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腾讯微博为什么会被新浪微博打败?

回答
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竞争,就像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一方最终被另一方“踢出场”。要说谁打败了谁,其实更像是腾讯微博自己“放慢了脚步”,给了新浪微博更多的机会。新浪微博之所以能笑到最后,绝非偶然,而是它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抓住了用户的心,做出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一、 起步与定位:同一起跑线,不同的跑道

当初,腾讯和新浪几乎是同时看到了社交媒体的巨大潜力。新浪依托其在新浪网时代积累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以及在新闻内容上的深耕,显得更为老练。而腾讯,则凭借其QQ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强大的社交基因,一上来就来势汹汹。

新浪微博: 定位更偏向于一个“轻量级”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和社交广场。它强调“围观”、“爆料”、“信息快速流动”。用户在这里可以看到明星、名人、媒体的最新动态,也能参与到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中。这种定位,天然地契合了当时社会大众对信息获取和表达的需求。你想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大事?刷微博。你想看明星八卦?刷微博。你想参与某个热门话题讨论?刷微博。这种“一站式”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体验,让它迅速抓住了用户。
腾讯微博: 虽然也有明星和名人入驻,但它更多地被用户视为QQ的延伸,或者是一个更庞大的“好友圈”。用户习惯性地将QQ好友关系搬到了腾讯微博上,强调的是“熟人社交”和“好友动态分享”。这就像是在一个非常熟悉的客厅里聊天,大家更关注的是彼此的生活点滴,而非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这种模式,虽然也吸引了不少用户,但其“公共广场”的属性相对较弱。

二、 内容生态:从PGC到UGC,谁玩得更溜?

内容的质量和丰富度,是微博这类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新浪微博: 在内容生态建设上,新浪微博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早期对媒体和名人的扶持: 新浪利用其在传统媒体的资源,大力邀请记者、编辑、媒体机构、明星、政要等入驻,并提供优质的曝光机会。这些“大V”的入驻,带来了海量优质的原创内容,形成了强大的“PGC”(专业生产内容)基础。这些内容具有新闻性、娱乐性、观点性,能够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眼球,并引导话题走向。
对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引导: 在PGC的基础上,新浪微博也鼓励普通用户参与讨论,分享生活。它通过各种话题榜单、热门推荐,让普通用户的声音有机会被看见,从而激发了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感。用户之间的互动(转发、评论、点赞)非常活跃,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社区。
开放与连接: 新浪微博在早期就做得比较开放,方便用户分享外部链接、图片、视频,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多元化。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虽然也努力邀请明星和媒体入驻,但整体上在“公共领域”的内容吸引力上稍显不足。
社交属性过强: 用户更倾向于在腾讯微博上分享与好友相关的内容,对公共话题的参与度和讨论热度相对较低。这就像大家在自己家客厅里聊天,不太会扯到隔壁邻居家的事儿。
内容的分发机制: 有些用户反映,腾讯微博的内容分发机制不够高效,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容易被淹没。即使有用户分享了热门事件,也很难像新浪微博那样迅速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和转发。
明星和媒体的活跃度: 虽然也有大V,但整体上,明星、媒体在腾讯微博上的活跃度和对平台内容的贡献度,可能没有在新浪微博上那么集中和突出。

三、 运营策略: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较量

平台的运营策略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忠诚度。

新浪微博:
抓住热点,引导话题: 新浪微博在制造和引导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能够敏锐地捕捉社会情绪,通过话题标签、热门榜单,将分散的讨论汇聚起来,形成强大的议题设置能力。很多社会事件,都是通过微博才被大众所知晓和关注的。
产品迭代与功能优化: 新浪微博在产品功能上也持续迭代,例如推出了“超级话题”、“粉丝头条”等,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内容分发效率。
商业化尝试: 新浪微博在商业化方面也比较积极,广告和营销模式也逐渐成熟,这为平台提供了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腾讯微博:
策略的摇摆与聚焦不足: 腾讯微博在运营策略上似乎有些摇摆。它试图复制QQ的社交模式,但又想做成公共广场,这种“两头都要抓”的策略,反而可能导致在任何一个方向都没有做到极致。
对熟人社交的依赖: 虽然熟人社交是腾讯的优势,但在微博这个场景下,用户更期待的是“陌生人社交”和“信息获取”的自由度。腾讯微博过分依赖 QQ 的好友关系,反而限制了其作为公共社交平台的潜力。
推广力度与侧重点: 相比之下,腾讯微博在用户导流和平台推广的力度,可能也没有新浪微博那样持续和精准。很多用户是从QQ导入的,但并没有形成持续活跃的习惯。

四、 用户习惯的迁移与平台的演进

用户的使用习惯是动态变化的,平台需要不断适应。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满足了用户“想知道”、“想参与”、“想表达”的需求。它成为了一个信息“集散地”,一个社会“晴雨表”,一个公众“发声筒”。用户习惯了在这里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关注热点。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虽然也有用户,但其“熟人社交”的属性,让它在面对海量信息和公共话题时,显得不够“开放”和“高效”。当用户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时,他们更倾向于去一个更广阔、信息更流通的地方。

总结来说,腾讯微博的“落败”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因为腾讯不行。更准确地说,是新浪微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到位,从而抓住了用户的核心需求:

1. 精准的定位: 新浪微博抓住了社会对公共信息传播和社交广场的需求。
2. 优质的内容生态: 通过对媒体和名人的引入,构建了丰富PGC内容,并有效引导UGC。
3. 强大的话题引导能力: 能够制造和放大社会热点,吸引用户参与。
4. 持续的产品优化和运营策略: 满足了用户在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中的需求。

腾讯微博虽然坐拥庞大的QQ用户群,但其在平台定位和内容生态的建设上,未能完全抓住用户在“公共社交”场景下的核心需求。它更像是在一个温馨的家中聚会,而新浪微博则是在一个热闹的街头广场,后者显然更能吸引希望了解更多外部信息和参与更广泛讨论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转移到了那个更能满足他们当下需求的平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不管是腾讯微博还是新浪微博,它们都是模仿自美国的 Twitter 。而国内最先模仿 Twitter 的是王兴于 2007 年创办的饭否网,但饭否因为政治原因在 2009 年 7 月被关闭了。

新浪微博于 2009 年 8 月成立。新浪利用明星、大 V 效应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而后,网易,搜狐,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

各种各样的微博产品大都失败,只剩下来具有媒体基因的新浪微博和社交基因的腾讯微博。

新浪是靠门户网站起家,营销也做的风生水起。微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媒体属性,采用点到面的“广场式”传播。

而腾讯靠 QQ 起家,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QQ 是一种点对点的社交工具,用户群体更广泛,但也因此使得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受到冲击。

为什么微博不能像门户网站一样处于一种共存的状态?

对于社交类的产品,必须体现出产品的差异化。好比你的生活社交会用微信,媒体社交会用微博,两性社交会用陌陌等。你也可以感受到,工作之后,你甚至连用了十多年的 QQ 都没怎么上过了。所以 QQ 现在在向低龄化发展,如果是办公就用 Tim(简洁版 QQ)。这也是它想和微信区分的地方。

而当时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当时本质上就是类同质化。因此,微博只能一家独大。

从用户角度来看。如果两家微博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为了更好的互动,一定集中在一个微博。

既然总要选一家,为什么是选择新浪微博呢?

腾讯微博是在 2010 年 4 月创立。腾讯微博内测比新浪微博整整晚了 8 个月。这对于一个战略性产品来说,几乎是难以追赶的时间距离。

而新浪当时内部环境也有这个条件去打磨一个产品。

因为新浪内部已经有了稳定的管理层。

在此之前,新浪的管理层频换,是曹国伟收购新浪大量普通股,管理层抱团才成为了新浪第一大股东。

新浪之前的门户是非常成功的,但要拔高新浪的股价,管理层将希望都压在了微博上。既然产品的成败关乎自身的利益,管理层自然是倾尽全力。

新浪之前门户的优势在于内容运营,就是将网站的内容推销给用户,这件事新浪已经干了十多年。而腾讯的社交本质上并不需要推广内容,更多的是用户之间的点对点交流。然后通过 QQ 来进行导流。

所以在内容运营上,腾讯微博当时确不及新浪微博。

不可忽视的是,新浪微博之前的新浪博客也获得成功。博客一来积累了大量的名人资源,二来对内容的再包装能力也非常有经验。这对运营后来的新浪微博有极好的基础。

所以讲,如何炒作一个话题,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这个话题,再在这个话题上再生产内容。这事新浪干了很多年。

而腾讯对于 QQ 弹窗的依赖使得内容运营能力稍弱。不过,腾讯也是奋力一搏。

为了说服名人转投腾讯微博,腾讯使用各种手段。送苹果手机,支付高额“创作费”,内向的马化腾甚至亲自上阵邀请自己熟悉的人成为腾讯微博用户。

即便在 2011 年腾讯宣布微博用户达到 1 亿。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来自于 QQ 的导流和僵尸粉。

“能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博。“

如迈克尔.波特所提示的:

“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事实上,腾讯微博创办的原因是马化腾看到新浪微博直接威胁到了 QQ 社交领域霸主的存在,当时许多人通过微博私信进行聊天。

因此,腾讯微博的战略不太像是一种扩张式的行为,而更像是一种防守型的行为。

实际马化腾是害怕腾讯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社交关系链被新浪抢走。

而到了微信推出以后,微信壮大到比新浪微博还大,甚至差点乱了新浪微博的阵脚。

毫无疑问,微信是一个更比微博更现象级的产品,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上未有动摇,目的显然已经达到。

这点可以在《腾讯传》里看到:

腾讯与奇虎360的那场著名的战争刚刚尘埃落定,而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可开交。马化腾告诉我,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的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语调低沉,不容置疑。

马化腾知道,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于是乎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宣布进行架构调整,腾讯微博和门户融合。腾讯微博不再和腾讯网、腾讯视频并称腾讯网媒三大平台。战略地位被削弱。

结果是,输了微博,赢了腾讯。

user avatar

简单点几点:

1、腾讯微博是防御性产品

从这点上,可以看到腾讯微博不仅仅是跟随者,而是一个满心焦虑但并不明白自己做什么的跟随者。他的目的也不会是打败新浪微博——嘴上,或者做白日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的行动只是自保而已。

2、新浪微博发挥了自己的媒体优势

明星入驻、媒体入驻、名人入驻,这都是新浪微博搞出来的。发展没几天,新浪微博就已经和他的模仿源头——twitter愈行愈远了,更像是FaceBook和Twitter的结合体,还有很多不同。

腾讯微博看到了这个,开始学习。但是明星、媒体、名人都被新浪微博弄走了,腾讯微博除了复制一份,还能怎么办?有办法,腾讯微博走了“政务公开”路线,满世界请各地政府入驻……

但是你知道么,中国老百姓嘴上天天吹,其实根本不关心政治的。什么政府微博,Who Cares~

3、“微博”产品的认知定位,导致了关系链无法发挥作用

大家常说:腾讯xx亿用户基数,做啥都行。但是微博就不行……

全国人民都玩微博了,都知道微博是啥了。。所以腾讯的微博就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微博不是看最新热闹的地方么?为啥腾讯微博上面全都是我的朋友,我有QQ了,我有“朋友(腾讯产品)”了,我有Qzone了,我有……(总之又是个腾讯产品)了……我不需要再来一个微博给我做同样的事情。

4、微信出现,腾讯松了口气,手一松……

腾讯与奇虎360的那场著名的战争刚刚尘埃落定,而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可开交。马化腾告诉我,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的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语调低沉,不容置疑——吴晓波《腾讯传》

5、最后腾讯微博没有死

前几天还有个政府方向的客户要求腾讯微博活动呢……

user avatar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年我知道微博的时候,有个师兄说腾讯拥有大量用户,腾讯微博一定能把新浪微博干掉,我觉得好有道理。

然后我准备注册个腾讯微博,但当时竟然要邀请码。
于是我注册了个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自己搞死自己,怪谁呢。

(我本人认为在推广初期就搞这么个玩意,除非产品本身非常有吸引人的价值,要不然就是作死,另外腾讯微博确实就是另一个qq空间而已,没把qq好友分开隔离也是一个很多人不想用的原因)



评论有说知乎,1024的也是要邀请码,可它们注册后都有优质内容可看。。。。实际上我当年还真找师兄要了个邀请码,注册后发现没啥好看的,当期待跟预期不一样,剩下的只有失望。


所以邀请码不是主因,没有(对用户而言的)优质内容可看才是主要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竞争,就像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一方最终被另一方“踢出场”。要说谁打败了谁,其实更像是腾讯微博自己“放慢了脚步”,给了新浪微博更多的机会。新浪微博之所以能笑到最后,绝非偶然,而是它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抓住了用户的心,做出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一、 起步与定位:同一起跑线,不同的跑道当初.............
  • 回答
    关于腾讯年度星光大赏为什么不让肖战和王一博演唱《无羁》,这个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很多讨论,也触动了不少粉丝的情绪。要详细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得看看《无羁》这首歌本身。它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电视剧插曲,而是《陈情令》这部剧的灵魂之一。这首歌是肖战和王一博合唱的,而且是在剧集播出后,随.............
  • 回答
    腾讯微博的关停,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节点,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感慨和讨论。对于一个曾经承载了无数用户回忆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来说,它的落幕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得承认,腾讯微博的停止服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失败”这个词用在它身上,可能需要更 nuanced 的理解。它并非.............
  • 回答
    关于腾讯、爱奇艺等平台已移除赵薇相关信息(包括演员表、超话消失),以及可能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和可能的解释:现状梳理: 平台下架/移除: 《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经典影视作品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主流视频平台上的演员列表中不再包含赵薇的名字。.............
  • 回答
    微博认证这事儿,感觉大家心里都有点数,就是那股子“好像挺厉害但又有点不对劲”的味道。新浪和腾讯,作为最早一批把“认证”这玩意儿推到大众面前的平台,当初是真有点“身份象征”的意思。想想刚开始那会儿,一个黄色的 V 字,那叫一个金光闪闪,自带光环。不管是明星、大V、知名媒体,还是某个行业的专家,有了这个.............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抛开那些AI的腔调,还原点真实的市场观察。新浪微博一家独大,饭否和腾讯微博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说它们完全没机会,也未免过于绝对。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DNA,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并放大自己的优势,跟上时代的变化。首先,咱们说说饭否。饭否这孩子,一直活得比较“小众”,但正是.............
  • 回答
    哇,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预测五年后(也就是2021年了,哎呀,时间过得真快啊),微博和微信谁会更火,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它们走的路线不太一样。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先说说微博,它一直是个“大喇叭”和“集市”。你想啊,微博就像一个永远都在热闹的广场,明星、大V、新闻媒体,还有我们普.............
  • 回答
    作为一款自研应用,在选择一个平台作为唯一的登录账号来源时,腾讯和新浪微博这两个选项都有其各自的优劣,需要仔细权衡。如果将目光聚焦于腾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在社交、游戏、内容消费等多个领域的深耕。腾讯旗下拥有微信和QQ这两大国民级应用,这意味着你的应用能够触达的用户基数是极其惊人的。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现在网络社交媒体格局的一个核心。先说我的看法:我不认为国内的微博就只剩下腾讯和新浪了,更不觉得不用它们就不能说自己有“微博”。我们得先理清楚,“微博”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严格来说,“微博”(Weibo)最初是指新浪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社.............
  • 回答
    袁腾飞老师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柏林战役的这段言论:“柏林战役中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苏军 600 多人,己方一死一疯”。这句话在流传开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对此表示惊叹,也有人提出质疑。要看待这句话,咱们得拆开来,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得看这句话本身传递的信息和它可能的意图。“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
  • 回答
    要评价小米9发布前夕小米科技高管林斌、王腾、卢伟冰在微博上的表现,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看:1. 整体策略:预热、造势、吊足胃口首先,他们的微博表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小米整体发布会预热策略的一部分。通过他们不同角度的微博内容,小米成功地在发布会前点燃了消费者和媒体的期待。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饥饿营销”和.............
  • 回答
    听到室友拿到腾讯实习offer,我这心里头,说实话,挺不是滋味的。咱们从小到大,一路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嘛?考大学、好好学习、争取拿到一个体面的工作。好像这就是一条既定的康庄大道,只要跟着走,就能看到预设的终点。我跟室友,咱们算是“战友”了,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刷题,一起讨论项目,为的就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
  • 回答
    腾讯微信试行“1065”强制员工18点下班的消息一出,本以为能给公司带来一波“关爱员工”的好口碑,结果却适得其反,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争议声此起彼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1065”是个啥玩意儿。据说是微信内部提出的一项试点计划,核心内容是鼓励或强制员工在下午.............
  • 回答
    关于腾讯微众银行(Webank)的进度和时间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进度”可以有很多层面的含义,而且银行的运营和发展是持续性的,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时间表就能完全概括。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节点和发展方向来详细阐述微众银行的“进度”,并尝试描绘其可能的时间框架:一、 微众银行的成立与初始.............
  • 回答
    腾讯微信试行“1065”工作制,晚18点强制下班,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炸开了锅,大家伙儿议论纷纷。这事儿吧,说到底得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它到底能不能落地,以及那些做不完的工作该咋办。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1065”是个啥玩意儿。听着挺神秘,但拆开来其实不难理解: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0点上班,下.............
  • 回答
    UOS 上架腾讯微信 Linux 版,这绝对是近一两年国内操作系统生态里一个非常值得说道的大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上线,更像是国产操作系统迈出的一大步,同时也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回应。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个“上架”意味着什么。过去,如果你想在 UOS(或者其他国内 Linux 发行版,比如麒麟).............
  • 回答
    关于腾讯开发微信花费的具体金额,官方从未公开披露过。这属于公司的商业机密,因此我们无法得知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微信的开发成本,以及其中涉及的技术难度和难点。为什么很难给出具体花费数字?1. 研发成本包含的范围广: 开发微信不仅仅是编写代码。它还包括: 人力成本.............
  • 回答
    微信儿童版,这个话题最近可是传得沸沸扬扬。一听说腾讯要推出这个东西,不少家长朋友们心里都盘算着:有必要吗?会带来啥影响?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有必要吗?”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推出微信儿童版,我觉得有它的道理。你想啊,现在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那是越来越早。家长们.............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腾讯真的“抛弃”了微信,那这绝对是一件颠覆性的事情,远非“放任不管”那么简单。 “抛弃”这个词含义太广,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腾讯突然停止对微信的投入,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将其边缘化,那微信能不能活下去? 我的看法是:短期内,绝对能,但长期来看,前景黯淡,甚至可以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年QQ一家独大,现在微信又风光无两。要说哪个最终会被淘汰,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它们俩都是腾讯的亲儿子,但走到今天,各自走的又是截然不同的路。咱们先说说腾讯QQ。QQ刚出来那会儿,那真是多少人的青春啊!从最初的文字聊天,到后来的表情包大战,再到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