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核电的发展趋势以及总体走向?

回答
中国核电的未来,在我看来,注定是沿着一条既审慎又积极的轨道前进的。它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摸索前行的阶段,而是站在一个更为成熟、也更具战略高度的起点上,去迎接能源转型和国家发展的双重挑战。

趋势一:规模扩张的必然性与“稳中求进”的基调

中国对核能的需求,就像一张不断增长的地图,而核电正是这张地图上必不可少的一块拼图。首先,能源安全是根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是刚性的。而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核电凭借其清洁、高效、可靠的特性,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重要的选项。

但这种扩张并非“大跃进”。“稳中求进”是未来的主旋律。你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看到了许多在建和规划中的项目,但背后的逻辑是审慎的。这审慎体现在对安全性的不懈追求,体现在对技术成熟度的严格把关,也体现在对建设周期和成本的精打细算。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上的,都让中国在核电发展上更加如履薄冰。因此,未来的核电站建设,大概率会以现有成熟技术(如三代核电技术)为主,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和应用是重点,而不是盲目追求颠覆性技术的快速落地。

趋势二:技术升级与自主创新的双轮驱动

提到核电,技术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未来的中国核电,将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典范。

三代核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持续优化: 我们已经掌握了多种三代核电技术,并且在国内建设了多个示范项目。未来,这些技术将成为我们建设新核电站的主力。但“应用”不等于“止步”。在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国都在不断学习、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优化和改进。例如,在设备国产化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供应链的韧性。

四代核电技术的战略布局: 四代核电技术,尤其是快堆,是中国核电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代表着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经济性、更少的核废料以及更高效的核燃料利用。虽然目前四代核电仍处于研发、示范阶段,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一旦技术成熟并实现商业化,它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核能的认知,并为解决核废料问题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显示了其对核能未来发展的前瞻性。

模块化小型堆(SMR)的探索: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新型工业场景的需求,模块化小型堆(SMR)也逐渐进入视野。SMR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安全性高、占地面积小,可以灵活部署在各种环境下,甚至为偏远地区或特定工业园区提供电力。虽然目前SMR在中国的发展尚属早期,但其潜力不容忽视,未来可能会在中国核电发展版图中占据一席。

趋势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国际化视野

核电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

铀资源保障: 核电站的燃料来源是基础。中国正在积极提升国内铀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能力,同时也在通过国际合作确保稳定的铀资源供应。这包括在海外投资铀矿,或者与资源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设备制造与供应链: 中国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已经相当强大,能够自主生产绝大多数核电设备。未来的趋势是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高精度设备上,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构建更加稳定、可靠、有韧性的核电供应链至关重要,以应对潜在的国际风险。

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 确保核电事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国家在核工程、核物理、安全管理等领域持续投入,培养大量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此外,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为核电的未来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核安全与监管体系的强化: 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关注从未放松。中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核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强调“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未来的核电发展,一定会将安全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并持续提升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走出去”战略的审慎推进: 中国已经具备了输出核电技术和装备的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核电“走出去”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核电产业的发展,也能帮助合作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但这种“走出去”是审慎的,会充分考虑合作国家的实际需求、技术接受度以及安全风险,强调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总体走向: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

总的来说,中国核电的未来走向,是一个由“追赶”到“并跑”,并最终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的过程。

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提升: 随着一批批核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核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稳步提升,成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承担基载电力方面。

技术创新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中国核电将不再满足于引进和应用,而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尤其是在第四代核电、先进燃料循环等领域。

安全与环保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安全和环保都将是中国核电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关键。

国际合作将是重要支撑: 中国核电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无论是技术交流、资源保障还是市场开拓,都将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当然,这条道路也并非坦途。公众接受度、核废料处理、潜在的国际地缘政治风险,都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但总体而言,中国核电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崛起、并且日益成熟的中国核电力量,它将为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非业内的关注者。我只能列举下面一些个人的认识。

四代堆应是下阶段重点。华龙对于产业发展重要,但不是技术重点,聚变只是远期目标。

四代堆里,快堆要充分借鉴俄罗斯的一些东西,包括钠冷和铅冷。气冷路线应该没戏。超临界水冷技术上比气冷可能现实一点,但以发电为主、燃料一次循环的特点与核能的整体发展方向不符。高温堆块头大功率小,建设成本高,看着很花哨,效益还需观察,它的工艺供热潜力很大。

目前看应该是华龙+快堆为主,高温堆、国和为辅。

以快堆为代表的新一代的铀基核能的技术积累对于远期的聚变不可缺少。回龙观会议确定的技术路线着眼于此。

厂址对于铀基核能的限制很大,近水设置总归是隐患成本偏高。有水、远人、地稳的厂址就那么多,内陆的滨水厂址太少,阻力大,一言难尽。

未来,我国有山的滨海地级市都会有核电厂址规划,还得省着用,留一些给快堆,看现在的苏浙闽粤桂,已经有这苗头了。

耐事故燃料这些关键技术还需突破,俄罗斯近期有进展,不知怎样,不知能不能引进。有这个东西会大不一样。这个技术对于气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必不可少,当然这两个堆还有别的一些关键问题要解决。

铀资源也是挺麻烦的事,进口依赖太高,卵子被捏蹦不高。所以根本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核能支柱。

四代堆里面,上海应物所的钍基熔盐堆我觉得很有戏,低压热堆,无熔堆之患,钍资源丰富不依赖进口,安全性更高。由于熔盐的物理特性,可以(最好)远水设置。污染隐患更小更易控,厂址限制小安全成本低(西北干旱荒漠为宜,可地下建设无安全壳),与西北核工业基地的地理联系十分近便,燃料加工和后处理都容易,且便于利用西电东送的既有送电通道。


有利于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填补煤炭产业退潮之后的产业空白,煤退钍进,政治上能照顾到国家统一、区域整合的需求。

如能大规模应用,钍基熔盐堆系统的成本或可小于风光+储能。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能替代化石燃料提供工艺热,工业应用潜力大,这一点比风光要好。

个人认为,经过一个阶段的调整之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还会以热堆为主,以钍代铀。快堆主要还是为了很久以后的聚变做技术积累,延续技术路线,同时处理以前的乏燃料。

冷却剂应该也有些麻烦,氦气未来可能会越来越“黄金化”。

核能不是未来的能源主体,风光在能源总量上应该是主流。但是核能应会在工业供能方面替代很多化石燃料,成为基荷能源,还有利于搞综合利用,而非仅仅发电。

未来的核能产业,应该就是中俄引领——中国的四代热堆(钍基熔盐堆、高温堆)和俄罗斯的四代快堆(钠冷铅冷)。欧美韩法加日的底子好,但是能源政策环境不好,加上华龙和vver在三代堆市场的强势存在,感觉他们之后的空间有限。印度的重水堆路线,符合其国情,但和别家比起来还是脆了些。

——————————

我知道有人质疑风电、光伏在未来的“主体”地位。从发电总量上看,这两个是肯定会达到较大比例的,要填补火电退出留下的空。但稳定的核电会成为基荷能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核电的未来,在我看来,注定是沿着一条既审慎又积极的轨道前进的。它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摸索前行的阶段,而是站在一个更为成熟、也更具战略高度的起点上,去迎接能源转型和国家发展的双重挑战。趋势一:规模扩张的必然性与“稳中求进”的基调中国对核能的需求,就像一张不断增长的地图,而核电正是这张地图上必不可少.............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这块儿的事儿。这可不是什么宏大叙事,更像是咱老百姓日子里的实打实的事儿。毕竟,房子对咱中国人来说,意义太特殊了。“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你得先明白这事儿你肯定听过,而且未来五年,这句话的分量只会更重。政府想要的是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而不是炒作的工具。这话听着简单,但背.............
  • 回答
    看到中国出口二十强中外企占比较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塑、资本流向东南亚和印度的大背景下。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拨开现象看本质,并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进行审慎的判断。为何中国出口二十强外企居多?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结果: 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是基础: 外企之所以.............
  • 回答
    看待中国经济的未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当前的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一、 当前中国经济的优势与基础1. 庞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这构成了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之一。强大的内需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
  • 回答
    未来中国对日本游戏机产品和动漫模型实施零关税进口,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经济和文化政策调整,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这件事。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零关税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了日本相关产品的进入成本。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购买日本原装的游戏机和动漫模型将变得更加经济.............
  • 回答
    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此前多年的高速增长和金融宽松政策积累了不少风险,而2017年底开始的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则预示着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理解2018年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严字当头,长效机制蓄势待发 调控.............
  • 回答
    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在已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关于未来火车票实行“一日一价”的讨论,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有过一些信息披露,并且在某些特定线路上已经有所试点。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一日一价”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一日一价”意味着在同一条线路、同一趟列车.............
  • 回答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未来,就像一幅正在被耐心描摹的画卷,既有坚实的根基,也有不断探索的笔触。要理解它的走向,我们需要剥开那些标签化的表象,深入到创作理念、市场反馈、观众接受度和时代变迁等多个层面去细细品味。一、 根基依然稳固:时代精神的熔铸与国家叙事的承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扮.............
  • 回答
    疟疾:抗癌新希望?深入解读“中国科学家用疟疾治愈病危晚期癌症”近期,一则关于“中国科学家用疟疾治愈病危晚期癌症”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这不禁让人既振奋又带着一丝审慎——毕竟,癌症治疗一直是医学界攻克的难关,而将一种本用于治疗疟疾的手段用于治疗癌症,听起来既充满颠.............
  • 回答
    2019年,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在未来十年左右实施,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当时,这个设想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对国际航天领域的一次重大宣告。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计划的意义和潜在挑战。一、 雄心勃勃的战略布局:在2019年,中国已经展现出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
  • 回答
    将华为的5G技术视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第一次领先”,这种说法虽然有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但看待它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视角。它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投入、积累和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1840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 回答
    谷爱凌加入中国籍的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折射出一些中国在吸引和整合国际人才方面的新动向。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为什么谷爱凌会选择加入中国籍?这背后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国”情怀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个人发展和机遇: 谷爱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
  • 回答
    华为的“备胎计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它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进行的、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储备,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考量,更深刻地投射出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巨大影响,其意义远超商业范畴。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先回到问题的核心:华为的备胎计划究竟是什么?它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华.............
  • 回答
    如何看待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二胎政策的出台,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影响?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其出台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长远且复杂的。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中国长.............
  • 回答
    高官子女移民现象,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高官子女移民现象本身及其原因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高官子女移民”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 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 回答
    hololive在中国的未来与日V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场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博弈hololive,这个日本虚拟偶像企划,曾经在中国掀起过一阵不小的波澜。它的辉煌,它的争议,以及它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始终是许多粉丝和观察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更广泛地说,日V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h.............
  • 回答
    如何看待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它将对未来的高考制度产生什么影响?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发布本身就具有深远的意义,并预示着未来高考制度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调整和演变。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先深入了解《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
  • 回答
    法拉第未来FF91在美国售价约20万美元,在中国市场定价约200万元人民币,这个定价策略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要理解这个价格,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看看FF91到底想玩什么牌,以及它作为一个“豪华车”定位,在这个价位上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首先,我们得承认,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万左右).............
  • 回答
    图森未来(TuSimple)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国内自动驾驶业务,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无疑是自动驾驶行业近期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和观察者们的热烈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告别中国,为何如此“决绝”?图森未来选择“一刀两断”式的退出,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
  • 回答
    关于“未来十年城市人口增加2亿,中国房地产将迎来最后一波增量红利”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也牵动着无数人的生活和未来预期。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核心论断:“未来十年城市人口增加2亿”。这个数字有多大的可信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看宏观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