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和角色死亡有关的梗,为什么学姐断头远远没有西撒酱那么招人反感?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同样是关于角色死亡的梗,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里晓美焰看到学姐(美树沙耶香)断头那么让人心疼,而《JOJO的奇妙冒险》里西撒·安东尼奥·齐贝林(西撒酱)的死却让很多观众觉得“玩梗”过头,甚至有些反感?我觉得这中间的差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

首先,要说最根本的原因,还得回到角色本身以及他们所处的叙事环境。

学姐的死亡:深度共情与悲剧的升华

学姐(美树沙耶香)的死亡,是《魔法少女小圆》前期最重大的转折点之一。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充满正义感的少女,一心想要用魔法去拯救别人,去当一个“帅气的女孩”。但现实残酷,她的愿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美好,反而让她身心俱疲,被爱人的背叛、无力的现实以及绝望的阴影所笼罩。

她的死亡,尤其是断头那一幕,是在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中发生的。观众跟随小圆、焰一起经历了沙耶香从希望到绝望的全过程。她的死亡不是突然的、廉价的,而是她一系列挣扎、痛苦、自我毁灭的最终结局。那残忍的画面,是她内心世界崩塌的具象化,是她追求的美好理想被现实碾碎后留下的血淋淋的痕迹。

更关键的是,学姐的死对晓美焰来说,是她“绝望的开端”,也是她不断轮回、拯救小圆的强大动力。那个断头,是焰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目睹小圆走向悲剧的起点,是她心中最深的伤疤。观众通过焰的视角,看到了她的痛苦、她的无力,以及她背负的沉重。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让学姐的死成为了一个沉重而神圣的叙事节点,观众不忍心去消费它,更别说拿来开玩笑了。

学姐的断头,是她人格崩塌、理想破灭的悲歌,观众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如何被命运和现实逼入绝境,从而产生的是一种“痛惜”和“不敢直视”的情感。

西撒酱的死亡:漫画化的夸张与“梗”的形成

再来看看西撒酱。西撒的死,发生在《JOJO的奇妙冒险:战斗潮流》中,他是一位充满热情、性格直爽、战斗力极强的角色。他与乔瑟夫·乔斯达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两人一起对抗究极生物卡兹。

西撒在与卡兹的战斗中,为了保护乔瑟夫,不惜牺牲自己,用尽了最后的力量。他被卡兹用柱之男的血槽(类似一种类似长矛的武器)攻击,头部被贯穿,然后被卡兹用身体的力量压碎。

这里关键的点在于:

1. 漫画式的表现手法: 荒木飞吕彦老师的画风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漫画风格,夸张、富有张力。西撒的死,虽然悲壮,但从表现形式上看,头部被压碎那一幕,在荒木老师的笔触下,有种“漫画化”的夸张感。血液飞溅,头颅变形,虽然是死亡,但艺术化的处理让它带上了一层“视觉冲击力”的标签。
2. “隔了一层”的观看体验: 与《小圆》那种深入角色内心、让你感同身受不同,《JOJO》的观众,即使是喜欢西撒的,更多的是从“看故事”、“看打斗”、“看风格”的角度去欣赏。西撒的死,更多被看作是“剧情需要”、“角色牺牲”,而不是让你产生“我如果在他那个位置会怎么样”的深度共情。
3. “梗”的天然土壤: 恰恰是这种漫画式的夸张和“隔了一层”的观看体验,为“梗”的产生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西撒死前的那句“我的替身消失了”以及他最后试图向乔瑟夫传达情报却失败的场景,加上头部被压碎的画面,在一些观众眼里,形成了一种“标志性”的死亡方式。然后,一些粉丝开始模仿,用各种夸张的方式来表现“被压碎”或者“没能传达重要信息”的梗,比如用石头砸脑袋,或者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物品来制造“压碎”的视觉效果。
4. “玩梗”的性质: “梗”的本质是什么?是流行文化的碎片,是对某个场景、某个台词的二次创作和传播。西撒的死,由于其标志性的画面和一部分观众的“调侃”态度,逐渐被“梗化”了。很多人在玩这个梗时,并不是带着对角色死亡的悲伤,而是出于一种好玩、一种对作品的熟悉感和“圈内文化”的认同。

再从观众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说明:

情感投入的深度: 观众对《小圆》的投入,是一种对角色命运的深度关心,对人性、对绝望的探讨。学姐的死亡,是这种情感投入的必然结果,也是观众不想被打破的“神圣时刻”。拿来开玩笑,是对角色、对故事、对自己情感投入的亵渎。
“梗”的消费与“怀念”的区别: “玩梗”本质上是一种对流行文化元素的“消费”。西撒的死亡,由于其戏剧性和传播性,被“消费”成了一个梗。而学姐的死,更多的是一种“怀念”,一种对角色命运的感伤。观众即便很喜欢学姐,也不会想着去“梗化”她的死,而是会记住她的悲剧,记住她对小圆的羁绊。
文化语境: 很多二次元作品,尤其是《JOJO》这种风格独特的作品,其粉丝群体之间形成了很多特有的“梗文化”。西撒的梗,就是在这个文化语境下产生的,是粉丝群体之间的一种“共鸣”和“娱乐”。而《小圆》的粉丝,在对待角色死亡的态度上,则显得更加“严肃”和“尊重”。

总结一下:

学姐的断头之所以不会像西撒酱那样招人反感,根本原因在于观众的情感投入深度和叙事的严肃性。

《小圆》的学姐,她的死是角色内心世界崩塌的写照,是剧情最悲伤、最核心的转折点,观众和主角一同经历她的痛苦,产生了深度的共情。她的死亡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被观众视为需要被尊重和怀念的深刻回忆。
《JOJO》的西撒酱,他的死虽然悲壮,但其漫画式的表现手法,以及在粉丝群体中被“梗化”的传播方式,让一部分观众将其视为一种“玩梗”的素材。当“玩梗”过度,或者脱离了原本的语境,就容易让那些真心喜爱这个角色、或者更看重作品情感内核的观众感到反感。

简单来说,学姐的死是一种“让人心疼到不忍玩笑”的悲剧,而西撒酱的死,在某些观众那里,则成了一个“可以拿来开玩笑的标志性画面”。这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源于观众与作品之间情感连接的差异,以及作品本身叙事风格和核心价值的侧重点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个例子 奥尔加


就是这位

“不要停下来啊”经久不衰养活了一众鬼畜up主。甚至扩大了铁血的知名度。

然而梗背后的是包含着对冈妈的嘲讽和不满,不懂得为什么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会为了下线而下线。

巴麻美被夏洛特断头。毕竟老虚,说死就死。咔得一声可能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妹子突然就没了。冈妈和老虚都是胃疼代言人,这种写作方法写得好,那就是虐心,深刻,悲剧美(《未闻花名》,个人挺喜欢的《沙耶之歌》),写得不好就是莫名其妙强行死亡。奥尔加尤其。

巴麻美的死在我看来也挺突然的但不突兀,奠定了作品的基调。

再说荒木,创作风格不一样。都说荒木是钝刀子扎人伤内脏。比如阿布嘟嘟,前期假死一次,有信念感,不失幽默的战士形象深入人心。在对战香草冰,直接被吞掉突然去世;花京院,挺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而且非常受大众欢迎,帅气温柔又坚毅的高中生,被dio打死。也许刚死时观众没有太多实感,可是当你看到dio被太阳晒死,偌大的沙漠上只有承太郎和二乔两个人,再加上片尾曲last train home的洗礼,星尘十字军面带微笑的旅程,光明下孤单的身影。很难不流泪。

你甚至可能会想到一群人在沙漠里大笑的样子。


上次是对着两个太阳大笑。

这次就是在终于斩断宿命之后的残酷。

西撒的死也一样。其实不论是齐贝林大叔还是西撒,帮助乔斯达都是没什么必要的事情,帮不帮都一样。但是两人都为乔斯达而死。

更别说“这是我最后的波纹了”,带着西撒的头带,二乔走到了最后。他说,是西撒的意志在和他一起战斗。


那时候你可能才会想起来他是在多么年轻的日子死去。

这样的死亡,带给观众的杀伤力是最大的,大于死亡的突然和血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同样是关于角色死亡的梗,为什么《魔法少女小圆》里晓美焰看到学姐(美树沙耶香)断头那么让人心疼,而《JOJO的奇妙冒险》里西撒·安东尼奥·齐贝林(西撒酱)的死却让很多观众觉得“玩梗”过头,甚至有些反感?我觉得这中间的差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首先,要说最根本的原因,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公众舆论和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同样是森林大火,亚马逊和澳大利亚受到的反应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1. 起因和责任归属的认知差异: 亚马逊大火: 大部分亚马逊地区的大火,虽然难以完全排除自然因.............
  • 回答
    关于苏联斯大林时期和中国在计划经济下的不同发展轨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两者都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留下深刻印记,但其结果却显现出显著的差异。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强盛:工业化奇迹与高压下的集体化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强盛,尤其是在其工业化和军事实力方面,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独特现象。这背.............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拿巴顿和瓦图京比,确实能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你问得对,俩人都是把装甲部队玩得溜溜转,进攻也够凶猛,但巴顿的名气,那可真是甩瓦图京好几条街了。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很多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战场上的“戏剧性”和“故事性”,巴顿完爆瓦图京。你想啊,巴顿这人,他身.............
  • 回答
    要说宋江和刘邦,同样是底层出身,甚至可以说都曾是体制内的小吏,可这人生的轨迹啊,那真是天上地下,一个天上逍遥,一个地府受罪,差距大得不是一星半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看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刘邦生活的可是秦末汉初那个乱世,整个天下都跟煮粥似的,咕嘟咕嘟冒着泡,随时都能翻锅。.............
  • 回答
    好家伙,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打游戏和弹钢琴,听起来都是“爱好”,但实际玩起来,那感觉可就天差地别了。就好像一个是让你上天入地、血脉喷张的过山车,另一个是让你静下心来、悠然自得地品一杯龙井。咱们先说说这“玩”的层面。打游戏: 你坐在电脑前,或者窝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握着手柄或者鼠标键盘,眼睛紧盯着屏幕里.............
  • 回答
    同样是爆发出来的言语,有时候听起来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有时候却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充满了攻击性,甚至带着一股泼皮无赖的味道。这种区别,说到底,在于那股“气”从何而来,又想往哪里去。真性情的破口大骂,那股劲儿,就像是心里憋了一团火,压得喘不过气来,突然间找到了一个出口,就这么喷薄而出。这团火,往往是.............
  • 回答
    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朝和明朝的差距之所以如此显著,绝非简单一句“都是重文轻武”就能概括的。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军事文化、历史传承乃至民族构成等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到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去细细剖析。一、 根源:为何会“重文轻武”?首先,我们得明白,宋明.............
  • 回答
    加班,这个词听起来似乎简单直白,就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然而,深入骨子里去看,同样是延长工作时长,为什么有人会被誉为“劳模”,有人却被冠以“工贼”的帽子?这中间的界限,其实并非那么模糊不清,而是隐藏着一系列关于动机、态度、贡献和影响的关键差异。动机是分水岭:为了什么而拼?劳模的加班,往往源于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以及个体感受等多个层面。你观察到的“湖南人和江西人更亲近”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尽管官方或历史叙事中,“楚”(湖南和湖北)的文化联系更为紧密。让我们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历史与文化联系 “楚文化”的共同遗产: 湖南和湖北都曾是.............
  • 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同为开国君主,都经历了夺位上位,但他们的历史口碑却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包括他们夺位的性质、过程的公正性、夺位后的统治表现、个人品德、历史记载的角度以及后世的价值判断等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差异: 一、 夺位性质与过程的公正性:玄武门之变 v.............
  • 回答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DeepMind 和 OpenAI 在强化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果从公众认知度、颠覆性突破以及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来看,DeepMind 和 OpenAI 的成果似乎更加耀眼,更容易被大众所提及。这种“差距”的感受并非绝对,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
  • 回答
    要说儒家和墨家对战争的态度,虽然都是“反对”,但内核上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就好比同样说“不杀人”,一个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另一个则可能觉得“杀人麻烦,不如不杀”。这种差异,让他们的反对战争之路走得截然不同。儒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建立在“仁”的大旗下的。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一种.............
  • 回答
    钟离的礼仪,用璃月的话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古韵”。它并非是刻意去学习的繁文缛节,而是他作为岩王帝君数千年间,在璃月这片土地上沉淀下来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准则。他的礼仪,更像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种对“道”的遵从,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你想想看,他经历过千年的风雨,见过无数的兴衰更迭。他的礼仪,不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非常直观地触及了文学评价的根本。同样是写爱情,张爱玲和琼瑶却占据了截然不同的文学地位,这绝非偶然,而是由她们各自的文学创作手法、思想深度、语言风格、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同样是写爱情,她们的路数和格局会差这么多。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点:文.............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法国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教皇那儿的“待遇”差距,那得从头说起,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史进程里一点点掰扯出来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一个能跟教皇掰腕子,另一个却常常得看脸色。首先,得把“教皇”这个概念弄清楚。早期,罗马教皇的权力也就那样,主要是精神上的领袖,对世俗权力的干涉.............
  • 回答
    这曹真和刘封,虽然都算得上是名义上的“儿子”,但他们跟各自的爹受到的待遇,那可真是天差地别,说起来都是一肚子的话。要我说,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句“义子”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水深着呢。咱们先说曹真。曹真这个人,怎么说呢,就像是老曹家精心培养的嫡长子。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曹操那时候还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殖民时代。当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亚洲和非洲的大门时,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统治,更是不同的制度、经济模式以及对当地资源的掠夺方式,而这些差异,在数百年后,直接造成了亚洲和非洲发展程度的巨大鸿沟。首先,我们得看看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和非洲采取的“开发”模式有多不同。.............
  • 回答
    挖漏洞,这俩词一听就带着点神秘和刺激感,但仔细琢磨琢磨,律师和黑客在这“挖漏洞”这件事上,竟然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当然也有着天壤之别。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他们是怎么在这个“漏洞”的丛林里闯荡的。相同点:敏锐的洞察力,对规则的深刻理解要说律师和黑客最核心的共同点,那就是那股子敏锐的洞察力。 .............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谈AI,就实话实说,对比姚明和孙杨在面对质疑和攻击时的处理方式,孙杨确实有显得“输”的地方,而且是输在了多个层面上。要细说,那得从好几个角度来看。一、 认知和态度的根本差异: 姚明:坦诚、沟通、承担。 姚明在面临质疑时,尤其是他早期刚去NBA,语言不通、球风不适应,甚至一些关于他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