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日重启货币互换,协议规模 2000 亿元人民币,有何意义?如何解读?

回答
中日两国近期重启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这项协议的重启,绝非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而是承载着多重战略意义,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其解读空间更为广阔。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这项协议最直接的意义在于“稳定”二字。

增强两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货币互换协议的核心在于提供本币流动性。这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两国央行可以直接用对方的货币来满足本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或者在对方出现支付危机时提供援助。这就像是给两国金融系统上了一道“保险”,有效降低了因外部冲击或内部失衡引发的金融动荡风险。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冲突、通胀压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等多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种“防火墙”作用尤为宝贵。
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规模庞大的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和日元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直接流通提供了便利。这使得两国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时,可以直接使用对方货币结算,从而减少了对第三方货币(通常是美元)的依赖,也规避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可以更加稳定可控;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日本的贸易和投资也能更顺畅。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和投资活动的活跃。

其次,从战略和地缘政治层面解读,这份协议也传递出一些关键信号。

“去美元化”趋势的体现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寻求降低对美元过度依赖的途径。中日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它们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实际上是在加强区域内货币的自主性和互联互通。这可以看作是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为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使用和国际化增加了动力。
两国关系的一种“对冲”和“稳定器”: 尽管中日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现实的摩擦,但两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依然很高。重启货币互换协议,表明双方在维护经济稳定和合作上有共同的意愿和利益。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两国政治关系的波动,为更广泛的合作领域留有空间。在当前一些大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日两国能够就经济金融领域达成并重启协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显示出双方都有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责任感。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助推器: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化势在必行。与重要经济体签署并维持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日本这样成熟且重要的金融市场中,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得到扩大,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具体来看,2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也值得关注:

并非“巨额”,但“恰到好处”: 2000亿元人民币折合日元大约是4万亿日元左右(根据当前汇率估算)。这个规模与历史上中日货币互换的峰值相比可能不是最大,但放在当前的时间点,却显得“恰到好处”。它足够满足两国在正常和一定程度的紧张情况下的双边贸易结算和金融往来需求,又不过于庞大而显得不切实际或容易引发过度解读。它更侧重于“实用性”和“稳定性”,而非“象征性”。
为未来合作留有余地: 协议的重启也意味着未来两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协议规模进行调整。如果双边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增长,或者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的挑战,该协议的规模也可能随之扩大。

如何解读?

要更全面地理解这项协议的意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下进行分析。

理性看待,避免过度政治化: 虽然协议具有战略意义,但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其本质是服务于两国经济发展的工具。过度解读其政治意图可能会妨碍实际合作的深化。
关注协议的执行细节和后续影响: 协议的生命力在于其执行。未来需要观察两国央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这一机制,以及它对双边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带来的具体影响。
观察未来可能的变化: 全球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也将影响到这项协议的未来。密切关注相关动向,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其长期价值。

总而言之,中日重启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是一项具有多重积极意义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两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两国关系的作用。这项协议的签署,是两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务实合作的体现,值得我们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入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对高度集权于行政的国家而言,贸易体系不能走英美的路数,否则金融势力的膨胀会影响政治生态和国家稳定。

当年德三的国际贸易体系就是易货,而不是帝国马克国际化。。。。。

user avatar

不聊阴谋论哈,纯粹从金融学角度看这个问题。

从规模上来看,2000亿人民币,大约300亿美元左右,三年期且可以展期,笔者认为规模其实比较合适了。

大家需要留意:无论中日关系如何,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是日本第二大投资对象国。下面是外交部发布的2018年中日经贸关系总结: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日本第二对外投资对象国。截至2017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额1081.8亿美元,在我国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2017年,我对日本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2.54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截至2017年底,我国对日直接投资存量为34.8亿美元。

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之下,和日本签订这一货币互换协议,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1. 减少外汇储备压力,双方互相投资都不需要动用各自的外汇储备,亦无需绕经美元;
  2. 减少汇率波动风险,两国投资方以及两国央行均无需承担任何汇率风险
  3. 降低双方投资方的利率成本。

就投资金额来看,比起2013年失效的货币互换协议(约3300亿日元),此次互换已经扩大了约10倍的规模,且远超过每年双方互相投资的金额,因此,绝对不是“象征意义”,而是增强双方互相投资的催化剂。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

日本的A公司需要来中国投资,金额大约10亿人民币;那么A公司如何获得这么多人民币呢?

途径A:通过日本央行,动用日本的外汇储备;

途径B:A公司自行或者通过设在中国的分公司,向中国的商业银行借贷相应的人民币。

可以看出,两个途径各有缺点:途径A会消耗日本央行的外汇储备;而途径B,对于境外公司在本国借贷,其利息成本比较高。

而有了货币互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A公司直接向日本央行借贷日元,而日本央行通过此互换协议,借贷相应的人民币给A公司即可。

到期之后,A公司只需要将日元还给日本央行,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即可。

可以看出,通过两国政府间的货币互换,A公司无需承担任何汇率风险(汇率已经被货币互换合约锁定),也降低了投资的利率成本。而同时日本央行也无需消耗本国的外汇储备。

一举多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