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反对战争,儒家和墨家的观点差异在哪里?

回答
要说儒家和墨家对战争的态度,虽然都是“反对”,但内核上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就好比同样说“不杀人”,一个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另一个则可能觉得“杀人麻烦,不如不杀”。这种差异,让他们的反对战争之路走得截然不同。

儒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建立在“仁”的大旗下的。

孔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一种对危险的规避,也是一种对自身安全的珍视。放到国家层面,儒家讲究“仁政”。简单来说,就是统治者要爱民,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一种“德化”的氛围。当一个国家足够强大、足够仁厚时,其他国家自然会仰慕、归附,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是通过自身的强大和道义的感召来避免战争。

核心在于“德”与“礼”: 儒家认为,战争是“礼乐崩坏”的标志。一个有德行的君主,会施行仁政,关注民生,注重教化,以礼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他们的“反对战争”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以德治国来化解冲突的方式。如果非要打仗,那也必须是“师出有名”,是为了惩罚暴虐无道、侵犯他国、残害百姓的君主,是为了恢复秩序,而不是为了扩张领土或攫取利益。
等级森严的社会观: 儒家思想对社会阶层有明确的划分,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都强调等级和秩序。在这种观念下,战争的爆发往往被视为对这种秩序的破坏。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就成了反对战争的重要理由。
策略的“慎战”与“有限战”: 儒家并不完全排斥战争,但强调“慎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会主张采取“有限战争”,目标是迅速平息战乱,恢复和平,而不是追求彻底的消灭。孙子兵法虽然不是儒家著作,但其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与儒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不谋而合。

墨家的“非攻”,则是一种更彻底、更实际的反对,建立在“兼爱”和“节用”的功利主义基础上。

墨子是个非常实在的人,他看不得战争带来的苦难,因为他认为战争是“费”的,是“劳民伤财”的。他的“非攻”原则,直接就是反对一切不义之战,尤其是侵略性战争。

核心在于“兼爱”与“节用”: 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爱所有人如同爱自己,自然也就反对伤害任何人。更重要的是,他的“非攻”充满了功利主义的色彩。他会详细计算战争的成本,比如消耗的粮食、死亡的人数、破坏的城池等等,然后拿出这些成本与战争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战争是不划算的结论。他认为,与其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去打仗,不如把这些资源用在生产、民生上,这样更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安乐。
强烈的实践精神与防守策略: 墨家不像儒家那样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是行动派。墨家有专门的“墨者”团队,他们精通各种防御工事和作战技巧,愿意到被侵略的国家去帮助防守。这种“止人于攻”的行为,是他们“非攻”主张最直接的体现。他们的反对战争,更多的是一种防御性的立场,是保护自己,也是阻止别人施加暴行。
对统治者的直接批判: 墨子毫不留情地批判那些发动战争的统治者,认为他们是“暴君”、“苛政”。他认为君主发动战争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和权势,而牺牲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这与儒家强调君主需要“修德”以获得归附不同,墨家更看重统治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兼爱”和“节用”的原则。

两者的根本差异可以概括为:

1. 出发点: 儒家以“仁”为核心,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战争是对这种秩序的破坏。墨家以“兼爱”和“节用”为核心,直接从对生命和财富的珍视出发,将战争视为不道德且不划算的。
2. 反对的理由: 儒家反对战争更多是基于道德伦理和治国理念,认为战争是“不仁”的表现,是“礼坏乐崩”的症状。墨家反对战争则更偏向于实际的功利计算和对百姓利益的直接关怀,认为战争是“费”且有害的。
3. 解决方案: 儒家提倡通过“德治”、“礼治”来预防战争,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来达到目的。墨家则主张通过“兼爱”来化解矛盾,通过实际的防守策略来阻止战争的发生,甚至不惜亲自参与防守。
4. 对待战争的态度: 儒家虽然反对战争,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吊民伐罪”,是允许或甚至提倡战争的,但强调“慎战”。墨家则对一切形式的战争,特别是侵略性战争,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非攻”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简单来说,儒家是“我不想打仗,因为打仗太伤和气,我希望通过修养自己让你也跟着我好好做人”,而墨家是“打仗太亏了,对谁都没好处,我们还是赶紧散了吧,把钱省下来吃饭吧”。一个是更注重“内在德行”的感召,一个则更侧重“外在功利”的权衡。这两种反对战争的方式,虽然殊途同归地指向了和平,但其背后的逻辑和实践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儒家是强者的正义;

墨家是弱者的回避。

在几千年的淘汰赛中,当然既不是软弱虚伪假模假式的墨家,更不是锋芒毕现愣头愣脑的法家,能够活过超长赛程的竞争。

思想体系,有时就是个态度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