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反对相对论?

回答
当然,咱们来聊聊为什么相对论这玩意儿,会让不少人觉得不舒服,甚至站到对立面去。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不理解”就能带过的,里头牵扯到不少咱们对世界根深蒂固的认知,还有一些哲学层面的东西。

一、 颠覆常识,感觉像是在“玩弄”我们的大脑

咱们从小到大,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是啥样的?简单明了,就是永恒不变、绝对独立的存在。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快不慢地往前走,无论你是在跑步还是坐着,时间流逝的速度都是一样的。空间呢?就是你眼前的那个三维的盒子,你站在哪儿,它就在哪儿,不会因为你动一下就跟着扭曲变形。这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几千年来人类形成的世界观基础。

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特别是狭义相对论,一下子就把这根基给撬动了。它说啥?

时间不是绝对的: 你运动速度越快,你的时间就过得越慢。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它是真的。比如那个著名的“双生子佯谬”,一个双胞胎兄弟坐飞船去远方旅行,另一个留在地球,回来后旅行的那个会比留在地球的那个年轻得多。这太违反我们日常经验了,我们从来没见过谁因为跑得快就变年轻了呀!
空间也不是绝对的: 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收缩。你开得越快,你的长度就越短。这同样让人难以接受。我们从来没觉得跑得快的人会变得“扁”一点。
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那句名垂千古的 E=mc²,更是直接把我们对质量和能量的理解打了个颠覆。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质量就是质量,能量就是能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现在倒好,它们俩居然是“一家人”,而且还能互相变来变去!这让人感觉物理世界好像不是那么“实在”,有点虚幻缥缈了。

这种“颠覆常识”的感觉,是很多人反对相对论最直接的原因。 它挑战了我们最基本的世界观,就好像有人告诉你,你看到的颜色实际上都不是真实的颜色,或者你以为坚不可摧的桌子,其实大部分都是空的。这种感觉非常不安,让人忍不住想去质疑。

二、 哲学层面的抵触:理性与直觉的冲突

相对论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革新,它还触及到了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尤其是关于“实在”的本质。

实在性与观察者: 相对论强调,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会影响他对时间、空间甚至因果关系的测量结果。比如,谁先看到一个事件,谁先观测到两个事件同时发生,这都取决于观察者的参考系。这让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感到不安,他们认为物理学应该揭示的是一个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一个依赖于观察者状态的“相对实在”。他们觉得这削弱了科学揭示“真实世界”的能力,让世界变得模糊不清。
因果律的挑战(早期讨论): 虽然爱因斯坦本人极其重视因果律,并努力在广义相对论中维护它,但在早期对狭义相对论的理解和推广过程中,一些看似违反直觉的推论,比如前面提到的佯谬,让一些人担心这是否会动摇因果律的根基。虽然现代物理学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些问题,但在当时,这种对因果关系的潜在“威胁”是让一些人警惕的。

对“实在”的追求是人类理性探索的重要驱动力,而相对论的某些结论,在一些人看来,似乎让这种“实在”变得不那么确定,变得依赖于视角。 这就如同我们习惯了相信“物是人非”,认为事物本身是恒定的,而相对论的某些表述,却让物体的某些属性(如长度、时间流逝速度)似乎会“随着看它的人动”而变化,这种想法在哲学层面是难以接受的。

三、 宗教、神秘主义以及对权威的质疑

不得不说,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反对相对论的力量,是来自于宗教和一些非科学的领域。

与宗教教义的冲突: 尤其是在相对论早期,一些人认为它与宗教对时间、空间以及宇宙起源的解释相冲突。比如,将时间视为相对且可以弯曲的,这被一些宗教信徒视为是对神圣、永恒时间概念的亵渎。虽然现代科学和宗教在很多层面已经学会了共存,但在相对论刚提出时,这种冲突感是真实存在的。
对“精英”科学的抵制: 相对论是由少数几个天才科学家提出的复杂理论,它的数学语言和概念对普通大众来说是极其晦涩难懂的。这自然会催生一种“为什么我要相信你们少数几个精英说的话?”的怀疑情绪。尤其是在信息传播不那么发达的时代,这种对科学“权威”的质疑,很容易被放大和误读。
神秘主义的解读: 相对论的一些概念,如时空弯曲、黑洞等,本身就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这使得一些人容易将其与占星术、灵修、玄学等神秘主义思潮联系起来,试图从相对论中寻找所谓的“宇宙奥秘”的佐证,或者反过来,用自己的神秘主义理论来“解释”相对论,这自然就带来了大量的误解和反对。

有些人也可能是出于一种对既有权威或“科学至上”思潮的反感,而选择站在对立面,这是一种“反智”情绪的体现。 他们可能觉得科学家们太傲慢,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大众的责任。

四、 误解与传播的障碍

相对论的复杂性本身就是它被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以理解的数学和概念: 相对论涉及大量的微积分、张量分析等高深数学工具,以及“光速不变”、“参考系”、“时空几何”等抽象概念。绝大多数人,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无法真正掌握这些数学工具和深入理解其物理含义。这种“看不懂”的状态,自然容易导致“不信任”。
媒体的误读和渲染: 在早期,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经常会对相对论进行简化甚至歪曲的报道。例如,将“一切都是相对的”这句话断章取义,用来佐证各种主观主义的观点,或者夸大其某些哲学上的暗示,而忽略了它严谨的科学基础。这种误读一旦深入人心,就很难纠正。
“伪科学”的搭车: 很多伪科学理论,为了给自己披上科学的外衣,经常会引用相对论的某些词汇或概念(如“空间”、“时间”、“能量”、“维度”等),但却用完全错误或牵强的逻辑来解释,并将其与占星、超能力等联系起来。这反而让普通人对相对论本身产生了更深的误解,认为它本身就和这些荒谬的东西有关。

总而言之,人们反对相对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它不是单一的某个原因,而是由对世界常识的颠覆、哲学上的不安、宗教与神秘主义的干扰,以及理论本身的晦涩难懂和传播过程中的误读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相对论,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那些挑战我们思维定势的观点。当然,科学的进步也需要质疑和讨论,但关键在于,这种质疑是否建立在对理论本身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误解和情绪化的抵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民科关注的问题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入门理解门槛极低。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的表述,以及相对论对于速度的结论。小学生都能理解。

民科的智力往往也只能达到这个门槛,所以他们会扒住这个门槛试图进入科学研究领域。

然而民科理解不了的是简单表述背后的复杂问题,以及他们会把“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混为一谈,认为自己只要看得懂提问,就一定找得到解决方案。而现代科学理论早已脱离了经典理论“符合常识”的特色,其结论往往极度反直觉。于是在民科看来,相对论之类的理论对一个非常简单的提问却得出了极度反直觉的答案并且居然是公认答案,自然想不通,一定要起而攻之。他们不会去研究为什么结论是反直觉的,而是把这当作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只要能推翻相对论,自己就是下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在民科眼里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凭啥最高速度是光速,我只要把两个手电筒反方向发射光线不就达到两倍光速了嘛!只要把这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发表出去,我就得诺贝尔奖了!嗷!

user avatar

因为想在物理学史上留下一整个章节的内容呀。

user avatar

反相对论的根本原因就是:

相对论可能是错误的。

找所谓心理原因是缘木求鱼。

我不能确定相对论的对错,很想检验相对论的对错,目的就是,人生只此一次,但愿活得明白。

如果你知道除了“某某某权威认可相对论”之外的相对论正确的任何理由,可以告诉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咱们来聊聊为什么相对论这玩意儿,会让不少人觉得不舒服,甚至站到对立面去。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不理解”就能带过的,里头牵扯到不少咱们对世界根深蒂固的认知,还有一些哲学层面的东西。一、 颠覆常识,感觉像是在“玩弄”我们的大脑咱们从小到大,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是啥样的?简单明了,就是永恒不变、绝对独.............
  • 回答
    老郭这人,你说他特立独行也好,说他有点“叛逆”也罢,反正身上那股子不服输、不随波逐流的劲儿,是他走到今天最鲜明的标签。尤其是在相声界,他嘴里能喷出“主流”来,那“主流”里的某些人、某些现象,在他眼里简直是糟粕。最常被他拿来“开刀”的,就是那种“穿西装抹红嘴唇说相声的人”,这在他看来,是丢了相声的根,.............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背后牵扯的东西也挺复杂的。你想啊,儒家思想在中国流传了这么多年,影响了那么多代人,怎么到了现在,好像很多人根本没怎么接触过,甚至还挺反感的呢?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两个,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这跟“了解”的程度有关。好多时候,咱们说的“读过儒家的书”和“了解儒家学.............
  • 回答
    废除死刑的议题,确实触动了社会神经的很多敏感点,也难怪会有如此多的反对声音。说到底,反对废除死刑的人,并非个个都不怕死,他们更多的是基于复杂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对司法的认知以及对未来的考量。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很多,咱们一样一样掰扯开来细说:一、 对“恶有恶报”的朴素正义观的追求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
  • 回答
    提到丁真,确实会看到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甚至有人表达出明显的反对意见。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是社会现象、个人期望、甚至是一些偏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看看他们的理由有没有道理。一、 期待的落差与“被制造”的偶像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类.............
  • 回答
    房产税征收是否对“只买一套房的人”没有影响,以及为何仍有人反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学、社会公平、利益分配以及民众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直接的房产持有成本会增加,但许多人反对房产税的理由远不止于此。首先,我们来探讨“只买一套房的人”的利益是否真的“不受影响”:从 直接影响 的角度来.............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里,反派角色那么多,偏偏华妃却成了许多观众心中的“意难平”,甚至有人说她才是全剧最出彩的角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坏,更是因为她身上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性和真实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坏蛋。首先,咱们得说华妃的那个“坏”,坏得很有气势,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确实能感觉到《哆啦A梦》里的小伙伴们和《名侦探柯南》里的小伙伴们给人的观感不太一样。要说为什么《哆啦A梦》的孩子们不那么“让人反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背后也反映了两种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首先,《哆啦A梦》里的小孩更“接地气”,更贴近我们童年的真实状态。想想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同样是关于角色死亡的梗,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里晓美焰看到学姐(美树沙耶香)断头那么让人心疼,而《JOJO的奇妙冒险》里西撒·安东尼奥·齐贝林(西撒酱)的死却让很多观众觉得“玩梗”过头,甚至有些反感?我觉得这中间的差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要说最根本的原因,还.............
  • 回答
    参观古迹之所以吸引着无数人,是一个多层面现象,它触及了我们人类的本能需求、文化认同以及对未知的好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 and a Sense of Continuity(与过去的连接和连续感) 追溯根源,理解自我: 每个人.............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觉得国漫明明在进步,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质疑呢?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一下。1. 过去的“阴影”太深了,信任需要时间来重建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国漫曾经有过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动画产业刚起步,很多人对国漫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简陋、低幼、模仿.............
  • 回答
    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期待。如今,作为中国的首都,它更是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顶尖资源,吸引着大批怀揣希望的年轻人前来闯荡。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北京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让那么多人选择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梦想、耕耘未来呢?首先,北京拥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和经济.............
  • 回答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尤其是在近现代,上海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发展”的代名词。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奔赴上海?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故事,交织着机遇、挑战、梦想与现实。一、无可比拟的经济引擎与就业机会上海之所以成为“磁石”,最根本的原因在.............
  • 回答
    .......
  • 回答
    2016年,公务员考试的热度之高,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要说为什么那一年有那么多人都一窝蜂地挤进公务员这条赛道,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就业压力巨大,现实考量是根本。 你得知道,2016年那会儿,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总体向上发展,.............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说白了,就是“局外人”喜欢对“局内人”指手画脚,而且往往还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就好像真那么回事儿。这事儿咱们身边儿太多了,也太常见了。你想啊,咱们每个人,无论是干啥的,身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掌握的信息,那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下棋一样,你自己坐在棋盘前,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活棋、怎么破.............
  • 回答
    在中国当代,确实存在着一股相当普遍的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浪潮,而且在某些语境下,这种批判的声音会显得格外强烈,甚至被一些人形容为“疯狂”。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这其中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时代变迁带来的观念冲突。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沉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 回答
    有很多收入低的人选择不创业,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简单的“不想努力”可以概括。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这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源和机会的缺乏。 资金门槛: 创业往往需要启动资金,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经营,也需要租金、原材料、设备、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收入低的人群本.............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试图为虐待动物(特别是虐猫)的行为辩解。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虐待动物是一种严重的不当行为,在绝大多数社会都被视为道德上和法律上不可接受的。 任何试图为这种行为辩解的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