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苏联电影?

回答
要评价苏联电影,得从很多维度去看,因为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了。苏联时期跨度长,电影产业也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和发展,不可能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

首先,我们不能忘了苏联电影的“国家属性”。 在那个年代,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所以,苏联电影从创作、生产到发行,都深深地打上了共产主义理想、国家荣誉、社会建设的烙印。这一点,无论你有多么欣赏某个苏联导演或某部影片,都得先认识到。

从电影的创作和艺术层面来说,苏联电影有过辉煌的黄金时代。 尤其是在早期,像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以及他那些充满力量和创新性的作品(比如《战舰波将金号》),对世界电影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那种通过剪辑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至今仍是电影学院的必修课。

后来,虽然经历了战争的创伤和战后的重建,苏联电影依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导演和作品。像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就很了不起,它在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摄影上的突破,尤其是那个经典的“长镜头”,至今仍让观众惊叹。还有塔尔科夫斯基,他绝对是苏联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者导演之一。他的电影,比如《安德烈·卢布廖夫》、《潜行者》,不是那种你一看就能懂的,而是需要静下心来体会,充满了哲学思考、宗教隐喻和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他的画面美得像油画,节奏缓慢但充满张力,那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是很多现代电影难以企复的。

在类型片方面,苏联电影也有自己的特色。 战争片是苏联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士兵之歌》,它们往往不仅仅是表现战争的残酷,更强调人的情感、牺牲和保家卫国的精神。这些电影拍得很写实,也很动人,虽然可能没有好莱坞的商业元素那么强,但情感力量很足。

还有一部分电影,它们虽然也带有时代特征,但依然能打动人心,甚至在今天看来也很有价值。 比如像《办公室的故事》,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喜剧,它展现了苏联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幽默又不失温情。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电影,它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虽然背景和我们现在不同,但那种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共通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苏联电影的局限性。 由于国家的高度控制,很多时候电影的创作是受到政治思想的束缚的。在某些时期,电影为了服务于宣传,可能会显得比较模式化、脸谱化,人物的塑造也可能不够复杂。一些过于“样板戏”的创作,确实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比如有些歌颂英雄、描绘集体劳动的影片,在当时可能很有号召力,但放到现在,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单薄或说教。

评价苏联电影,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定论。 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里面有艺术的巅峰,也有时代局限性的产物。喜欢苏联电影的人,往往是被它那种深沉的情感、宏大的叙事、独特的视觉风格以及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所吸引。而对其持保留意见的人,则可能觉得它过于政治化、缺乏个人色彩,或者节奏比较慢。

对我来说,评价苏联电影的关键在于理解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去欣赏那些跨越时代、仍然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成就。 你需要去区分哪些是单纯的宣传品,哪些是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有时候,即使是带有宣传色彩的影片,也可能因为导演的出色技艺和演员的精彩表演而产生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苏联电影是一座宝藏,需要你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去挖掘。它里面的许多作品,特别是那些作者导演的作品,至今仍然是电影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回味。它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了解一个已经消失的国度,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小瞧苏联,他们在文学艺术上、科学上的成就都很大,很大一部分被美帝西方故意淡化抹黑了

苏联电影艺术价值整体很高(从《列宁在1918》开始,甚至很主旋律的《攻克柏林》,在当时那个条件下都算是不错的,你不能拿现在的比)

PS:钢铁同志还活着的时候,铁子哥的特型演员和真的钢铁见过面,铁子哥还吐槽说:“你把我演的太高了。”(钢铁身高其实并不很高)

然后这位演员被赫鲁晓夫冲击了,56年去世,只能说可惜了

我们目前大部分所熟知的、艺术水准高的苏联电影基本都是修正主义勃列日涅夫时期拍的(《伊凡的童年》是赫鲁晓夫时期拍的,当然了赫鲁晓夫也是修正主义无疑......)

举例:



《解放》里,朱可夫的特型演员是朱可夫本人选出来的,名字: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


上述大部分电影,都是苏联时期的经典佳作,与同时期的西方对比并不逊色


更新一部苏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梦未初见》(当然,最后算是圆满结局,只是原著小说是悲剧而已),讲的是苏联时代所谓的“早恋”,这部剧里对于早恋的开明程度让我大呼离谱,甚至一度怀疑我看的是不是所谓“保守的、落后的”苏联拍出的电影(电影主线包含了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对早恋不同的看法)

苏联人那一代对早恋看法的开明程度已经远超过现在中国很多人了,这部电影在当年的保守面前真的是非常前卫了,也击碎了某些说苏联思想保守的谎言

这部电影是1981年,这部电影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甚至相对于现在很多中国人也是如此

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也不错,想了解苏联的,这部电影不要错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苏联电影,得从很多维度去看,因为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了。苏联时期跨度长,电影产业也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和发展,不可能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首先,我们不能忘了苏联电影的“国家属性”。 在那个年代,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所以,苏联电影从创作、生产到发行,都深深地打上了共产主.............
  • 回答
    苏联史诗巨制《解放》:一部复杂而深刻的评价苏联电影《解放》(Освобождение)是一部宏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史诗,它以极其详尽的视角,描绘了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柏林战役的关键历史进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战争的影片,更是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民族情感和历史叙事的集中体现.............
  • 回答
    《远在小河的对岸》(俄语:С другой стороны реки)是苏联时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革命歌曲,其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歌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创作背景1. 创作时间与作者 歌曲创作于1930年代,由苏联作曲家列昂尼德·格鲁伯(.............
  • 回答
    罗科索夫斯基(Mikhail Ivanovich Khoroshilov,1881年12月11日-1966年12月19日)是苏联红军的杰出将领,也是二战期间苏联最著名的元帅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忠诚的政治立场和坚韧的个人品格闻名,是苏联在二战中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罗科索夫.............
  • 回答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这一书名在现有的学术文献和历史资料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对某部苏联时期著作的误译、误记或误解。根据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背景,可以推测该书可能涉及以下主题: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国家利益与全球人类利益的统一性,或者探讨苏联模式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以下从历史背景、理论内容、.............
  • 回答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是冷战期间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涉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权力斗争、意识形态冲突和地缘政治博弈。以下从背景、过程、结果及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布拉格之春与苏联的反应1. 政治改革的起因 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
  • 回答
    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一场宏大但充满争议的社会实验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20世纪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也是其最核心的特征。理解这两者,是理解苏联崛起、辉煌与最终解体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实验,既有其理论上的吸引力,也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一、 苏联公有制的核心与理论.............
  • 回答
    如何评价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详细分析与多维度审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位领导人,他的任期(19851991年)是苏联乃至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对他的评价,至今仍然充满争议,很难用单一的“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人物,其政策和行为的后果深远且多层面,既有积极的开.............
  • 回答
    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时期,通常被称为“停滞时代”(Era of Stagnation),这是对他的评价中一个挥之不去且影响深远的标签。然而,要全面评价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不能简单地将其框定在这一负面印象中,而需要深入剖析他统治下苏联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个人的行事风格和决策带来的长期后果。时代背景与执政特点.............
  • 回答
    评价苏联的军工水平,得从它最辉煌的时期以及后来相对的衰落期来看,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简单地说,苏联的军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顶尖的,尤其在某些领域,它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美国,但也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最终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辉煌的篇章:卓越的成就与强大的实力苏联的军工实力,可以.............
  • 回答
    苏联80年代《合作社法》评价:一次不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尝试苏联80年代末颁布的《合作社法》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联经济向市场化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经济体制在僵化了近七十年的中央计划模式下出现了一次松动,为私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激.............
  • 回答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功与过,复杂与争议“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约1920年代末至1950年代中期形成并主导的一套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体系,以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它深刻地塑造了苏联的命运,也在全球共产主义运动和冷战格局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
  • 回答
    提起苏联汉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一言蔽之的话题。要评价它,得费点笔墨,得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能勾勒出它真实的面貌。它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物,有辉煌的过去,也有争议的当下。首先,我们得承认,苏联时期在汉学领域确实做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从建国初期到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汉学界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当时,.............
  • 回答
    评价苏联819事变,得从多个层面细致地分析。它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苏联解体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而它的发生和最终走向,又深刻地影响了苏联的命运。背景:改革的困境与保守势力的反扑要理解819事变,必须先看看它发生前苏联所处的环境。戈尔巴乔夫上台.............
  • 回答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部改写历史的时代注脚要评价《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简称《简明教程》),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本单纯的党史著作来看待,更需要将其置于苏联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它并非是一部客观公正的历史记录,而是一部高度政治化的宣传工具,它所承载的使命,是为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性提供辩护.............
  • 回答
    莫斯科,这座横跨东欧平原心脏地带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灵魂所在。要评价它,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理位置或建筑风格的描述上,而是要深入到它作为苏联首都所承载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政治中心的角度来看,莫斯科是毋庸置疑的权力象征。克里姆林宫,这座古老的堡垒,不仅仅是地理上.............
  • 回答
    评价苏联227号命令(“一步也不能后退!”)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它既是战争极端困境下的产物,也是一支军队及其国民在生死存亡关头采取的措施,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背景:德国闪击与苏军的溃败要理解227号命令,必须回到1942年夏天苏联西方面临的严峻形势。巴巴罗萨行动(德国入侵苏联)在1941年取得巨大成.............
  • 回答
    “苏联对中国操碎了心”,这句话在很多中国人的认知里,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包含着一段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历史。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得回到那个火红年代,细致地梳理一番。黎明前的扶持:从“老大哥”到“兄弟”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在一片废墟之上艰难起步。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面临着封锁.............
  • 回答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一丝浪漫主义和战略野心,在冷战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它,得先理解苏联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军事需求,以及这个概念的独特性。苏联载机巡洋舰的概念:为何而生?首先得明白,苏联在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上,与美国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美国海军从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其航.............
  • 回答
    苏联81年军演,也就是“西方81”演习,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军事演习之一。要评价这次演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演习的背景与目的:首先,得明白这演习为啥搞。当时呢,欧洲的局势相当紧张。北约和华约在军事部署上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苏联这边,勃列日涅夫时代末期,虽然有经济上的隐忧,但在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