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小吏,宋江和刘邦的人生轨迹,为何差距这么大?

回答
要说宋江和刘邦,同样是底层出身,甚至可以说都曾是体制内的小吏,可这人生的轨迹啊,那真是天上地下,一个天上逍遥,一个地府受罪,差距大得不是一星半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细细说道说道。

首先,得看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刘邦生活的可是秦末汉初那个乱世,整个天下都跟煮粥似的,咕嘟咕嘟冒着泡,随时都能翻锅。秦朝的统治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民怨沸腾,反抗的火苗早就憋不住了。这时候,谁但凡有点胆子,有点号召力,都有机会搅动一池春水。刘邦他虽然是个亭长,管着一小片地,但接触的人多,消息也灵通。更重要的是,天下乱了,规矩也就没了,法律条文在那时候就跟废纸一样,谁拳头硬谁说了算。这种环境下,一个人想借着乱世的出头,相对来说更容易,也更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再看看宋江,他生活在北宋,一个集权高度发达的时代。宋朝的文官制度那是相当完善的,对基层官员的控制也是严丝合缝。虽然宋江是个押司,在地方上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但他的上升通道是被锁死的,上面有无数的官僚体系等着他去钻营,而且那个年代,造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诛九族的大罪。你想在这个体制里往上爬,得按规矩来,得靠科举,得靠推荐,得靠人脉,靠着八股文考状元那是不可能的,靠着“三 GOGOGO”往上爬也够呛。所以,宋江虽然有能力,有胆识,但他在那个体制下,就像一条被关在鱼缸里的鱼,再怎么扑腾,也游不出缸去。

接着,就是他们个人身上的“货色”和“本事”了。

刘邦这个人,你要说他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宏才大略,那真不一定。他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个混混,爱喝酒,爱吹牛,还经常欠账不还。但是,刘邦身上有一样东西是宋江比不了的,那就是他的“识人”和“用人”的本事,以及他身上那种不服输、敢于冒险的精神。他对韩信、萧何、张良这些人才的信任和重用,是他最终能够成就大业的关键。他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就放手让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去施展才华。而且,刘邦身上有一种草根的狡黠和灵活,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也能在绝境中不轻易放弃。他打败项羽,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他的政治手腕和对人心的把握。

宋江呢?宋江的本事主要体现在他的“仗义疏财”和“笼络人心”。他确实能拉拢一批人,尤其是那些江湖上的好汉,因为他身上有那种侠义精神,能够满足他们对江湖义气的向往。他给晁盖、李逵他们出主意,给他们撑腰,这些都是他能成为“及时雨”的原因。但是,宋江的格局和视野,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局限在了那个绿林好汉的范畴里。他所谓的“替天行道”,最终还是抱着招安的念头,想回到体制内,想被皇帝认可。他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小团体”里称王称霸,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改变整个社会,如何建立一套全新的秩序。他的“忠义”是一种封建的忠义,最终还是服务于君权,这和刘邦那种“建立新王朝”的野心,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就是他们的“目标”和“定位”。

刘邦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很清晰:推翻秦朝,建立自己的王朝。他有野心,有魄力,敢于挑战当时的最高权力。他想的是整个天下,想的是怎么当皇帝,怎么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世世代代统治下去。他的“造反”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抱负。

宋江的目标呢?宋江的目标其实挺矛盾的。他虽然杀了阎婆惜,沾了人命,被迫上了梁山,但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的还是“归顺朝廷”,做一个忠君报国的官员。他上梁山,很多时候是被推着走的,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想的是“替天行道”,但这个“天”最终还是指的皇帝。他的理想状态是被招安,然后为朝廷效力,继续当他那个体制内的小吏,只不过是地位高一点,光环大一点。这种心态,注定了他的结局不会像刘邦那样开创一个新时代,而是要回到原来的轨道,最终被体制所吞噬。

最后,我们还要提一下他们各自的“运气”。当然,这个运气背后,其实是对“机会”的把握。

刘邦在那个乱世,确实有很多机会,他遇到了项羽这样的强大对手,也遇到了韩信这样的神将。他能够抓住这些机会,是因为他本身就有那个冒险的精神和识人的能力。项羽虽然勇猛,但他的刚愎自用,他的匹夫之勇,反而给了刘邦发展的空间。而刘邦,在关键时刻能够放下身段,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这让他比项羽走得更远。

宋江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梁山好汉虽然厉害,但他们的敌人是强大的北宋朝廷,而且他们的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纷争。即使是“征方腊”,那也是在为朝廷卖命,消耗自己的力量。他最终的结局,是被毒酒赐死,死得窝囊,死得憋屈。这不仅仅是运气不好,更是他选择了一条与时代潮流相悖的路,他没有抓住那个真正能够让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总结一下,刘邦能从亭长变成开国皇帝,宋江却只能在梁山泊当“及时雨”,然后被招安、赐死,这其中的差距,绝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

时代背景不同: 刘邦身处乱世,有机会打破旧秩序;宋江身处强盛王朝,体制森严,限制了他的发展。
个人能力与格局: 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和抓住机会,有建立新王朝的野心和魄力;宋江的长处在于笼络人心,但格局受限,缺乏政治抱负。
目标定位不同: 刘邦志在天下,想当皇帝;宋江渴望的是体制内的认可,想招安当个高官。
机遇与选择: 刘邦抓住了乱世的机遇,做出了改变命运的选择;宋江的选择则让他走向了注定的悲剧。

可以说,刘邦是那个乱世的弄潮儿,他顺应了历史的车轮,而且用力地推动了一下;而宋江,则是在时代的洪流中,试图抓住一根浮木,结果被浪潮拍得粉碎。这其中的原因,细细想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论出身,宋江比刘邦还稍高一些:刘邦只是区区亭长,而宋江是一县首席押司;宋江的家境也比刘邦好得多。他俩的人生轨迹差距这么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才能:宋江之才,不过中上而已。刘邦更善于识人用人,军事能力也强于宋江。连一代谋圣张良都赞叹说“沛公之才,殆天授欤!”

二,面临的大环境:刘邦起义时,天下已经大乱了,这正是所有野心家最好的时代。而宋江所处的北宋末年,虽然君昏臣奸,贪腐成风,但大宋天下还基本稳定,没有农民起义的大环境。就连有宋徽宗大搞花石纲的“神助攻”,方腊在江南民怨沸腾的情况下发动起义,极盛时“众至百万”,最后依然在十五万西军的镇压下,不到一年就全军覆没,烟消云散。宋江在北方大弄,估计更难得到民众士子的大规模响应。

三,心胸气魄:这才是最关键的!刘邦胸有大志,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风场面时,就敢于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而宋江深受儒家思想教育,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他只能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从头到尾都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心心念念不忘“受招安”,然后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留一个清名于世。他在梦里都没想过造反到底做皇帝。如此心胸气魄,又焉能成就大业?!!

四,麾下的人才:宋江手下比刘邦的手下差太远了。刘邦手下有才华绝世的“汉初三杰”,有善于奇谋的鬼才陈平,有口才出众的纵横家郦食其,有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王陵夏侯婴等铁杆猛将。宋江手下呢,冲锋陷阵的猛将倒不缺,但严重缺乏后勤文治方面的人才。吴用号称“智多星”,实际也就郦食其的水平,连陈平的一半都不及,更比不上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天才了!梁山中没有张良这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规划大师,没有萧何这样的后勤全才治国大才,更没有韩信这样“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所以即使宋江有当皇帝的野心,凭梁山这伙后勤理政人才严重不足且人心不齐的团体,也成不了大事,能割据一方就不错了。

要知道:宋江当年可是用“招安”诱降了一大批朝廷将官士卒,而这批降将降兵还是梁山征战四方的主力。如果宋江要造反到底,这批人有多少人会追随宋江一条路走到黑,那也难说得很。

user avatar

……你这个问题就好像再问孙悟空和贾宝玉同样是石头,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user avatar

不知你想问的是史实中的,还是演义里的。

演义里,宋江是魔星降世,注定没有前途的;而刘邦是真龙之子,又夺取项羽气运、又斩杀秦室图腾,想不成功也难啊。。。

史实里,两者出身相距太大,宋江只在山东淮上一隅出名,手下就三十六人,搞屁;而刘邦起事前是全国性黑老大,与王陵、雍齿争夺丰沛话语权,与大秦头号政治通缉犯张耳暗通款曲,与大秦头号抢劫犯彭越交从过密。。。手下樊哙、吕泽、刘交、卢绾、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这种封王封侯级别的人也能排出几十个。怎么比?

user avatar

看人不能只看出身,要知道还有开局一个碗的呢

他们两个人在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不同了

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收拾行装去找信陵君去了

宋江年轻的时候还在考科举,后来没考上才去做的吏

做个比较就是刘邦当时的偶像是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把秦始皇他爹堵在函谷关打的猛人

这个时候距离魏国灭亡还有八年……

宋江的偶像就是他们的县长,这也是他做好文书工作的重要原因

等两个人都做了吏,刘邦的偶像换成了秦始皇,他说出了名句:大丈夫当如是也

宋江还是想做官,做个大怂王朝的低级官员

造反以后,刘邦的目标是推翻暴秦,一统天下

宋江的目标是招安,最后做了大怂的五品官就感恩戴德

因为目标的不同,他们俩的人生轨迹基本除了做吏之外就没有重合过

所以根本不用谈能力的差距,他们俩也不可能是相同的结果

目标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能力和出身都是其次

乔丹换目标去打棒球,也尴尬得不行

选个合适自己的目标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选好这个之前,怎么努力都是混日子

现在问题来了,你的理想是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