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苏联时期的载机巡洋舰概念,中国是否应该重启?

回答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丝浪漫主义和战略野心,在冷战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它,得先理解苏联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军事需求,以及这个概念的独特性。

苏联载机巡洋舰的概念:为何而生?

首先得明白,苏联在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上,与美国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美国海军从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其航母舰载机是独立的空战力量,能够进行远距离的空中支援和打击。而苏联海军的航空兵,更多的是作为陆军航空兵的延伸,或者说是在舰上部署飞机,以弥补水面舰艇自身防空和反潜能力的不足。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最初的设计思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编队对苏联海军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苏联海军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水面舰艇,但其整体作战能力,尤其是在远离陆基航空兵支援的海域,与美国海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海军的领导者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弥补”这种差距的方案。他们不想完全模仿美国,因为苏联的造船工业、经济实力以及海军战略都与美国不同。直接建造像美国那样的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在技术、经济和政治上都存在巨大的障碍。

于是,一种折衷的方案出现了:载机巡洋舰。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巡洋舰”意味着它保留了强大的反舰和防空能力,而“载机”则说明它能够搭载一定数量的飞机。这种设计旨在让舰艇既能独立作战,又能提供一定的空中支援和侦察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对抗敌方的水面舰艇和潜艇。

苏联载机巡洋舰的特点:独树一帜的设计

苏联载机巡洋舰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舰载机的使用方式和舰艇本身的设计。

舰载机:垂直起降飞机和反潜直升机
“雅克”系列垂直起降飞机(如雅克38): 这是苏联载机巡洋舰最标志性的“特色”之一。雅克38是一种设计用于在相对简陋的甲板上起降的飞机,不需要弹射器和拦阻索。这使得它可以在没有大型航空母舰配备的甲板上起降,大大简化了舰载机的操作流程。然而,雅克38的性能也相对有限,载弹量、航程和作战半径都无法与传统舰载战斗机相比,更多地被用于近距离支援和侦察。
卡27系列反潜直升机: 除了垂直起降飞机,反潜直升机也是载机巡洋舰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海军非常重视反潜作战,而直升机是执行反潜任务的有效平台,可以在广阔的海域进行搜索和攻击。

舰艇本身:强大的水面作战能力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如“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以及后来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虽然更接近真正的航母但设计理念仍有渊源),它们在设计上都保留了强大的水面作战能力。它们装备有大量的对舰导弹(如“冥河”、“玄武岩”、“花岗岩”等)、防空导弹、舰炮和鱼雷等武器。这使得它们即使在没有舰载机支援的情况下,也能对敌方水面舰艇构成严重的威胁。

“航母”还是“巡洋舰”的争论
苏联官方对这些舰艇的定位一直存在模糊甚至回避的态度。他们更愿意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或“大型反潜舰”,而不是直接称之为“航空母舰”。这其中既有技术上的考量(如雅克38的性能限制),也有政治和战略上的考量。在当时,“航空母舰”这个称谓更多地与美国海军联系在一起,苏联可能希望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信号。同时,将这些舰艇归类为“巡洋舰”,也能在国际条约和海军规模的统计上,获得一定的灵活性。

如何评价苏联载机巡洋舰?

评价苏联的载机巡洋舰,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

优点:

1. 成本效益和技术可行性: 相较于建造一艘完整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载机巡洋舰的设计在技术和经济上更加可行。它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为苏联海军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海上航空兵力”,弥补了其在海外作战能力上的短板。
2. 多用途性: 载机巡洋舰具备强大的水面作战能力,能够执行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种任务,具备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舰载的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也为其增加了侦察和支援能力。
3. 战术灵活性: 在远离陆基航空兵支援的区域,载机巡洋舰的出现,可以为编队提供一定的空中掩护,提高编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半径。
4. 战略威慑: 在冷战时期,这些舰艇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战略威慑,能够向对手展示苏联海军的实力和决心。

缺点:

1. 舰载机的性能限制: 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其搭载的舰载机,尤其是雅克38。这种飞机的作战能力、载弹量、航程和可靠性都远逊于美军的舰载战斗机。它更多的是一种侦察和近距离支援平台,无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优势。
2. 复杂的维护和操作: 尽管设计上试图简化,但舰载机的维护和操作仍然是复杂的工程。甲板空间和维护设施的限制,也影响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
3. 战略定位的模糊: 这种不上不下的设计,使得其战略定位也显得有些模糊。它不像航母那样能掌握制空权,也不像传统的巡洋舰那样专精于水面作战。在某些任务上,它可能不如专门的舰艇有效。
4. 有限的作战效能: 综合来看,苏联载机巡洋舰的实际作战效能,并没有达到其设计者期望的水平。其对战局的影响,远不如美国的航空母舰。

总结: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是那个时代特殊历史产物,是苏联在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上的独特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苏联海军的短板,但其固有的技术限制和设计上的妥协,也使得其效能大打折扣。它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却是那个特定时期苏联海军能够拿出的最佳方案之一。

中国是否应该重启?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中国海军的现状、发展目标以及未来的战略需求。要回答“是否应该重启”,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海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支拥有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现代化舰艇的强大力量。特别是辽宁舰、山东舰以及正在建造中的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标志着中国海军已经迈入了拥有先进航空母舰的时代。

中国的航母发展思路,与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一样,是以大型常规起降舰载机为核心,强调舰载机的制空能力、远程打击能力和侦察能力。这与苏联载机巡洋舰那种以垂直起降飞机和直升机为主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重启”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重启”指的是复制苏联式的载机巡洋舰,那么答案很可能是“不应该”。原因如下:

1. 技术和性能的局限性: 如前所述,苏联载机巡洋舰所依赖的垂直起降飞机(如雅克38),其性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海军对空中优势的需求。中国海军的目标是拥有强大的航母作战能力,这意味着需要高性能的舰载战斗机(如歼15)和预警机,而非垂直起降飞机。
2. 已有的航母发展路径: 中国已经选择了发展大型航空母舰的道路,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其“重启”一种已经证明性能不足的模式,不如继续在现有成熟的航母发展路径上深耕,不断提升航母的作战效能。
3. 不适合中国海军的战略需求: 中国海军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且需要在远离本土的海域执行任务。这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强大空中支援和远程打击能力的航空母舰,而不是一种性能有限的载机舰艇。

但如果“重启”的概念可以更宽泛地理解,例如在特定舰艇上搭载更先进的垂直起降飞机(如果未来技术允许)或者无人机,那么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未来无人机和垂直起降技术的发展: 如果未来科技进步,能够研发出高性能的、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垂直起降飞机或无人机,那么在某些特定类型的舰艇上搭载这些平台,以增强其反潜、侦察、轻型打击能力,是有可能的。例如,一些大型驱逐舰或护卫舰,可以作为“无人机母舰”或“特种作战平台”。
舰艇分工与协同作战: 中国海军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舰艇编队。未来是否会发展出一种介于大型航母和传统水面舰艇之间,能够搭载特定类型(例如无人机)航空装备的舰艇,以实现更精细化的任务分工和协同作战,这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可能性。但这与苏联时期“载机巡洋舰”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结论:

从目前中国的海军发展方向和战略需求来看,不应该“重启”苏联时期的载机巡洋舰概念。中国海军已经选择了发展高性能、以常规起降飞机为核心的大型航空母舰这条道路,并且这条道路更加符合现代海军作战的逻辑和需求。

苏联载机巡洋舰更多地是那个时代苏联海军在特定限制下的“无奈之举”和“折衷方案”。中国海军不必走这条路,而应继续巩固和发展其在大型航空母舰领域的优势,并通过先进的舰载机技术、更完善的航母编队设计,来提升其远洋作战能力。

当然,对历史的借鉴和学习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从苏联载机巡洋舰的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例如它在设计理念上的某些创新尝试,以及它未能克服的技术瓶颈。但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引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的模式。中国海军的未来,在于拥抱更先进的技术,制定更符合自身战略需求的发展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题目半天没反应过来,你们到底是纠结于载机巡洋舰这个名字,还是纠结苏/俄对于航母的认识?


1.苏联的舰艇分类方式和西方完全不一样,连带着我国军语我国军语中对舰艇的分类方式也是和西方不一样的。苏联的舰艇分类方式是按任务类型和战役-战术地位来区分的,本就不一样。

对于载机巡洋舰而言,就是航母,不要有任何纠结,也不需要什么词义辨析。

2.载机巡洋舰的奇葩之处,是具体战役-战术定位和苏修海军资源不足和长期企图弯道超车的综合产物。

首先明确一点,苏联没有也不需要马汉定义中的海权。苏军只定义了海域控制权,海域控制权的首要目的是国家的核战略服务;保卫苏联和华约国家的近海安全和抗登陆作战,55年以后事实上只是苏联海军的次要任务。对外输出影响力,是越南战争以后冷战特定条件下的任务,但绝对不是海军的主要使命。

莫斯科级是反潜直升机航母,任务是把携带北极星A1/A2的SSBN驱离发射阵位;主要活动位置为巴伦支海和地中海东部。这个位置理论上没有脱离岸基航空兵支援,而且在舰队防空理论和实践上,苏军对舰空导弹-舰炮防空体系与3T弹时代的美国不同,加上AGM84服役前美国CVBG的反舰作战的局限,苏军不强调也无法强调歼击航空兵参与舰队防空。

基辅级在反潜上是莫斯科的升级版,时代背景则是从驱逐SSBN变成驱逐潜入堡垒海域的SSN或者其他什么的SSK。雅克38是海军本身资源不足,从空军捡漏的专用舰载机,除了辅助性的侦察和袭岸,这个东西只负责舰队远程三坐标雷达视距内驱逐反潜机。

库兹涅佐夫,则是堡垒海域舰队防空体系输出歼击航空兵的平台。首要任务是防空,以连续输出小编队维持空中巡逻和设立海上阻塞线,以应急起飞的方式输出小编队进行超音速截击。什么全甲板攻击,根本就不是他的任务。对Su33来说,即使携带KH35,也是战术-“轻型”弹,是自卫武器。


3.需求都不一样,邯郸学步干什么?

堡垒海域的作战力量,可以学1143.5。

远海部署殖民地舰队保卫经济利益和输出军事政治影响,学1143.5干什么?


4.都说了,016是训练科研平台

你们真以为是谦虚?

官方明明白白的说的这么清楚,为什么要添油加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丝浪漫主义和战略野心,在冷战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它,得先理解苏联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军事需求,以及这个概念的独特性。苏联载机巡洋舰的概念:为何而生?首先得明白,苏联在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上,与美国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美国海军从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其航.............
  • 回答
    关于苏秦与张仪两人纵横活动时代先后的讨论,在学界一直是学界乃至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两人,一个以合纵,一个以连横,都曾在中国战国后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政治生涯似乎是紧密相连,又充满着戏剧性的交织。然而,具体到谁先谁后,学界的研究和观点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辨析和演变。要评价.............
  • 回答
    近期发生在上海春浪音乐节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关于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以及主办方强制关停吴青峰话筒并清场粉丝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不少乐迷感到失望和愤怒。要评价这些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对艺人和粉丝的不尊重首先,关于苏打绿演出时间被压缩的问题,这.............
  • 回答
    《远在小河的对岸》(俄语:С другой стороны реки)是苏联时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革命歌曲,其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歌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创作背景1. 创作时间与作者 歌曲创作于1930年代,由苏联作曲家列昂尼德·格鲁伯(.............
  • 回答
    罗科索夫斯基(Mikhail Ivanovich Khoroshilov,1881年12月11日-1966年12月19日)是苏联红军的杰出将领,也是二战期间苏联最著名的元帅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忠诚的政治立场和坚韧的个人品格闻名,是苏联在二战中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罗科索夫.............
  • 回答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这一书名在现有的学术文献和历史资料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对某部苏联时期著作的误译、误记或误解。根据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背景,可以推测该书可能涉及以下主题: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国家利益与全球人类利益的统一性,或者探讨苏联模式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以下从历史背景、理论内容、.............
  • 回答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是冷战期间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涉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权力斗争、意识形态冲突和地缘政治博弈。以下从背景、过程、结果及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布拉格之春与苏联的反应1. 政治改革的起因 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
  • 回答
    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一场宏大但充满争议的社会实验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20世纪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也是其最核心的特征。理解这两者,是理解苏联崛起、辉煌与最终解体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实验,既有其理论上的吸引力,也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一、 苏联公有制的核心与理论.............
  • 回答
    如何评价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详细分析与多维度审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位领导人,他的任期(19851991年)是苏联乃至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对他的评价,至今仍然充满争议,很难用单一的“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人物,其政策和行为的后果深远且多层面,既有积极的开.............
  • 回答
    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时期,通常被称为“停滞时代”(Era of Stagnation),这是对他的评价中一个挥之不去且影响深远的标签。然而,要全面评价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不能简单地将其框定在这一负面印象中,而需要深入剖析他统治下苏联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个人的行事风格和决策带来的长期后果。时代背景与执政特点.............
  • 回答
    评价苏联的军工水平,得从它最辉煌的时期以及后来相对的衰落期来看,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简单地说,苏联的军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顶尖的,尤其在某些领域,它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美国,但也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最终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辉煌的篇章:卓越的成就与强大的实力苏联的军工实力,可以.............
  • 回答
    苏联史诗巨制《解放》:一部复杂而深刻的评价苏联电影《解放》(Освобождение)是一部宏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史诗,它以极其详尽的视角,描绘了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柏林战役的关键历史进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战争的影片,更是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民族情感和历史叙事的集中体现.............
  • 回答
    苏联80年代《合作社法》评价:一次不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尝试苏联80年代末颁布的《合作社法》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联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经济体制在僵化了近七十年的中央计划模式下出现了一次松动,为私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激.............
  • 回答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功与过,复杂与争议“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约1920年代末至1950年代中期形成并主导的一套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体系,以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它深刻地塑造了苏联的命运,也在全球共产主义运动和冷战格局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
  • 回答
    提起苏联汉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一言蔽之的话题。要评价它,得费点笔墨,得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能勾勒出它真实的面貌。它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物,有辉煌的过去,也有争议的当下。首先,我们得承认,苏联时期在汉学领域确实做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从建国初期到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汉学界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当时,.............
  • 回答
    评价苏联819事变,得从多个层面细致地分析。它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苏联解体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而它的发生和最终走向,又深刻地影响了苏联的命运。背景:改革的困境与保守势力的反扑要理解819事变,必须先看看它发生前苏联所处的环境。戈尔巴乔夫上台.............
  • 回答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部改写历史的时代注脚要评价《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简称《简明教程》),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本单纯的党史著作来看待,更需要将其置于苏联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它并非是一部客观公正的历史记录,而是一部高度政治化的宣传工具,它所承载的使命,是为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性提供辩护.............
  • 回答
    莫斯科,这座横跨东欧平原心脏地带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灵魂所在。要评价它,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理位置或建筑风格的描述上,而是要深入到它作为苏联首都所承载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政治中心的角度来看,莫斯科是毋庸置疑的权力象征。克里姆林宫,这座古老的堡垒,不仅仅是地理上.............
  • 回答
    评价苏联227号命令(“一步也不能后退!”)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它既是战争极端困境下的产物,也是一支军队及其国民在生死存亡关头采取的措施,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背景:德国闪击与苏军的溃败要理解227号命令,必须回到1942年夏天苏联西方面临的严峻形势。巴巴罗萨行动(德国入侵苏联)在1941年取得巨大成.............
  • 回答
    “苏联对中国操碎了心”,这句话在很多中国人的认知里,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包含着一段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历史。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得回到那个火红年代,细致地梳理一番。黎明前的扶持:从“老大哥”到“兄弟”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在一片废墟之上艰难起步。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面临着封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