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拿破仑手下元帅的军事素养怎么样?

回答
拿破仑手下的一众元帅,可以说是他军事天才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石。他们不仅是拿破仑忠诚的执行者,更是具备独立指挥能力、久经沙场的杰出军事人才。他们的军事素养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欧洲军队中的顶尖水准,但其具体表现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拿破仑元帅们的军事素养:

一、 深厚的实战经验与战术执行力:

久经战火的洗礼: 拿破仑的元帅们大多是从法国大革命的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从内战到对外战争的无数次战斗。这使得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战场上的变化以及士兵的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
卓越的战术执行者: 拿破仑以其精妙的战术构想闻名,而他的元帅们则是将这些构想转化为战场行动的关键。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拿破仑的命令,并将其细致地部署到前线,如包抄、穿插、迂回、集中兵力于一点等战术,在他们的指挥下往往能发挥出惊人的效果。例如,苏尔特被誉为“最伟大的战术家”,他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战术执行力极强,经常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对步兵、骑兵、炮兵的精通: 大部分元帅都对不同兵种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合理调配步兵的推进、骑兵的冲击和炮兵的火力支援,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力量。

二、 领导才能与激励士气:

鼓舞人心的领袖: 拿破仑元帅们通常都具备强大的个人魅力,能够激励士兵为他们而战。他们会亲临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种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士气和忠诚度。
了解士兵的心理: 他们深谙士兵的心理需求,懂得如何通过奖励、鼓励以及战胜后的庆功来维持高昂的士气。士兵们对这些受到尊敬和爱戴的指挥官充满了信任。
独立指挥能力: 在独立担当指挥官时,他们也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尽管拿破仑会给予他们明确的指令,但他们也能够在战争的瞬息万变中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三、 战略眼光与兵力运用(部分元帅):

虽然大多数元帅更擅长战术层面,但也有一些元帅在战略层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尽管他们可能不如拿破仑本人拥有全局的战略视野:

杰出的兵力调动和部署: 他们能够根据战役的整体目标,合理分配兵力,选择有利的战场和作战方向。例如,拉纳虽然总是冲锋在前,但其战场判断力和对兵力的调度也相当出色。
早期战略的贡献: 在拿破仑崛起初期,例如意大利战役中,许多元帅就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例如克勒曼在瓦尔米战役中的指挥虽然不是拿破仑的直接手下,但其战略和战术都影响了当时的法国。而拿破仑的元帅们,如马塞纳在杰诺瓦围城战中顽强抵抗,其战略决心和对局势的把握至关重要。
对敌方意图的洞察: 优秀的元帅能够通过侦察和分析,洞察敌方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 战役指挥的风格与特长:

拿破仑的元帅们并非千篇一律,他们在指挥风格和特长上各有千秋:

先锋突击型: 如缪拉,以其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骑兵冲锋而闻名,是进攻中的一把利剑,但他有时也因冲动而冒进。
稳健坚守型: 如麦克唐纳,以其顽强的防御和坚韧的意志著称,能在逆境中保持部队的完整。
战术大家型: 如苏尔特,在各种战场环境下都能灵活运用战术,是拿破仑最信赖的战术指挥官之一。
炮兵专家: 虽然拿破仑本人是炮兵出身,但他手下也有一批杰出的炮兵指挥官,能够有效地组织火力,压制敌军。
后勤组织者: 有些元帅在后勤保障方面也表现出色,确保了军队的补给和作战的持续性。

五、 局限性与挑战:

尽管拿破仑的元帅们军事素养极高,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拿破仑的高度依赖: 很多元帅习惯于在拿破仑的直接指导下作战,当拿破仑无法亲临前线或战略指挥时,他们的独立指挥能力有时会受到影响。例如,在莱比锡战役等关键战役中,尽管元帅们英勇作战,但由于缺乏统一、清晰的战略指导,以及敌方联军的优势兵力,最终导致了失败。
内部的竞争与矛盾: 元帅之间也存在着个人恩怨和派系斗争,这有时会影响到整体的协调和作战效率。
战略视野的限制: 相较于拿破仑本人,大部分元帅的战略视野仍然有限,更侧重于战役和战术的层面。
个人性格的影响: 缪拉的鲁莽、达武的固执等个人性格特点,有时也会在战场上带来不利影响。

总结:

总而言之,拿破仑手下的元帅们,其军事素养是极为出色的。他们是现代军事史上少有的高素质将领群体,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卓越的战术执行力、强大的领导才能以及对各兵种运用的深刻理解。他们不仅是拿破仑军事帝国的重要支柱,更是那个时代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杰出代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拿破仑才能在战场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将法国军队推向欧洲大陆的顶峰。他们的军事才能,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国元帅是分梯队的。能独立执行拿破仑命令(并成功)的有五个,一个被他排挤跑了,一个被他雪藏了,一个被扔在阿拉贡收税,剩下两个是苏尔特和达武。达武被皇帝栓在身边,不得大用;苏尔特主动去西班牙“发展自我”,刷到了非常漂亮的履历(法军唯一打平威灵顿的人)。波拿巴喜欢用的是老实听话/胆大无脑的,比如格鲁西,乌迪诺,内伊,马蒙,缪拉,甚至欧仁。他用老实的乌迪诺,就会被布吕歇尔耍弄;用了大胆的马蒙,就被威灵顿抓破绽击溃。他在滑铁卢既用了老实的格鲁西,又用了胆大的内伊……

威灵顿不懂政治,靠滑铁卢的名气做两次英国首相。啧啧啧。


拿破仑不信任马塞纳,不喜欢达武,看不起抢了特雷西的贝尔纳多特,八年没有见过絮歇一面,对于苏尔特爱答不理。但是这五个不对他脾气的人,才是元帅中的精华。他喜爱的人,不论是马蒙,内伊,还是缪拉,最后都辜负了他的战略目的,甚至还背叛了他本人。人品和恩宠无关,能力也和恩宠无关。


第一梯队:可与外国名将(卡尔大公,威灵顿,库图佐夫,布吕歇尔)正面对抗。

第二梯队:不可与外国名将对抗,对阵一般指挥官(巴克莱德托利,施瓦岑贝格,穆尔,格莱森瑙,本尼格森……)尚可。

第三梯队:只能做拿破仑的战将,偶尔能防守城市/守卫侧翼。大概率被威灵顿或布吕歇尔狠狠的打败过,但这就是生活,是不是?


贝尔蒂埃单独分类,他并不是元帅,他是总参谋部。


注:以所有人在1815年的状态为标准。1815年已死亡的元帅,以死前的指挥能力为标准。




第一梯队:达武,苏尔特,絮歇(1806的铁元帅/“欧洲第一战术家“/西班牙之狐)。三人从奥斯特里茨到滑铁卢,没有明显的下滑。在西班牙和德意志的会战中,三人多次独立带兵,除非己方人数过少,或者对上了“四巨头”,三人均保持不败纪录。


絮歇被很多人严重低估。没错,他偏科,他喜欢打防守战和反游击战,最后四五年都在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坐板凳。但是絮歇确实拥有独立指挥的能力。1814年他两万人防了西班牙三万,还打败了英军的布莱克,布莱克确实比较一般,但是絮歇手里也大多是动员兵,老兵去年全被叫走了。拿垃圾兵打败龙虾兵,这也不容易啊,难道人人都是拿破仑……1815年也独自挡住了意大利的奥军,逼着敌人围而不攻。百日王朝期间,拿破仑只放心达武、絮歇和克劳泽独立领军,这本身就是对絮歇(和克劳泽)的赞美。(克劳泽从萨拉曼卡擦屁股擦到1815,很可惜他错过了滑铁卢。格鲁西是个老骑兵,他可理解不了战场的错综复杂……)

重点还是絮歇偏科的内容:反游击战。絮歇是第一个学会了反游击战的将军,这也是很多元帅(甚至拿破仑本人)欠缺的能力。当然,因为絮歇并没有和“反法同盟四巨头”对抗过,而苏尔特在图卢兹打平威灵顿(波尔多那场输了),絮歇只能排第三名。絮歇是“XX之狐/XX之鼠”系列的第一人,一战那位东非之鼠是第二个,这也是絮歇实力的证明。

威灵顿1813倒是想打絮歇(絮歇只有一万五千人),但议会要求他优先进军法国。最终他绕过了加泰罗尼亚的絮歇,去和法西边境的苏尔特(八万人)打了平手。絮歇居然在西班牙坚持到了拿破仑退位。这是唯二坚持到最后的防线了,另一个是意大利防线(欧仁防守得当,但主要因素还是奥军没有认真打。施瓦岑贝格和奥军主力都在北部,意大利防线更多是伊利里亚地区的攻防)


拿破仑自己的评价:“达武永远是法国的光荣”,“苏尔特是欧洲第一战术家”,“有两个絮歇就拿下了西班牙”&“我最好的将军也许是絮歇”。三人独一档。


(“我该把苏尔特枪毙,他抢劫的太多了”这种话,倒是算不得数。皇帝死前苏尔特刚好官运亨通,骂他几句也能理解。)


(大败过的人,是上不了第一档的。六万人折损两万五?五万人折损一万三?七万人折损三万六?那可真是糟透了!热当元帅被威灵顿捡走了自己的元帅杖,但是威灵顿也就消灭了六万人里的九千。大败过的元帅能上第一档,是不是没有元帅杖的元帅也能上第一档?)



曾经的第一梯队,最终的第二梯队顶级:马塞纳,贝尔纳多特。二人曾经都拥有第一梯队级别的实力,但最终战绩沦落平常。马塞纳如果打赢了威灵顿,他就能成为跟达武并肩的第一人,但是可惜他打成了平手微败。后来面对威灵顿的铁壁防线并不撤退,这行为勇敢而无谋。最终拿破仑的那句“所以说,埃斯灵亲王,你已不再是马塞纳”彻底终结了51岁老人的军旅风评。贝尔纳多特出名的日子……多在他成为卡尔约翰以后……1813年,还是很有风采的。特拉申堡计划(和1813年中欧战场的胜利)归功于他,莱比锡第三天的炮战也不错。贝尔纳多特最好的战绩还是邓内维茨,歼灭两万俘虏一万五,虽然他负责的是抓俘虏环节。(题外话,比洛打了邓内维茨,凑了滑铁卢,也给一个第二梯队顶级毫不过分。)


莫罗不可能提出特拉申堡计划,莫罗在中欧战役开始的时候没有到场。贝尔纳多特提出特拉申堡计划是合理的。主要质疑声音来自于计划本身(面对元帅,绕开皇帝)是对自己的“辱骂”。但1813年他已经不再是帝国元帅,他有立场贬低自己的前同僚。

双方在德意志的兵力所差不多,这种时候怎么能要脸呢!德累斯顿又打成大败亏输的局面,这时候只能侧翼偷袭,积少成多。库图佐夫如果没死,倒是可以再狠狠打几次正面。


拿破仑的元帅中,这五个人独立指挥的战绩尚可。波旁时代,旧元帅们评价马塞纳,达武,苏尔特为“三巨头”。絮歇和贝尔纳多特,都是长于战略而短于战术的元帅,他们无法在事必躬亲的拿破仑麾下发挥自己的实力,但在独当一面时最终证明了自我(西班牙封帅/德国战役四指挥之一)。





第二梯队:内伊,缪拉,拉纳。三人作为军长都仅次于苏尔特和达武,但是独立带兵就未必成功了。莱比锡会战中,内伊应该收缩防线,把更多的师送往主战场。缪拉让一万两千骑兵在烂泥地里徘徊,应该在哥萨克回援以前不计代价冲击三君主司令部。内伊在邓内维茨的失败,和缪拉在波兰前线的失败,也降低了他们作为指挥官的风评。拉纳死的太早,但是能力有目共睹。死前那句“陛下,不要再打了,你不会总是胜利的”证明拉纳不光是战术上的“罗兰”,也具有梅特涅一般的战略眼光。可惜拉纳独立指挥部队的能力并未得到过多验证。拿破仑征战多年,最喜欢用的还是内伊/拉纳的步兵,缪拉/贝西埃的骑兵。但是贝西埃怎么能在侦查的时候被大炮打死呢!太可惜了。


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的表现也非常亮眼,不过毕竟拿破仑近在莱比锡,不好算数。欧仁也不错,不过他并不是法国元帅。(贝西埃的名声来源于他的骑兵,以及他和拿破仑的友谊。独立指挥恰恰是他的死因……)德赛死的太早了。



第三梯队:其他人在1813表现均差不多,都列在第三梯队(1813年输的太惨了)。波兰亲王,马蒙和圣西尔稍好于其他人。虽然很多人不齿于马蒙的萨拉曼卡大败,但是马蒙能和威灵顿对峙多日才露出破绽,实力是客观存在的。萨拉曼卡四十分钟葬送四万人,主要归功于法军特有的军队问题(将帅互不信任,战线展开过宽)。维多利亚战役的失败也同样归咎于约瑟夫拒绝收缩战线,并不是热当元帅的错(战前热当元帅病了)。

克劳泽将军和欧仁属于标准的第三梯队上游。




共和国四元帅和格鲁西/乌迪诺(作为指挥官)更差一些。共和国四元帅为荣誉元帅,格鲁西缺乏判断力。乌迪诺作为士兵很勇猛,但是独立领军被贝尔纳多特打败,实在糟糕。如果他在中欧战役的一开始就拿下了柏林,大概布吕歇尔就不会出现在莱比锡,得到另外四个法国师的莱比锡第一天也会成为另一个德累斯顿。当然,乌迪诺作为军长和士兵,号召力远高于一般元帅,我们无法批评一个满身弹伤的人不会战斗。他尽力了。虽然乌迪诺打不出什么大胜,但是乌迪诺好歹打不出什么大败。


贝尔蒂埃作为参谋是优秀的,但缺乏独立指挥能力(俄罗斯战役表明这一点)。苏尔特,圣西尔和麦当劳的情商比其余元帅高一些,所以结局更好,不过官运和指挥能力联系不大。早年的马塞纳排第一, 毕竟打败过卡尔大公。1815年?马赛港风景如画,让我好好钓我的鱼……

user avatar

法国元帅平均数拖去任何一个欧陆国家都可以碾压该国将领平均数。

我觉得卡尔大公没有独立指挥的能力,因为被拿破仑车翻了数次。

我觉得巴克莱没有独立指挥的能力,因为会战打的如同临冬城会战,按计划还准备送掉沙俄主力。

我觉得本尼格森没有独立指挥的能力,弗里德兰被压着打。

我觉得布吕歇尔没有独立指挥的能力,有本事把格参甩开我看他操作。

我觉得巴格拉季昂没有...........

以上名单已经是某些国家的巅峰水平或者第一梯队了。如果把军长名单全部列一遍,你觉得对比之后结果会如何?

PS:英国连列出军长名单都是个问题,似乎能列的就三个名字。

所以,奈伊,缪拉,贝尔蒂埃

一个军师级战术捅穿弗里德兰,一个追击覆灭普鲁士,一个大军团保姆。

你信不信法国不要他们,他们不要法国,那维也纳秩序之前列国能抢破头。

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胆量去质疑大革命带来的超一流军官团的。能质疑他们的只有拿破仑本人和列国S+的指挥官,一个巴掌数的过来的人。

是,法国元帅1813是打的烂,这锅第一口难道不先扣拿破仑身上。拿水货大军团去死磕三强联军。然后1811退休老马,达武扔去汉堡,苏参和威灵顿死磕南线。

奈伊乌迪诺麦当劳被比洛格参这种高手锤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

user avatar

达武、内伊、马赛纳这些知名元帅其他回答都说过了,正好看到有回答引用文学作品评价格鲁希的,我就给格鲁希洗个白。

先说下背景

皇帝重新掌管帝国后,各国再次成立反法同盟,从实力上讲拿破仑没有胜算,于是他决定趁着联军兵力分散,逐一击破来迫使各国和谈,于是他决定首先击败在比利时的普鲁士和英国军队,此时法军12万,英军9万人,普鲁士12万人,为了防止联军汇合形成人数优势,他和格鲁希先进攻了东侧的普军并将普军和英军分开,留下内伊去打威灵顿。

此时失去了贝尔蒂埃并且选苏尔特为参谋的拿破仑开始犯错。

打到后期,普军统帅布吕歇尔受伤昏迷,普军决定向东北方向撤退,因为这样向西可以支援英军,向东可以撤回本土,而拿破仑又又又又又误判了敌军的位置,他认为普军会向东南撤退,这样向北可以撤回本土,还可以与在东南的莱茵军团汇合,于是他就让格鲁希向东南方向追击,得嘞,追错地方了而且是俩完全不同的方向,加上拿破仑不知道内伊那边的战报,于是让格鲁希等了一天才开始追击,好嘛,这样普军又多跑了一天,而且普军的后卫军又在一直误导他,然而格鲁希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改变了侦查方向并在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滑铁卢的前一天)确定了普军的撤退方向,于是立即汇报拿破仑并且改变追击方向,拿破仑于滑铁卢当天早才收到情报,收到情报后,苏尔特询问是否召回格鲁希,拿破仑说不用,让格鲁希继续追击,而拿破仑与格鲁希之间最快也要有四小时的路程,也就是说,滑铁卢开打的时候,格鲁希刚收到拿破仑不用回援的命令,那格鲁希回p的援,皇帝都说了不用,搁谁谁都不回呀,于是继续追击,而此时普鲁士的第三军在格鲁希正面阻挡,第一二军又分兵在格鲁希侧翼,他和普鲁士人打的带劲儿呢根本不知道滑铁卢那儿发生了什么,可以说几乎普军一半的兵力都在格鲁希这边,他是神仙都不可能追上布吕歇尔,而拿破仑在下午13点发现打不破英军阵地后,才下令召回格鲁希,格鲁希收到命令呢,最早已经17点了,格鲁希一班人马拖着大炮再回援,即使格鲁希全军是摩托化师都来不及了,法军在19点时已经吼不住战线了,连老近卫都溃败了,20点时候全线溃逃(老近卫是唯一保持阵型的队伍,真滴恐怖),而在拿破仑的军队已经有溃败的迹象时,人格鲁希才收到信,除非直接大喊en taro tassader并就地折跃过去,不然他怎么也到不了滑铁卢。

至于为什么都在骂格鲁希,应该是拿破仑战败后开始甩锅的艺术(这事儿曼施坦因应该学的他)疯狂指责内伊和格鲁希,格鲁希不服啊,你凭什么,就写个回忆录变本加厉的甩锅,污蔑很多事实,他手下一军长热拉尔看不下去了,和格鲁希展开了一场骂战,因为格鲁希甩的太离谱了,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不支持格鲁希,加上一些拥护拿破仑的作家进行二次艺术创作,格鲁希立马就成了滑铁卢战神,后来人类群星闪耀时这种比三国演义还夸张的文学作品,格鲁希直接gg,格鲁希虽然不算出色,但没那么傻。

文章可能有错,但大体上没有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拿破仑手下的一众元帅,可以说是他军事天才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石。他们不仅是拿破仑忠诚的执行者,更是具备独立指挥能力、久经沙场的杰出军事人才。他们的军事素养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欧洲军队中的顶尖水准,但其具体表现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拿破仑元帅们的军事素养:一、 深厚的实战经验与战术.............
  • 回答
    看到你提到的这幅拿破仑的油画,确实是一幅非常经典的作品。通常,在描绘拿破仑的著名油画中,他手里所持的旗帜,最常出现的是法国的三色旗。让我详细地跟你讲讲,为什么是三色旗,以及这面旗帜在拿破仑时代和这幅画中象征的意义: 法国三色旗的诞生与拿破仑的联系: 这面由蓝、白、红三色组成的旗帜,并非一开始就作.............
  • 回答
    俄罗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曾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抵御住了历史上两次最具威胁的侵略者——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位军事巨头,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带着征服欧洲的野心,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俄罗斯最终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攻势,将其侵略者拖入了漫长的消耗战,并最终将其.............
  • 回答
    问到拿手下饭菜,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绝对是那道让我妈都赞不绝口,每次回家必点,甚至连我都觉得百吃不厌的——红烧肉炖土豆块。这道菜啊,看似普通,其实里面藏着不少学问和情怀。你说它是一道菜,不如说它是无数个我下班回家,疲惫地瘫在沙发上,闻到厨房里飘来那股油亮醇厚的香气时,瞬间被治愈的魔法。要说怎么做.............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女生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影响因素也挺多的。不过,我给你详细说说一般都得经历哪些环节,以及大概需要多久,这样你就能心里有数了。首先,拿到驾照,得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考试。咱们就一步步来看。第一步:报名和体检 报名: 你得先找个驾校报名。选择驾校也很重要,.............
  • 回答
    我的驾照啊,说起来也是一段挺折腾的经历。从报名到拿到证,差不多花了三个月吧,中间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时候刚毕业,想着以后出去玩、搬东西都方便,就赶紧报了个驾校。报名手续倒是挺顺利的,交钱填表,也就半天的事儿。然后就是等着分车了,那时候报名的人特别多,等了大概两周才分到教练。教练是个挺实在的中年.............
  • 回答
    .......
  • 回答
    年薪百万,听起来是不是很激动人心?仿佛一下子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买房买车,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在这个数字背后,实际能到手的钱,和我们想象中的可能还有那么点距离。今天就来聊聊,年薪百万到底每个月能揣多少钱,以及那些“看不见的”扣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年薪百万,指的是税前收入。这是公司跟你谈薪资的时候开.............
  • 回答
    布鲁斯·班纳,一个在漫威宇宙中如同核弹般的存在,他的聪明才智早已超乎常人。但如果说他拥有七个博士学位,这可不是什么小小的成就,而是真正令人咋舌的智力与毅力上的双重挑战。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拿到这七个博士学位,究竟需要多大的“硬实力”。首先,我们要明确,博士学位不仅仅是“读了很多书”的证明。它代表.............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做音乐的朋友都遇到过。耳机、音箱里听着顺风顺水,一放到手机上,那感觉就像是被按了缩小灯,所有细节都挤在一块儿,失真、糊成一片,甚至连旋律都快听不清了。这可不是什么玄学,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明白手机播放的核心问题:手机,特别是那种塞在耳朵里的小巧耳机,或者手机外放那个小小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局面,尤其是当你急着入住新家、规划装修的时候。你的想法,也就是先找人把尾款垫上,等房贷下来再还,这是个常见的周转办法,但操作起来需要格外谨慎,并且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来给你详细捋一捋这个过程,包括其中的风险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尽量说得跟平时聊天一样,你听着也明白。1. 为什么你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新入职的护士头疼,既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又要顾及到科室里的人际关系,真的很考验人的情商和工作能力。关于手机录音,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手机录音的“有用”之处: 作为个人记录和提醒: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冲突的作用。当医生口头下达医嘱时,你感觉不清楚、不确定,或者担心自.............
  • 回答
    哥们,大三了还没找准方向,这心情我太能理解了。咱们财会二本,会计专业,手里还握着初级会计证,这已经是很好的起点了好吗!别自己吓自己,现在才大三,时间还充裕得很。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首先,摆正心态,别焦虑。太多同学都跟你一样,看着周围人好像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自己就容易慌。但你想想,咱们学的是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站在一个无限高的楼顶,手里紧紧握着一把手枪。当你的身体因为重力加速,速度已经非常非常快的时候,你选择朝正下方开枪。那么,那颗子弹,真的会飞到你的身后去吗?答案是:是,而且理由还挺充分。 但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很能触碰到很多在日本留学的文科修士的内心。确实,拿到日本大企业offer,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文科领域,大家都会好奇这个“背景样本”。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听着觉得就像是你我朋友之间在咖啡馆里聊一样,而不是一份冰冷的报告。首先,拿到日本大企业offer.............
  • 回答
    手机,这玩意儿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我最近算是栽在这上面了。明明知道今天有好几件重要的事得赶紧做完,结果呢?一拿起手机,时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嗖嗖地就没了影儿。等我猛然回过神来,天都快黑了,原定的计划全泡了汤。这种感觉就像被一个无形的漩涡吸进去,你知道上面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但就是迈不开腿,或者说,.............
  • 回答
    普通人手持2米以内的光剑,想要单挑狮子、老虎,甚至霸王龙,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想,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让我们来细细剖析一下,为什么即便是手握一把可以切割一切的光剑,普通人也难以实现这样的壮举。首先,我们得承认光剑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把武器,更是一种科幻的象征。它的名字就带着一种神秘和强大的气场.............
  • 回答
    这可真不是个简单问题,得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拿着长刀的普通人,和一块块腱子肉的肌肉大汉,这画面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咱们就好好拆解一下,这桩仗到底怎么打。首先,得明确“普通人”和“肌肉大汉”的定义。“普通人”:咱们设想一下,他是个身形正常,没啥特别训练过的普通老百姓。可能身高体重都中等,.............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