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苏联电影《解放》?

回答
苏联史诗巨制《解放》:一部复杂而深刻的评价

苏联电影《解放》(Освобождение)是一部宏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史诗,它以极其详尽的视角,描绘了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柏林战役的关键历史进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战争的影片,更是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民族情感和历史叙事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其评价也需要多维度、深入地进行分析。

总体评价:

《解放》是一部 意义重大、制作宏大、影响深远 的史诗级战争电影。它在叙事上力求史诗感,在视觉上追求震撼力,在思想上肩负着记录历史、歌颂英雄、凝聚民族精神的重任。然而,它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详细评价:

一、 优点与贡献:

宏大的战争场面与写实的战争描写:
史诗般的规模: 《解放》由五部独立但连贯的电影组成,总时长超过30小时,堪称电影史上的巨构。它囊括了从东线战场最重要的战役到关键的历史事件,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围歼、库尔斯克大会战的坦克对决、第聂伯河的强渡、白俄罗斯的解放、以及最终攻克柏林的决战。如此详尽和大规模的战争场景,在当时的电影界是前所未有的。
写实与残酷: 尽管带有宣传色彩,影片在很多方面仍然力图展现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无论是炮火纷飞的战场、战士们在泥泞中挣扎的场景,还是阵亡士兵的尸体,都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战争氛围。尤其是在描绘坦克战和步兵冲锋时,其规模和紧张感令人印象深刻。
对细节的关注: 影片在服装、武器、战术等方面都力求还原历史,展现了苏联电影制作的严谨态度。例如,不同时期红军的军装、装备的演变,以及双方部队的作战方式,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示。

深刻的历史叙事与民族记忆的构建:
“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定义者: 《解放》是苏联官方视角下“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视觉化诠释。它成功地将这场战争塑造成了一场全民族团结一致、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伟大卫国斗争,塑造了苏联人民英勇无畏、牺牲奉献的民族形象。
英雄主义的颂扬: 影片塑造了众多苏联红军的英雄形象,从普通的士兵到高级将领,他们都被赋予了崇高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影片传递了牺牲精神、爱国主义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
历史事件的梳理与连贯: 尽管分为多部,但影片在叙事上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和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帮助观众理解战争的进程和关键转折点。

艺术与技术成就:
摄影与调度: 影片的摄影功力深厚,运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来展现战争的宏大场面,以及近景镜头捕捉人物的情感。场面调度也相当出色,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战斗场景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观众的视线。
音乐与配乐: 史诗般的配乐为影片增添了庄严、悲壮和激昂的情感色彩,与战争场面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演员表演: 尽管某些角色可能更具符号化,但整体而言,演员们的表演都比较投入,成功地传达了角色所处的情境和情感。

二、 缺点与局限性:

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与宣传倾向:
“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与所有苏联政治宣传作品一样,《解放》中的苏联人物往往被塑造得过于完美和理想化,几乎是“高大全”的形象。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复杂性被弱化,更多地服务于国家叙事。
片面化的敌人形象: 纳粹德国士兵的形象被刻画得脸谱化、残暴而愚蠢,缺乏人性的复杂性。而苏联红军则被描绘成光明正义的化身,几乎没有犯错或存在缺陷。
对斯大林的描绘: 在影片的早期版本中,对斯大林的描绘相对正面,尽管随着历史的演变,影片的修改版本中对其评价有所调整。但整体上,影片对最高领导人的描绘仍带有一定的崇拜色彩。
片面的历史解释: 影片倾向于从苏联的角度出发,强调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对其他同盟国的作用(如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提及相对较少或轻描淡写,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历史片面的问题。

叙事结构的松散与冗长:
缺乏个体命运的深入挖掘: 由于影片的宏大视角和过多的事件,它很难深入挖掘每个个体士兵或普通人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很多时候,人物成为了宏大战争机器中的零件,其个人经历的细节被牺牲。
部分情节的重复与冗余: 在长达30多小时的篇幅中,某些情节的重复和对细节的过度渲染,使得影片在节奏上显得有些松散和冗长,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到疲惫。
缺少真正的戏剧冲突: 尽管是战争题材,但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影片中的冲突往往是预设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转折和意外,也少有深刻的人物内心挣扎。

技术上的限制(相对而言):
部分场景的特效显得陈旧: 虽然在当时是顶尖制作,但与现代电影相比,一些战争场面的特效处理,特别是爆炸和烟雾效果,可能显得不够逼真。
后期声音处理的粗糙: 一些声音效果的融合处理可能不够精细,与现代电影的沉浸式音效有差距。

三、 历史意义与影响:

苏联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解放》是苏联电影工业的巅峰之作,它集结了当时最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和技术人员,展现了苏联电影制作的强大实力。
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作为一部官方主导拍摄的影片,它为后人研究二战苏德战争,尤其是苏联方面的视角和历史叙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也是研究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宣传策略的重要样本。
国际影响: 《解放》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在一些国家获得了奖项。它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了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牺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认知。
对后世战争片的启发: 尽管存在局限性,但《解放》在战争场面的宏大叙事、写实表现和技术运用上,对后来的许多战争题材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

《解放》是一部 值得一看但需要辨证看待 的电影。

对于想要了解苏联视角下卫国战争全景的观众: 它提供了极其详尽和震撼的视觉体验,是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窗口。
对于关注艺术成就和电影史发展的观众: 它展现了苏联电影在宏大叙事和战争场景表现上的极致追求,是史诗级战争电影的典范之一。
对于追求客观历史真相和多元视角的观众: 需要警惕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并结合其他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总而言之,《解放》以其宏大的规模、写实的战争描写和深刻的历史叙事,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属于苏联的卫国战争叙事,并将这种集体记忆深深地烙印在观众心中。它是一部具有强大生命力但同时也带有鲜明时代局限性的伟大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上学的时候在父亲单位的礼堂看过。属于内部参考片。后来才知道是我国引进后的删节版(9个多小时,原版11个多小时),战争场面宏伟壮观,苏联真是不遗余力的调动大批部队参与此片的拍摄。这部影片从早上9点放映,中午休息了40分钟,全片放完到晚上7点多钟了。不过在父亲单位的小食堂里我既吃了果酱面包,也第一次喝了瓶装的可口可乐。当时是1980年的春节。

user avatar

战争场面是我见过最真实的之一,毕竟是军队真刀真枪的拍摄。

在战斗的表现方面,可能真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奥泽罗夫的三部曲,《解放》是最早拍的,1970年就公映了,《莫斯科保卫战》则是1985年,《斯大林格勒》已经是苏联接近解体的1990年。

所以这部片子有一大优点,可能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解放》里面非常敢于表现苏军胜利过程中的局部失利和伤亡,比如库尔斯克前线部队在德军坦克冲击下溃败,第聂伯河战役先头过河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在这个片子里苏德双方的交换比接近1:1,每歼灭一股德军,苏方也难免有损失,局部甚至是苏方损失大,直到片子后期打柏林了,仍然有相当多的牺牲镜头,最后连主角都挂了(曾经有老外问起这个,youtube上的俄罗斯网民还挺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想拍的是真正的历史,哪像美国片子都是瞎扯淡),片尾以纪念2000万逝去的生命作结也是亮点。由此看,甚至可以视作“把敌人拍得越强大,反而显得我方更出色”拍法的鼻祖之一。

但是到了《莫斯科保卫战》,片子中德国人的战损就开始明显大于红军的战损了,有贴吧众甚至说“不知道的还以为41年德军损失是苏军的3倍”。由此看,我估计就是因为《解放》拍摄是正值苏联鼎盛时期,所以反而比较自信的缘故。

人物塑造方面,有点陷入了另一个极端(解放还可以说是以士兵为重点,后两部还真有点拿破仑主义迹象),就是从神化斯大林变成了神化朱可夫。《解放》拍的时候,斯大林也已经被赫鲁晓夫批判过了,拍到《斯大林格勒》的时候苏联都快解体了,可以看出更是往死里黑。三部曲综合起来,说主旨是败仗都是斯大林的过错,胜利都是朱可夫的功劳,完全说得通。

可能是因为作为电影毕竟需要一个高大全的主角人物,朱可夫毫无疑问是二战最佳将帅之一,但电影有点拍成了完人。打个比方,解放战争片的老毛好歹还经常发个脾气,这三部电影里的朱可夫则冷静得完全不像他本人。

怀疑奥泽罗夫本人对朱可能就比较崇拜,一个迹象就是,片中只要是够格当朱可夫竞争对手的人都有点矮化和漫画化。比如巴甫洛夫,现实中要有电影里面那样一看就不靠谱,能当得上苏军最早的2个坦克团长之一?能当上最要害的西方面军司令?要说巴甫洛夫本来就是反面角色也就算了,铁木辛哥好歹有些能力吧?片中完全成了朱可夫的陪衬,每次战败都可谓狼狈不堪,蓝色行动时甚至斯大林打电话过来时还在洗澡。科涅夫演得像个愣头青,《解放》最后则真有几分小人得志的味道。华西列夫斯基的戏份我认为也远远低于应有的,现在都知道天王星其实主要还是华西的手笔,但是《斯大林格勒》中提到这一段时华西貌似只有一两句台词,反而暗示说斯大林把朱可夫调到勒热夫是剥夺了本该属于朱可夫的功劳。总之这部电影的苏联将领塑造看看就好,不必太当真,反而德军将领塑造的没什么毛病(莫德尔的扮演似乎要比西方电影里的莫德尔更接近历史资料)。

当然瑕不掩瑜加上后继无人,在战役层级的东线片里面仍然是最佳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