和连续感) 追溯根源,理解自我: 每个人.............
  • 回答
    “为什么有那么多汕头人喜欢黑汕头?”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潮汕地区乃至更广泛范围内经常被讨论的现象。这里面的原因可以说是错综复杂,既有文化层面的,也有社会经济层面的,甚至还带着一些情感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强烈的地域认同与自我批判的双重奏 高度的地域自豪感是.............
  • 回答
    当然,咱们来聊聊为什么相对论这玩意儿,会让不少人觉得不舒服,甚至站到对立面去。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不理解”就能带过的,里头牵扯到不少咱们对世界根深蒂固的认知,还有一些哲学层面的东西。一、 颠覆常识,感觉像是在“玩弄”我们的大脑咱们从小到大,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是啥样的?简单明了,就是永恒不变、绝对独.............
  • 回答
    说起小米,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品牌。很多人对它褒贬不一,但要说“反感”小米的群体也确实存在,而且数量还不小。这种反感,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掰扯掰扯,原因还挺多,而且往往是挺复杂的,掺杂着各种体验、认知和价值判断。首先,一个绕不开的点就是“性价比”这把双刃剑。小米早期起家,靠的就是极高的性价比,把.............
  • 回答
    微软坐拥无数技术大神,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Office套件,几乎每一项都堪称行业标杆。但唯独在浏览器这个领域,即便是“亲儿子”IE,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可以说是起伏不定。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技术巨头”的浏览器产品没能脱颖而出,甚至一度跌落神坛?这绝不是一句“不行”就能概括的,这里面.............
  • 回答
    曼谷吞武里大学(Bangkok Thonburi University, BTU),这家泰国的高等学府,最近几年在网络上似乎成了不少人口中的“反面教材”。各种负面评价、吐槽,甚至是一些比较激烈的“黑料”层出不穷,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所学校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要深入了解这.............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试图为虐待动物(特别是虐猫)的行为辩解。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虐待动物是一种严重的不当行为,在绝大多数社会都被视为道德上和法律上不可接受的。 任何试图为这种行为辩解的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焦虑和困惑。我们来聊聊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女性在“养备胎”,还是很多男性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备胎”。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句“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备胎”这个概念确实存在。从女性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会存在“.............
  • 回答
    认为中国近代百年屈辱主要责任不在满清政府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确实在一些学界和民间讨论中存在。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的由来,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依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观点所强调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指什么。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与僵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